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李白大半生都在游山玩水,不用工作,他靠什么维持生计呢?
别把李白当成“无业游民”,这是对他的最大谬误。
在历史的争议中,李白出生于“碎叶城”和“四川”这两个地方其中之一,但他的父亲李客被普遍认为是“商人”,又因为李白祖上有着“不可说”的成分,所以他这一脉,其实很有钱。
李白五岁读六甲,这个东西可是很厉害的,虽然唐代开放了科举,但想读书读成这样,不是政商都有关系的家庭,那是做不到的。
因此李白不仅是一个天赋异禀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自小的基础也打得非常好。
从少年开始,李白就开始写诗,写得还很不错,周围的人都知道这个少年是真材实料,除了文以外,李白年少还钟爱饮酒练剑,根据李白一生的记载,李白是属于那种“黑白通吃”、“贵贱同仁”的性格,生活过得很肆意。
而大家也自然喜欢和李白做朋友,所以经常在四川那一带,有的人就经常邀请李白来玩,要知道,这是给李白出路费的。
先不说李白自己家就有钱,但最起码李白有了“刷脸”的资格,而李白诗里的“侠客风采”,就是在道路转折之中采集来的。
说李白没有工作,这件事并不准确,或许李白挂了什么职,又或是做了什么买卖,历史是不会记载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像李白这种层次的人物,想赚钱,靠“名气”就足够了。
忽然某一天,李白想当官了。
不想还好,一想着当官,竟然让李白走上了后半生的悲途,简单来说,李白后来的苦,就和他的官僚梦有关。
李白想当的也不是什么乱世官,他孕育在盛世,大唐此时已经很强盛了,万国来朝,国泰民安,人人都能吃饱,这个社会当时需要的,是歌颂,是毫不余力的赞扬。
巧了,李白说好话最擅长。
但因为自身“祖辈”的问题,李白不能参加科举,这也是李白被认为是“隐太子李建成”一脉后代的原因,毕竟在大唐被禁止参加科举的人几乎都没见过。
李白这样有才的人还被禁考,除了历史遗留问题,真的想不出第二种可能。
反正一系列的因缘际会下,李白和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了,别看历史对李世民的身份记载甚少,但历史给予的不多的片段中,李白的关系都是很硬的,譬如娶老婆一事,李白一结婚,直接就是宰相的孙女。
可很多人认为李白是“入赘”,大致是为了仕途,其实许家除了帮李白再一次“背书”以外,没有做到李白想要的东西,李白没有当成官,还是天天到处游历,有的时候在家,有的时候在山林里持剑斩匪,有的时候醉酒舞月。
好不快活。
放在别人身上,温柔乡直接就乐不思蜀了,可李白不是啊,偶尔心血来潮,就要飞上天际,当官的路线不能放弃,于是李白遇上了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文化人惊叹李白的才思,可一看到李白的身份,又有些尴尬了。
真正敢举荐李白的,也就是贺知章和玉真公主。
特别是玉真公主,乃是唐玄宗的亲姐妹,关系很好,李白为了出彩,写诗给玉真公主拍马屁,也是这个原因,才让唐玄宗彻底注意到了李白,之前李白有写过诗给他看,但一天天自命不凡的“谪仙”太多了,李白又算是老几?
当唐玄宗一看李白写的赋,立马就“哟呵”,拍马屁还能拍得如此华丽,简直是妙笔生花,知道的还看得出来这是写大唐,不知道的,以为就在写仙境了,而这唐玄宗,正是“玉皇大帝”。
于是唐玄宗让李白供奉翰林,其实就是当唐玄宗的文职秘书,但是政治大事不负责,需要李白做的,是平时跟着唐玄宗出去记录记录谈话,偶尔唐玄宗看到美景,自己没有才华描述下来,就让李白代为阐述。
李白这个活干的是真的好,活少,主要是玩,还倍有面。
因此那段时间里,李白在长安城名动四方,但凡是李白帮衬的酒肆酒楼,纷纷都免费请他吃喝,因为李白名气太大了,广告效应太强,李白又热爱看胡姬(胡人女子)跳舞,一时之间,长安的审美都因此改变。
如此来看,李白需要钱吗?
