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单以武功论,如何排名?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吟风社,荟聚文史爱好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文化、历史等领域优质内容。
十八路诸侯分别是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乔瑁、袁遗、孔融、张超、公孙瓒、张杨、孙坚、袁绍、曹操、马腾、陶谦。这些人中只有公孙瓒、孙坚、袁绍、曹操、马腾展现过武力,鲍信,因此大概可以分为四个档次,最强的是公孙瓒,之后是马腾、孙坚、袁绍,在之后是曹操、鲍信,袁术、王匡、刘岱、张超、张邈、张杨是一个档次,剩余几位又是一个档次。
公孙瓒是最强无疑,与吕布战了数合,与文丑战到十合,这个表现胜过十合不敌华雄的孙坚,文丑>华雄,因此公孙瓒>孙坚,位列第一。
至于马腾,在许都政变失败后,与其子马铁、马休陷入曹操重重包围时,当时曹洪,许褚,夏侯渊,徐晃一起杀来,父子三人奋力冲杀,重伤被擒,而不是被杀,可见武力还行。
孙坚虽然有江东猛虎的外号,但在演义中的武力表现实在捉鸡,与华雄单挑险些丧命,和袁绍也有迎剑交锋的表现,给人感觉两人武力相当,袁绍虽然没有实际单挑表现,但在嘉靖本有“英雄盖世,武勇超群”,因此,马腾、孙坚、袁绍在一个档次。
再之后是曹操和鲍信,曹操虽然冲阵记录挺多,但没有亮眼表现,还曾被董军两个小兵生擒,而鲍信在与黄巾军大战中,为了掩护曹操撤退被乱军所杀,因此这两个人武艺应该也差不多。
袁术、刘岱、张超、张杨虽然没啥武力表现,但毕竟武将出身,张邈少时有侠名,会比文官出身的韩馥、孔伷、乔瑁、袁遗、孔融、陶谦强。
十八路诸侯单以武功论,如何排名?
十八路诸侯的武艺如何,谁高谁下,还是能够找到一些根据的。
我的观点,武艺最高的应该有三个人:孙坚、马腾和公孙瓒。那么他们三人中谁又是拔得魁首呢?
董卓率西凉兵马进京,擅权滥杀,自行废立,激起众怒。遂有曹操一呼百应,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
咱们来看看有哪十八路,其中有哪些曾经展示过武艺。
一、南阳太守袁术
袁术手下也有几个厉害角色,比如说出战华雄的骁将俞涉,还有个能扛住关羽三十合的大将纪灵。
但袁术没有参加过什么打斗,他的武艺应该很一般,和曹操差不了多少。
二、冀州刺史韩馥
韩馥的部下就有个名人,就是被千古传诵至今的上将潘凤。手提开山大斧,非常勇猛。
后来,同盟破裂,盟友们自相攻击,袁绍夺取了冀州,韩馥抛下家儿老小投奔了张邈。
韩馥的武艺不可能超过潘凤。
三、豫州刺史孔伷
孔伷这个老夫子比较扯淡,没有什么战绩,被人评价为“清谈高论,嘘枯吹生”。
孔伷的武艺可以忽略不计。
四、兖州刺史刘岱
刘岱这厮武艺不怎么样,人品更是糟糕,但野心不小。盟军解散后,他向东郡太守乔瑁借粮,乔瑁推辞不给。刘岱就率军突袭乔瑁军营,杀死了乔瑁,收降了其部众。
后来刘岱受曹操之命和王忠一起去征伐刘备,被张飞设计假意偷营,刘岱伏击张飞不成,被张飞里应外合打垮。
刘岱率残军逃走,遇见了张飞,交马只一合,被张飞生擒活捉。
刘岱的武艺很一般,但他应该强于乔瑁。
五、河内郡太守王匡
