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宁愿臆想刘备装了一辈子的伪君子,沽名钓誉,却不愿相信史书一字一句记载下的昭烈帝?
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对刘备不公平!
首先,人的阅历不同,认知度不同,对事物的看法肯定不同。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一件事情或一个人,不同的人,站在不同角度和位置,肯定有不同的发现,不同的认知。刘备作为历史人物,时过境迁,今天说刘备是伪君子,沽名钓誉,都是因为站的角度不同而已,如果站在当时东汉末年的风云年代,做为农村一个“贩履织席者”能够建立一方政权、能够与大家所认同的一代枭雄曹操分庭抗礼几十年,莫非不值得敬重?这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次,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人都有缺点,太阳也有黑斑,更不要说刘备,对一个历史人责备求全,我不敢苟同。刘备做为贫困农民家的孩子,或一个手工作坊家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将恢复汉室作为自己的理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的认知度,他的眼光就只有这么远,你还想让他怎么样做呢?莫非还要他为解放全世界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而奋斗终生吗?而恰恰当时,刘备想极力恢复的汉室不正是解救全天下生活在水深 火热中的老百姓吗?
再次,评论一个人要全面,且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去评述。有些人认为刘备在创业期间转投了几次靠山或背叛了几次后台,就全盘否定刘备。什么“伪君子,沽名钓誉”等污水全部朝他身上泼去,那么,请问,当时历史条件下,谁敢说曹操或孙权就一定是正确的一方呢?他们不也是为了各自的地盘和政治目的而相互杀伐吗?他们三方为了各自的理想而混战数十年,谁是谁非,都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如此,为什么说刘备是伪君子,沽名钓誉呢?
最后,我们应该宽容地看待刘备。刘备做为一个编织草席的手工作坊出身的皇帝,他的能力就那么大,他文不能比诸葛,武不能比关羽,你还想让他怎么样?有些人喜欢将当初的刘备放在今天说事,那么,将今天没有文化,又没有技术的年轻人放在东汉末年的风云年代,试问,有几人能与刘备一样?
刘备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汉室。为实现这个大目标,就算他东躲西藏,或许曲意奉承,或腾挪闪跳,我认为都可以理解,莫非明明知道自己力量弱小,不足以与对手抗衡,也非要与强大的对手死磕到底吗?我认为,那样才是最愚蠢至极的做法。而刘备当时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生存下来,东山再起,这有错吗?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开辟四川邮驿,后来,为了对付北方的曹魏,在汉中与关中之间开通了四条主要道路,即今天著名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金牛道。今天这些路快马被建成了国道或高速,有旅游线路,这是“伪君子,沽名钓誉”者能做的事吗?
再看看后世的无数帝王将相、朝野文人、隐士等对刘备的褒奖明显多于批评和非议。且华夏民族都敬重的一代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都始终追随、辅佐的人会是“伪君子,沽名钓誉”者吗?
为什么有人宁愿臆想刘备装了一辈子的伪君子,沽名钓誉,却不愿相信史书一字一句记载下的昭烈帝?
没办法,好人难做,历来如此。有的人做了很多好事,但黑子们也会挖空心思的给你弄点黑料出来。而那些恶人,有时候做了件不怎么恶的事情,或者只是发了通感慨,有些人就会把恶人描绘成好人。
近些年来,一些歪风邪气在史学界有所抬头,比如贬低岳飞给秦桧翻案,又比如贬低刘备诸葛亮,吹捧司马懿曹操等,都是一脉相承的以丑为美。
当然在三国那种乱世,能够成功的英雄或枭雄都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好人,但个人品行还是可以分出优劣。在曹操、刘备、孙权等各方势力中,无疑刘备是最仁慈的一个。这种表现就在于老百姓的态度和统治者是否有屠城的劣迹。
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有数处地方描写了刘备很得人心的情况,书中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
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刘备一方的主要将领除了马超之外都没有屠城的劣迹,马超的屠城也是在归顺刘备之前。而曹操及其手下,屠城是家常便饭。孙权一方也有过屠城。如果是普通老百姓,肯定希望刘备这样的人能够成为自己的君主。
当然刘备这样做肯定是有目的的,就是要提升声望,收买人心。但谁做事不是带着目的去做?刘备在白帝城病重之时,听到黄权投降曹魏的消息后,还能够从黄权的角度考虑问题,而赦免了黄权家人。临死之时还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就算是有目的的装做好人,那装了一辈子,也肯定是好人了。
为什么有人宁愿臆想刘备装了一辈子的伪君子,沽名钓誉,却不愿相信史书一字一句记载下的昭烈帝?
很简单的原因啊!这并非什么臆想,而是人心啊!人们总是能容忍坏人恶事做尽,对他给你的一点点恩惠感激涕零。却无法容忍一个好人的一点点瑕疵,不吝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他,对他赶尽杀绝。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文化中会有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这句话。更引申一步,这正是儒文化的精髓所在。人们的这种善恶不分,美丑不辨正是他们几千年来不断教化的结果。
为什么有人宁愿臆想刘备装了一辈子的伪君子,沽名钓誉,却不愿相信史书一字一句记载下的昭烈帝?
那多没意思啊!总是要来一点不一样的主张撒,不然怎么能显示自己的水平呢?反正敲敲键盘,刘备又不可能爬起来找他算账。
为什么有人宁愿臆想刘备装了一辈子的伪君子,沽名钓誉,却不愿相信史书一字一句记载下的昭烈帝?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其实反应的是现代人的心理变化。
刘备从卖草鞋的出身,屡败屡战,不屈不挠最后做到割据一方,这完全是一个草根逆袭的励志榜样。跟随他的人,无论是诸葛亮庞统这些文臣,还是关张赵这些武将,哪个不比现在网上评价他的人聪明有能力有成就?真像评价的人说的那样,这些人还会这么死心塌地吗?还会有那句著名的,宁做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炷香?
但是到了现在大家的评价完全相反。虚伪啦,沽名钓誉啦一大堆词汇,随便拿出来一个孤立事件就可以定性一个人,以显示自己的认知高明,其实反应出来的正是自己的心理的狭隘。而且不单单是针对刘备,是针对所有正能量的宣传。比如古天乐,默默给内地捐建了那么多小学,还有人网上评价他在做秀。再比如袁隆平,养活了这些人,反过来这些人又出来黑他。这些人的增多反映出来的就是现代人价值观的扭曲,这实在是社会的悲哀。
为什么有人宁愿臆想刘备装了一辈子的伪君子,沽名钓誉,却不愿相信史书一字一句记载下的昭烈帝?
临终前对儿子能说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这样的人心里会坏到哪去?反而是曹操烧杀抢掠,屠城的事干的不少吧,现代人说那是豪情洒脱时势所迫[笑哭][笑哭]他们喜欢真小人,就觉得奸雄就应该都是小人,刘备却不那样干,那肯定是伪君子,装的[黑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