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的老人独居,是儿女不孝吗?
我大姨今年81岁了,一直在农村生活,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在城里生活,家庭条件优越,大表哥和二表哥都主动提出让大姨去城里和他们生活,大姨就是不愿意,各种理由一大堆,就是拒绝去城里生活。
大姨从小上学学习就很好,可她们那个年代,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大姨上到高中毕业,最终没能参加高考,只能遗憾地离开了学校,回农村务农。
当时的大姨是村里文化水平最高人,村里所有的小学正式老师都没有她的文化高,学校希望她去做代课老师,刚开始她拒绝了,那个时候大姨结婚以后孩子小,姨夫是正式的老师,大姨要干农活,要带孩子,从早到晚都很忙碌。
几个孩子相继上学以后,大姨才到学校里当了一个代课老师,她的工资很低,可大姨上的课,最受同学欢迎,她讲课非常有趣,同学们都爱听。
每年大姨带的班级考试成绩都很好,但因为政策的影响,大姨一直是代课老师,没有机会转正。
后来家里的老人年纪大了,姨父希望大姨回家照顾老人和家庭,即使有万般不舍,大姨还是离开了学校,回家照顾老人,干农活,做家务,真的非常可惜。
因为文化水平高,大姨从小把几个孩子教育得很好,三个孩子从小学习都很好,年年考第一,可以说,品学兼优,有的考上了中专,有的考上了大学,都成功的跳出了农门。
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城里都有正式的工作,姨父也正式退休了,儿子在村里给大姨老两口修了一栋三层楼的小洋楼,装修很漂亮,也很豪华。
大姨家还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里面种满了花花草草,还搞了一个漂亮的鱼池,里面有很多观赏鱼,两位老人住着很舒适。
姨父在78岁那年因病去世了,家里就剩大姨一个人生活,儿子,女儿不放心她一个人,都希望大姨去城里和他们一起生活。
大姨习惯农村生活,到城里坐不是站不是,总是呆个两三天就回村里,两个儿媳对她也很孝顺,女婿对她也很好,大姨就是不愿意在城里生活。
条件最好的大儿子提出,可以让大姨在城里单独住他们的另一套房子,因为大儿子家有四套房,经济条件很好,大姨想住哪一套都可以,可不管大儿子怎么说,大姨还是说不愿在城里,就喜欢自己家农村的房子。
从大姨农村到市里,距离不算远,也就40公里,可她的儿女都要工作呀,大姨的三个孩子都还没有退休,特别是大儿子,是集团的总经理,每天很多单位的大事情需要他处理,心里又牵挂着农村家里的母亲,有时候也很无奈。
大姨的儿子一到周末,都要回去看看母亲,不回去,心里总是不放心。
大姨的儿子希望大姨来到城里生活,他也不用每周都回去,虽然说城里到农村没有多远,可大儿子也是50多岁的人了,每回去一趟,自己开车也还是很累,每周跑一趟,不回去,心里又不放心自己母亲。
我们也劝过大姨,儿女家庭条件那么好,去城里离孩子近一点,孩子也放心,她也可以享福了,如果是她想单独住,还可以自己住一套房,不要在村里生活了,让儿女两边跑还是很辛苦。
大姨总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我一辈子生活在这里,去到城里哪都不习惯,坐车也晕车,我在家里自由自在,想吃什么自己做,还可以种点菜,干点农活,闲着我会生病的”。
的确是这样,大姨既有文化又能干,干农活也是一把手,整个家被她操持得很好,家里的农活也从来没有荒废,瓜果蔬菜从来不用花钱买,即使现在她一个人生活,每天都把家收拾的干干净净,吃的菜都是自己种的绿色蔬菜,儿女回去了,每次车子的后备箱都拉的满满的。
大姨这几年是一个人生活,可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三个儿女对她也很孝顺,每年给她不少钱,吃穿不愁,可她节约惯了,也舍不得花钱,总是存着,年底了给孙辈们发压岁钱,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长大了,她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
题主问:为什么这么多的老人独居,是儿女不孝吗?