王匡的部下有一员猛将,乃是河内名将方悦。方悦与吕布交战,不到五合,被吕布一戟刺死。
王匡大败,被乔瑁和袁遗率军救走。
分析王匡的武艺,肯定远低于方悦。
六、陈留太守张邈
张邈这个人没啥主见,他本来和曹操是好朋友,但被陈宫撺掇着劝说着背叛了曹操。和吕布去攻打兖州,与曹操多次交战,被曹操打败后,张邈投奔了袁术。
张邈的武艺也应该很一般。
七、东郡太守乔瑁
讨董失败后,刘岱向乔瑁借粮,乔瑁不给,被刘岱突袭杀死。
乔瑁的武艺应在刘岱之下。
八、山阳太守袁遗
袁遗没有什么表现。
方悦被吕布杀死后,王匡大败,袁遗曾经和乔瑁一起救下了王匡。
论武艺,估计袁遗和王匡、乔瑁属于同一水平。
九、济北相鲍信
诸侯会盟讨董,孙坚请命为前锋去战华雄,鲍信怕孙坚夺了头功,暗中命令他弟弟鲍忠抢先抄小路去关下搦战华雄。鲍忠被华雄一刀斩杀。
亲弟弟被杀,鲍信都不敢去复仇,可见他的武艺连弟弟鲍忠都比不上。
后来,李傕夺权,命令鲍信和曹操一齐去攻打黄巾军。在寿阳一战,鲍信深入重地,被黄巾军围杀。
十、北海太守孔融
孔融是孙子的后裔,本来就是个文化人,舞刀弄枪的本事不行。
孔融有个部将名叫武安国,使一对铁锤,与吕布对阵,大战十余合,被吕布一戟砍断手腕。这武艺相当不错了。
孔融是个文人,他的武艺可以忽略不计。
十一、广陵太守张超
会盟失败后,张超被陈宫忽悠着对抗曹操,在定陶一战,吕布大败,陈宫、高顺保着吕布家人老小弃定陶逃走。把张超给甩了。
曹军杀入城中,张超自刎而死。
张超的武艺估计很低微,否则宁可战死,也不会自杀。
十二、徐州刺史陶谦
陶谦的武艺可以忽略不计。
十三、西凉太守马腾
马腾的武艺应该比较强悍,他是东汉开国元勋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马腾是个混血儿,母亲是羌人。“身长八尺,体貌雄异”,因镇压羌人反叛,讨贼有功,被拜为征西将军。
马援计划袭杀曹操,带着两个儿子进了城,却中了曹操的计,被曹洪、许褚、夏侯渊、徐晃率兵包围,将马腾父子三人困住。三人奋战,马铁被乱箭射死。马腾和马休被擒遇害。
从马腾的身材来看,他身高八尺,强壮凶猛,他的儿子马超又那么厉害,说明马腾的武艺也绝不会低。
十四、北平太守公孙瓒
公孙瓒的武艺相当不错,他曾经持槊亲自迎战吕布,战不数合,公孙瓒被打败。
公孙瓒还曾经与文丑交战,十数合后,抵挡不住,败下阵去。
能战吕布数合,再战文丑十余合,公孙瓒的武艺也算出类拔萃了。
十五、上党太守张杨
在《三国演义》中没有张扬的战斗记录。不过他曾经和吕布,张辽三人一齐为丁原效力。吕布当主薄,张辽做从事,而张扬是“武猛从事”,还主管军事。可见张杨的武艺应该不弱。
虎牢关与吕布对阵,张杨派部将穆顺出马迎战,穆顺被吕布一合刺死。
后来,张杨又与曹操作对,还出兵东市,去救吕布,被他的部将杨丑杀死了。
十六、长沙太守孙坚
孙坚,乃是兵圣孙武子的后代,“广额阔面,虎体熊腰”,他武艺是相当不错的,少年时对付一群海贼。独自一人提刀冲杀,吓跑了海贼,还杀掉一个。
孙坚曾在会稽招募了千余勇士,捉住和斩杀了妖贼许昌父子。
在宛城,与黄巾军作战,孙坚身先士卒,登城而入,杀死二十余敌人。敌将赵弘骑马舞槊来战,被孙坚从城头上一跃而下,夺槊刺死。
十八路诸侯讨董,孙坚请命为先锋,去战华雄。被华雄夜袭,孙坚慌忙上马,遇到华雄,“斗不数合”,又遭火攻,不敢恋战,匆忙逃走,华雄穷追不舍,孙坚连射两箭,被华雄躲过。孙坚慌乱中拉断了弓弦,弃弓而逃。
