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只比刘邦大三岁,为什么普遍觉得二人不在一个时代?

这便是“时代断层感”,秦始皇自出生到驾崩,一生的大小事,不论巨细,全部都有史料记载,反观汉高祖刘邦,除了秦末乱世,此前他的人生乃是“一片空白”。

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而汉高祖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一说是公元前247年),二人相差的年龄仅是三岁。

若不是历史的时间线上来看,很难想象,刘邦竟然还是和吕不韦、王翦、战国四君子同时代的人物。

从后世的历史来看,战国时代,和汉朝仿佛已经相去甚远,但实际上,战国的结束,再到汉朝的建立,时间仅仅是二十多年而已。

秦始皇嬴政,自出生起就是个“顶尖贵族”。

当时的吕不韦“奇货可居”,投资了秦异人,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所以嬴政的地位,以及身上所受到的目光,那是绝对不会少的。

后来秦庄襄王驾崩,嬴政十三岁当了秦王,这个时候的秦国,已然是最强之国,统领天下,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能否想到,这个时候民间有一个落魄的贵族后裔,他仅是10岁,可是数十年后,他将开创一个王朝,北御匈奴,南统中原,他就是刘邦,但这个时候,他还远远达不到那么厉害。

刘邦,祖上也是贵族,据说是为士大夫之后。

刘邦的祖父刘荣被称为“丰公”,曾任丰县县令(战国时等同于县令的官职,当时的称谓并不是县令),后来因为战争举家迁徙,最终才离开了风险。

自刘荣的儿子刘煓起,刘家的“贵族”特权已经几近消失了,因为刘煓已经开始了“务农”的生活,务农就意味着平民生活,要说刘家有多特殊,或许当年刘荣留下的家产中,有足够后世子孙打点关系的份额。

于是刘邦后来当上了沛县的亭长,可是这个官职,和正儿八经的士大夫,还是有着天壤之别。

对于刘邦记载最清晰的史书乃是《史记》以及两《汉书》,但这些史籍都有一个特点,没有把战国末的刘邦、还有秦朝中前期的刘邦的经历故事写出来。

而是记载着秦末乱世的刘邦,这些记载,都还因为大多数功臣乃是“沛县人”,从而在他们的“列传”之中得到的。

为什么对于刘邦此人的“历史脉络”出现如此明显的断层?

最有可能的是,因为刘邦不想炒作渲染,而实际上刘邦的故事也的确没有什么好说的,在沛县喝酒吹牛,与刘肥的生母曹氏“私通”,看起来是那么地“顽劣不堪”,就连萧何当年都说过,刘季(刘邦的名字)这个人,就是喜欢吹牛,嘴边没有把门的。

当年始皇帝的车队滚滚而过,刘邦曾作为一个平民,跪拜在地上,看着车队前面那个仪态威严、英明神武的秦始皇,刘邦不禁感叹大丈夫就应当如此,这也是刘邦和嬴政在历史上“最接近”的一次。

两个人没有语言接触,或者说秦始皇都没有看刘邦一眼,但可以确定的是,刘邦见过秦始皇。

见过秦始皇,刘邦发出感叹的时候,年纪不小了,不是那种少年的稚嫩话语,而是来自于一个同龄人对另外一个同龄人的仰望。

二人身份悬殊太大,如何看,都扯不上关系。

在《史记》中,刘邦正式出现的场景,就是在秦末乱世。

刘邦有一个弟弟刘交,当时已经离开了沛县,到了外面求学,从这里可以反映出来,刘家有能力让刘交求学,代表着家庭仍旧有一定的实力,而刘邦的“亭长”,还有萧何等人的交好,这绝对不是偶然。

公元前207年,秦始皇驾崩于河北邢台,后来胡亥即位新君,天下震动,有心人知道,六国贵族即将要卷土重来了,这里面的有心人,有可能不包括刘邦,但是他糊里糊涂地,就走上了这条路。

刘邦“出场”时,已经是一个没有了秦始皇的时代。

他的终生对手,被后世人认为是“项羽”,而这个项羽,就是大秦朝的“掘墓者”,在对于秦朝章邯率领着大秦最后二十几万国运之战中,项羽击溃大秦防线,而刘邦,此时正捡了便宜,骑着马直奔关中,接受了子婴的投降。

为什么没有和秦始皇同一个时代的感觉?