不仅不需要,别人还得倒贴给他。
不过好景不长,李白太狂,什么“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的句子直接对皇帝开怼了,形象不太好,加上高力士等人“争宠”,诋毁高傲的李白,李白渐渐被唐玄宗疏离,李白觉得唐玄宗不给面子他,天天悲呼着“怀才不遇”。
客观来讲,李白当官真的和“官”没有什么关系,李白热爱的,其实是“士”带来的那种虚荣感,最起码李白当官期间,就没有考虑什么百姓、人民,都是一个劲儿地天马行空,在贵族之间流转。
再之后,李白遇到了杜甫,遇到了安史之乱,大唐盛世被毁灭,李白心里崩了,支撑李白活下去的,是对以往那个美好的长安的回忆追忆。
但事实是已然残垣断壁,李白这个时候喝很多酒,妻子也换到了第四任,这任妻子也很厉害,爷爷也是宰相,乃是宗楚客。
其实李白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落魄”期,历史对他这段时期的记载就是“落魄不堪”,李白都沦落到和市井之人天天混在一起喝酒的境地了,说是李白体验生活也好,还是已经和许氏离婚导致生活失去来源也罢,李白总归是“市井”过的。
但在不久之后,谪仙人还是发挥了谪仙人的气质,立马被人看重,举荐给唐玄宗,其实李白的个性,就理应如绚烂的烟火,被唐玄宗盛宠,又被他人嫉妒,最终在自己的铮铮铁骨之下,被迫离开长安,徒留下壮美诗篇。
等李白离开唐玄宗身边的时候,他已经名动大唐了,西至安西都护府,东至日本,无人不知当代“诗仙人”李白的存在,这个时候的李白,想要点钱,那很简单,最起码的出行,都是有“侍从”的,也是这样的李白,和杜甫相遇了。
杜甫想当官,李白当过了,李白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杜甫,当官没啥意思,后世人也纷纷把他俩的见面对话“剖析”,说李白表现出不想当官的志向,影响了杜甫,可事实上,李白当的官,和杜甫想当的官,一点关系都没有。
李白一直不算是“当官”,就是国民大诗人,可却很少做官该做的事情,而杜甫,是有抱负的,能被称为“现实主义”,最起码不会天天醉酒乞求成仙,还是想着做一些实事的,所以杜甫对于李白的吐槽,没怎么当一回事。
再之后,李白跟随了“永王”李璘。
李璘是唐玄宗之子,唐肃宗李亨算是李璘的“监护人”,李璘打小被李亨抱养长大,当成亲儿子养,所以李璘受到了两任皇帝的恩宠,唐玄宗刚好对小儿子没那么刻薄,因此让李璘收拢部队,收复失地。
李白跟着李璘,为李璘写诗作势,可能是出于内心对大唐恢复的渴望,也可能是李白为了混口饭吃,反正李白这个大诗人出手,把李璘推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
可惜李璘“作死”,嚣张至极,明明不是想造反,却搞出一副想造反的样子,恰好李亨刚刚“篡位”成功,李璘在这个节骨眼上搞事情,李亨就很担心,让李璘去四川和唐玄宗交代为什么这么跳脱。
李璘还没收到命令,就被李亨派出来预防李璘“造反”的部队给杀了,李亨生气极了,把这群人几乎全部处死,毕竟弟弟再调皮,那也是自己养大的,这看起来很荒诞的家庭闹剧,就以一群事外人的“殉葬”结束。
而这件事情,还对那个已经老去的李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唐代宗登基前,李璘是一直被认为是“造反”的,而李白因为给李璘宣扬威名,不仅没有被看重,反而是被牵连,所以李白仕途更加不顺了,有很多人对李白开始失望,李白这个时候算是迈入了晚年,他本来有儿女,可历史没有记载李白的儿女赡养他的事情。
在郁闷之下,李白感到自己即将走到尽头,于是投靠了族叔,李白即便是临死之前,都要喝酒,抱着病喝酒,谪仙人依旧潇洒,世事艰难,月下三影依然,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东坡说的,更像是这位谪仙人李白。
他爱过恨过,落魄过辉煌过,杀过温柔过,一生之轨迹模模糊糊,似有似无,偶尔一现,却是菲薄的片段,他积累的跬步印证了一生,他一直落魄,他也不曾落魄。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据说李白大半生都在游山玩水,不用工作,他靠什么维持生计呢?