孙坚与刘表反目,刘表退走,将孙坚诱入包围圈,被蔡瑁和蒯越围困,无法突围。后来程普、黄盖、韩当将他救走。
孙坚杀死过一个海贼,擒杀了两个坏蛋,杀死过二十余黄巾军喽啰,还干掉一个黄巾军头领。
但遇到华雄,孙坚却战不数合就逃走,连射两箭不中。还被蔡瑁和剻越围困,无法逃脱。他的武艺似乎还不如公孙瓒。
十七、渤海太守袁绍
荀谌评价袁绍“今袁本初智勇过人”,说明袁绍也不是一点武艺都不会。磐河一战,赵云冲阵,几乎杀到他面前,但他拨剑下令死战不退,还是颇有武勇。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曹军追击,夏侯渊、高览、乐进、于禁、徐晃等轮番追杀,袁绍仍能逃脱,说明袁绍也是很勇敢的。
仓亭之战,袁绍被夏侯惇和曹洪拦截,袁绍率兵奋力突出重围。
袁绍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
十八、邺城曹操
曹操的武艺就很稀松了。
盟军分裂后,曹操率部尾追董卓军,被徐荣设伏突袭,曹操兵败,被徐荣一箭射中肩膊。曹操带箭而逃,被两个喽啰兵刺中战马,曹操翻身落马,被两个小卒擒住。
曹操这武艺,明显不如袁绍。
那么,分析一下十八路诸侯的武力,前五名应该是:
第一名:公孙瓒。
数合败于吕布,十余合败于文丑,比孙坚稍强。
第二名:孙坚
有斩杀战绩,很了不起,但数合败于华雄,还是要弱于公孙瓒。
第三名:马腾
伏波将军的后人,马超的父亲,再差也差不到哪里,被曹洪、许褚、夏侯渊、徐晃围殴擒住,也不算丢人。
第四名:张杨
在丁原麾下张杨能与吕布、张辽做同僚,还曾经是“武猛从事”,应该有不错的武艺。
第五名:刘岱
毕竟是动过手的,袭杀过乔瑁,与张飞对阵,一合被擒,也算是不亏。虽然武艺不怎么样,总比那些没有动过手的强些。
其他人就不排了,都没有什么战斗力。
十八路诸侯单以武功论,如何排名?
事实上,单以武功来论,三国演义中的十八路诸侯,也就三人的武功还算不错,其他人根本不值一提!
十八路诸侯
汉灵帝去世后,大权落入了何进家族手中,然而何进就是个屠夫出身,本身没有多大的才能,没过多久,他就被袁绍给忽悠瘸了。
当时何进的外甥继承了大统,他的妹妹成为了皇后,他自己也成为了大将军,可以说,东汉的大权都落入了何家手中,接下来何进只需要平衡好各方势力,那么何家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都能够繁荣强大。然而袁绍却忽悠何进,让何进站在士族一边,联手对付宦官,殊不知何进他们家族本身就是底层出身,和士族的利益并不同,相反,他们家族和宦官的利益倒是相同的。而何进本身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不仅没有缓和与宦官之间的关系,反而召集董卓前来,想要威胁宦官,最终导致宦官提前动手,诛杀了何进。
就这样,掌握大好局势的何进竟然被宦官给诛杀了,而之后袁绍也借机诛杀宦官,直接将皇宫搅了个天翻地覆。在袁绍看来,何进死了,宦官也被干掉了,接下来的东汉大权,就应该落入以袁绍为首的士族手中,但董卓的出现,却打破了袁绍的幻想。董卓利用手中兵马,直接掌控了东汉大权,而且他还不想和袁绍共同分享权力,于是袁绍怒了,他岂愿意为别人做嫁衣?于是在袁绍的谋划下,众诸侯开始集合在一起,共同讨伐董卓!
