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赡养老人儿女轮流伺候是最好的方法吗?

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值此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际,讨论这个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世界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谁都有老的一天,谁都存在一个养老的问题,而老人养老的问题也一直是全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所以关于赡养老人儿女轮流伺候是不是最好的方法,我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赡养老人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赡养老人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因为任何人都要变老,任何人都要成为老人,如何让老人过上一种体面、有尊严,有幸福感的老年生活,一直是大家热衷于谈论的问题。只要大家都关心关注了,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深厚了,办法、渠道也就多了。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都想办法,一定会找到更好的赡养老人。我们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其次,赡养老人儿女轮流伺候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

目前老人养老的方法大概有这几种:一是老人能够生活处理时,与子女分开居住,自己照顾自己养老;二是由儿子或女儿独立承担赡养责任;三是由多个子女轮流承担赡养责任;四是进养老院养老,这也包括老人组团群居式养老。

在此,就第三种情况,即老人由多个子女轮流承担赡养伺候老人进行讨论。社会实践告诉我们,轮流养老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一种养老方法都有其缺点和不足。

由多个子女轮流承担赡养伺候老人其优点是,老人的活动空间扩大了,老人的养老可选择的场所也增加了。但缺点是轮流伺候让老人来回折腾,似乎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尤其是有的子女家庭经济条件好,但是对老人态度生硬,老人不喜欢,所以有时候老人宁愿选择经济条件虽然不好,但是家庭氛围比较好的子女家去养老。

五个手指头也在长短,子女们对待老人有不一定的态度可以理解,而且其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的脾气也不尽相同,所以老人在不同的家庭环境来回适应,等适应了这一个子女的生活环境时,又该轮到另一个子女,这对老人的身体、健康也是一个挑战。所以也不应该是最好的办法。

再次,充分尊重老人的意见,由老人决定适合自己的赡养方法和环境。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何让老人安度幸福的晚年才是我们的最大心愿。所以,老人喜欢和哪个子女住一起,就顺老人心愿,其他的子女多给予承担老人赡养责任的兄弟姐妹多一点帮助、照顾,这也是间接的对老人最好的晚年照顾。

还有,社会在发展,人也在变化,子女的生活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条件好的子女可以多担待一点对老人照顾,条件差的子女尽可能给予老人多一些精神关心,大家齐心协力,多措并举,给老人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愿全社会、每个成员都多一份对老人的关照,让每一个人的晚年生活都充满期待。

对于赡养老人儿女轮流伺候是最好的方法吗?

有位张奶奶75岁,老伴先走了,有子女五个;每个都成了家,老大老二已经退休;五个子女分别都有自己的住房,虽说不是跟富裕,但是过生活没有任何问题。

那么这位张奶奶怎么养老的呢?原来也是轮流在各个子女家,一处一个月;不过这个“轮流照顾"的方案还不到一年就告吹——

原因是“儿子同意,但是媳妇有意见”;婆媳关系不融洽阻挡了张奶奶养老之路。现在住在小女儿家里;其它子女每个月出两百块作为补贴,张奶奶自己有大约有三千多退休金。

还有一个例子。李奶奶也是有子女四个,但是都不住在一个城市,天南海北都有。结算每家住半天,也要来回折腾——路费不算,安全也是大问题。

因此轮流赡养的方法根本就行不通,老人在轮流给儿女带大了孙子孙女以后,最后还是和同城的小女儿住在了一起,老人的房产最后也都给了小女儿。

上面两个例子中,两位老人的最后归属还是不错的;但是实际生活中,子女多了,互相扯皮推诿不愿意伺候老人的例子更多;而且儿子越多,矛盾越多。

另外,老人的房产以及为数不多的一点退休金也成了子女争夺的目标。一般情况下,老人常住在哪一家,哪一个子女最后给老人送终,遗产都是他的。

不过,为了那么一点点遗产在老人身前身后子女互相为了争夺遗产翻脸而诉诸法庭的也不计其数。

因此,有不少老人,特别是老两口都健在的时候,往往选择自己单独过;如果老伴先走了,或者仍然自己一个人照顾自己,或者住进养老院,而不愿意卷入无休无止的遗产大战。

说了半天,什么是赡养老人最佳的办法呢?社会化养老。

社会化养老并非只是住进养老院,还有其它很多途径,比如“社区服务”“居家养老”等等。

举个例子。在我居住的这个城市,就有不少社区设立了“社区食堂”,为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提供服务;一日三餐的伙食费大约在四十元左右。

解决了老人不愿意买菜做饭的问题,而社区食堂也为老人们提高了集体活动的场所,和养老院差不多,但是比养老院便宜得多。高领老人(八十以上)还提高其它一些免费服务。

还有一个例子,尽管不怎么普遍,但也有人尝试,比如“以房养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向按揭”——将自己的房产抵押给银行,然后银行每月给付一定的养老金,提高生活补贴,或者选择条件好一点的养老院。

总之,儿女越多,矛盾越多;轮流制的方法并非最佳选择。

对于赡养老人儿女轮流伺候是最好的方法吗?

