历史上有什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真实事件或人?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吟风社,荟聚文史爱好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文化、历史等领域优质内容。
其实理论上所有开国皇帝都能当得起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里我来说一个外国的,那就是罗马帝国的首任元首,屋大维。
屋大维的出身不凡,他的父亲当时是罗马马其顿行省的总督,也是凯撒的政治盟友,出于巩固联盟的需求,凯撒将外甥女嫁给了他,这也就是屋大维的母亲。
作为伟人,屋大维的出身自然也有许多传奇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说,有人预言罗马的国王将要诞生,于是元老院颁布法令,将在指定时段出生的男孩全部处死。但有一些元老的妻子正在怀孕,于是他们以程序的技术角度阻止了法令通过。
当然,这个故事的传奇性太重,我们姑且存疑。
屋大维虽然出身颇高,但他的父亲在他幼年时就去世了,而他的父亲又是一位政治“新人”,罗马的新人是指之前家族中没有出过执政官的人,而此时的罗马从建城来已经出过近千位执政了,可想而知未出过执政的家族其家族根底是很一般的。同时,屋大维的母亲在父亲死后而改嫁。
按照当时罗马的习俗和法律,丈夫的遗孀基本是无法继承丈夫的遗产,丈夫的遗产由儿子继承,而屋大维尚未成年,所以屋大维的父亲在遗嘱中为屋大维指定了一位监护人,这位监护人是他父亲的同僚,叫做托拉尼乌斯,在屋大维成年前屋大维的家产是由这位监护人保管。
也不知道是托拉尼乌斯贪污屋大维的家产还是他的经营水平太差,屋大维的家产在他的手中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对于屋大维来说,年幼丧父,又损失了大量家产,对未来的他政治生涯很可能是可预见的打击。
但恰恰是年幼时父亲去世,屋大维的教育工作就更多由他的外祖父也就是凯撒的尤利乌斯家族承担,这反而让他跟凯撒这个舅姥爷(照理说不算很近的亲戚)关系密切了。
在屋大维12岁那年,凯撒的女儿去世,在葬礼上屋大维发表了悼念演说,表现极好给凯撒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这也是罗马的惯例,由年轻后辈在葬礼上为长辈发表悼念演讲,也是希望后辈能像长辈一样建功立业。
但是呢屋大维虽然得到了舅公凯撒的留心,但他在青年时却是异常的体弱多病,前45年屋大维就因为患病没能赶到西班牙跟凯撒见面,我们知道凯撒的遗嘱以屋大维为继承人,但要注意到的是,凯撒并不觉得自己近几年就会死,他的身体应该是比较强健的,若非被刺身亡他已经准备好远征帕提亚了。
也就是说凯撒这份遗嘱,更应该理解为,屋大维是他考核中继承人,既然是考核中自然会有变数,凯撒如果不死必然会远征帕提亚,那就很有可能把屋大维这个视作继承人培养的甥孙一起带上,既让他历练又在军中进一步考察他的能力,但从青年屋大维的体弱多病和平平无奇的军事表现来看(屋大维亲自指挥的战役,水平并不高),很可能不会让凯撒满意,极端情况屋大维若是因为东方的舟马劳顿一病不起,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呢,这时候屋大维的人生转折点来了,凯撒被刺杀身亡。
屋大维作为凯撒遗产的法定继承人而声名鹊起,并得到了凯撒诸多老兵的支持,但他毕竟是一个年轻人,威望严重不足,而且身体不好这件事一直困扰着他,第一次腓立比之战屋大维因为生病基本没有参与指挥,腓立比之战结束后,屋大维又一次病倒了,甚至罗马城内都传出了他病故的谣言,短短几年里屋大维就重病了三次。
但两千年前的古代,生一场大病是有很大概率死亡的,屋大维在少年时经历过三次大病不死,之后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屋大维扫平了所有的敌人,成为了罗马名副其实的唯一统治者,但在他中年时罗马瘟疫,此时的屋大维已经该称作奥古斯都患上了肝病,性命垂危,甚至已经准备进行权力交接工作了。
