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最后五年最重要吗?
这样操作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很多人认为在养老保险最后五年,提高自己的养老金缴费水平,便能提升自己之后领取的养老金待遇,因此很多人觉得养老保险最后五年很重要。
当然我们不能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毕竟我们最后五年提高缴费基数的确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自己的养老金待遇。但是按这个逻辑推的话,养老保险哪一年又不重要呢?如果我们每年都提高自己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那最后领的养老金不是更多吗?为啥说最后五年重要呢?
养老保险领取标准。养老金领取条件有两点:一是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二是连续缴纳养老保险超过15年。符合以上两点,退休时便可按月领取养老金。
养老金计算公式。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 (参保者当地全省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 参保者当地全省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 个人的社保平均缴费指数) ÷ 2 × 缴费年限×1%;
个人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 ÷ 计发月数(55岁计发月数为170,60岁计发月数为139)。
可以看出,影响职工养老金多少的主要因素有当地平均工资水平,个人缴费指数,缴费年限等。如果我们最后五年提高缴费指数,一定程度上会提高我们的基础养老金待遇,最后提高我们每月领取的养老金金额,但这种操作实际中并不现实。
首先,如果是职工养老保险,我们每月工资都是固定了,缴费指数基本也是单位定死的,一般很少会变,一般只有在你的工资有较大的变动时才会相应改变缴费指数。比如你的工资一下子增长了好多,或许你的缴费指数会有所改变。
另外,即使提高缴费指数可行,其性价比也并不高。我们都知道缴费指数一般按60%缴纳,最高也有300%,如果最后五年我们300%的高档次缴纳养老保险,那我们很有可能比原先的60%低档次多交七八万块钱,最后显示到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上,或许每月只多了几百元养老金。
还有就是如果我们前十年按较低的60%档次缴费,后五年按照较高的300%档次缴费,最后我们计算养老金的平均缴费指数也比60%高不了多少,大致在80%左右。所以最后五年提高缴费档次的作用并不明显,如果我们想通过提高缴费档次来提高养老金待遇,不妨15年都采用更高的缴费档次,这样效果明显一些。
所以对企业职工来讲,既靠谱又划算的提高养老金待遇的方式还是努力提高自己的缴费年限,这种提高养老金的方式既实用,性价比也更高一些。
如果是居民养老保险。月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总额 ÷ 139。
基础养老金 = 标准为55元 + 缴费满15年后每多缴1年基础养老金增加1元;
个人账户总额 = 个人缴费 + 政府补贴 + 集体补助 + 社会和个人资助 + 上述金额产生的利息;
同样个人缴费部分也分不同的档次,有每年缴纳一二百的,也有每年缴纳1000元以上的。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
假如我们每年缴纳200元,15年就是3000元,那么个人账户大致有个4000元,基础养老金算上55元,那么每月领取养老金就是55 + 4000 ÷ 139 = 83元;
假如我们每年缴纳1000元,15年就是15000元,比上面的200元档次总共多交了12000元,个人账户大致有16000元,基础养老金还按55元算,那么每月领取养老金就是55 + 16000 ÷ 139 = 170元。
可以看出,1000元档次只比200元档次每月多领了87元,那么我们多交的12000元则需要137个月才能领回来,137个月换算成年就是11年。假如我们只是最后五年按1000元档次缴费,每月甚至比原来多领的钱还不到87元,然而我们则比原来多交了4000元,个人觉得性价比不是很高。
总结:不难看出,不管是职工养老保险,还是居民养老保险,最后五年提高缴费标准,虽然也能提高养老金待遇,但是效果都不明显。
如果是职工保险,缴费指数轻易无法改变,性价比最高的方式还是努力提高我们的缴费年限;如果是个人全部缴纳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每年虽然可以自由选择,但是最后五年提高缴费基数的意义也不是很大。
以上就是日常科普君的回答,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及时批评指正,谢谢!
养老保险最后五年最重要吗?
确实有这样的一种传闻,说养老保险最后五年的缴费基数决定了养老金待遇,最后五年一定要按高基数缴费。让我们通过养老金计算公式看一下,究竟最后五年高基数缴费会如何提升养老金?
