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和杨玉环很喜欢握槊,每天至少来一次,握槊是什么意思?

都说有关于唐玄宗和杨玉环做的事情,总是没几件好事,可别多想,握槊其实就只是“下棋”的意思。

他们两人居然一起下棋,说出来,世人也难以想象:

“什么?像李隆基和杨玉环这样的组合,还能静下心来下棋?”

在《资治通鉴》和《太平广记》中,都曾提到唐玄宗和杨玉环时常在宫中进行“握槊”之斗,这种极具趣味性的活动,乃是唐朝皇宫中的一大特色日常,不仅是皇帝在玩,即便是宫女和太监,闲下来的时候,也是可以玩的。

握槊这种玩棋的方法,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有骰子。

跟我们如今的很多趣味下棋方法一样,握槊的先后手以及下棋的逻辑,是通过骰(tou,也可读shai)子所投掷出来的点数所决定的。

因此说起握槊,必须先从我们周代的“六博”开始讲。

六博又叫做“陆博”,其玩法跟掷骰子很像,最早的骰子设计也是六面,根据下棋的双方掷出的点数来吃掉对方的子,六博的棋本身还不比骰子有趣,这种玩法的具体规则已经失传,唯有大概、模糊的记载:

用十二棋,六棋白,六棋黑,所掷头,谓之琼。

所以六博本身是有点“靠运气”的,如果运气不好,那么六博就不好赢,这种具有“气运”成分的游戏,受到了当时上层社会的追捧。

于是,六博和骰子就流传下来了。

时间一直到了东汉末年,有一位著名的“八斗才子”改变了六博的玩法,增加了“阵营”的趣味性,与如今咱们的象棋、军棋极其相似,被改变之后的玩法叫做“双陆”,改变他的人,正是被誉为曹操最有才情的那个儿子:曹植。

《山樵暇语》中是这么记载的:

“双陆出天竺,名为波罗塞戏,然则外国有此戏久矣,其流入中国则自曹植始也”。

在这本书所表达的意思中,双陆这种玩法又是来自于“天竺”,也就是古代的印度及其附近的国家,而这种游戏方式在天竺已经流行很久了,最后传入中国,曹植才成了最早的传播者。

也许双陆的玩法最早是天竺改良的,但天竺的“骰子”玩法,也的确是从中原南传过去的,因此双陆就是六博的进阶版,因为时代的改变而创新,更具有趣味性。

东汉末年的双陆出现后,又风靡了社会很长的一段时间,要知道,棋玩这类东西不像时尚品,后者出现时火得一塌糊涂,但过时也很快,不久之后,新的热点就会替代旧的时常。

棋玩类可供给人消磨的岁月非常漫长,有的人琢磨一生棋子,都是有可能的,因此双陆的更新换代也没那么快。

最重要的是,在古代的社会背景下,加上三国之后便是短暂的一统,漫长的分裂:魏晋南北朝,双陆从曹植手中传出,一直到社会普及,用了将近400年的时间。

是的,没有听错,用了快400年才普及起来:

“盖始于西竺,流于曹魏,盛于梁陈魏齐隋唐之间”。

所谓盛于“梁陈魏”,这其实也是泛指过渡,真正开始流行起来,就是在唐朝时期。

也是在北魏时,“双陆”又有了新的名字,叫做“握槊”。

所谓“槊”,乃是一种类似于长枪的兵器,实际上槊的叫法,最早来自于游牧民族,所以“握槊”,其实是游牧民族在进入中原,接受了汉化之后才对照他们的文化改变的名字。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握槊的传出,是因为有人想用这种先进的棋法来“抵罪”:

“赵国李幼序 、洛阳丘何奴并工握槊。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

握槊乃是由李幼序和丘何奴二人一同“并工”的,这指的也许是握槊的制造工艺,而握槊乃是公认的“胡戏”,也就是胡人的玩意。

当时北魏的云胡王有一个弟弟犯错获罪了,被判处死刑,而此人在心急之下,想出了用“握槊”这种新玩法奉献给皇帝,奢求赦免自己的死刑,敢想出这种方法,必然也不是空穴来风,这能够说明握槊的确是具备着很高的可玩性的。

