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衣服那么冗长,怎么上厕所?
说出来可能让人难以置信,咱们古人的服饰内里,其实大多数是“开裆裤”,解手的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咱们中华民族的服饰可谓是最早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因为气候和肥沃的土地,两河流域的文明很快解决了温饱,其中温的领域,就是有关于“服饰”。
常言道人靠衣装,衣服的文化,是跟随着道德文化一同发展的,有道德的时候,衣服便有了规格,有了款式,也有了阶级,但这并不妨碍咱们古人的衣服更快地走向“人性化”。
或许在后世人眼中,先秦时期的人们的衣服必然是严严实实、华丽不已的,但实际上,当时人们的衣服可能还要比现代的服饰更加的人性化,内里是毫不担忧平时要解手的问题,能简陋尽量简陋,往着方便的角度发展,譬如先秦时期的“胫衣”
常说读史使人明智,但偶尔,读史也让人拓展眼界,胫衣的设计,可以说即便让现代人来看,都是觉得眼前一亮的。
因为胫衣的设计,刚刚好是和如今的打底衣服翻过来的,咱们现在要遮的,它不遮,而这一个空出来的部分,的确符合了那个没有纸的年代人们的日常需求。
当然啦,因为有荣辱观,也不可能说每个人都只穿胫衣往外跑,胫衣本身就是一种内衣,在外面,还要再穿上一层外衣。
但不可否认的是,胫衣本身就是一种“开裆裤”,这种只会出现在小孩子身上的款式,在当时也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这样的服饰带来的方便不言而喻,即便外衣物再冗长,丝毫不影响内里,即便穿的裙子再华丽,也丝毫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再之后,到了汉代,合裆裤就出现了。
其实合裆裤就是咱们如今穿的裤子,至于古人如何解手,这跟咱们是一样一样的,没有太大的异同。
唯一不同的是,在汉代,男性大多数也是穿“裙子”的,或许那时候也不叫裙,而是“袍”。
衣裙在外表,合裆裤作为内衣,穿在里面,这种组合其实就是对于胫衣的一种进步。
当然啦,其实东周的时候,合裆裤也有了雏形,但没有纸的年代,实在太不方便了,才让胫衣占据了数百年的风头。
而汉代能够延续合裆裤,理由自然是不言而喻:
因为纸出现了。
胫衣方便,但终究难登大雅之堂,小国中的寡民可以不讲这些道德,但那些国君、士大夫能不讲吗?
固然是不可以的,某人在朝堂上四面威风,但底下的屁股凉飕飕,如何来说,都是有着一种强烈的违和感,自尊心强的士大夫们、国君们,肯定要想要解决。
汉代出现了纸,严格来讲,除了蔡伦最终的制品,其实用来日用的纸,早早便有了。
有农民发现了腐烂的树木在河里泡得久了,就会演变成一层薄薄的纤维,而这纤维是什么?
正是此前他们用来配合解手的工具,因为日晒和水流的双重作用,这种经过大自然处理过的“类似纸”,就被人们用来日用。
既然都有了这样的“神器”,那么设计衣服的人们,自然有了新的办法,因为草纸雏形的出现,象征着古人卫生程度的提升,此乃大事。
于是人们把合裆裤重新放上了台面,先是统治者阶级,再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风尚一直垂直向下,到达全社会的普及,当然啦,汉代仍旧有奴隶制度的影子,没衣服穿的奴隶不在少数,他们并不在讨论的范围以内。
所以不得不说的是,汉代人早早实现了和咱们一样的解手方式,尽管有一些细节是有着出入的,但大体没有差异。
自此也可以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关于这种生活,其实是一种轮回,没有更先进,只能说是更方便,适应性大于发展性。
汉代的服饰对咱们古代的历史影响是深远的,严格来讲,中华文明的服饰定型,正是漫长的封建王朝大汉朝决定的。
汉服乃是当时亚洲地区最为完善的服饰,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着不同的规格,就连颜色,都有了区分,譬如生意人只能穿什么颜色、农民又只能穿什么颜色,而士大夫能穿什么颜色尔尔,繁复但有趣,充满着精髓。