父母永远希望儿女过得好,儿女长大了很多也很孝顺,也有很多儿女希望老人和自己生活在一起,我觉得老人喜欢独居,主要有这些因素:
1.老人自己单独住,生活习惯不用改变,可以自由自在,没有约束感。
2.老人不想给儿女添麻烦,惹矛盾,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年轻人不一样,老人喜欢早睡早起,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熬夜,吃的饮食也不一样,为了避免产生矛盾,老人愿意自己单独住。
3.现在的通讯很发达,即使老人单独居住,生病了,打个电话,儿女很快就可以赶到。
4.现在的老人有自己独居的条件,不管在城市,农村都有自己的住房,手上有自己的养老钱,单独生活也很安逸。
5.人老了,说话做事行动缓慢,也喜欢安静,年轻人喜欢热闹,卫生习惯也不同,在一起时间久了,会引起一些矛盾,单独住,距离产生美,大家开开心心。
所以,现在很多老人独居,不是儿女不孝顺,而是老人不想拖累儿女,更不想给儿女添麻烦,自己一个人活得自在,也自由,总比那些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矛盾重重的好吧。
只要生活能自理,老人自己单独生活,作为儿女也要尊重老人的选择,顺着他们就行,工作忙了,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让他们听听你的声音,休息时间抽空多去陪伴一下老人,老人也很开心,也很知足。
为什么这么多的老人独居,是儿女不孝吗?
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有几个父母不疼儿女,不关心心女的?有一点点好吃的都要留给儿女吃,自己穿孬点也要让儿女穿好一点,生怕儿女挨冻受饿,儿女在外打工行车,父母们总是在家百般担心挂牵,甚至是提心掉胆,总之一句话,当父母的总希望儿女们比他们生活过得更好。但话说回来,绝大多数的儿女还是比较孝敬教顺自己父母的,只有极少数对待父母有不闻不问加以冷落的情况;也更只有那极少父母不关儿女死活的,认为把你养大了就尽完了自己的责任,其余一概不管,各自谋生存也大有人在。
至于有不少老人在养老期间,不愿意和子女们住在一起了有各种因素。
1、现在居住条件及环境优越,有独居住房,条件允许分开生活。
2、有两个子女上的父母独居觉得比较公平,谁也不说为了谁,偏重了谁。
3、不少老人独居,自由自在,时间一律可以自己作主,自行在安排,病了或许有事一个电话就可以了。
4、在吃的问题上有差异和区别,老人不适应年轻人的食品,比如软硬咸淡及麻辣等食物上的有别。
5、老了的人喜欢清静,并且老了行动不便,拖泥带水、咳咳吐吐,特别是上厕所麻烦,讲卫生上肯定不如年轻人,稍微不注意会引起反感作用,儿子无怨儿媳怨。
所以老人们想独居,并不是说儿女们不孝,完全是为了自己方便,不给后人增麻烦,往往是儿女们要求一起住而是老人们的不愿意。
(注:此回答所述是不是这样,请大家参与讨论)
为什么这么多的老人独居,是儿女不孝吗?
老年人独居现在比以前多了,主要是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为了辟免矛盾,老年人的生活在能自理的情况下坚持独居,老年人 自由惯了,不愿意受年轻人的约束。其次现在生活好了,社会安定,老年人思想也想的开,不感到孤独,愿意独居,这是现代老年人的思想转变。同时,现在年轻人多数也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因为现在的生活与工作节奏快,所以多数的老年人明智的选择自己独居。这种选择是比较高明的,少了矛盾还感到亲切,也并非是儿女不孝,这就是一个家庭怎样解决家庭矛盾的最好办法。
为什么这么多的老人独居,是儿女不孝吗?
一、子女工作忙,能自理的老人不想给儿女添麻烦。
我爸在我妈去世后也是自己在老家的老房子里居住。我们都提过让他跟我们来一起生活,老爸拒绝了。他说我们上班都忙,一天不进家。他跟我们生活,还不如在老家自在。周围都是熟悉的老邻居、老弟兄,闷了就去河边钓鱼,去打牌,或者去大洼里转转,心里痛快。他还开玩笑,说城里的楼房就像“鸟笼子”,没有他的老房子大院子敞亮。
何况还有嫁到本村的大姐就近照顾,时不时给他做馒头、包子,叫他过去吃饭,给他洗洗涮涮。大姐说叫他过去吃饭,不只是给他改善伙食,还让他感受大家庭的氛围,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大姐也说,老爸平时不愿意在家里闷着,在农村生活更适合他,这样他会更长寿。当然,我们也时常回去,给他买吃喝穿戴,有空也带他出去旅游。
二、老人与年轻人观念、生活习惯都不同,分开居住更方便。
许多老人都爱早睡早起,年轻人习惯晚睡晚起。老人牙不好,喜欢吃软烂的炖煮的食物,年轻人喜欢吃脆的,口味更丰富的食物,有时还会点外卖。很多老人生活卫生习惯也不好,人老了,懒得动,洗澡不勤,换洗衣服都得催着才行。独居的老爷子就更多这样的问题。儿女说他还不爱听,“我都这么多岁数了,爱怎么滴吧!”😂
老人们都经历过困难时期,大部分都很节俭,看不得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也不理解年轻人的爱好。有长辈的身份,他们常会不自觉地看不惯,甚至干涉。这样必然就产生矛盾。还有的老人会偏帮自己的儿女,儿媳或女婿就会心里不舒服。
三、人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和家庭顶梁柱的地位,开始面对儿女变得小心翼翼
这一条是最让人心酸的。儿女小时后,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是无比强大的,父母就是他们的依靠和大后方。父母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也是不可侵犯的。等父母老了,儿女长大了,老人的家长地位就开始逐渐弱化了。他们看病、出门,手机缴费等许多方面都要依赖子女的陪伴和帮助。甚至,一些农村老人没有了收入,完全靠儿女供养。儿女就成了他们的依靠。他们跟儿女说话就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了儿女,自己的晚年生活就成了问题。
如果一家几个儿女,老人最愿意指使的必定是那个脾气最好、最孝顺的。那个对他们最好的,他们甚至还会偶尔挑剔一下。对照顾他们少的,偶尔给他们几句好话,给他们买点东西的儿女,他们倒是好一顿夸。看起来很不公平吧?其实他们心里明白得很。年老的父母不敢得罪强势的儿女,尤其是他们寄予厚望的儿子!只有吃透了脾气的,最老实的那个孩子,他们才敢说几句,因为他们心里有底。
说起来,让老人如此小心翼翼,这是儿女做得不到位!应该好好检讨一下,你自己扪心自问,对你的父母做得够孝顺吗?