然而,这次奥古斯都又奇迹般的痊愈了,甚至这次病好之后,他这辈子都没再生过重病,甚至还颇为长寿的活了七十多岁,甚至熬死了自己大部分亲人(对于长寿的古人来说,这也是一种悲哀了)。
历史上有什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真实事件或人?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如今的人们若从科学角度来看,这只是一种安慰人的吉利话。然而,在历史上,有些人的经历却不得不令人感慨,这句名言,确实不虚。 比如说,1927年时的毛泽东。 毛主席这一生,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数次险象环生,却最终都能化险为夷,令人不得不感慨:吉人自有天相。
而其一生,最为惊险的一次,当属1927年在浏阳遇到民团团丁,被捕将被处决之时,这是毛主席唯一一次被捕,也是其与死神最为接近的时刻。 那一刻,中国命运的走向,差点儿转弯。
乔装上路1927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特派员、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在江西安源开完准备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之后,在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的陪同之下,匆匆赶往铜鼓地区,准备领导驻扎在当地的红三团起义。
大革命失败之后,白色恐怖肆虐,到处都是“铲共”团、清乡队,这些人横行霸道、残酷无比,往往抓到有共党嫌疑的人便直接拉走枪毙,当时的革命环境,险恶异常。 为了避免路上暴露,潘心源为毛泽东搞了一张安源煤矿的证明信,让他化名为安源煤矿的采购员张先生,随后,毛泽东与潘心源一起,乔装打扮,踏上了征程。 这一路上,两人小心谨慎,躲过了数次“铲共”团的盘查,不久,他们到了湘赣交界处的湖南浏阳河张家坊,这里离铜鼓已经不远了。
遇险眼看就要到了,两人的心情都很愉悦,中午之时找了个旅店,准备吃点儿饭,歇歇脚后继续赶路。 然而两人刚坐稳,就有几个“铲共”团的团丁们闯了进来,毛泽东和潘心源赶紧低头吃饭,想要躲避对方的盘查,但这几个团丁一看就不是善茬,他们见这两人面生,便问道:
“你们从哪里来,要干什么去?”
毛泽东这一路上早就将说词背得滚瓜烂熟了,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我俩是安源矿上的采购员,这次来这边是帮着矿上买些夏布和桐油。”
说罢,便将身上带的证明信递了上去。问话的团丁将“证明”接了过去,看了看,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便准备放过眼前这俩人。
然而此刻,民团的小头目却从外面进来,听了手下的报告之后,围着毛泽东两人转了一圈,指着毛泽东说道:
“矿上出来采买的?我看着不像,你俩倒像是赤匪。”
毛泽东靠近那人,笑着说道:
“长官,都是本乡本土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我给您点儿烟钱,行个方便。”
那小头目根本不吃这一套,上面整天逼着自己抓人,共产党哪有那么好逮,这不,正好容易碰到两个外乡的,能够抓走押送到团部邀功凑数,他哪能放过这个好机会。
“抓起来,带走。”几个团丁得命之后,不由分说便将毛泽东和潘心源二人抓起来,推搡着出了旅店,毛泽东他们这时才发现,店外已经站了十来个“共党嫌疑犯”。 因为手中有枪,团丁们怕这些人被捆绑着走路不便,所以没有将毛泽东等人捆绑起来,而是聚拢成一队,赶着向民团总部走去。 到了民团部,还能有个好?
逃脱毛泽东和潘心源两人一边跟着众人向前走着,一边想着如何脱身逃险。
正在两人苦于无法脱身之际,旁边一个青年团丁走到毛泽东身边,让他把鞋子脱下,毛泽东说:
“我们都是生意人,打赤脚走不了路。”
那团丁低声说道,“还要鞋子,你们不知道吗?一会儿带你们去团部,那可是要......”说罢,做了个砍头的姿势。
潘心源假装大吃一惊,“怎么连问都不问,就要杀头?”