再之后,握槊就跟着北魏的分裂,去到了东魏、西魏,而北周、隋、唐,则是西魏的延续,所以双陆过渡到握槊,在唐朝时期就是如此变化的。

其实唐朝皇室有关于“握槊”、“双陆”的趣事是不少的,比如在唐太宗时期,就发生了一件趣事。

唐太宗有一个妹妹,乃是唐高宗的第十五女,封号丹阳公主,丹阳公主被安排嫁给了薛万彻,可是结婚之后,丹阳公主和薛万彻相处得很僵硬,丹阳公主觉得这个丈夫很笨,不喜欢他,这种情况弄得薛万彻很没面子,于是李世民想出了个办法:和妹夫下棋。

“丹阳公主下嫁薛万彻,嫌薛不聪慧,数月不与同席。唐太宗乃召高祖诸婿与薛握槊,故意皆负,因以佩刀赐之。公主喜与薛归去......”

为了妹妹的家庭和睦,唐太宗也是煞费苦心了,他约好了薛万彻“握槊”,除了他以外,他还将所有的“妹夫”都喊来了(唐高祖女婿),让丹阳公主在旁边观看,在下棋的过程中,唐太宗让他的妹夫们都故意输给薛万彻,以此来告诉丹阳公主,薛万彻很聪明。

还真的不得不说,丹阳公主也确实是个天真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姐妹的老公们都输给了自己的丈夫,她就感觉到颇有面子,也觉得丈夫的确是个聪明人,于是和丈夫开心地回家去了。

从这一点看出,握槊本身的“搏斗”特征不多,趣味反而多一些,因此可以成为唐皇室消遣的项目。

而和“握槊”同样的双陆,在唐朝皇宫中也还有其他记载,乃是一些人和后宫的“交际手段”,比如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

“武三思入宫中,升御床,与后双陆,帝为点筹,以为欢笑”。

武三思究竟是和唐中宗李显及其皇后韦氏下棋,还是与唐睿宗李旦及其皇后下棋,这里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确定的是,握槊在这个时候是一种很受欢迎的东西,以至于可以让武三思直接进入宫中,坐在御床上游戏,皇帝对此也毫不在意。

这很明显,就是上瘾了。

恰好,唐玄宗李隆基正是这一个时代的人,而且李隆基还被人称为“江湖天子”,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去过很多地方,跟很多人打过交道这让他的性格对于握槊这种棋玩更加地痴迷,因此即便但他当上了皇帝,也依旧不能免俗。

关于“握槊”的发源和来历阐述完了,接着便是握槊的玩法是如何的了。

《全唐文》里面曾经有对握槊整体的一个解读,其认为“握槊”已经不仅仅是拼运气的一种游戏了,还是可以锻炼心智的游戏,因为握槊除了要掷骰子外,每一步棋的设计,都会直接影响到输赢:

握槊今人谓之长行,斯博奕之徒与。观其进退迟速,虽存於大体;因时适变,必务於权舆。施之於人,可以义存。

握槊和以前的六博又有所不同,以前的六博,只是一个“骰子”,但是握槊却有两个骰子参与在游戏中,唐代刘禹锡有一篇很著名的《观博》,他所描写的,正是自己看人握槊的心得,他有写到,握槊首先有“双头”的玩法。

所谓双头,就是两个骰子,一个骰子上面刻着的是黑色的数字,另一个骰子则是刻着红色的数字。

在每次开局前,握槊双方都会协商好黑色的骰子和红色的骰子分别代表着什么,而这里面的具体规则已经失传,可以确定的是,这种规则是具有个性化的,并非是枯燥刻板、一成不变的,视游玩者的逻辑而定。