李白的一生,不是在云游,就是在云游的路上,可以说,李白的人生历程完全不输明代徐霞客。当然,李白云游可不是穷游,每次外出,那都是备足了资金,一年花几十万钱的手。
先给大家算个账,李白第一次出川就曾在一年内花了30余万钱。
30余万钱什么概念呢?
唐代开元年间,米价大概是百文一石,一石是53斤,换算下来,30万钱能够买31.8万斤米。现如今,大米的价格在5元左右,也就是说李白在一年内花了超过158万人民币。
然而,让我们更震惊的是,这158万人民币不是他自己花的,而且他用来接济那些落魄文人了;
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上安州裴长史书》随随便便花个百八十万接济那些落魄且素不相识的人,这样看来,李白真实豪的没边了。那么,李白的经济来源是什么呢,他又是靠什么过得这么潇洒随性呢?
首先,会投胎!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公平可言。比尔·盖茨的孩子出生在盖茨家,从小享受到全世界最好的物质生活以及最好的医疗教育。而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则缺衣少吃,营养不良,甚至在成年后无法接受教育,幼小的年龄不得不靠沉重的体力劳动来谋生。
而李白这哥们就相当幸运,虽然不是世界首富的儿子,但相比而言也不差太多。当时,李白的老爷子那是相当有钱,而且人家祖上还是名门望族。
关于李白的身世,李白曾说自己是东晋时期西凉开国国君李暠九世孙。
李暠这个人可不得了,他的祖先是飞将军李广,他的八世孙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这样算下来,李白还是李世民同宗的族弟。当然,也有一些学者经过考究,认为李白可能是李建成的玄孙。至于这种说法的真假,大家智者见智了。
祖上曾经阔过,现在也不是很差。
据李白说,他的的先祖自隋末唐初便开始在西域一带经商,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已经攒下了亿万家产。
当时,李白的大哥三弟已经子承父业,干起了经商的买卖,发了大财。唯独李白,不愿意继承亿万家财,每天幻想着成为管仲一样的名相。
到了25岁,可能是老爷子拗不过他了,同意了李白外出闯荡,于是,给了李白30万钱作为盘缠。
李白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但因为商人身份不能参加科举,因此,他只能选择依靠才气名望入仕。就这样,李白开始结交社会名流,希望得到他们举荐,以此进入朝廷做官。
可惜,天不遂人愿,李白花费了相当多的精力,始终得不到入仕的机会,而且,钱也快花光了。眼看再没有希望就可能回家继承亿万家产了,此时一个新的希望出现了。
其次、会娶老婆有人总结了人改变命运的几次机会,第一种是会投胎,第二次是努力学习,使自己能力出众。第三次就是靠结婚,女性嫁入豪门,瞬间寒鸦变凤凰,男人迎娶白富美,马上走向人生巅峰。
李白在第一次财务危机的时候,经好友孟浩然介绍迎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嫁妆那是多的不得了,就这样,李白瞬间化解了财务危机。
有了钱,李白并没有花天酒地,错了,并没有“花天”,“酒地”是有的。李白把这些钱全都用做了云游天下,以及结交权贵,再加上他惊世的才学诗文,慢慢的打入了李隆基的人脉圈。
公元742年,已经42岁的李白得到了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推荐,李隆基也看到了李白的诗文,瞬间化身小粉丝,马上邀请了李白入宫就职。
此时的李白异常兴奋,心想当朝皇帝李隆基都是我的小粉丝了,出人头地、指点江山、流芳百世那是指日可待了。结果,李隆基太崇拜李白的诗文了,恨不得天天看到李白的诗文,因此让李白就职于翰林院,每天除了写诗词歌赋,就是陪伴自己郊游狩猎。
理想和现实有如此差距,李白那颗激情澎湃的心瞬间凉了很多,意图退隐。此时,高力士和宫中其他佞幸也因嫉妒李白受宠,不断在李隆基面前说李白坏话,李隆基也因此逐渐疏远李白。
最终,李白退出长安朝堂,不过,李白退出朝堂前,李隆基也赏赐给了李白大量的金银珠宝。