为反对董卓,袁绍纠集了十八路诸侯,组成了声势浩大的讨董联军,那么这十八路诸侯究竟有哪些人呢?接下来我们看看原文的描述!
原文: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从原文可以看到,袁绍属于第十七路诸侯,而曹操属于第十八路诸侯,至于刘备,由于当时他的实力还比较弱,名望比较低,所以他并没有算在众诸侯之列,只是以公孙瓒的附属形势存在,所以严格来说,刘备关羽张飞等人,都属于第十四路诸侯公孙瓒的人。
了解了十八路诸侯的明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诸侯中,究竟谁的武功比较好?
不值一提的诸侯
事实上,若单论武功,十八路诸侯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打酱油的,因为他们的武功实在太差了!举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诸侯!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非常出名,他也多次亲自率军作战,且屡创佳绩,所以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曹操的武功应该还是不错的。但事实上,从原文的描述来看,曹操的武功也就一般般。在追击董卓的过程中,曹操差点被一个小兵俘虏,要不是他运气好,他将成为一个被小兵俘虏的传奇!而且在之后的作战表现中,曹操几乎就没有亲自上阵砍人,基本都是指挥手下作战,在许都狩猎期间,他的箭术表现,甚至还比不上刘备!所以说啊,曹操的军事能力确实不错,但是他的个人武力,实在是不敢恭维……
袁绍是十八路诸侯中的盟主,貌似他的武功应该不错,但事实上,袁绍的武功也不值一提!不可否认,年轻时候的袁绍,还是比较血勇的,面对彪悍的董卓,袁绍丝毫不惧,敢于对董卓拔剑怒斥;后来面对赵云的冲锋,袁绍也能稳住阵脚,鼓舞众人杀敌,但这其实都是统帅应该具备的气质,和个人武力没有什么关系。总的来看,袁绍和曹操是同一类型的角色,都是统帅,个人武功都不值一提!
事实上,除了袁绍和曹操,十八路诸侯中的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乔瑁、袁遗、鲍信、孔融、张超、陶谦、张杨等人,个人武力表现也不咋样,甚至于说,他们的武功都还不如袁绍和曹操。单论武功,这些诸侯其实都不值一提!十八路诸侯中,真正在个人武力上表现不错的人只有这三人!
第三、马腾
马腾是西凉军统帅,我们从他的个人经历,便可以看出他有多强!一开始的时候,马腾的父亲还是个官员,家庭条件不错,但不知什么原因,马腾的父亲被罢官了,而且之后马腾父亲的日子过的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惨,因为他被迫迎娶了一个羌族女子为妻!在当时的那种社会环境下,汉人地位最高,他们普遍看不上羌族女子,马腾父亲要是混得不错,肯定是不至于迎娶一个羌族女子的。
马腾的父亲混得如此之惨,自然是没办法给马腾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年轻时候的马腾,只能依靠砍柴为生。生活条件如此之差的马腾,按照常理来说,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方诸侯,但最终他却成为了西凉军主帅,且名列十八路诸侯,可见期间马腾经历了些什么,而这一切,都是马腾一拳一拳打出来的,可想而知马腾的战斗力是多么的强!
另外,马超的战斗力如此强悍,除了和他自身天赋有关,想必和马腾的教导也有很大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马腾也绝对是一个武功高手!
第二、孙坚
孙坚和马腾其实是同一路数的高手,他们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打拼出来的!一开始的孙坚,地位也不高,但是他靠着打山贼,刷战绩,逐渐将自己的名气越打越大,后来跟随他的人越来越多,孙坚也越来越受到众人的认同,最终走向高位。这么一位从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诸侯,注定是一位高手。这一点,从董卓对他的器重也可以看出!