那就是因为刘邦的崛起实在是太顺利了,顺利到让人都忘掉了是秦三世向刘邦投降,顺利到让人忘掉秦三世乃是秦始皇的“后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大重大的原因,那就是秦朝和汉朝的社会形态,非常不相似,虽然在时间轴上呈现承上启下的状态,但实际上,秦朝和汉朝,是两个差距感极大的时代。

秦朝算是开天辟地的,因为经历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混乱后,秦国朝堂非常明白,分封制是存在着弊端的。

和周天子以“联盟”打败殷商的方式不同,秦国是以一己之力征服天下,所以秦国有着建立一个“霸权”、“皇权至上”的朝代的实力,于是秦朝便有了郡县制。

郡县制意味着诸侯王的消失,可到了汉初,刘邦又遇到了当年周武王的窘况,那就是只能依靠其他诸侯王的力量,一同征服天下,在功成之后,实行“分封制”。

可汉初事实上也出现了叛乱、割据等问题,这本质上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重复,顾名思义,刘邦开创的时代,是延续春秋战国的,很精巧地“跳过”秦朝,就连刘邦自己,都是死于“分封”制的弊端之下。

所以在刘邦所创造的制度上,和秦朝仅有着极少数的重合,如此一来,汉高祖刘邦和秦始皇嬴政的“关联”就弱了。

因为时代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时代,所以两个时代的创造者,给予别人的感受就是两个毫无交集的人,可事实上,刘邦曾经见过秦始皇。

不论是秦朝始皇帝,还是汉朝太祖刘邦,因为秦汉的“史料”的匮乏,在正史地角度来讲,对于他们的历史轮廓,其实是有些模糊的,承接的过程非常笼统。

不像后世的“隋唐”交替,也不像后世的“明清交替”,即便发生在两个朝代的争锋时,所发生的事情都是记载得详尽和清晰。

最后从“普观”角度来说,刘邦和秦始皇之所以被普遍认为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归根结底,是因为始皇帝的光芒太盛,掩盖了刘邦的存在。

始皇帝被后世的帝王认为是“祖”,即便是刘邦,也是如此认为的,封建大一统制度的创建,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功绩难以比拟。

而秦始皇还存在的时代里,刘邦的一生轨迹,的确没有值得相提并论的地方,只有等始皇帝离世后,其他的人物才可以出头。

两人相差三岁,但从能力、成果、出身等等因素来说,在战国末的社会里,这就是完完全全两个时代的人。

当时的贵族至高无上,平民宛如蝼蚁,即便是一个时代,但都不可能扯得上关系,实际上刘邦和秦始皇就是没有政治上的交集,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两人就是不同时代的领袖者。

当然啦,刘邦成为皇帝,后世人一直认为是“运气”成分更大,更有偏激者觉得刘邦是“捡了大便宜”,才一路成为帝王。

久而久之,刘邦便成为了一种较为“侥幸”的形象,和在六国中打造一统的嬴政毫不相同,更无法相比。

可前人终究是前人,后人如何说如何看,他们都的确创造了一个时代。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秦始皇只比刘邦大三岁,为什么普遍觉得二人不在一个时代?

历史是个调皮的魔术师,总在岁月更迭中跟我们开着各种玩笑。就比如说这道题目中所说的,秦始皇只比刘邦打了三岁,却往往给我们留下二人并不在一个时代的错觉,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两人虽年纪不相远,但功成有先后。

秦始皇嬴政,出身帝王之家,13岁登基,22岁亲政,生在宫廷,长在宫廷,深谙宫廷为政之道,又有智慧胆气,平判乱,杀兄弟,禁母亲,罢权臣,可谓是成长迅速,年轻有为。励精图治,运筹帷幄,十年间统一六国,成千古一帝,坐拥天下,此时的嬴政,刚刚39岁。