握槊备有三十颗棋子,也是分为两种颜色,一方各十五颗棋子,而棋子所需要落下的棋盘,则是有纵“十五行”,横“十二行”的交错,双方在博弈的过程中,不断地吃子,又不断地补子,最后让另外一方走到无子可走为止,这就是一回合的结束。

可以想象,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里,这种既靠运气,又靠智力的棋玩,对人的冲击是很大的,特别是唐玄宗这类的盛世皇帝。

在开创开元盛世前,唐玄宗兢兢业业,勤奋程度不逊色于李世民,对于自己的私欲从来都不曾放任纵容。

可当唐玄宗开辟了盛世后,加上自己最宠爱的妃子去世,唐玄宗逐渐内心“暴走”,高力士给他介绍他自己亲儿子李瑁的媳妇,也就是唐玄宗的儿媳妇进宫来“选秀”,唐玄宗竟然都没有拒绝,可见唐玄宗此时的内心已经走向偏执了。

而刚刚好,唐玄宗是如此人,杨贵妃也同样是相差不远,在后宫的日子里,二人除了吃喝,便是玩乐,这握槊便是其中一项节目,对于他们来说,玩这个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因为李世民也玩,还用此游戏来缓解亲人的家庭矛盾,李显也玩,还让人爬到自己的床上玩,那么他堂堂开元皇帝玩玩这个又怎么了?

握槊确实不会摧毁唐玄宗的威名,但是握槊背后的那种心理却会。

虽然李世民也会和人握槊,甚至武则天也会,但人家不是天天玩,并没有玩物丧志,可唐玄宗却是会天天玩,玩得不亦乐乎,这正是玩物丧志的表现,在一次次的游乐中,唐玄宗丢掉了自己的初心,最终被李林甫把朝政搞得一团糟,导致安禄山率兵造反。

也是因为唐玄宗的缘故,唐朝后世的皇帝却很少玩这个游戏了,或许是出于对唐玄宗所做错过的事情的警惕,也或许是藩镇割据的局面,让他们根本无心游乐,一直到唐代末期,唐代人的小说记载中,多是百姓“握槊”了,鲜有皇室握槊的记载了。

在唐代以后,握槊这个说法渐渐消失了,变成了“长行”和“双陆”,其中双陆的称呼较多一点。

这个时候,握槊这种玩法已经风靡全天下了,这种流行普及得如此之慢,跟“棋盘”、棋子”的打造有关,而且有很多民间的下棋者,他们对原来官方规则的不够了解,常常自己制动规则,这就让握槊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同样的,后世考察无法找出一个官方的标准玩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宋徽宗还因为握槊在民间的风靡写过一首名为《宫词》的诗:

“黄昏人寂漏初稀,嫔御相从奉直归

慵困尚寻嬉戏事,竟将双陆且忘机”。

他所描绘的,就是在平常老百姓家庭经常发生的事情,到了傍晚黄昏时刻,有的人闲暇下来和友人下双陆,最后却下得如痴如醉,连自己将要做什么事情都忘掉了,这描写的是正是一个个“棋痴”。

其实说他们是棋痴也不妥当,毕竟这种有特色的益智类博弈,除了能打发人的时间以外,本身对精神世界的反哺也是很大的,有的人在棋中看到了乐趣,有的人却在棋中感悟到了人生,人人的收获各异,颇为有趣。

“燕京茶肆设双陆局,或五和六,多至十博者踞局,如南人茶肆中置棋具也。”

除了宋代自己的国内玩耍双陆的人数不胜数以外,在当时的“幽州”(当时属于辽朝),这种文化也很风靡,在幽州的茶肆之中,常常有东家设双陆局,就是展开公共的摊子,提供棋盘和棋子,目的是为了吸引人过来喝茶消费,看棋者更多于下棋者。

所以唐宋时代,是握槊过渡的一个阶段,也是从单纯的趣味游戏走向市场化的一个变化,这正体现了在唐宋时代,我们古代百姓的精神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前是唐玄宗和杨玉环每天都要来一局握槊,而如今,则是全天下人都可参与其中。