那团丁摇了摇头,无奈地说了句“这是上面的命令,我们也没办法。”
看这个团丁说话和气,毛泽东便趁机跟这人拉家常,潘心源看别人不注意,便从兜袋里拿出几块银元,塞到团丁口袋当中,低声试探道:
“老弟,行行好,我和这位都不是赤佬,你放了我们,日后不会亏待你的。”
那团丁捏了捏银元,有些为难,“这事儿我做不了主。”
毛泽东赶紧在一旁说道:
“人生在世,还是要多做好事,图个好报应。”
那团丁想了想,就说“我去队长那儿,给你求个情试试。”
毛泽东和潘心源看着那个团丁跑到队长跟前,结果队长不仅没有答应,还将其骂了一顿,打了几个耳光。
刚刚升起的一丝希望彻底破灭了,毛主席和潘心源互相看了一眼,打定了冒死逃跑的决心。
看着那个挨打的团丁垂头丧气地走回来,毛泽东有些歉意地说:
“对不起,老弟,让你受苦了。”说罢,又塞了两块银元给他,“老弟,关照、关照。”
那团丁拿着银元,没吭声。
没过多久,那团丁向队伍后面走去,路过毛泽东身边之时,对他挤了挤眼,毛泽东和潘心源两人会意,也慢慢走着,不一会儿就落在了队伍最后面。
又走了一会儿,天色已晚,周围的草木变得朦胧起来。
在路过一片稻田、丘陵之时,那个团丁悄声对毛泽东说:“前面不远,就到了。”
毛泽东和潘心源知道,再不跑就跑不了了,两人点了点头,趁人不注意,分散弯腰顺着田野逃去。
看着两人跑远,那名看守最后队伍的团丁才扯开嗓子喊道:
“不好了,有人逃跑了!”
他这一喊,那些不甘受死的“嫌疑犯们”也纷纷炸锅了,大家一哄而散,向着各个方向跑去,不久身后便传来了“砰砰”的枪响......
毛泽东虽然提前跑了,但身后的枪声却始终不绝于耳,后面的追喊声更是越来越近。
翻过一个小山坡,毛泽东心中叫苦,眼前竟然是大片大片的稻田,根本无法藏身,万般无奈之下, 他只好赶紧躲在了不远处的一个水塘之内,水塘周边,草丛繁茂,刚好将他的身形,遮挡得严严实实的。
毛泽东刚藏好,就听到一阵噪杂的声响传来,一群团丁们大喊着从山坡上冲下,大喊着“抓活的!”
面对这个容易藏人的水塘,这帮团丁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先是在水塘中打了几枪,然后拿梭子枪捅插草丛,使劲搅着水草,锋利的梭子枪头几次都差点刺中毛泽东。
毛泽东将身子埋在水中,一动也不敢动,好容易等他们走了,准备出来,结果有一群人追过来,再次搜了一遍,有几次,团丁的脚就差点儿踩到毛泽东的身子。
后来,毛主席回忆道:“那个时刻,我都已经放弃生的希望了,以为肯定会被发现,抓到。但有几次,梭枪顺着耳朵边扎下去,就是没有伤到我,真是万幸。”
最终,天色彻底黑了,抓捕的人们到处搜捕也没找到毛泽东,只得悻悻而归,毛泽东躺在水塘中,又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爬了出来。
后来,毛泽东扮作农户,在路上遇到了一位打柴的好心人,两人相谈甚欢,在那人的热心帮助之下,毛泽东被一直护送到了江西地界。不久,毛泽东就到达了起义的部队当中,领导着人们迈向了起义的道路之上。
几十年后,蒋介石败退大陆,而在毛主席的带领之下,一个崭新的中国成立并屹立于世界之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此言确实不虚呀。
历史上有什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真实事件或人?
历史即是过去发生的事,过去发生的事便是历史。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关于2016年的事。
2016年8月22日,相声演员张云雷因喝酒从南京送站台10米高台摔下,当即便全身粉碎性骨折,送进ICU,但令人高兴的是,张云雷15天出ICU,半年后便登台演出。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感同身受,这其中的痛楚,只有他一人承受,不过,他还有一帮师兄弟,还有师父,让他痛苦的治疗过程有阳光普照。现如今的张云雷,他是八队队长,他是小辫儿张云雷,也是二爷,他是传统文化的传扬者,,他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之人。
历史上有什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真实事件或人?
我说一位,一生居然两次大难不死,最后居然奇葩的做了皇帝,算不算后福?这就是汉宣帝刘询,又名刘病已。
老天爷给了刘询一个不得了的出生,他爷爷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他父亲是太孙刘进。一切顺利的话,刘询是可以一路躺到皇位上的啊!