公元745元,已经45岁的李白时云游到了山东,和当地的一女子结婚(李白原配已经去世多年,第二任妻子也因性格不合而分手),还在当地置办了大量房产、田产。其后,李白负责云游,山东女子打理他们共同的财产。
又过了几年,山东娶的老婆也死了,不过李白认识了唐高宗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
宗氏那也是相当有钱,曾经李白酒醉梁园,在梁园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梁园吟》,还顺带在墙角撒了一泡尿。结果梁园的人看到之后要擦了诗,此时,宗氏花了千金买下了这块墙壁。
之后,李白和宗氏情投意合,两人也顺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
娶了宗氏后,李白的财富又瞬间拉升了一个档次。当然,宗氏不光有钱,而且还是一个大家闺秀,才貌双全,最关键的是,宗氏还是一个忠实的道教信仰者,和李白有着共同的信仰、爱好,都想飞升成仙。
到了晚年,李白赶上了安史之乱,曾供职于叛军之中。结果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将李白发配到了夜郎(贵州一带)。两年之后,朝廷大赦天下;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激动不已,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到了江夏,途中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李白也云游了好几个地方,洞庭泛舟、赏月饮酒,宣城游览、赋诗抒怀。最终因生活窘迫,到了金陵投奔族叔,在这里呆了一年之后病逝。
纵观李白一生,出身大富之家,且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小不用为钱发愁。成年后依靠才学、名望两次迎娶宰相孙女,可谓收获满满,幸运至极。但也因为自幼没有体会人间艰辛,没有收到生活的打击,因此不肯低下高傲的姿态,这也导致了李白一生狂傲不羁,使得仕途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
据说李白大半生都在游山玩水,不用工作,他靠什么维持生计呢?
李白前半生都在游山玩水,遇名山大川诗兴大发,喝着酒,顺便来一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都是在游走阅历之中有感而发写作完成的,李杜诗篇万口传,流传千古,流芳百世,后人称为诗仙李太白。
李白为何不工作有钱游玩,李白出身官府子弟,父亲公务员,做个小官,当官自然有点家底。还有就是婚姻来源,原配许氏,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第二任妻子宗氏,是唐高宗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这都是宰相之家,随便拔些皮毛,够用一时的。李白一生只上两年班,其余都是在喝酒写诗游玩,直到42岁,李白才在玉真公主及贺知章的引荐下,为玄宗所赏识。玄宗先是给了李白一个供奉翰林的闲差,玄宗闲时召陪侍左右,吟诗逗乐。不到两年后干的不爽辞职了,玄宗还得了一笔不少钱银,也够下半生养老了。
李白剑术也很高明,年少时喜剑,练就一手剑法,好行侠,游历。李白有一首诗就说明李白是剑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还有一种说法是李白是皇族,李建成玄孙,既然是皇亲,应该挂着虚职拿着俸禄游山玩水,喝酒写诗。
据说李白大半生都在游山玩水,不用工作,他靠什么维持生计呢?
很多人靠想象,以为李白很有钱,每次出游都备足钱。事实是,李白没钱!有的时候还很穷,那他靠什么维持生计呢?
很多人认为李白有钱,无非是因为李白自己说过二十六岁的时候游扬州,一年散金三十万,先不说这三十万金是金子还是指钱,也不说是不是涉嫌夸张。总之李白游扬州一年,搞得生活潦倒了。
而且三十万金在唐朝是个什么概念呢?《李娃传》里有一个常州刺史,家里很有钱,他儿子去长安赶考,他爹给他准备了二年的花费带在身上,结果他刚到长安就看到了李娃。
他和人打听,“娃可求乎”,别人和他说:“非累百万,不能动其志也。”他说:“虽百万,何惜!”