结语:

所有关于杨玉环的故事里,反而是“握槊”是最平淡的,但也有可能是最朴实欢乐的。

她与唐玄宗生活的岁月里,吵过架要闹回娘家,也有为了家族为了哥哥向唐玄宗索要官职,终唐一朝,凡是与杨玉环有关的事情都沾上了有趣的色彩,握槊这个棋玩也是一样的,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

只是他们当年的玩法,现在失传已久了,连规则都不再显露、不复存在了,空留的,只是一段令人看到便会瞎想的历史片段。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李隆基和杨玉环很喜欢握槊,每天至少来一次,握槊是什么意思?

看到题主的这个问题,有些人会以为“握槊”是闺房之乐、床第之欢。

其实,握槊是一种赌输赢﹑角胜负的游戏,也即娱乐休闲活动。

我们知道,握,即手指弯曲合拢执持;槊(shuò),是古代的一种冷兵器,即长杆矛。

那么,这种娱乐休闲活动为什么叫握槊呢?

我国最早的博戏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个棋子。箸是一种长形的竹制品,相当于打麻将牌时所用的骰子。

握槊游戏里也有相当于骰子的道具,形状象槊,拿在手里就叫“握槊”。

握槊从天竺(印度)传入,在南北朝时开始流行。

后来它演变为类似于双陆的博弈娱乐游戏。

双陆(liù),又叫双六、双六棋。这是古代的一种博戏用具,也是一种棋盘游戏。以掷骰子的点数决定棋子的移动,先把所有棋子移离棋盘的玩者获胜。

到了唐朝,握槊已经在宫廷和民间普及,成为一种考验智力的策略游戏。

它还有个别名—棊槊,以棊为子,以槊为局。

唐代诗人韩愈的《示儿诗》中就有“酒食罢无事,棊槊以自娱。”

《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中记载,唐太宗做主,将妹妹丹阳公主下嫁给名将薛万彻。可是丹阳公主嫌弃薛万彻是武夫出身,不够聪慧,数月不与他同席。

唐太宗知情后,为了让这夫妻俩和睦,心生一计。他举办了一场家宴,以自己的佩刀做奖品,让姐夫、妹夫们玩握槊游戏。

姐夫、妹夫们事先已知情,便有意纷纷输给薛万彻,让他大获全胜。丹阳公主便对夫君刮目相看,俩人携手欢喜地回家了。

从而,握槊成为竞技获胜的著名活动仪式。一直流传到清朝。

到了近代,握槊逐渐消失、演变。

现在的玻璃球跳棋、飞行棋之类,应该是它的玩法变种。

李隆基和杨玉环很喜欢握槊,每天至少来一次,握槊是什么意思?

唐玄宗与杨贵妃每日一次“握槊”不表,还是说一说“握槊”是啥意思吧。

“握”,执持,攥。“握谓长不出肤。”一把之量或大小长短,均曰握。

“槊”,古代兵器,即长矛。同“矟”。《南齐书》.《垣荣祖传》:“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食矣。”;而这里所说的“槊”,是古代的一种博戏。又名“握槊”。传说,此乃一种不过四寸、且“四指扶肤”的槊形棍式博(戏)之具。

“博”,局戏。通“簙”。《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齐宣王问匡倩曰:‘儒者博乎?’曰:‘不也。’王曰:‘何也?’匡倩对曰:‘博贵枭,胜者必杀枭,杀枭者,是杀所贵也,儒者以为害义,故不博也。’”。可见古时“博戏”的弈法,据有一定的相互杀戮特点。

握槊即古博戏,乃“双陆”之一类。

据《魏书》.《术艺传》载:“赵国李幼序、洛阳丘何奴並工握槊。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

在《北齐书》.《和士开传》中:“世祖性好握槊,士开亦善於此戏。”有关“握槊”的描述。

另,唐.刘禹锡《刘梦得集》二五.《观博》中:“初,主人执握槊之器,… …其制用骨,觚稜四均,镂以朱墨,耦而合数,取应朞月,视其转止,依以争道。”之器材、弈法的详述。