我们再看看刘邦,他出身农家,秦始皇登基的时候刘邦刚满10岁,正是田间地垄撒欢儿打滚的时候,农家孩子却不喜农事,除了性格还不错以外基本上算是干啥啥不行,整日游手好闲,闲逛喝酒,连父亲都训斥他为“无赖”。刘邦是个不知上进的人吗?也不见得,毕竟刘邦在秦都咸阳服徭役时见秦始皇出游,也发出过:“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叹,可见刘邦心中是知道好坏的或许他的心中也一直有一只鸿鹄,只是困于出身和机遇,始终没有展翅的机会。

所以说,在秦始皇如日中天光芒耀眼的时刻,比他小三岁的刘邦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地痞混混,秦始皇一统天下之时,刘邦也仅仅做到了亭长的位置,而当时一统天下的帝王只有一个,蝼蚁般的亭长则是一抓一大把。

历史这个时候开始调皮了,秦始皇的天下一统才享受了十年,就驾鹤西去了,短短一年间,天下大乱。乱世从不是守规矩人的舞台,年近半百的刘邦瞅准了机会,实现了一个华丽丽的逆袭。刘邦仗着自己朋友多,双商高,在老家兴兵起义,征战三年,乱世浮沉,入关灭秦,笼络人心,灭楚称帝,开创了新的纪元。而此时,秦始皇的辉煌历史已然翻篇,刘邦成为了历史的焦点。

虽年纪不相远,但功成有先后,我们在放眼历史的时候,目光总能被那些耀眼的光芒吸引,秦始皇闪耀在前,刘邦璀璨在后,自然就给人一种分属不同时代的错觉。

秦始皇只比刘邦大三岁,为什么普遍觉得二人不在一个时代?

1、秦始皇和刘邦:两人相差3岁,给人一种相差一个朝代上百年的错觉

(1)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2)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即汉太祖高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毛泽东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2、明朝万历皇帝和伽利略:伽利略比万历还大9岁,一个是遥远的古代皇帝,一个是天文科学家;一个是有名的四十年不上朝的无能君主,一个是天文成就影响至今的杰出科学家。这两种比较,直接给人一个朝代三百年的错觉。

(1)万历(1573年-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2)伽利略(1564年-1642年)。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伽利略从实验中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反驳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因此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3、王阳明和达芬奇:达芬奇比王阳明大20岁,王阳明是明朝中期著名心学大师,达芬奇则是文艺复兴时期天才艺术创作家。俩人给人的错觉就是一个活在了古代明朝,一个活在了近现代时期,相差200多年的感觉。

(1)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别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2)达·芬奇,出生于1452年4月15日, 1519年5月2日逝世,是意大利学者、艺术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生物学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现在是巴黎的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最后的晚餐》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

4、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和乾隆皇帝:两人相差21岁,并且是同一年去世。给人的感觉就是古代和近代的时间错位感觉。

(1)乔治·华盛顿,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美国开国元勋、国父、首任总统。 1789年,他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谋求续任。1799年去世,同在这一年去世的还有乾隆皇帝。

(2)乾隆,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雍正皇帝第四个儿子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一七九九年乾隆皇帝在睡梦中离开人世,享年八十九岁。

秦始皇只比刘邦大三岁,为什么普遍觉得二人不在一个时代?

成名之时不在同一个时空。

一、秦始皇生长在帝王家,名正言顺继承秦国大统。又经多年征伐,统一六国,做了中华九州的第一个皇帝。天下哪个不知,谁人不晓。个个顶礼膜拜。

而此时的刘帮,只是乡里的一个小混混。除了他的乡邻,天下有谁认识他呢?

二、秦始皇驾崩后,他儿子胡亥继位。天下知有秦二世。

而此时的刘邦,还只是个亭长。天下人依然不知。

三、秦二世暴政激起民愤,陈胜吴广首先发难,继而英雄辈出。以项羽声势最劲。

而此时的刘帮,才斩蛇起事。

四、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又争

战了四年,才夺得天下,受万民敬仰。

五、先有秦,后有汉。刘邦取得天下,秦始皇已死了十多年,对阵的是秦二世和项羽。

所以,人们感觉秦始皇与刘帮是两代人。

秦始皇只比刘邦大三岁,为什么普遍觉得二人不在一个时代?