这种服饰习惯在五胡十六国之际,发生了一次大融合,结果自然是汉民族的服饰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所以“合裆裤”,可以说统治了中原人的衣柜将近上千年的历史,而随着纸张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便宜,合裆裤更受欢迎,贴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而人们的生活服饰,在这一个阶段已经算是大致定型了,因为已经高度适合于生存,衣着的功能性开始衰退,从而进步到了舒适性和时尚性。
在五胡十六国之后,便是胡汉文化的第一次大交融,南北朝的都还不算极致,真正到达极致,乃是大唐。
因为穿合裆裤穿久了,终究有人觉得这样的内衣烦闷,想着办法变换一下款式,于是一种新的“内裤”,这种内裤更像是“七分裙”,又脱离了裤子的范畴,被称之为“尖角裤”。
在唐代,因为胡汉服装风格大融合,什么胡服、胡靴随处可见,而也是胡人的衣饰,也传入了大唐。
虽然说当时普遍仍旧是传承已久的合裆裤,可穿“内裙”也是一种新的潮流,相对来说,穿尖角裤,解手的时候更加方便,又没有开裆裤的窘迫。
而当时男装女着很常见,特别是贵族家庭,在大唐长安城,经常有公主穿着男装骑着马跑来跑去,这种衣服的设计,就是为了更适应骑马这项运动,裤子不像裤子,裙子也不像裙子,但就是独特的设计,征服了当时的“内衣”市场。
到了宋代,这个时代就更加魔幻了,因为大宋人吃得很饱,商业又发达,西至西亚,东至日本,南至东南亚,什么地方的物品都能引入一点,一时之间,服饰文化的繁荣程度还远胜于唐朝。
而“长裙”的服饰,也是由这个时期“大儒”形象文人奠定起来的,在大唐,或许朝堂上有个别的胡人将领穿着长衣长裤皮靴上朝,但在宋朝,那就完全不可能。
一是大宋的战争极少,二是因为大宋和胡人的关系极其僵硬,胡人文化里的东西,又被剔除了。
所以宋代人的内衣,又回到了合裆裤的样式,只是这合裆裤,根据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款式,最直接的表现是,直接形成了商品在市场上售卖,覆盖率极高,适应性更强。
又因为宋代有了“茅厕”的改革,实际上这个时期开始,衣着已经不再是人们解手时的阻碍了,有的人觉得应该要从解手的场所下手,这其实就等于回到了当年“石崇”把茅房搞得跟宫殿的场景。
因而穿衣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人们的烦恼,再说到距今最近的清代,奢靡的清代中的达官贵人,他们就更加别具一格。
与其说穿着长长的衣服会影响他们解手,这种问题早已经被他们的奢侈抛在脑后了,因为他们一般都是解手完了就换一套衣服。
这都已经不是方不方便的问题了,而是价值观的改变,堪称“壕无人性”。
最高级的,也自然属慈禧太后,在后世宫女的描述中,慈禧每一次方便,都看作是人生的大事一般,神圣庄严,而过程也极度奢靡,光是毛巾都要用上好多条,也难怪大清气数耗尽,实在是让人对之无奈。
总而言之,冗长的衣服在漫长的岁月里,早已经被古人们想着各种各样的办法给适用到生活里了,有些时候,更多是文化的不同,导致不能理解。
其实啊,咱们和古人是一样的,也有穿长衣的时候,那个时候,该怎么方便,就怎么方便呗!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古人的衣服那么冗长,怎么上厕所?
悟空越来越不正经了,居然邀请老麦回答这个关于“古人如何上厕所”的问题,你说让头条公认的“神棍”来回答这个问题,也真确实是羞羞啊。好吧,那就回答一下吧。
古人其实也是很讲卫生的,所以,古人上厕所的地方,叫做“茅房”,茅房里基本都是蹲坑,类似于现在的公共厕所。这茅房一般都搭建的比较简单,差不多四处漏风啊,如果大冷天晚上出来蹲茅房,寒风刺骨的,屁股也受不了啊,于是后来就又发明了“厕桶”,就有些类似于现代的马桶了,不过人家那个是可移动的,哈哈,晚上拉了早上倒茅房里。
问题提到衣服冗长,如何上的问题,咋着也都得脱了裤子上,衣服长你不会用手抱着啊,实在想象不出如何抱着衣服,你去问问穿长裙子的姑娘们如何如厕,就知道了,嘿嘿。其实,老麦今天想说的是另一个问题,着古人上完厕所,如何擦屁股呢?诸位,想过没有?