正如唐.韩愈《昌黎集》七.《示儿》诗云:“酒食罢无为,綦槊以相娱。”

参阅:(明.方以智《通雅》三五.《器用》。)

附:【双陆】,系古博戏。

《新唐书》一一五.《狄仁杰传》录:“(武后)召谓曰:‘联数梦双陆不胜,何也?’”。

宋.高承《事物纪原》九.《博弈嬉戏》叙:“绩事始曰:‘陈思王、曹子建制双陆,罢投子二。’唐末有叶子戏,不知谁遂加至六。”

双陆棋法今日中国以失传。日本所行之双陆,又名“飞双陆”,略如叶子(格)戏之法。

参阅:(宋.张淏《云谷杂记》、俞弁《山樵暇语》八、明.谢肇淛《五杂俎》六。)

总之,时代久远的“局戏”,如今大多已亡逸。

感谢邀请!再会。

李隆基和杨玉环很喜欢握槊,每天至少来一次,握槊是什么意思?

唐皇李隆基就是个无道德底线的色狼、有人把他和杨玉环一起说成爱情故事。李隆基依仗皇权霸抢占儿媳。这算什么爱情?其实质乃是已私欲的霸情、杨玉环一个年青弱小美丽女子、可想而知面对过去強大的皇权威诱!能有什么办法抗拒、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年轻貌美的杨家家女子玉环、年青活力的寿王不爱?爱李隆基这个精老头?算得上哪门子爱情?亏有些文人墨客说得出口!不嫌丢脸。堂堂中华的大唐盛世、因出了李隆基这个毫无道德观念的这个混球色狼、从此走向衰落、正所谓君不正、国运衰、君若正、国运兴。传闻李隆基和杨玉环每天喜欢玩槊、槊在过去是一种杀伤性武器、啫血成性的君王李隆基喜欢玩还差不多、要说身在皇家深宫内院难出门的杨玉环弱女子、凭什么喜欢玩槊、还不是曲迎奉承李隆基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君王。历史是由人编写的、心术不正的人、编写心术不正人的故事、心术正的人编写心术正人正事。当代人读书看书学知识要理性。

李隆基和杨玉环很喜欢握槊,每天至少来一次,握槊是什么意思?

说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墨客更是以这个题材写了不少经典之作。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可见当时李隆基对杨贵妃是有多么喜爱了!另外,据悉在唐朝年间,握槊逐渐流传于民间社会当中,而杨玉环更是与唐玄宗酷爱握槊,每天至少来一次,那么握槊到底是什么,它又为何具有如此魅力呢?

其实,杨玉环不仅长得花容月色,她更是擅长多种才艺。据史书记载,杨玉环能歌善舞,且善“握槊”, 有时唐玄宗弹琴,杨玉环就在那跳舞,两人玩累了就做在一起“握槊”,可以说平时的娱乐生活其乐融融。我们知道,自打武惠妃去世以后,唐玄宗就一直闷闷不乐。后来杨玉环正是靠着自身的才艺,才逐步成为了李隆基新的独宠,之后两人整日嬉戏娱乐,唐玄宗也变得不怎么顾得上朝政了。而两人经常玩的“握槊”游戏,也在当时成为了唐朝国内最流行的娱乐方式。而且,两人经常玩得你来我往,日渐沉迷。

于是,很多人都会感到好奇,这“握槊”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游戏?为何会让人变得如此沉迷呢?其实,握槊也叫双陆、长行、波罗塞戏,就是一种分为红黑两色的棋子。玩法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跳跳棋或者飞行棋。握槊在唐朝时期兴起,并很快流传于国内大街小巷。而宋元年间,握槊则被称作才子棋,成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最爱。之后到了明清年间,握槊变得只流传于上流社会了,而民间已经不再风靡,直至近代,握槊几乎已经失传。