所以,三十万金,对老百姓来说是很多钱,在当时真算不上有钱。李白的三十万大概也是花费在宴饮狎妓上。
那李白靠什么维持生计呢?李白从扬州回家,路上没钱了,真一点钱没有了,打算卖掉家传的宝剑和外套,正在这个时候,李邕差人给他送来3000两,解了燃眉之急。
还在二十岁的时候,李白就去拜访过李邕,当时李邕是渝州太守,李白高谈阔论,不拘俗礼,李邕不满,就把招待李白的事交给了宇文少府,李白好吃好喝之后,很满意,就写了一首《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简》,你看,吃喝不算,临走还给东西,钱肯定也给了,但是提钱多俗啊。
李白的回报是什么呢?诗啊!诗写的牛逼,需要带钱吗?不需要带钱。
史书说李邕“素负美名,频被贬斥,皆以邕能文养士。”
能养士的不光是李邕,唐朝整个社会都有这个风尚,尤其是有钱有权的人,更喜欢养士。
真实的情况就是李白的钱是写诗换来的。
二十岁,李白出成都,谒见苏颋(音停),苏颋当过大唐的宰相,李白去拜见他的时候,他刚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苏颋读了李白献上来的诗文,说将来此子可以和司马相如比肩,这对提高李白的名气可是大有好处,李白如此有才华,出门不用带钱。
二十五岁,结识司马承祯。司马承祯说李白有仙风道骨,别小看了这个评价,司马承祯可是正一派第四代传人。
这年秋天,李白有金陵,本来想投行卷“拜谒诸侯”,因为达官贵人都忙着筹备大唐的泰山封禅大典,未果----“十谒朱门九不开。”
二十七岁,李白干脆做了宰相许圉(音雨)师的孙女婿,入赘许家,定居安陆寿山,这下子不用担心吃饭了。
之后李白还是经常出游,然后到一地,除了交朋友,就是拜谒各路达官显贵,靠的就是写诗,目的是想让这些人认识自己的才华,向朝廷推荐自己。
比如三十岁的时候,去拜谒宰相张说,张说当时病重,就认识了张说的儿子,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的妹妹)别馆,献诗给玉真公主。
你说李白要是不是诗写得特别牛,人有仙风道骨,这些宰相、公主的谁会搭理他呢。
但是也不是每次的拜谒,都能用诗换到钱。
三十一岁的时候,李白在长安由于拜谒无门,穷困潦倒,遂于长安少年浪游,每天就是斗鸡、走狗、饮酒。还因为在玄武门打架斗殴差点被抓起来,幸好他有个朋友救了他。
说起李白出游不要钱,除了会写诗,主要是把出门靠朋友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
李白有一个朋友叫元演,他爹是太原尹,元演邀李白去太原玩,除了每餐美酒佳肴之外,还陪他游晋祠,带歌妓晋水泛舟。李白在这里度过了近些年来最愉快的几个月。
可惜,李白这样的朋友也不是很多。
李白这一生,靠诗成名,也靠诗赚钱,但是他并不看重钱,有了就花,没有就写诗赠人,他自己说“千金散尽还复来”就是这个意思。
三十三岁,李白回安陆,和许氏分家,在安陆桃花岩盖了个石屋,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生活。你看看,李白有钱吗?没钱。
没过几年,过不下去了,三十六岁的时候搬家到山东任城去了,为什么呢?因为李白在任城有亲戚。
当时天下富庶,长安洛阳的米价每斛不到200钱,李白混的投奔亲戚去了。不攒钱啊。
四十三岁,李白的命运迎来了转折,终于开始挣工资了,进了翰林院,不过说实话,李白一直认为自己是干大事的人,御用文人真不是他的追求,加上一身傲骨,总之和高力士。杨贵妃这些人闹翻了,玄宗也疏远他了。
他看志向得不到伸展,索性求归去,然后拿着唐玄宗的赠金,走了,估计那点赠金没出长安就喝酒花掉了。
因为四十六岁,李白又去投靠亲戚了,在他的远方亲戚李冽、李凝的帮助下在瑕丘县城东门外泗水西岸沙丘旁盖了几间房子,之后又在泗水东岸南陵村买了十几亩地,养活子女。
这一年的冬天,李白去宋城,游梁园,与宗楚客的孙女结婚,在梁园安家,又入赘了。
所以,李白出游,到各地当然要看看当地的山水名胜,但是他真不是游山玩水那么惬意,李白的出行早期主要是拜谒达官显贵,要人推荐,目的是想实现自己的志向,当然在拜谒的过程中,免不得人家会招待他,临别也会赠钱物,李白也会书赠人家一些诗文。
长安辞官之后,李白的出游主要是拜访朋友,李白的朋友很多。
之前说过,当时天下富庶,米价只要每斛二百钱,不胡造,不狎妓之类的,其实花不了多少钱。李白结婚,女方都是望族,都是看中他的才华,不需要他赚钱养家,这也是李白能到处溜达的条件之一。
你好比现在,如果你有才华,有个不用你工作养家的老婆,也不管你管不管家,你有才华,名流都知道你的大名。朋友又特别多。
那你拎个包,买张票也能到处去,根本不用带钱。
比如你有李白那样的名气,你住五星酒店,你说我没钱,我给你整两首诗顶钱,能不能行?