十八路诸侯讨董,声势浩大,但董卓也是久经战阵之人,对于十八路诸侯中的大多数人,他并不是非常在乎,他真正忌惮的人,只有孙坚!为了将孙坚给拉到自己阵营,董卓竟然主动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孙坚的儿子,可见他对孙坚是多么的器重!事实上,江东孙家,真的是一个猛人辈出的家族,除了孙权,其他人无不是百战猛将!
第一、公孙瓒
十八路诸侯中,若单论武力,最强之人必定是公孙瓒!这一点,从众诸侯面对吕布的反应便可以看出!
华雄大杀四方,众诸侯尚且敢于让手下将领前去应战,而当吕布出马时,众诸侯已经被打得不敢让手下出战了,更不要说自己出战!面对咄咄逼人的吕布,众诸侯都哑火了,窝囊至极,最终,还是公孙瓒主动站了出来,迎战吕布!
原文: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
虽然公孙瓒只在吕布手下坚持了几个回合便被击败,似乎他的战斗力非常差,但这也得看跟谁比!在张飞出场以前,基本没有几个人能在吕布手中走个几回合,虽然公孙瓒几个回合便落败,可他的对手是吕布啊,有几个人能在吕布手下走几回合呢?当年曹操手下的猛将夏侯惇,面对巅峰期的吕布,也不过坚持几个回合,由此可见,公孙瓒很可能还具有夏侯惇一般的实力!
另外,从公孙瓒和文丑的交手情况来看,他的武功也绝对不弱!磐河之战,文丑花了十几个回合,便将公孙瓒击败,似乎公孙瓒的武功非常一般,因为关羽只用了三回合便击败了文丑。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文丑可是能和赵云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的高手,他可是顶级猛将啊,文丑能在他手中坚持个十几回合,已经算是不错了,公孙瓒甚至有一流猛将的实力!他被众人严重低估了!
结语
以武功论,三国演义中的十八路诸侯该如何排名?第一名被严重低估!事实上,十八路诸侯中的大多数人,武功都不值一提,这里面的真正好手只有三个,一个是公孙瓒,一个是孙坚,一个则是董卓!而其中排名第一的便是被众人严重低估的公孙瓒!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十八路诸侯单以武功论,如何排名?
所谓十八路诸侯,指的是《三国演义》中参与联兵讨伐董卓的十八位封疆大吏,分别是: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第十八镇,沦为朝廷通缉犯的曹操。
这些人中有的称得上书中主角,比如曹操,有的不过是一闪而过的“龙套”,比如袁遗。由于很多人笔墨太少,这就给武评增加了难度。所以下列排名只代表个人观点,至于是否合理,见仁见智。
公孙瓒公孙瓒人称“白马将军”,屡次击败来犯的异族,其麾下由骑兵组成的“白马义从”更是威震幽州。
而就个人而言,公孙瓒是十八路诸侯中参与个人武斗最多的一位,或许是自信自己的武艺,所以公孙瓒两次挑战书中超一流的顶级上将,当然,两次都铩羽而归,还差点丢了性命。
第一次是虎牢关,吕布连杀方悦、穆顺,重伤武安国,于是乎信心满满的公孙瓒挺槊出战,结果数合被杀得大败,在败逃时,若非张飞及时以一句“三姓家奴”拉去仇恨,怕是公孙瓒就血溅虎牢关了。
第二次是河北大战,公孙瓒又越级挑战文丑,结果十余合后战败,败逃时马失前蹄,亏了赵云赶到挡住文丑,公孙瓒才得以保住性命。
两次被杀得大败为何位列十八路诸侯中武艺第一?原因无他,公孙瓒两次面对的对手都不是一般人,吕布天下无双,连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惇在荥阳短时间内都抵挡不住,关羽、张飞甚至联手三十合都难以取胜,公孙瓒能挡住数合不被杀,已经说明了他不是普通的战五渣。