既然知道了握槊大概就是“下棋”的意思,那么杨贵妃又是如何靠着握槊技艺,一步步占据唐玄宗的心呢?其实握槊的玩法十分简单,棋盘上下各分12道,黑白棋各有50枚,白棋从左往右行棋,之后再从右上角向左行棋;黑棋在下面同样如此。之后两方轮换撒骰子行棋,依照点数进行行棋。唐玄宗身为一国之君,比较酷爱握槊这类的智力游戏,而杨贵妃又善于此道,因此两人才逐渐走到一起,并且每天至少都要下一次的,可以说杨贵妃同唐玄宗的爱好相同,所以才得到了他的独宠。

其实在俺看来,唐玄宗和杨贵妃握槊也好,游戏也罢,两人关系再怎么样也不应该误国误民啊。无论政事多么繁忙,唐玄宗都不管不问,无论百官宴会,还是朝廷大典,他都只会把杨贵妃带在身边。为了让杨贵妃开心,唐玄宗在骊山华清池专门为她开辟了温泉浴场;为杨贵妃制作锦绣;杨贵妃爱吃荔枝,他又专门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让人马不停蹄地运到长安,等等诸多事情被记载,也让人看到了一个国家的衰亡。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说起握,相信大家对这两个字并不熟悉,经过查阅才知道这是一种黑白棋子的玩法,这种玩法在现在基本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这种玩法在古代却是很受欢迎的,就连唐朝的一代明君唐玄宗都很喜爱每天都要和杨贵妃来一局。下面就具体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天资聪颖,能力出众

唐玄宗虽然出身皇家,但是他从小就十分聪慧,懂得在武则天的监视之下生存下去并且丰富自身的学识。要知道,唐玄宗从出生开始,唐朝就已经是武则天在掌控朝政了,哪怕那是武则天还没有称帝,但是所有的朝政大事基本上都得经过的她的同意。

后来武则天的野心越来越大,甚至废掉了自己儿子的皇位,自己坐了上去。武则天登上皇位之后,她对于唐朝宗室子弟的打击毫不留情,就连自己的亲儿子亲孙子也一样迫害。唐玄宗作为武则天的亲孙子,他大多时候都生活在武则天的监视之下。

不顾人伦,强占儿媳

纵然如此,他还是习得一身的本领,后来更是发动兵变成功登上了皇位。他登上皇位之后,对于国事十分地上心,任用贤能,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变得越来越安定。而他也渐渐觉得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于是就开始的自己享乐的生活。

说起唐玄宗的私生活,那么久不得不说杨贵妃了。要知道杨贵妃原来是他的儿子寿王的妃子,但是他却看上了杨贵妃。按理说,他哪怕看上了杨贵妃,可是杨贵妃早已嫁作他人妇,甚至那个人还是他的儿子,他也应该将这份感情藏在心里,可是他却不顾人伦,强占了杨贵妃。

酷爱握槊,每天必玩之

自从杨贵妃进了宫之后,唐玄宗的私生活过得越发的放纵了,每天流连在后宫,连朝政大事都不管。可以说唐玄宗对于杨贵妃是非常的宠爱的,对于她要求重来都不会拒绝,就连她想吃荔枝,唐玄宗都会派人八百里加急给她弄来。

那么杨贵妃为什么能够在美女如云的后宫之中的到唐玄宗的独宠呢?原来除了杨贵妃本身长得十分美丽之外,她与唐玄宗的兴趣相投,能够与唐玄宗玩到一块去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那么他们两人的共同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呢?

