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亲戚来家里做客,农村的我在饭店订了一桌自认为好的饭菜,为什么客人不喜欢?
你所谓的好饭菜客人不认可,客人当然不喜欢!
看到这个题目,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切记,是故事!不可以过分解读!
故事说某年心连心艺术团赴西南某省慰问演出,当地群众为了表达对心连心艺术团的欢迎和感谢之情,将在屋檐下挂了八年的一块腊肉做给了艺术团的演员们吃。当地群众做菜的水平也的确高,这块在屋檐下挂了八年的腊肉经当地厨师烹饪,味道鲜美极了,演员们吃得津津有味,直夸饭菜质量高,好吃,感谢当地群众的盛情款待。
可以,后来,当演员们知道这是一块存放了八的腊肉,马上有人不舒服民,马上有人呕吐了起来。
那么,城市亲戚来家里做客,农村的我在饭店订了一桌自认为好的饭菜,为什么客人不喜欢?我的观点如下:
首先,无论如何,城市与农村都存在着差别,对于好饭菜的认知不同。
城市与农村,这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区域,本身就存在着差别,生活品质也不一样。那么,对于生活质量的高低、好与不好认知也不同,农村人认为还不错的,城里人一定认为不行,农村人认为好的,城里人却觉得勉强。所以,尽管你订了一桌子自认为好的饭,城里人也不一定认可是好饭菜。
农村人请客,一般都是就地取材,食材大多以当地自产为主,什么肉、菜等都是当地产或自家地里面产的,而城里人吃惯了山珍海味,吃惯了稀奇古怪的东西,已经吃出了国境,对于产自于农村的果蔬、肉类或自己加工的美食等,如果不是十分的称心,已经没有什么激情了,所以,虽然你订了一桌子自认为好的饭,他们当然就谈不上喜欢了。
其次,各地各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有道是“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你在当地饭店订了一桌饭菜,或许在当地已经非常奢侈了,但是如果这一桌所谓的好饭菜放在城里,或放在经常在大酒店、大酒店吃吃喝喝的人面前,那还会是好钱呢思考成果?就像我开头讲的故事,一块放了八年的腊肉,在当地人认为,的确是美食,但是在那些演员看来,却难以接受,更无异于腐肉,所以才有人呕吐。
就像长沙臭豆腐,不要说好吃了,有些人可能听了名字都没有食欲了,但是,它却是当地的一道有名的小吃,其名声有如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有如新疆的烤肉。但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新疆的烤肉全国人都认可,而长沙臭豆腐只有部分人或当地人认可。
总之,你认为是最好的,别人并不认为是最好的,你认为是精贵至极的,别人却认为一钱不值,这就是地方与地方的不同。
再次,请客吃饭或送礼必须投其所好。
请客前一定要了解一下客人的饮食习惯,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或许你订了一桌子好菜,刚好都是客人不喜欢吃的,你的好心好意不就浪费了吗?如果你将这些工作做到前头,你再认真的按照城里亲戚的喜欢订了一桌子饭菜,他们一定会说:你订的这一桌饭真好吃!
1999年,在远华走私大案中落马的案犯赖昌星曾经说过一句话:不怕你不收礼,就怕你没有爱好!看看,赖昌星正是搞清楚了贪官们的爱好,并投其所有,所以,贪官们也为他大开方便之门。
据说赖昌星曾向一位“潜力股小官”借了5万块钱,但是在还钱时,却付给了对方20%的高息。通过一借一还,赖昌星委婉地把钱塞到了对方手里,还维护了人家的面子,他还有什么事不能搞定的呢?
说到吃,昨天我看电视时还看到一个片段,说有二个农村人在山林里掏到一窝蜂,扒开后里面有许多蜂巢,于是当地人用筷子夹起来就吃。这样的吃法,在当地人真的再自然不过了,但是在城里人一定认为不卫生,一定不能接受。
如同农村小孩将刚摘下的西红柿在衣服上随便擦一下就往嘴里送一样,城里人一定说不卫生,要洗一下,甚至还要去皮,甚至还要撒上沙子糖才能吃。
总之,农村与城市的生活水平、品质,包括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请客时,一定要了解一下所请对象的饮食习惯等,尽可能有一些客人喜欢吃的菜品,这样的请客,你的亲戚们将非常欢喜。
城市亲戚来家里做客,农村的我在饭店订了一桌自认为好的饭菜,为什么客人不喜欢?
