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原著中,殷素素、逊都是杀人魔头,张翠山却一力维护,这符合侠义二字吗?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吟风社,荟聚文史爱好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文化、历史等领域优质内容。
我认为是不符合的,这里的问题如果略微上纲上线一点,涉及到金庸的价值观问题,金庸信佛,显然是相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一套,先前的罪孽若是入我佛门,有心悔改,是可以抵消的。
但是在正常人看来,他安排的许多类似剧情是不合理的,例如谢逊杀了无数无辜之人,书末谢逊报了仇后,自愿让众人处置,结果那些与谢逊有杀父、杀兄、杀子、杀夫之仇的家属,只是痛骂谢逊几句,吐几口唾沫就离开了,这在现实中可能发生吗?
除此之外,还有空见替成昆化解冤仇,希望谢逊原谅成昆,金庸看似将空见塑造的大慈大悲,但实际上是有问题的,空见身怀金刚不坏体神功,武功远远在谢逊之上,正常来说谢逊根本没有破防他的能力,空见给谢逊打赌十三拳,用以力服人或许有些不好听,但本质上也是一样的吗,就是告诉谢逊,我插手此事,你的武功没可能报仇了。
另一个类似案例是慕容博,甚至慕容博的情况比谢逊还要恶劣,如果说谢逊好歹是经历了天大的惨事,最后也自愿任人宰割。慕容博呢?纯粹是为了一己之私挑起武林争端,期间又杀了不少不愿归附之人,你扫地有什么资格替这些人原谅慕容博?原谅慕容博是整个武林和受害者家属的事情,不是你扫地的事情,难道因为你扫地武功高强,宛若佛祖菩萨,就能说了算?
所以说不好听,就是金庸的价值观有些问题,佛家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武林外传吕秀才对白展堂说给公孙乌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白展堂回答,这话对受害者家属说去。
《倚天屠龙记》原著中,殷素素、逊都是杀人魔头,张翠山却一力维护,这符合侠义二字吗?
大家好,我是”诚挚人生为梦启航“,解读金庸名著第6期。这个疑问的症结在于无法原谅已犯错之人
殷素素,杀人无数,后遇张五侠经过相互了解互生暧昧,被公认的邪教殷天正之女殷素素因爱生善,已有悔过之心,也得到了张五侠的谅解。在二人初次上武当山见过俞三侠时,他已经想起当初暗算他的人就是殷素素,不过看两人关系融洽已是不愿在提起当时之事,可见其心地善良,有情有意,堪称侠义之人。
张五侠知道真相后在众人面前自刎了却此时,侠义之心可照日月。
佛家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张无忌少年时张三丰亦是教他要放下仇恨。
每一个人生来如一张白纸,成佛成魔生活际遇不同罢了。
像如谢逊,如非成昆杀其全家13口人,也不至于时而不能自控胡乱杀人。
追梦路上期待与您同行。《倚天屠龙记》原著中,殷素素、逊都是杀人魔头,张翠山却一力维护,这符合侠义二字吗?
我读「倚天屠龙记」时也曾有这样的困惑,谢逊滥杀无辜毁了多少家庭,如果他们的子弟练好武功来找谢逊寻仇,张无忌应该还会维护他义父,张翠山知道殷素素是害俞师兄的元凶之一时,张翠山仍旧无法对殷素素下杀手,其实这样更能反应出人性。
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神话故事,真正毫无私心把大义大德扛在肩膀上的人几乎没有,连「西游记」里的观音都袒护专吃童男童女的鲤鱼精,郭大侠误会黄药师杀江南七怪时,他仍然不会伤害黄蓉,这都符合人性。如果连自己内心最爱的人,也舍得下狠手,那他所谓的大义你觉得真实么?这类人很容易陷入岳不群的心境。
谢逊出家赎罪,其实是金庸慈心给他一种变相的开恩和惩罚。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以谢逊后来醒悟来看,被他残害人的后人去少林找他寻仇,他应该会领死的。这让我想到「天龙八部」里的玄慈方丈不运功抵抗甘愿领刑丈而死的一幕。
金庸写谢逊这个角色有点写实,在世间不乏徒遭厄运之人,他们有的觉得自己最倒霉最可怜,所以觉得仿佛天下人斗负了自己,从而产生报复世人的心理,到头来才发现自己已生心魔走上歧途。谢逊的醒悟是对命运舛途之人的一种引导和开悟。
张翠山是武林名侠,即便他一生光明磊落几乎没做过错事,可当挚爱和义兄铸成大错时,他仍然被逼上绝路,这是何等的讽刺。
尽管殷素素和谢逊都有过错,但是“恶人从良”总比“君失晚节”好的多。金庸写小说,并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高屋建瓴,而是在写人心和江湖。
《倚天屠龙记》原著中,殷素素、逊都是杀人魔头,张翠山却一力维护,这符合侠义二字吗?
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界定侠义的标准的。侠之为侠乃为国为民,义之为义乃为公平正义。尽管张翠山对人起初的态度不认可,那是因为他的参照物是师父张三丰,经历许多人许多事,就有了更多的比较与所谓的正派人士恶行相较二人更称不上大恶,再加上二人对自己这个正派人士有客气有仰慕,谁不喜欢喜欢自己的人。
《倚天屠龙记》原著中,殷素素、逊都是杀人魔头,张翠山却一力维护,这符合侠义二字吗?
麻烦答主们看看我问题下面的详细描述部分,问题字数有限制,可能我对问题的概括和提取不是很准确,其实我真正疑问的是:金庸塑造的这个人物让人很纠结,我觉得富有侠义精神的张翠山,是不会娶杀了无辜的小孩和老人(书中明确说是龙门镖局70多口,这里肯定包括老幼妇孺)的殷素素为妻的,这是不和逻辑的,你们认为呢?这才是我的问题。这个是非观和逻辑的问题纠结的我对这本书无法继续阅读下去。
《倚天屠龙记》原著中,殷素素、逊都是杀人魔头,张翠山却一力维护,这符合侠义二字吗?
可称得上侠义二字。
虽不符合侠客气节,但却没有违背义字初衷。
“义”字不仅仅是公平道义,更加是袍泽之情、夫妻情分。
若张翠山仅为所谓的公平道义而抛弃了兄弟之情、夫妻之情就能称之为侠义吗?
行侠仗义首先就丢掉了义,还配称得上侠吗?
公平道义一词不过就是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为自己编织的锦绣花环,再纯正的君子手中的剑也沾染过无辜之人的血,这些人为何能称得上侠义。
公道自在人心,江湖人中根本不会存在真正的公道二字,凡事皆是利益当先,独善其身之余尚能助人,便是侠义。
所谓侠义,存侠骨之风,行道义之事!
面对选择时,张翠山也曾动摇,可他未曾舍弃情义,也没有丢弃心中的道义,更加没有抛弃侠骨之风,所以他甘愿以命换命。
如此都不能称之为侠义,如何才算侠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