可老天爷爱开玩笑,出生一个多月后巫蛊之祸暴发了。全家上上下下,自杀的自杀,被砍的被砍;就剩下这么个一个多月的婴儿,被丢进了长安的监狱里。
一个多月大就开始蹲监狱,好不容易长到5岁时,又来横祸了。有人跟汉武帝说长安监狱里有天子之气,刘询这个暴脾气的曾爷爷毫不犹豫的下令,要把长安26所监狱里的犯人全部杀掉。
多亏了这所监狱的监狱长不让杀,钦差没办法向汉武帝禀报,武帝这时才知道知道还有个皇曾孙在监狱,便大赦天下。
可没两天武帝死了,但还是留了一道旨意,把刘询收入掖庭,并将他录入皇室宗谱;可这件事也是拖到刘询7岁时才彻底办好。
命运的神奇就在于它的突然性,出生帝王家的刘询,还没来得及享受锦衣玉食就去蹲大牢了,小小年纪先后两次差点被杀,这劫难大不大?但是人家刘询挨过来了。
大难没有死,刘询的后福来了。元平元年四月癸未日(前74年6月5日),汉昭帝无嗣驾崩。大将军霍光遣邴吉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即位仅十余日时,霍光已与张安世谋划废之;最后刘贺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于六月癸已日,被以霍光为首的大臣废黜。
七月庚申日(前74年9月10日),刘病已进入未央宫,朝见皇太后, 先封为阳武侯,随即群臣奉上玺、绶,刘病已即皇帝位,谒高庙 ,是为汉宣帝。
刘询在位期间,清除霍光势力,重视选贤任能,贤臣循吏辈出,形成“麒麟阁十一功臣”。励精图治,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对外关系上,本始二年(前72年)联合乌孙国大破匈奴,导致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来朝称臣。神爵二年(前60年),平定西羌,设置金城安置降羌,设立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各国,正式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
可以说汉宣帝刘询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演绎到了极致。
历史上有什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真实事件或人?
俗话说的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不是无中生有。这是先人亲眼目睹经历大难的人和所听到的一些事例总结出来的这句话。在历史上也确实有很多这样的真实事件。
历史上比较出名的荆轲刺秦。正面上他讲述了荆轲对国家的忠诚。侧面上它反映出秦王遇到的一个大难事件。秦王在这次大难当中,差点丧失了生命。最后的结局就是荆轲被斩杀,秦王化险为夷。通过这次事件以后,通过历史的记载,秦王收复了其他大大小小的国家,并一统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1个皇帝。可以说他的福气,洪福齐天。
千古一帝康熙,在年幼的时候,曾经出过天花。在古代医术落后的时代,得了天花就相当于得了不治之症。除非你有中500万彩票的运气,碰巧抵御住了天花病魔的侵害,侥幸逃过一劫。爱新觉罗玄烨就是这么有运气的一位。他侥幸的打败了天花这个病魔。他亲政以后历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为以后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他也被人们尊称为千古一帝。
经历了大难不死的人,他们都知道了生命的珍贵。他们也会对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看得更透彻。所以就会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国家治理好了,百姓生活好了,自己的福气就更多了。
历史上有什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真实事件或人?
1933年冬季,叶飞在闽东打游击,这一天,他化妆成商人,下山去狮子头渡口和地下党联系。这里的旅馆是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站,他走进一个雅间,等待接头的人。
刚坐下,进来三个陌生人,他还没有反映过来,其中两个人就把他按住了,另一个人掏出手机,照着他的头就是一枪。然后翻出他身上的东西,就匆匆离开。这时候,他还有知觉,身子动了一下,想看看这些人走远了没有。
他这一动不要紧,却被走在后边的人看见了,见他没有死,那人又转回来,向他身上补了两枪。
当他苏醒过来时,他已经被后去的地下党员救出来,藏在一个保垒户家里。原来,这三枪都没有击中要害,头一抢,子弹是从左耳前边进去,停在右下腮帮子里面。补那两枪,一枪打在胸腔,但未击中要害,另一枪打在手臂上。
过了两天,他虽然未死,但是头部肿的有巴斗大,地下党给他请来了医生,取出头部子弹,经过半个多月调养,他才初步恢复建康,地下党给他化妆成走娘家的妇女,躲过敌人检查,回到山上。
叶飞将军,在55年授衔时,被授予开国上将,79至80年任海军司令员、政委,1999年因病去世,享年85岁。
要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叶飞将军可以算上最传奇的人物
。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