百人百口味,众口难调呗。城市的亲戚,在大城市大鱼大肉吃腻了。好不容易有机会到农村你家里,就想改善改善口味。比如吃吃你亲手种的农村的绿色蔬菜,吃吃农村养的土猪肉等等。结果你又在饭店里,自以为是的点了一桌子自认为好吃的饭菜,结果那口味和城市饭店里差别不大,所以你的亲戚和客人都不太喜欢。
你试想一下,城市人一年到头都是忙忙碌碌的,不可能种菜摘菜,所以他们到农村就想体验体验农家乐的乐趣,你为什么不给城市亲戚客人机会呢,说不定他们很喜欢参与的模式,这样更有成就感和喜悦呢。
其实呢,你就应该自己麻烦点,自己在家做。多准备一些材料,和亲戚客人一起来做饭做菜,一来大家齐参与,做菜的氛围有了。二来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拿手菜,施展一下做菜的功底。到最后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其乐融融坐在一起,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呢。
城市亲戚来家里做客,农村的我在饭店订了一桌自认为好的饭菜,为什么客人不喜欢?
城市亲戚来家里自然要热情招待,你满心欢喜地订了一桌自认为好的饭菜却遇冷,尴尬场面如何收场,你是个爱面子且大方的人,但是这把粉却没能真正搽在脸蛋上,让人沮丧,缺乏和城市亲戚勾通,忽略众口难调的细节,自认为在生活中不等所有的人认为,家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当地土食材做当地有名家常小吃饭菜,若自己不会,可请擅长做拿手饭菜的本地人帮忙,根据来人多少确定普通席还是规格较高的席面,如几个菜、几个肉,汤羹之类,或者家常便饭,这样在你细致入微照料下,你已尽力,知趣的亲戚一定会高兴的,另外,即使见过大世面的亲戚,“客随主便”也一种高雅,喜欢的多吃点,不喜欢的少吃一点,城市人可能山珍海味,鱼肉海参吃多了腻口,作客想吃个新鲜换一个口味,不想让你扑张。
城市亲戚来家里做客,农村的我在饭店订了一桌自认为好的饭菜,为什么客人不喜欢?
城市的人太虚伪,压根看不起农村人,你虽然花钱订了饭店的好菜,在他们心里农村人永远是穷人,你的好心招待反而打压了他们有钱的傲慢佩头,他们当然不高兴了。作人要实在,家里不管来什么人,只要热诚地尽家里所有招待就好了,热情淳朴是王道,能拉近与客人的关系,他们既使没吃上好的饭菜,在心里也是暖和的,心情自然会高兴,我们串亲戚目的不在吃喝而是相互拉近距离!
城市亲戚来家里做客,农村的我在饭店订了一桌自认为好的饭菜,为什么客人不喜欢?
很显然,你做了一件吃亏不讨好的事,也许钱没少花,但城里来的客人未必喜欢。
下面我讲三个小故事来回答你的问题。
故事之一:农村人专门为客人做了一顿速冻水饺上世纪90年代初,我受单位指派到农村住队,这种形式和现在的精准扶贫差不多,我们一行四人分别被安排到乡村的农户家里,吃住都在农民家,按规定我们每人每天给户主交8元钱的生活费,我这家农户是一个七口之家的大家庭,家里两老口做饭,第一天就包饺子来招待我,当时我特别高兴,从头到尾帮着一起擀面、剁肉馅,边包饺子边和他们聊天,饺子包好后他们就端着饺子出门了,农村的厨房一般都在院子里,我等啊等,大概两个多小时候后,煮好的饺子终于端到桌上来了,户主特意把其中的一个盘子递给我,说这是专门给我做的一份速冻水饺,和家里其它人吃的不一样,我心里那个凉啊,看着他们家小孩吃着新鲜的水饺直发呆,嘴里还要不住感谢他们盛情款待。
小结:
那时候农村有冰箱的人很少,农民把饺子包好后,是把饺子拿来村里唯一有冰箱的农户家冻好的,虽然看着他们自己吃着新鲜水饺直流口水,但心里还有一股暖流油然而生,住队结束前一直没把这个密秘告诉他们。
故事之二:内地人到珠海吃了一桌湖北风味的菜乡下表妹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安排在珠海的一个企业上班,刚好这个企业的副总是我大学同学,表妹特地邀请我们两口子和她一起去珠海看看儿子,顺便和她儿子的领导走动走动,到珠海的第一餐饭是表妹一家三口和我们两口子,在香洲一个不大不小的饭店吃的,五个人一桌,表妹点菜,一个清蒸武昌鱼,腊鸭焖莴苣,青椒爆腰花,泡椒炒藕带,红薯粉蒸肉,精武鸭脖,酸辣洪山菜苔,莲藕排骨汤。七菜一汤,表妹花了600多元,可怜这些广东厨师是怎么样把这些菜做好的,咱们跑了一千多公里吃了一桌每天都吃的菜。
小结:
内地人到珠海吃了一桌湖北风味的菜,表妹没少花钱,也许这一桌菜在家里只需二三百元就够了,大家觉得客人欢喜吗?