最早用来擦屁股的物件,是光滑的石头,或者说叫做玉石更好一些,为什么选择用玉石呢,主要是这石头温润如玉,放在那里比较舒服,用完之后用水一冲洗,简单快捷,每一次擦屁股就当是盘玉了,哈哈。
据史料记载,大清康熙帝时期,一位乡野农夫在田间地头方便完之后,和往常一样,随手拿了一块石头就往屁股上擦,这一擦立刻擦出了火花,一种凉爽温润的感觉,从屁股立刻传导开来,禁不住就多擦了几下——这是一块上好的擦屁股的石头。于是,老农就把石头冲洗干净后,拿回了假,后来被人发现,居然是一块上好的羊脂玉。于是,花大价钱买了来,再后来据说这块玉辗转到了康熙大帝手里,康熙帝爱不释手,天天都在把玩这块玉,把玩一番后就会放到鼻子下面闻一番,是的,闻吸,闻吸……估计他老人家不知道这块玉最早是干啥的,见老头闻的那么倾心,估计也没人敢提。据说,后来这块玉被收藏在了台湾故宫博物馆,价值连城。
毕竟玉石擦屁股,不是那么好找,于是民间还有一种擦屁股的物件,叫做“厕筹”,其实就是竹片,每次用竹片擦来擦去,擦来擦去,擦完后再洗,洗完后再擦。很多人看到这里会有疑问,造纸术早就发明了,为什么不被用于擦屁股呢?因为在古人看来,纸张是用来抄写圣人书,圣人训的,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用纸去擦屁股那是对圣人的侮辱,所以宁愿不擦屁股,也不能玷污圣人。
当然上面说的大多是老百姓擦屁股的方法,基于贵族而言,布匹、绸缎、皮革等等都会被用来擦屁股,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在古时候的国外,鲑鱼片、蝉翼等都被用来擦屁股,更为粗犷的是麻绳、棍子也都被长期应用于擦屁股产业(麻绳啊,蹭来蹭去,蹭来蹭去,也,想想都那个……)。
说明:本文原创老麦,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首发今日头条,如需 转载请联系老麦。敬请关注:老麦说说,与老麦一起去探寻那些未知的人和事。
古人的衣服那么冗长,怎么上厕所?
真是替古人操碎了心,都操到厕所里了。人分男女贵贱,所以上厕所的问题也要分开解答。先说贱民(平头百姓),由于长年从事体力劳动,无论男女都很少穿长衣(因为干活不方便),都是上身穿短衣,下身穿裤子,大小便时直接褪下裤子,动作跟现代男女没什么两样。
再说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男子服饰是长衣,但里面穿裤子,长衣都有腰带,方便时解开腰带,褪下裤子就可以;女子服饰下半身是裤子,外面罩裙子,也需要解开下半身的衣裳才能方便。
对男女而言,共同的问题是衣服比较长,要特别注意撩好了不要弄脏。当然,对那些家庭很富裕、又很讲究的人,完全可以把外面的长衣脱下来再行动,避免不小心弄脏的问题。
最后是社会最顶层的皇室贵族,他们上厕所最讲究,不但厕所造的卫生舒适,还需要佣人专门”服侍更衣“,上厕所前把长衣脱掉交给佣人,完事儿后再穿上,有的甚至上完厕所还要更换衣裳,高端大气上档次。西晋著名富豪石崇家的私人厕所修得华美绝伦,内有绛色帐子、垫子、褥子,客人入内,还有美女列队相迎,客人上过厕所,还有美女伺候换上新衣,软硬件标准如同星级宾馆,曾有一客人在石崇家如厕,以为误闯入内室,赶紧道歉,石崇大笑说“此乃厕所也。”
古人称大小便为”更衣“就是因为上流人物上厕所要脱掉或更换衣服,比如《三国志》曾记载“(孙)权起更衣,(鲁)肃追于宇下”,意思就是说孙权去上厕所。关于上厕所,古代有笑话一则。
话说西晋大将军王敦被招为驸马,头一回使用公主厕所时,见厕所里有漆盒盛着”干枣“(用来塞鼻子防臭气),便趁着大便时间全部吃光;完事后,侍婢端来一盘水和“澡豆”(相当于肥皂),王敦竟把“澡豆”倒在水里,一饮而尽,惹得奴婢们笑话他是土老帽。
其实无论男女贵贱,美丑黑白,在排泄这个问题上都是一样脏臭腥臊的。人吃五谷杂粮,就要排泄大小污秽,再超凡脱俗的美女在这一点上也难免俗。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古人的衣服那么冗长,怎么上厕所?
这个事还值得题问吗?古人既然盛行长衣长服,上厕所自有他们的方便。对这个问题没必要费时间去回答!
古人的衣服那么冗长,怎么上厕所?
他们的身边随时都有一个裁缝陪着,上厕所时裁缝用剪刀剪去冗长的部分,下厕所时又把剪下来的冗长部分按照原缝再把它缝上。
麻煩不?不麻烦。[捂脸][捂脸][捂脸]
古人的衣服那么冗长,怎么上厕所?
板正的人,一件件的脱下来,草草寥寥的人,就搭在肩上,或者,卷起来扎在腰间。
总之,上厕所比较麻烦,所以,现代人才慢慢改制成简单易行的休闲便装,工作生活也方便多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