弟弟有一次跟我聊天时掉眼泪了,因为他为故去的老妈花钱最少,出力也最少。其实爸妈最疼他。不说家产,就是老妈从弟弟的儿子一落地,就是她抱着,一路给照料。他们不舍得孩子跟爷爷奶奶在农村老家生活。让老妈到他们家照顾孩子。扔下老爸一个人种地、打工,照顾自己。老妈周末才能回去给老爸洗洗刷刷,蒸好馒头。还要给儿子家带馒头和老爸种的菜。因为儿子家不吃外面买的馒头,孙子更是只吃新出锅的主食,第二顿的面食不爱吃。主要还不是短期,是一直看到孩子十几岁,初中毕业。老爸自己在家凑活十几年,那几年犯过好几次美尼尔,主要是没人照料饮食起居,身体吃亏的缘故。现在,弟弟回家的次数多了,对老爸也照顾得更周到。希望老妈放心,我们都很珍惜陪伴老爸的时光。
四、下行孝
农村有句老话叫“下行孝”,就是指人对儿女比对父母好。不能武断地说这就是对父母不孝,也可能是他们觉得孩子更弱小,需要更多照顾。从而忽略了父母的感受。而且,中国的父母是最有奉献精神的。老人们有几个不是为了儿子为孙子?他们照顾孙辈,其实也是为儿女减轻负担。很多的爷爷奶奶明明很累,却依然毫无怨言。
一个同事,54岁,接近退休的年纪。她家的孙子和孙女就是她和老伴一手带起来的。她上班时,已退休的老伴负责在家带孩子。儿子生了二胎,孙女就主要是她带了,白天接送上幼儿园,晚上也跟她。孙子白天还是跟爷爷。我们都看着她累,她也开玩笑说,儿和儿媳都工作忙,这俩孩子简直就是给爷爷奶奶生的。😄
@林中漫步踏歌行 所以,善待我们年老的父母吧,不用跟兄弟姐妹攀比,做你能做的,尽量照顾父母。一般的父母不缺吃穿,多陪陪他们,对他们多点耐心 ,花心思让他们开心一点,让他们心里踏实,知道儿女会好好赡养他们,不管他们有没有钱和财产。想到就去做,不要总说工作忙 ,不要等以后。父母老了,他们老去的速度甚至比孩子长大的速度更快。尽你所能,让你的父母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你才会心安,才会少留遗憾。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立删)
为什么这么多的老人独居,是儿女不孝吗?
老人独居不完全是儿女不孝,独居有多种原因。老人生活能全自理的情况下独居,我认为是可以的,因为三代人住一起有很多的不方便。各有各的生活习惯和空间,分住互不影响也不干涉。
老人在农村独居,是势在必行,不全是儿女不孝,是因为儿女在外打工,孩子在外上学,老人不愿去和他们居住,喜欢独居,有邻里相伴,自由自在,农村安静,环境舒服,空气清新,适合养老,农村是城里人向往养老的好去处。
城里独居老人相对多点,因为他们有经济能力,有独居条件,不和儿女一起住,主要是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隔代人的习惯、看法都不同,另一方面也不愿子女干涉自己的晚年生活,老人年龄大毛病多,一起住容易产生矛盾,有自己的住房选择独居挺好。
确实也有不孝敬父母的儿女,不是父母不想和他们居住,而是他们压根不让父母和他们居住,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
总之对于老人独居,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关爱、孝敬老人,让他们晚年生活有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颐养天年!