秦始皇和刘邦没有可比性。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啊。首先两个人的出身不同。嬴政的父亲嬴子楚,要不是靠吕不韦的重金协助,登上王位都是不可能的事。嬴政从出生起就跟着父亲在赵国做人质。他所受的“屈辱”是一般的人难以想象的。这中间的原因大家都清楚,因为他的母亲是奴隶出身。而刘邦则是个小混混。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又是老三。也生在一个“太平盛世”。刘邦一贯游手好闲,从来不干农活,也不做家务,连嫂子都多嫌他。第二,两个人的学历不同。嬴政接受的是正规的“高等教育”,即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据史书记载他非常勤奋,常常是“昼断狱,夜理书”。日常的大事件,他都要亲自过目亲自审批。而刘邦读过什么书?什么人都不知道。反正他这个人是半点也瞧不起孔老二的。这是大家也都知道的事实。第三,按照孔老二的观点。嬴政是“君权神受”的皇帝。刘邦则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个是“上智”,一个是“下愚”。孔老二认为上智和下愚永远“不可移易”。事实上秦始皇也受过孔老二儒家学说教育。可他和刘邦一样,骨子里瞧不起孔老二。但是中孔老二的毒,秦始皇比刘邦深多了。因为事实是“刘项从来不读书”。至少是刘邦受教育的程度比秦始皇差远了。第四,也是一个最大的原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操劳的事情太多,再加上天生心胸狭窄。因为他拥有了整个天下,这是“不得已”而为之耶。而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天下大乱,刘邦这个混混正好有了用武之地。他统一全国,主要是项羽集团的政治腐败,背离了人心。是刘邦顺应了时代潮流。团结了众人特别是“汉初三杰”的得力辅佐。俗话说“赤脚的不怕穿鞋的”。再说事实上秦始皇和刘邦两个人本身就是同一时代的人,只是身处的地位相差太悬殊了。秦始皇是个短命鬼也,因此两个皇帝成就了两个时代。

秦始皇只比刘邦大三岁,为什么普遍觉得二人不在一个时代?

前一段有一篇非常火爆的刷屏文章,《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用在秦始皇和刘邦身上倒是很合适。

为啥我们觉得秦始皇和刘邦不在一个时代,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两个人的“成名时间”完全不重叠,注意,是完全。在秦始皇最辉煌的时候,刘邦还默默无闻,典型的“刘邦,你的同龄人秦始皇正在抛弃你”;而当刘邦走向历史前台时,秦始皇已经去世了。所以,与其说我们会感觉两个人不是一代人,还不如说这两个”名人”不是一代人。

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59年,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秦始皇虽然只比刘邦大了三岁,但秦始皇因为“血统优势”,十三岁(前246年)就当上了皇帝,二十一岁(前239年)就开始亲政。

秦始皇一生最辉煌的时刻有两段。一段是“秦王扫六合”,从前230年灭掉韩国开始,到前221年灭掉齐国,秦始皇扫平六国共花了十年时间。也就是说,秦始皇三十岁左右就开始启动过灭六国之战,四十岁不到就已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始皇的第二段高光时刻是称帝。自前221年到前210年,秦始皇当了十一年皇帝,做了很多件大事:建长城修驰道伐匈奴征百越……驾崩时,秦始皇四十九岁。

秦始皇去世第二年,也就是209年,47岁的刘邦才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和秦始皇简直是无缝连接啊。在此之前,他只沛县一个县城名人罢了。而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刘邦在206年已经杀入关中,成为了天下闻名可与项羽争雄的“沛公”。再用了三年多,也就是202年初,刘邦就变成了大汉朝的开国皇帝。

刘邦驾崩于前195年,活了六十一岁,当了七年皇帝。他的人生高光时刻其实也就从市前209年开始,满打满算也就是十四年。

秦始皇开创了秦帝国,刘邦开创了汉帝国,从朝代而言,我们更会感觉到两人不是“一代人”。从人的思维惯性而言,你也不会觉得明太祖和清太祖是一代人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