你说能不能行?
据说李白大半生都在游山玩水,不用工作,他靠什么维持生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确实是一辈子基本没上过几天班,除了在唐玄宗时期在翰林供奉了一小段时间,其余的大部分时间就是游山玩水,吟诗作赋,这种生活哪个人不向往呢?穷家富路,在家怎么都好说,出门到处都得花钱,那是真叫割肉啊,肉疼心也疼。
我们现在一般普通人,一年也就几次旅游,还要精打细算,能省则省,有些门票都能叫人望而却步。可是,为什么李白一辈子不上班,也不去端盘子搬砖打个零工,他却能够见天潇洒,游遍大江南北呢?李白不过就是个诗人而已,他又不是王思聪。
其实,李白是真有钱,也是真没钱。李白究竟靠的是什么?且听本公子细细道来。
第一、啃老。李白身世离奇,无从考究,就连李白自己也对他的出生讳莫如深,总体来说,都可以宗李唐一族。李白祖上有过一段在碎叶城贩马卖盐铁丝绸的经历,你想啊,碎叶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地区,丝绸之路必经之处,东西方交流的一个要冲,所以,李白祖上铁定是商贾,而且是大商贾,积攒了巨额财富。
李白出生在川蜀,那个时候他的家族也是枝繁叶满,多是做生意的大商贾,李白从小就练剑,那是有实用的,保镖,护送商货,家传的练家子。可见生意做得是很大的。
李白是个奇才,天才,十岁诵经家,十五观天下,他怎么发奋,为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将来扬名立万、经世治国,想做一番大事业,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改变家族时代从商的身份尴尬的命运。
隋唐科举制,到武则天时代算是基本定格成型,寒门士子也可以有鲤鱼跃龙门的机会了,尽管实际上几率小到可怜,可是呢,按大唐律令,士农工商,商人依然是没资格参加科举的,也就是说,悲催的李白,连参加“高考”的资格都没有,根本拿不到准考证。
怎么办呢?“曲线救国”,当时还有一条路,就是举荐,朝廷大员或是当世名流的举荐,通过怎么个方式,也能够被朝廷任用。其实,在唐代,你就是考中进士,也必须要走这个程序,新科及第的士子新秀们,拿到“高考成绩单”金榜题名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拜师,拜朝堂的掌权的大员们,拜当时的名流们。真的寒门赤贫子弟,要想有所作为,那真的是太难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仗剑出川,辞家远游”,李氏家族的一场豪赌。
李白家族把改变整个家族社会身份地位的使命交给了他,不惜血本,鼎力资助,给了他多少钱呢?
李白拿到这笔巨款是在23岁,所以说啃老是没问题的。谁叫人家家里有钱呢。
李白宦游第一年,历经了成都、渝州、巴蜀东南等地,沿江而下。这一年,李白就花掉了三十余万钱。
也就是三十多万贯的钱,我们都说万贯家资那是大富豪,他这一年就是三十万贯。唐朝一贯铜钱=200斗米,换算到现在的话,一万贯就是1000万人民币的样子,那三十万钱,就是3个亿左右的人民币了。所以你看,李白是真有钱,家里给的。
他这些钱都是怎么用的呢?两部分,一部分花费是结交各地的实权人物,有头面的名士,这是重点,李白需要打通关系,或者说是造势,借力抬高身价,希望得到朝廷的注意和重视。另一个方面,就是结交友好,志趣相投的人。所以你看,李白就挥金如土,哪哪都做东,海鲜楼,我请,茅台五粮液,我请,怎么个情况。茅台多贵呀,李白可是“斗百千”地喝,估计多半都是给别人蹭吃蹭喝了哈哈!