退休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这两部分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具体如下: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影响养老金高低的各种因素通过分析上述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影响养老金高低的各种因素有这些:
①该省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这一个因素过去有好多口径,有的地区是以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为基础,而有的地区是全部就业人员。从2019年5月开始,国家要求将社会平均工资的口径统一为全口径城镇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至于以前各种社会平均工资的差异,国家会统一制定过渡性方案。
社会平均工资的高低,实际上影响了个人缴费基数的上下限。社保的缴费范围是60%的上年度社平工资到300%的上年度社平工资之间。个人只能按照这些政策来选择缴费基数,最高只能是300%的社平工资。
②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国家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按照职工档案的连续工龄可以认定的缴费年限。参保缴费,只会增加实际缴费年限。
缴费年限是具体到每一个月的,每一个月都会计算为0.0833年。
③平均缴费指数,是缴费年限缴费指数的平均值。
所有缴费指数的和÷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指数。
一般来讲,缴费指数称为当年的缴费档次,60%基数缴费,缴费指数就是0.6;300%基数缴费,缴费指数就是就是3。 如果说我们当年缴费不是全年,那么我们缴费指数只会按比例计算。比如说某一年按照60%基数缴费半年,计算缴费指数时,缴费指数只有0.3。
缴费年限是计算缴费指数年限的年限。某某一年只缴费满半年,在计算养老金缴费年限时,会计算0.5年。
有的地区视同缴费年限,没有缴费指数。那么只能按照实际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来计算。这种情况下,平均缴费指数就等于实际缴费指数÷实际缴费年限。跟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中的缴费年限并不一样了。
基础养老金的提升:如果说没有视同缴费年限,基础养老金计算起来就简单的多。
如果按照60%基数多缴费五年,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4%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按照300%基数多缴费5年,基础养老金可以多领取10%的社平工资。
这样高缴费基数能够多出6%的社平工资。如果社平工资是6000元,每月可以多拿360元。
④退休时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是由国家统一公布并实施的。60岁退休是139个月,50岁是195个月。这个因素是个人无法改变的。
⑤个人账户余额,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划入的。缴费基数越高,划入的钱数就越高。假设按照60%基数缴费,每月进入个人账户240元;如果按照300%基数缴费,每月进入个人账户就1200元了。
个人账户的余额每年都统一按照国家的记账利率计发利息,也是相当公平的。近年来记账利率一般在7%~8%之间,比投资理财要高得多。
在个人账户余额方面,缴费基数越高,养老金自然越高,完全成正比例。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提升:不过,记账利率实际上还是低于工资增长率的,近年来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一般在8%~10%以上。也就是说即使算上记账利率,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个人账户仍然养老金会在贬值。
从这个角度讲,也就是说为什么最后五年缴费基数越高越划算了。因为,贬值的幅度小,对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提升明显。
相对于基础养老金,最后五年缴纳较高基数虽然始终能够提升领取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但是需要按照非常高的基数缴费。赶不上年轻时,缴费基数低时,按照最高基数缴费划算,毕竟那时候社平工资低,缴费基数低,付出的钱数要少得多。如果我们将钱攒起来,是没有什么投资方式,能够赶得上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
综上,确实最后五年按高基数缴费能够有效保障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待遇,但是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来说,基础养老金还是年轻时缴费基数越高越划算。
养老保险最后五年最重要吗?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养老保险最后5年重要吗?你怎么看?养老保险最后的5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5年如果你要放弃交费,那么最终你可能就会少很多的累计缴费年限,将来养老金的待遇也会受到一个极大的影响,所以说距离法定退休不足5年的这段时间之内,我们依然要正常的来缴纳自己的养老保险,尤其是对于灵活就业人员那么千万不可以放弃。
因为作为灵活就业人员,很多地区规定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这段时间是可以正常享受到社保的补贴待遇,那么也就意味着养老保险,最后这5年的时间是可以正常获得社保的补贴,那么自己所付出的缴费成本会更低一些,所以说最后这5年正常交费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你自己是由企业单位的个人,那么这5年来交费也是可以的,因为距离法定退休5年的人群,基本上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它是不允许解除劳动合同的,所以说你通过企业单位来缴纳自己的社保待遇,那么自己所付出的成本是很低的,而且你没有离开工作单位,也没有必要放弃这5年的缴费,对于自己来说有效增长5年的累计缴费年限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养老保险最后五年最重要吗?
保叔想说,养老保险每年的缴费都很重要,最后5年缴费对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贡献比较大,保叔举个例子给大家分析一下!
问:如何才能每天收到这样的社保知识?