故事之三:我在乡下招待城里的朋友,花120块做了五个菜我本来也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退休后在乡下租了一间带小院的民房,经常有朋友约好一起到我这里来玩,少则一两个,多则二三家六七个人来玩,前不久他们又来了,自己带了几瓶好酒,我在附近的农民家买了一只土鸡一只老鸭,50元一只,烧了一只老鸭,炖了一份土鸡汤,15块钱买了一条四斤重的花鲢,其它小菜都是自己院子种的蔬菜,总共用了不到120元钱做了五个菜。菜不多但份量很大。
1、土鸡汤——用砂锅炖的,炖好后加一把绿豆粉丝,除了生姜和盐,无其它调料。
2、烧啤酒鸭——土老鸭用啤酒红烧,老鸭烧好后添加莴苣块,继续烧30分钟出锅。
3、青椒炒鸡蛋——自己种的辣椒切丁,两个独蒜切丁,土鸡蛋5个。
4、大碗鱼——4斤左右重花鲢一条,老豆腐切块,红萝卜切片,花鲢在锅中煎至两面金黄加适量开水,加老豆腐块,红萝卜片,适量的盐,胡椒粉,煮30分钟,鱼汤成奶白色后出锅。
5、时令蔬菜——农家肥时蔬,用猪油爆炒,除盐外无需任何调料。
小结:
做法以农家菜为主,无需过多调料,吃出乡土民间特色,菜的种类无需太多,让城里来的朋友吃出平常在餐馆吃不到的味道。
总结与建议:长期生活在都市的朋友吃惯了大鱼大肉,对做法复杂的菜肴习以为常,哪怕是乡镇里的餐馆也都千遍一律,过于注重菜品的工艺做法和调料,所以与其在餐馆花更多的钱订餐,倒不如自己动手做一些原汁原味的土菜,特别是城里人很难买到正宗的农家土菜,很多东西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所以有征对性的选择食材,从意义上远远胜过在饭店订餐。这才是招待城里来的亲族和朋友的待客之道。
最后我想说的是,你在饭店订了一桌自认为好的饭菜,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和在城里吃没什么区别,客人当然也就不喜欢了。
城市亲戚来家里做客,农村的我在饭店订了一桌自认为好的饭菜,为什么客人不喜欢?
农村的条件必然有限,你认为饭店里不错的一桌菜,在他们眼里就稀松平常,这是生活环境形成的落差,实属自然现象。但做客人家,客随主便,嫌弃就别来,有不尽人意也不该表现出来。
问题的原因,就是你给了他们没想要的东西,他们想要的你有,却没给,源于你不了解城里人生活上缺少的是什么。
在家里,如果自己不会做菜,找个会做饭菜的亲友帮厨,炖土鸡,炒土鸡蛋,大锅炖野生鱼,农家院子里的蘸酱菜,还有刚出缸的原汁原味农家酱…你可能觉得家里吃这些太随便,有轻客之嫌,不如多花钱外面吃更显郑重。其实你整整弄反了,城里人到农村,要的就是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图个新鲜感,更少不了称兄道弟呼姨唤舅喝五吆六把杯换盏的热情气氛,前村二叔,后街表弟,招呼过来陪酒,人被恭敬心情爽,喝着小烧赛茅台,远比去饭店客客气气枯燥乏味舒服的多。不过也得有个会做饭菜的人,否则黑乎乎的一桌子也是倒胃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