有钱,任性。
第二、给皇帝打工第一桶金。李白与玉真公主
李白30来岁的时候去终南山拜见玉真公主,没得逞。40来岁的时候,机会来了,李白自称是青莲居士,道家子弟,跟玉真公主接上了线。玉真公主是当时的皇帝李隆基的胞妹,一奶同胞,李隆基非常宠爱这个妹妹。
玉真公主见到李白,惊为天人,大为赞赏。李白仙风道骨,仙气飘飘,会耍剑,会诗赋,很讨女孩子喜爱。玉真公主眼都直了,妥妥的花痴一枚啊!她把李白给推荐给了唐玄宗李隆基,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李白机会来了,不光走了桃花运,而且鸿运当头,入仕了,成为翰林供奉,也就是个闲职,见天跟李隆基和杨贵妃喝喝花酒,猜个灯谜,然后附庸风雅,哼哼几句诗词,至于什么升官做事的实际路数,唐玄宗根本就不上路,连提都不提。李白心里就很不快活,郁郁不得志,再加上朝堂的排挤,李白这种狂傲不羁的性格,被人盯上了,参了他几本。
范冰冰版杨贵妃
怎么办呢?李隆基也犯难了。这个人确实有点才气,你就跟朕乐呵乐呵,喝喝酒,聊聊天,逗逗猫狗,写个荤段子,叫朕的杨妃开心下,这不就挺好的吗?整天胡思乱想,疯疯癫癫,得,朕也不大喜欢了。李白是玉真妹妹亲自举荐的,也不能得罪呀。得哄好了。好吧,李白,你走吧,你是谪仙人,我这里留不住你。
唐玄宗赐金千金给李白,给了他个“内退”的待遇。小李子啊,给你点钱,玩去吧。
李白得到的唐玄宗赏赐的“千金”是个什么数目呢?到底值多少钱?够他花几天?
唐朝的货币主要就是三种:金、银、铜钱。
我们大致通俗的说,我们就按十进制,一斤黄金等于是十两银子,1000金子=10000两银子。
当时一个长安城的普通市民家庭,五口人的话,一年花费基本就是20两银子,现在帝都北京市民五口之家,大致花费20万块钱一年吧,那20两银子就按20万块算,李白这“千金”估算就相当于今天的1亿人民币。这个退休金给的可真不算少,而且是一次给齐,现金到手。这不是唐玄宗眼里李白的价值,而是皇妹玉真公主的面子。皇帝给宠爱的妹妹怎么点面子,那还是可以的。
所以,李白就相当阔绰潇洒了。到那里都是呼朋引类,一坐一大桌,小二,来十坛花雕,十斤熟牛肉,各类特色小菜尽管拿最好的来,咱不能比乔峰面子差,水浒那帮混混更不能跟咱老李家比。来来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潇洒啊白哥,你朋友杜甫都快吃土了,也不给他叫个外卖,不够意思啊哈哈哈。
酒不醉人人自醉,喝完美酒我是谁?李白都不记得自己是哪个了,也不能怪他啊。
第三、吃软饭。李白的前两任夫人都是唐朝宰相之后,许氏、宗氏,都是妥妥的白富美。李白的第一桩姻缘,还是“倒插门”,实际是做了许氏家的上门女婿,赘婿。现在网文小说流行所谓赘婿文,什么是最强赘婿?我看李白就是啊哈哈。
在野的宰相后人,那也一定是家资优渥得很那,堂堂一品大员,谁还没个门生故吏?你说对吧?
不过,钱再多也不经李白怎么花啊。李白最后一位夫人,是李白跑去山东那里,追求人家,然后定居那里的,基本也跟做赘婿差不多吧。那个时候的李白,钱多多变成了钱光光,混得很不堪,竟然沦落到被老婆讥讽嘲笑的地步。
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李白是谁啊?谪仙人,青莲居士,贵妃给我斟过酒,高力士给我脱过靴,就连唐明皇也礼遇我三分,“天子呼来不上船”,花你几个小钱怎么啦?我李白有钱的时候你见过吗?真以为李白我混不下去了?得,不伺候了,闪人,离婚。我还不信了,我李白朋友粉丝遍天下,到哪哪不是照样有酒喝有肉吃?