为什么这么多的老人独居,是儿女不孝吗?
我姑姥87岁了生活在上海,只有一个女儿,每年只有除夕晚上在女儿家住一晚,其余时间都独自一人生活,女儿三番五次让她去她们家一起生活,但是姑姥就是不去,她的理由一大堆。
姑姥爷是个工程师,年轻的时候全国各地的跑,和姑姥聚少离多,错过了最佳生育时间,所以他们没有自己的孩子,现在的女儿是姑姥爷大哥家的女儿,就是他的亲外甥女,只不过三四岁的时候就从农村抱养了。女儿结婚也都是住在姑姥家的附近,一碗汤的距离吧。
后来女儿置换了别墅,离得稍微远一点,公交车半小时以内。
姑姥爷退休没多久就中风了,生活不能自理,姑姥就开始伺候他,这一伺候就是20多年。后期由于行动不便又摔了一跤,坐也坐不起来了,只能长年住在养老院,姑姥每天坐公交车往返养老院和家之间。
养老院离女儿家比较近,女儿天天送饭,同时也邀请姑姥住在她们家,这样方便姑姥每天去养老院,但是姑姥只去了一天就说什么也不住了。
女儿家的别墅不是独栋,而是一栋别墅有4层,一二层是一家,三四层是一家,他们家住三四层。
姑姥嫌弃楼层太高,她自己其实也住在二楼,但是她觉得高一层也是高,每天多爬一层楼很不习惯。想呼吸新鲜空气如果要下楼还是三层,要是到楼顶,还得爬一层,所以她觉得上下楼不方便。
别墅又离地铁站比较近,每天灰尘很大,女儿爱干净,每天的家具、地板擦来擦去,姑姥内心就觉得是不是她来回走嫌弃她弄脏了地板。尽管女儿解释说她每天都这样擦,但是姑姥看着就觉得是自己在的原因,不舒服。
女儿家的房子大,房间多,冬天的时候会冷一些,姑姥不喜欢吹空调,在卧室开个电暖气,出来到客厅到厕所都冷得要命,她觉得冻头冻腿,她觉得她自己的小房子比较温暖,开一个电暖气能温暖整个房子,这也是她不喜欢住女儿家的理由之一。
女儿50岁的时候就退休了,整天除了给姑姥爷送饭就是打扫卫生,她习惯于睡懒觉,每天早上起得晚,因为给姑姥爷送饭是中午去。
姑姥睡不着,每天四五点就起来了,她不敢弄出太大的动静,怕影响女儿睡觉,又看不惯她们睡懒觉睡太晚,说吧不合适,不说吧憋着难受,所以在女儿家住了一天就回自己家了,每年只有除夕去住一晚,按照姑姥的想法那一天也不想去。
前几年姑姥爷去世了,姑姥也不用养老院和家里来回走了,女儿又邀请她去一起生活,毕竟生活在一起几十年的老伴儿去世了,怕她一个人孤单寂寞,但是姑姥坚决不去,坚持一个人生活。
姑姥每天下楼遛弯锻炼身体,买菜做饭都是自己,哪天不想做饭了就到门口小绍兴买点现成的包子什么的吃一口,她感觉自己生活很安静,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惬意。
女儿跟同事、同学经常出去旅游,但是每周必须抽出时间帮姑姥采购大米、食用油一些重物,还给买一些熟食等便于储存的食物,但是姑姥说这些其实她自己可以买,就是女儿担心她拿不动。
女儿每周还带姑姥去饭店吃一次饭,东北菜、泰国菜、湘菜、川菜……每周轮换着吃,顺便带姑姥散散心。
前天姑姥还打电话说她觉得现在的生活挺好,自己可以下楼锻炼,买菜做饭,也不糊涂,有自己的房子也不用跟女儿生活在一起,每周都可以跟女儿见面,这样的晚年生活正是她想要的,如果哪一天生活不能自理了,她也不会去女儿家,也要去养老院。
写在最后:独居的老人并非子女不孝顺,多半是因为他们不习惯跟儿女生活在一起,年轻人不会因为父母的到来改变几十年的生活习惯,父母也不会因为自己住儿女家去迁就儿女的生活习惯,所以双方住在一起都挺不自在的,所以很多老人在行动方便的情况下都会选择独居。
其实老人独居儿女并不省心,首先就得承受邻居的流言蜚语,说她们不孝顺,让这么大岁数的老人独自生活。其次心里也很担心,担心自己没照顾到老人出意外。最后身体上也累,要经常往老人家里跑,买东西,没有住在一起省心省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