其次,文丑虽然被关羽杀得很丢人,但也是箭射张辽、战平少年赵云、令徐晃料敌不过的狠人,硬实力与悍将许褚相比都不遑多让,公孙瓒挡得住十几合,已经达到二流武将的程度。我们熟知的二流武将纪灵十余合被张飞所杀,严颜十余合被张飞生擒,甚至大将张郃二十合都被马超二十合击败,所以公孙瓒十余合不敌文丑,战绩不算难看,起码在十八路诸侯中属于佼佼者。
孙坚孙坚素有“江东之虎”之称,我想在十八路诸侯的武艺排名中多数朋友会把孙坚排在第一位。
不过,孙坚勇则勇矣,斗将战绩却不如公孙瓒。孙坚唯一拿得出手的战绩是与华雄一战,当时因粮草问题,孙坚军溃败就在眼前,在这样的情况下孙坚与华雄战十余合,眼见兵势不利败退而走。
这一战不能算孙坚战败,所以衡量孙坚的武艺,华雄是很好的参照物。通常来说,不少朋友将华雄看做一流高手,不过华雄杀的俞涉、潘凤、鲍忠、祖茂实力都没得到证实,而华雄被关羽正面秒杀却是实打实的,单就这一点而言,华雄就算不上一流,甚至二流武将。
以此类推,孙坚充其量也只是二流武将的水平,由于战绩相对少些,所以排在公孙瓒之后。
马腾在汉末三国,文官武将的概念相对比较模糊,很多我们印象中的谋士、军师其实都是武职。算起来,十八路诸侯中称得上能征善战或者算得上传统意义上纯粹武将的,似乎只有公孙瓒、孙坚、马腾这三位。
马腾常年与羌人打交道,加上凉州多年来军阀混战,所以马腾武艺想来不俗。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马腾的儿子马超实力太强了,连带着也没法将马腾想象得太差。
袁绍由于袁绍昏招频出,导致了官渡之战大败,因此被很多人低估了能力。但是要知道,袁绍败给的是曹操,试问普天之下能够战胜曹操的又有几人?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不过他以庶子的身份获得了比嫡子袁术更高的声望,这本身就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磐河之战,赵云大杀四方,踹翻袁绍大营,眼看袁军兵败如山倒,群臣皆劝袁绍躲藏隐蔽,而袁绍悍不畏死,从而激励了士气,这才让赵云无功而返。所以,我将袁绍排在第四位。
曹操曹操是袁绍的发小,早年立志做大汉的征西将军,为官时不畏强权,颇有声威。
虽然少有亲身斗将的战绩,但若说曹操武艺差得不行,我想也没人赞成。所以在所有武将中曹操或许排不上号,但是在十八路诸侯中还算不错的。
袁术袁术心中可能一直有气,毕竟出身更好,在家族地位更高的他在风评上始终不如曹操和哥哥袁绍。不过袁术势力的整体实力还是很强的,曹操等几路联军虽然将其击败,但也没能完成消灭。
论勇武,袁术排在此处多少有些矬子里拔大个的成分在,毕竟其他人笔墨太少了。
刘岱《三国演义》中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两个刘岱搞混了。在历史上,兖州刺史刘岱是汉室宗亲,很有地位和声望,某种程度上讲还算得上曹操的上级前辈。不过同一时期,曹操麾下也有一员战将叫做刘岱。
不知道是罗贯中认识有误还是故意合并同类项,将两个刘岱写成了一个人。这样的刘岱有些武艺,不过只能算战五渣,那种被关羽、张飞秒掉的水平。
十大龙套韩馥、孔伷、王匡、张邈、乔瑁、袁遗、鲍信、张超、陶谦、张杨,之所以将他们放在一起,是因为很难评判他们之间的武艺高低。尽管相对来说陶谦、韩馥的笔墨多一些,但是和勇武没什么关系。
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是发生在孔融小时候的故事,然而这句话真的太适合他了。论做学问,在卢植、蔡邕等人死后,孔融就是当世第一大儒,但是论政治头脑、带兵作战,孔融啥也不是。
除了作死,大概只有让梨是他比较擅长的了。
十八路诸侯的武艺排名难度比较大,由于缺乏战绩支撑,所以很难做到完全客观,不喜勿怪。
十八路诸侯单以武功论,如何排名?