根据有关历史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两人都酷爱音乐。除此之外,握槊也是俩人酷爱的事物之一。那么握槊究竟是什么呢?原来握槊就是一种棋子的玩法,就是通过掷骰子,根据骰子的点数下棋的一种方式。唐玄宗与杨贵妃几乎每天都会握槊,连带着握槊也变得流行起来。

就这样,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对握槊的钟爱,以至于当时很多的朝臣都开始玩握槊,握槊也就开始流行起来了。尽管握槊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但是握槊却见证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感人而又令人遗憾的爱情。

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作为唐朝中期最著名的皇帝,他一手打造了继李唐“贞观之治”后的又一个盛世——“开元之治”,让唐朝的国力突飞猛进,四海臣服,可谓空前繁荣。

但是,同样是在他执掌唐帝国时期,由于文治武功颇有成就,晚年的唐玄宗开始肆意妄为,对国家大事的判断也出现了严重的错误,以至于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安史之乱”。

数年战争中,唐玄宗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帝位,被儿子“尊为”太上皇,更是让唐帝国陷入到全面藩镇割据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为大唐最终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要说这“安史之乱”的爆发,不管是专业的史学界人士,还是民间的史学爱好者,都把其“原罪”归结到了一个女人的身上,这就是享有“四大美女”之称的杨贵妃。

唐玄宗和她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甚至后世的文人墨客也常常拿这件事当作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一首《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就是当时唐玄宗独宠杨贵妃的真实写照。

那么咱们今天就来谈谈两个人的一桩“爱情趣事”,据说两人整日缠腻在一起,会去做很多的小运动,其中最让两人乐此不疲的当属“握槊”,不管多忙,他们每日至少要进行一次,那么“握槊”究竟是什么?为何会如此受帝王之家的欢迎?

一、一段“不伦”之恋的开始

1、多情的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是个很有能力的皇帝,这一点是大家达成共识的,也就没有必要多说一些了,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这位玄宗皇帝同时也是个多情的种子,在他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女皇武则天的一个侄女,在历史上惯以称呼她为“武惠妃”。

为什么李隆基会十分宠信她呢?真实的内心想法肯定不会付诸于史书上,因此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民间传说这位武惠妃和自己的姑姑武则天十分相像,不仅貌美如花,而且城府很深,工于心计。

武惠妃受到了专宠,自然就引来其他妃子的眼红,虽然她和李隆基夜夜笙歌,也没少怀了龙种,不知为何总是夭折,最后没有办法了,只能把刚刚生下来的李瑁送到了宁王府中寄住,才算是保留下了唯一的香火。

2、独宠“儿媳”

在武惠妃之后,咱们今天的主角杨贵妃就登上了历史舞台,和历史上相传的一样,杨贵妃以身姿绰约而著称,要说她一开始的姻缘并非是和唐玄宗李隆基,而恰恰是李隆基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香火——李瑁,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李瑁和杨贵妃早就相识并且相爱,两个人都已经正式成亲,主持婚礼的还是颇有声明的咸阳公主,换言之,此时的杨贵妃是李隆基正儿八经的儿媳妇,属于两代人。

这李隆基虽然心中满是武惠妃,但是没办法,爱妃去世的实在太早了,没有了一个知心人陪伴在身边,即便是皇帝过的也不幸福,就在李隆基心灰意冷的时候,杨贵妃出现了。

因为是皇帝的儿媳妇,少不了跟着老公出入宫廷,这一来二去,李隆基是怎么看这个儿媳妇怎么顺眼,内心中沉寂已久的激情再次迸发,并且很快上头,不能自拔。

风流的李隆基利用手中的权力,想尽千方百计把这个儿媳妇给搞到了手,并且册封为妃子,把之前对武惠妃的专宠都转移到了杨贵妃的身上。

二、两个人都喜欢的娱乐活动

1、杨贵妃的优点

虽然贵为皇帝有三宫六院,但是李隆基得到杨贵妃后,又开始了专宠一人的模式,对于其他女人基本是不闻不问,不管是大宴百官,还是朝廷重要的祭祀、典礼,只要是有唐玄宗的地方,都少不了杨贵妃的影子。

为了让这个贵妃高兴,李隆基在华清池开辟了汤泉,还为杨贵妃专门制作织锦,甚至千里迢迢从南方运荔枝等等,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要说这杨贵妃为什么能把唐玄宗迷成这个样子,大慧认为有几个方面,第一,杨玉环很漂亮,而且异常丰满,符合皇帝的审美观;第二,杨贵妃家教比较好,能歌善舞,是其他同时期女子们不怎么擅长的。