第四、粉丝打赏,润笔费。李白虽然一辈子仕途不顺,没吃过几天公家饭,可是他名气大呀!李太白三个字就是个招牌。
做过皇帝身边的御用段子手,那不知道比郭德纲岳云鹏有名气多少倍,甩他们几条街。结交过多少的当时名流,风云才子,宰相给竖过大拇指,“诗本吾家事”的杜甫杜子美都算是小谜底,死忠粉啦。李白心里估计还有句牢骚:“你王维有什么了不起的?15岁就能入仕做官,不还靠的是七宗五家的家族声望按吗?”没办法,人比人气死人,牢骚归牢骚,还是小酒好。
王伦,李白粉丝,要不是他不远千里编故事请李白,谁会记得王伦是谁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论做李白粉丝的重要性。
所以你看,李白宴席不断,哪哪都白吃白喝,自然有当时的各种超级粉丝买单。不但吃喝,而且,完事了,你不得给塞点钱啊,不能欺负李白没有经纪人吧!搁现在,你请个明星大腕来给你捧场,有白请一说的吗?来,你请个范冰冰得出几个数啊?文艺沙龙,百家讲坛,诗词大会,官方都要给钱的,既然请得动李白这样的大咖,那肯定得有一定实力吧。六七位数还是要出的吧。万儿八千给白哥,你打发叫花子的吗?
李白参加宴席,好烟好酒管够,还拿钱拿到手软,不差钱。
李白终其一生没有上过几天班,而且到处游玩,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出了传世的千古名篇,唐诗皇冠,熠熠生辉。他最后真的是钱光光,可是享受了钱多多的人生历程。李白,有你真好。据说李白大半生都在游山玩水,不用工作,他靠什么维持生计呢?
李白属于富二代,有文学功底,视金钱如粪土之人。从它他的文字缝隙里可窥见他的玩世不恭,狂妄自大的意境。“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李家的香火最后败落在他手中。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天府之国人才辈出,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开元三年715年),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说李白一生在游山玩水,还不如说他被逼无奈,一生都在入仕的路上一路颠沛流离。年轻时嫁到安陆,也是仰仗老婆娘家。有段时间玉真公主在哪儿修行,老李就在那附近隐居,也只是想得到玉真公主的提携。最后如愿在皇帝身边混了一段日子,只可惜不是为官的材料。和皇帝混的这么近但凡是个人才皇帝会不知道?最后政治上站错队,在叛军里彻底把自己混瞎,差点丢了老命。他的文学才华无可挑剔,政治智商十分低下,导致他玩世不恭,用他犀利的文学笔尖诠释了社会的黑暗。他会把他的诗歌里浪漫主义手法和想法用在冷酷而现实的政治上,试问,怎么会不失败?
▲很多史学家、李白专家似乎都没有研究过李白是靠什么生存的,他的主要经济来源哪方面呢?只有康震老师在《百家讲坛》《李白》里讲述了一些。
李白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来的时候,带来三十万金,这个金到底是金子呢还是铜钱呢?不得而知,我们都知道李白是个口无遮挡说大话的人,估计是三十万铜钱,金子不可能。不管是金子还是铜钱,两年时间被他败尽。主要是在金陵给了歌妓和食宿、饮酒作乐,以及干谒名门。
关于李白的个人生活轶事,记载也是模模糊糊,据记载公元727年,李白生病,穷困交加,李白经孟浩然介绍,去了安陆,在安陆娶妻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李白属于是入赘。也就是说,李白酒瘾安陆十年期间,估计是靠岳丈资助生存。那时候,他没名,不会有所谓的润笔费。李白酒瘾安陆十年并未消停,公元735年,李白去过长安一次,因为认识了贺知章,名动京师。李白自此有了润笔费的收入,也可以白吃白喝了。
李白酒瘾安陆十年,因为种种原因,主要是许家内部的争斗和裴长吏的造谣,追究他的身世,李白来到山东兖州。来到兖州定居,李白实际是投靠自己一个族弟,购有君阴田和房产。估计是许家分给的钱财和变卖白兆山的房子、宅院所得。李白妻子去世后,他将一双儿女托付给一个年轻的织女代养,自己去江南和浙江会稽一带漫游,结交道士吴筠。因为他在山东写了《嘲鲁夫》得罪了很多文人,被驱赶,他去南陵一带贩卖铜精,铜是冶炼仙丹的药材,也是打造兵器的物资。当时是和平年代,卖铜炼丹的可能性比较大。在南陵,李白娶有一妓女,刘氏,刘氏估计当时有钱。不久,刘氏与人私奔。估计李白此刻断了收入。正在此时,李白奉诏进京,做了翰林待诏,做翰林待诏是有赏赐和俸禄的,小三年时间里,李白靠俸禄生存和饮酒、斗鸡、走马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