十八路诸侯里应该是公孙瓒最强,接下来是孙坚,之后则是马腾和曹操,其他人则只能算杂鱼了。
首先要说一下,演义里在会盟时十八路诸侯,分别是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乔瑁、袁遗、鲍信、孔融、张超、陶谦、马腾、公孙瓒、张杨、孙坚、袁绍。这些人其实在演义里大多数都没有机会出场,往往一句话带过而已。
所以在这十八路诸侯里,真正上阵厮杀过的人不多,至于和敌将单挑过的更是凤毛麟角,只有孙坚、公孙瓒和刘岱而已。
下面我们首先看一下按照出战顺序看一下单挑过的这三位:
一、孙坚孙坚是所有诸侯里第一个和敌将厮杀的。他作为十八路诸侯联军首先开抵汜水关时,华雄曾经夜袭孙坚大营。孙坚得报以后慌忙披挂上 马,刚出来就遇到华雄。
孙坚使古锭刀刚和华雄大战数合,华雄部将李肃已经从后营杀入,到处放火。孙坚军因此大乱,孙坚只能在祖茂保护下落荒而逃。最后祖茂为了掩护孙坚突围,主动和孙坚换了头盔,吸引追兵,最后被华雄赶上杀死。
此战单就和华雄交手结果看,孙坚并没有露出败相。不过此后华雄在联军大营外逞威时,孙坚却避而不战,全没有为祖茂报仇的想法。显然他的武艺在华雄之下。而华雄被关羽所杀,武艺最多只能算一流水平。这么算下来,孙坚肯定不到一流水平,大致算二流,甚至可能还要弱一些。
二、公孙瓒公孙瓒紧随孙坚之后出战。在虎牢关下吕布杀死王匡手下方悦、张杨部将穆顺,砍伤孔融部将武安国以后,公孙瓒按捺不住,冲上去挥槊亲战吕布。公孙瓒和吕布战了没几个回合就抵挡不住,拨马败走。要不是张飞冲上来挡住吕布,公孙瓒就有性命之忧。
此后在和袁绍之战中,公孙瓒又和文丑大战一场,两人战了十几合以后公孙瓒再次不敌败走。这次同样运气不错,公孙瓒败逃路上得到赵云相救,再次幸免于难。
公孙瓒这两次虽然都是以战败收场,不过吕布和文丑都是超一流的高手,在演义中都有不俗表现。吕布在击败公孙瓒之后不久,只用十合左右就击败了曹操名将夏侯惇。而文丑也在短时间内击败了徐晃。
因此公孙瓒的武艺比之夏侯惇、徐晃也只是差了一点而已,也有二流水平。
三、刘岱刘岱的情况比较特殊。在正史上,刘岱是在黄巾军杀入衮州时被杀身亡。不过因为历史上同一时期有两个刘岱,后一个刘岱是曹操部下,曾经奉命和王忠一起去攻打占据徐州的刘备。
结果罗贯中把两个人搞混了,在卷二《李傕郭汜杀樊稠》一节里写了衮州牧刘岱战死,卷五《关张擒刘岱王忠》一节中却再次提到刘岱曾为兖州刺史,这么一来刘岱就死而复生了。
毛纶、毛宗岗父子两人修订《三国演义》时。发现了罗贯中的这个错误,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有两个刘岱。于是就把刘岱战死的情节去掉,改成投降了曹操,然后和王忠一起去打徐州。
所以虽然历史上打徐州的不是衮州牧刘岱,但是演义里却是曾经参与讨董卓的那位刘岱。而刘岱在徐州之战中被关羽一合活擒,可谓标准的杂鱼。
因此从公孙瓒等人的实战表现,按照可以确认的数据来看,公孙瓒最强,孙坚其次,刘岱则是渣滓。
而扣除公孙瓒、孙坚和刘岱以后,十八路诸侯里马腾和曹操虽然没有和敌将单挑过,但是也是在乱军之中多次厮杀,应该也有几分本事,所以排在第三和第四位。
至于其他诸侯则连这个表现都没有,只能和刘岱一起统统排在末尾了。
十八路诸侯单以武功论,如何排名?