答:点击右上角关注即可。
一、基本养老金的构成我们的基本养老金由两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个人退休时上年度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应的计发月数
二、最后五年按不同缴费基数缴纳>>>保叔举例
张先生,到达55周岁时,已经缴满10年的养老保险(均按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现考虑最后5年要不要提高缴费水平,对退休时到手的养老金影响大不大?(张先生正常退休年龄是60周岁,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39)
假设目前平均工资为7000元,暂不考虑平均工资上涨、个人账户计息等因素,最后5年分别按平均工资60%、100%和300%为基数缴纳,到手的养老金分别是:
1、最后5年不调高缴费水平,均按60%计算
【7000×(1+0.6)÷2×15×1%】+(7000×60%×8%×12×15)÷139≈1275元/月
2、最后5年按平均工资100%
【7000×(1+0.73)÷2×15×1%】+【(7000×60%×8%×12×10)+(7000×100%×8%×12×5】÷139≈1440元/月
3、最后5年按平均工资300%
【7000×(1+1.4)÷2×15×1%】+【(7000×60%×8%×12×10)+(7000×300%×8%×12×5】÷139≈2275元/月
根据上述计算,总结出以下表格: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15年的缴费基数均按60%,退休后每月领可1275元,最后5年缴费基数改为100%,每月提高了165元,最后5年缴费基数改为300%,每月竟提高了1000元!
很明显,调整缴费基数,对退休领养老金的影响非常大,缴费基数越高,对养老金的影响越大!
保叔有话说所以说,最后5年缴纳养老保险确实很重要,对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贡献比较大,缴费水平越高,影响越大。
这跟养老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是相符合的,除了多缴,长缴对养老金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哦!
大家好,我是保叔,如果还有疑问,私信保叔。
养老保险最后五年最重要吗?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养老保险最后5年重要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多人在交纳了若干年的养老保险之后,不愿意去缴纳这5年的养老保险,所以说这5年的养老保险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在最后这5年的养老保险是可以享受到社保的补贴待遇的。
也就是说我们的养老保险在你正常参保15年以上,虽然说是具备了法定的退休年龄,同时具备了法定的退休条件,但是由于你的累计缴费年限比较短,那么往往获得养老金的待遇水平,普遍来讲也是一个比较偏低的水平,那么如何让自己获得一个更高的养老金待遇呢?就应该在15年的基础上继续参保,尤其是这法定退休年龄之前的这5年时间,应该是要继续参保的。
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享受社保补贴,作为企业在职职工,那么企业单位也不可能解除你劳动合同这是劳动合同法的明确规定,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那么我们参加这5年的社保就可以让自己增长5年的累计缴费年限,从而获得一个更高养老金的待遇。那么我们是没有必要去放弃这5年的养老保险了。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养老保险最后五年最重要吗?
对于这块大家可能有一个误解,认为只要最后五年按高档交,等退休后养老金就会比正常缴纳的要高,其实这样的理解并不完全。只能说养老金会高,但高的程度不会像想像中的那么高,换句话说,投资产出比就很不划算的。
为什么大家会认为养老保险缴纳的最后五年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都误认为,通过单位缴纳养老保险要比灵活就业形式缴纳,或者养老保险在缴纳时,前几年按最低档缴纳,等临退休前5年改成高档,这样退休后领到的养老金比一直按最低档缴纳会高很多,但小编想说会高,但一定会高很多。
哪些是影响养老金多少的关键因素呢?第一,领取条件。想要领取养老金需要满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即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至于特殊岗位以及因病或非因工致残人员年龄则另算;养老保险累计缴纳年限满足最低15年的要求,只有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
第二,我国养老金机制,实行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也就是说想获得较高水平的养老金,最好的方法就是“缴得越多,缴得越久”,才是获得高养老金的王道。
第三,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养老保险在缴纳时是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而这两个账户也与退休后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账户相对应。
-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 个人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计发月数(50岁195个月, 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
第四,影响养老金多少的因素。主要取决于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个人账户余额以及退休当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四个因素。这其中,缴费年限、缴费基数、退休当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直接影响基础养老金的多少。
缴费年限:最低15年,这个是最低要求。
缴费基数:是指用于计算缴纳养老保险的工资基数,一般是根据员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一般劳动者工资高于社平工资300%的,则以上一年度社平工资的300%设为上限,反之工资低于社平工资60%,以上年度社平工资的60%作为下限。上下限全国并不统一,具体以当地为准。所以这块可以看一下自己的缴费基数属于那一档,如果一直都是按最低档缴纳的话,退休后的养老金也会很低。
退休当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全国各地区的社会平均并不统一,有高有低,这也是为什么说退休的选择也会影响养老金。
个人账户余额:养老保险在缴纳时是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而无论是通过单位缴纳还是以灵活就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都会根据一定比例划入到个人账户内,而这个账户则属于个人养老金账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