在我们这个家庭,这个办法目前是最好的办法。一,因老妈八十六岁高龄了,虽然生活自理没问题,但还是身边有个人陪护为好,目的是防患于未然。二,老妈不同意请保姆来照看她,一个陌生人突然参与家庭生活,老妈觉得不方便,也不习惯。三,如果老妈归兄弟姐妹中其中的一个人,老妈不赞成,原因是在儿女生活各自都不方便,自己也会受到约束。因以上几点因素,我们兄弟姐妹七人六年前开了个家庭会议,会议决定兄弟姐妹轮流回家陪护老妈,也得到了老妈的认可,而且在照看老妈期间,没有任何劳务费,辛苦费,都是兄弟姐妹心甘情愿的去做的。如果在此期间老妈若是有病住进医院,兄弟姐妹之中无论经济条件好坏,一律平均分担医疗费用,这不是兄弟姐妹斤斤计较,而是这份孝心,必须人人要尽到,兄弟姐妹其中的一个人,哪怕其它方面份需要几千,几万,兄弟姐妹都会慷慨解囊出钱出力帮助,但给妈住院看病的钱各自一分不能少。我们这样赡养老妈的办法,老妈满意,兄弟姐妹之也没意见,这种做法我们家庭以持续六年之多,而且兄弟姐妹相处的也一直很好。所以,我认为这个办法赡养老人可行。

对于赡养老人儿女轮流伺候是最好的方法吗?

我认为「不是」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儿女到老人家赡养

我知道在农村儿女多的家庭,普遍的是老人轮流到儿女家养老。我认为有如下弊端:

首先,老人没有家的感觉。儿女家不是父母家,父母家永远是儿女的家。老人到儿女家心里不踏实。

其次,到号就得上下家。有不受欢迎之嫌,有被撵走之意。到下家有讨饭吃的感觉,没有做老人的尊严。

再次,轮流到儿女家,经受劳顿之苦,身体弱多病经不起折腾。

最后,到新环境不适应,吃不香睡不实。

我看儿女轮流到父母家赡养老人好

首先,住在自已家,有主人的感觉。

心里踏实。

其次,不担心到号必走,没人敢撵,有老人的尊严。

再次,免去了到儿女家的劳顿折腾,可安心在家养老。

最后,住自己家,周围人和环境熟悉,吃的香,睡的实。

有人说,自已家怎么办?农村儿女多半一个村住着,可以两口子带孩子一起到父母家吃饭,晚上除留人外,其余回自已家。儿女与父母家离的远,没法带家人,那就只身一人,一个月一轮换。

对于赡养老人儿女轮流伺候是最好的方法吗?

感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老年人现在养老问题是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我觉得赡养老人的问题,应该根据自己家庭现实条件决定怎么办。

老人如果孩子多,轮流养老我觉得是个不错的选择。轮流伺候老人,儿女们也能轮流休息。

扶持伺候老人是很辛苦的工作。这个事看起来简单,其实轮到谁身上也是负担。

我们都知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我觉得不是久病床前无孝子。是孝子贤孙,有的时候在伺候老人的时候也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人真正到了赡养老人的时候,自己的年龄也不小了。要伺候老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老人子女多,兄弟姐们轮流照顾老人是个好办法。轮流伺候老人,大家也就能体会到伺候老人有多不容易。轮流照顾老人谁也就没有意见了。这样也可能避免兄弟姐们闹意见。

我是春韵刘姥姥:伺候老人是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9年8月31日星期六 农历 八月初二

对于赡养老人儿女轮流伺候是最好的方法吗?

爷爷去世后,给奶奶留下一句话:不要到孩子们家轮流生活,一定要跟定其中一家。

爷爷81岁去世,奶奶也80了。长期离了人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有爷爷那句话,所以奶奶就像得到圣旨一样一直遵循着不离家,不到孩子们家轮流生活的遗言。

姑姑们都嫁人了,父亲有哥儿仨,所以就由大伯、父亲、叔叔晚上轮流到奶奶家陪伴,白天奶奶自己在家做饭。轮到父亲时,晚上父亲要到奶奶家住着,给她做饭洗碗洗衣服。我们大一些后,就由我们姐妹代替父亲去陪伴和伺候奶奶。

记得有一个星期,我替父亲去陪伴奶奶。那天晚上我做了面条给奶奶,奶奶一直说菜没有盐味,我想可能忘了上盐,所以放了一勺盐;奶奶还说没盐味,我又放了一勺盐,她还说不行。我很疑惑,就拿勺吃了一口菜汤,盐齁得我嗓子差点吐了。那时候我知道,奶奶可能丧失了味觉了,吃多少盐都不觉得有味道。

父亲兄弟三人都忙,还得晚上跑去伺候奶奶,忙不过来。再加上奶奶失去味觉,万一白天自己做饭吃盐太多会出危险。没办法,只能跟奶奶商量,让她轮流住到儿子们家,由儿媳妇帮忙做饭。

从此以后,伯母、母亲、婶婶三个人就开始明争暗斗起来。

在农村,谁都想让村里人觉得自己是个孝顺媳妇。所以三个儿媳妇争着对奶奶好,给她做好吃的,还陪她聊天。这可把奶奶乐坏了,她是个精明的老太太,很快就深谙御人之术。她经常在外人面前夸三个儿媳妇,媳妇们伺候得更周到,比赛得更起劲儿了。

我记得奶奶跟母亲说:邻居都说,跟着你最好,每次在你家走时,我都胖了。妈妈为了这句话更孝顺、更尽心了。

后来,奶奶也是在三个儿媳妇的精心伺候下活到90高龄,才离开人世。

回想起母亲和她的两个妯娌朴实的话语和尽心竭力伺候奶奶的日子。我至今还很感动。

可是我觉得在城里,老人不适合在晚辈家中住着,让子女伺候。而更适合住养老院或者请保姆。

因为孩子们每天上班,一天不着家,只有晚上回家。一方面,工作了一天没有时间和精力伺候老人家;另一方面白天只有老人在家,一旦发生危险,会求告无门。

我有个同事,就是母亲跟着她住。有一回她出差了一个星期,回来后母亲就倒在客厅地板上,去世多时了。

轮流不轮流不是孝不孝顺的关键,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