东汉末年,代表外戚势力的大将军何进与宦官势力爆发了冲突,为了彻底铲除势力根深蒂固的宦官,何进将身在西凉,以剽悍著称的刺史董卓召进京城。后来,何进被宦官所杀,朝廷一片大乱,董卓则进京,凭借强大的兵力把持朝政。有感于董卓的种种暴行,十八路诸侯组成联军讨伐董卓。那么,十八路诸侯如果单以武功论,该如何排名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十八路诸侯”这一概念。这一说法见于罗贯中所著的小说《三国演义》,其实,在《三国志》中,响应讨伐董卓的诸侯共有十个,而按照另一史册《后汉书》的说法,则共有十一路,加上曹操,就共有十二路诸侯。而《三国演义》则再加上数人,组成了古人非常喜爱的“十八”之数。
在这里,我们便按照《三国演义》的名单和史书里关于他们的记载,看看诸侯们武力如何。首先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出身显贵的袁术年少时便“以侠气闻。”不过后来,他昏庸无道,甚至公然称帝,于是被天下共击,死于逃命途中。
冀州牧韩馥性格懦弱、胆小如鼠,最后竟然是忧惧之下,用刻竹简的小刀自杀的,其武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豫州刺史孔伷,正史记载极少,郑泰评价他说:“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可见武功也是非常之差。兖州刺史刘岱,《续汉书》中说他“有隽才。”其才能还是在文采方面,武功则较弱。
河内郡太守王匡,《英雄记》说他“轻财好施,以任侠闻。”可见其武功比上面几位还是好很多的。陈留太守张邈也“少以侠闻,振穷救急。”东郡太守桥瑁记载过于稀少,存在感低下。山阳太守袁遗,曹操评价他“长大而能勤学”。济北相鲍信,史书并无记载。
北海太守孔融比较知名,他以其才学著称。广陵太守张超,史书倒是没提及其武力,但《三国演义》说他“武艺超群,威仪出众。”北平太守公孙瓒就武力比较高了,史书记载他曾被数百鲜卑骑兵围困,“瓒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
上党太守张杨“无雄才”,后被部将杀死。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他十七岁时遇见海盗,便假装呼叫官兵,让海盗四散逃跑,他追上杀掉一人,名声大震。此后更是勇猛过人,屡立战功。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的武功没有得到什么介绍,但长期担任武职,他的武功还是能够超过常人的。
骁骑校尉曹操,在魏国人自己编撰的《魏书》中,一次手下的士兵趁夜谋反“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尽管或许有些夸张,但曹操从小好武,又南征北战,武功应该还是有一些的。西凉太守马腾是名将之后,在苦寒之地成长,勇猛过人,被夸赞“勇冠西州。”徐州刺史陶谦小时“以不羁闻於县中。”十四岁时还骑着竹马和小孩子们一起玩,战力可想而知。
综上,十八路诸侯中,武功较高的只有公孙瓒、孙坚、马腾这几人,其中,公孙瓒带领数十名部下遭遇数百剽悍的鲜卑骑兵,不但勇敢地冲上去作战,还杀伤了数倍于己的敌军,并使得鲜卑“不敢复入塞。”笔者认为,他的武功是可以竞争十八路诸侯中魁首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