第三,杨贵妃本人是握槊的达人,恰巧皇帝也喜欢这玩意,两人不分伯仲,棋逢对手,让李隆基很是欣赏。

2、久远的对弈游戏

这个“握槊”还有几个名字,叫作“双陆”、“长行”或者“波罗塞戏”,根据《事物纪原》的记载,最早的时候是三国曹魏时代流行起来的,而《山櫵暇语》则认为这个活动最早出现在天竺境内,后在三国时代流传入中国,并且是在曹植手中发扬光大的。

传入中国后,流行于曹魏,但是盛行则是到了数百年后的隋唐,一直到宋朝、元朝时期还有不少人在玩。

握槊有红棋和黑棋,己方所有的棋子全部超过对方,然后移离了棋盘就算是赢,说白了也就是一种棋艺技巧,属于对弈类的棋盘游戏。

游戏开始之后双方各自持有一色棋子,通过摇骰子的方式决定在棋盘上走棋,同时采用计分制,摇骰子后,玩家必须根据点数来移动棋子,且棋子只能在未被占领或者我方占领的点上。

当然了,也可以移动到只有对方一枚棋子占领的点上,这就是“弱棋”,如果所有的棋子都移动到了对手的“内盘”之中,就可以将棋子全部移离棋盘。

当然了,这其中自然还有很多的套路和玩法规则,在这里我们也不可能一一介绍清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具体玩法,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关于这种对弈游戏的玩法都已经很难看到,且个人认为并不一定有我们现代的一些棋牌游戏更有乐趣,这一点仁者见仁了。

李隆基和杨玉环很喜欢握槊,每天至少来一次,握槊是什么意思?

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俩的爱情故事,可谓是前无古人,在历史上也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对其进行描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等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这段爱情从开始就是一段充满了传奇的剧情,杨贵妃曾经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

后来才被公爹唐玄宗迎娶,并封为贵妃,从此两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

为了让杨贵妃开心,唐玄宗专门在骊山华清池为她修建了游泳池,爱吃荔枝,专门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让人马不停蹄地运到长安。

然而杨玉环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才女,自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仅机敏过人,而且琴棋书画造诣极高,这也是引得唐玄宗喜爱的一方面原因。

从此后宫数千人,唐玄宗就不闻不问了,无论百官宴会,朝廷大典,都会把杨贵妃带在身边。

杨贵妃把唐玄宗迷得神魂颠倒,其中有一个原因不得不提,那就是杨玉环是一个握槊高手,李隆基也非常喜爱,两人不分胜负,越是分不了胜负,就玩得越有趣,久而久之竟发展为,每日必来一局。

握槊又叫“双陆”,据记载双陆出自天竺,自曹魏时期双陆传入中国后,在曹魏时期流行,南北朝时期转盛、隋、唐以后流行。

握槊有黑白两种棋,将自己的棋子越过对方棋盘,再移离棋盘为胜。

棋盘上下各有十二道,黑白棋子各有五十枚,白棋子从左向右行棋,然后从右下方开始向左上方行棋,黑棋子与白子对应。

游戏开始的时候,两人各掷一次骰子,点数最大的先走。

双方轮流移动棋子,每次移动前掷骰子,按照掷得的点数移动棋子,分别走多少棋盘上的格子,直至将自己的棋子越过对方棋盘,再移离棋盘为胜。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之所以被后世津津乐道,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因为有儿子李瑁这层关系,如果中间没有李瑁,也不会引起那么多的争议。

二是从普通人的角度看,似乎是令人羡慕的爱情故事,但是身为天子,为了自己痛快,醉生梦死而让国家罹难,百姓流离就不对了。

三是两个人的感情虽以悲剧结尾,由此可见,身为皇帝的唐玄宗,面对感情也有自己的遗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