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每天早上几点上朝?大臣们又是怎样的作息时间?

电视上说大臣凌晨3点多就开始出发,到金銮殿就刚好上朝,是这样吗?

都说在清朝当官最舒坦,要真说这话,在北京“上班”的清朝官员们第一个表示不服。

在后世人的眼里,京城里的君主和文武百官,都是妥妥的统治者阶级 ,生活既享受又奢靡,工作这东西,仿佛不存在似的,按世人对他们的理解,那一般都是“睡到自然醒”。

但事实上,清朝不论是皇帝还是百官,真正的情况却是“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他们不仅不能自然醒,还要比平常人更早起来,要是细问多少点?

那就是:皇帝四点,百官三点

早朝,这是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能避免的问题,其实一个早朝,就涵盖了几乎天下大半之事,如果某一个皇朝某一个皇帝停止了早朝,或者是懈怠了早朝,那么这个皇朝也离灭亡不远了,因此吸收了明代嘉靖、万历两朝皇帝“罢工”的教训,清朝的帝皇祖训就是,不允许皇帝无故取消早朝。

关于早朝这个制度、概念,是在隋唐史料上的记载开始清晰起来。

在唐代,天子住在长安城,重要的文武百官都围绕着皇城居住,如果是受宠一点的,可以得到皇帝的“赐宅”,离皇宫近一点,那么上早朝的时候,也可以起得晚一点,如果身份一般的,那么往往都是住在长安郊区,上起班来那可真是痛苦,每天凌晨三点多就要起床,准备赶路上班。

而这个传统,一直传承后世,清朝也是如此。

甚至在清朝,关于上朝有了更加明确的细分,因为明代内阁与司礼监互为皇帝的“臂膀”,又互相监督,因此导致皇帝有了“放纵”的可能性,清朝除了以往朝代常见的“大朝”、“常朝”以外,还设置了一种皇帝几乎天天都要上朝的制度,乃是为“燕朝”。

大朝,是重大节日时才召开的朝会,这种朝会级别很高,皇帝和百官几乎都要换上礼服,要说这种大朝要“熬夜”上班,那是再正常不过了,莫说皇帝以及文武百官需要很早起床,碰到特殊的大朝,熬通宵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幸大朝不多,没有真的那么折磨人。

除了大朝以后,那就是每五天一次的“常朝”。

常朝其实就是文武百官必须全部到场(京城官员以及重要官员)的一次朝会,有些时候,一些没有实权的三品官员本来是无事汇报,可是常朝却是一定要到场,因为这是朝廷惯例,自南北朝奠定以后,谁都无法违背,这可以理解为朝廷的“周会”,常朝的设置,就是为了处理天下大事和梳理朝廷脉络。

为了准备常朝,皇帝和官员都“难受”。

常朝的正式开朝的时间是凌晨“五点”左右,也就是清代北京城里常说的“卯时”,也被称为“五更天”。

五更天一到,钟楼便会敲响放出信号,百官开始进场参加朝会。其实早朝的时间也不限定在凌晨五点,根据清朝的多年常朝规律,一般都是在凌晨五点和早上七点这个时间,根据冬夏的白昼不同有所变化。

所以皇帝是不好受的,要早早起床。

即便是踩点起床,处理早餐、装扮、衣冠,皇帝等等一系列事情,起码都要四点起床来准备。

可以想象的,凌晨四点起床,这对养尊处优的君主其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是清朝皇帝都几乎做到了这一点。

不过早朝嘛,皇帝辛苦了,文武百官更是跑不掉。

一般来讲,在展开早朝的时候,文武百官要在紫禁城外进行等待,类似于“排队进场”一个道理,因为早朝是卯时才开始展开,这些官员也只有卯时才能进入皇宫,但是却不意味着他们卯时才到就可以了,这些官员们,他们需要在“寅时”就在皇宫外等候。

所谓寅时,便是凌晨三点到五点。

这也就代表着,这些文武百官们,要在凌晨两点多或者三点左右起身,做好准备,然后在紫禁城外等待,照这么看,他们真的是过着“煎熬”的日子。

在一个别人或许刚刚睡下的时间,他们就需要起床“上班”了,如果是在北京城里有着宅院的官员,这或许上班压力还不大,如果是在郊区,那么压力可就太大了,一整夜都不敢睡,就为了对付这个早朝。

但规矩“非人性化”是一点,常朝也只是五天一次,不是天天都这样,所以相对来说,这工作强度也不是让人无法接受。

由此可见,也可以理解在唐代为什么还一直要执行宵禁。

其实宵禁对于城市人生活的质量有着一定程度的改善,虽然自由少了,但却是获得了更多的休息时间。

对于这些官员们来讲,他们的作息更是严格,不管是没得休息还是休息不好,这对他们的工作效率打击还是很大的,所以他们也是典型的“有玩心,没玩胆”。

说完了这个“常朝”,再说说主要的“燕朝”。

之所以把“燕朝”说为主要,还是因为燕朝才是清朝皇帝办理公务的正式场合。

常朝其实就是把一群大臣拉回来开集会,有事上奏,无事退朝,群臣们朝拜皇帝,恭贺皇帝,走完一些流程后就可以回家补觉了,常朝就是因为太“格式化”,而且人数极多,导致行政效率下降。

实际上,该做事的,他们也不仅在常朝才出现,他们天天都会出现,而清朝的主要运作也是“燕朝”。

燕朝并不需要所有官员到场,只需要皇帝钦点的重要官员和一些六部官员在场就行了。

不过燕朝也要求皇帝随时在场,皇帝这才是真的疲惫,他们是任何一个形式的朝会都躲不掉,毕竟整个朝廷,也都是围着他来转的。

在清朝早期,顺治、康熙和雍正皇帝,他们的日常生活里,少不了早起和燕朝。

他们每天都规律地早起处理政务,如果是常朝,那么就要隆重地出场,如果不是,那就会穿着黄马褂在宫里办公,偶尔召开重要的官员沟通、对接,这便是燕朝。

如此一来,燕朝等同于空当出了大量的“礼仪”时间来办事,没有花上几个小时浪费在形式上的夸张。

不论是常朝还是燕朝,清朝的官员们,除了责任心又强身体又棒的极少数官员,他们在参加了朝会之后,往往都是下午补眠。

虽然说古代的生活没有现代那么丰富,可毕竟为官,很多清朝官员喜欢“挑灯夜读”,这样勤奋的他们,都很难早睡,只能晚睡,而第二天还要起大早上班,那么他们的下午睡眠时间,是绝对空出了很多来的。

其实清朝的“上朝”时间线,要比以往朝代的更早了一些,比如在唐代,官员们偶尔五点钟起床的情况都还存在,但在清朝却不行。这也从侧面看出,清朝早期在政治上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特别是清初三帝的励精图治。

除此之外,首都北京城给了这些官员们很多房产,住在郊区的并不多,因为住得近,朝廷反而会更加严格。

再到后来,咸丰皇帝之后,清朝的实际执政权落入了后宫的手中,因为慈禧的垂帘听政,很多关于君臣之间的朝会虚礼反而变得松懈了,皇帝虽然准时开会,但是本质已经不同了,在清朝的后期,“燕朝”这个形式的朝会逐渐消失,成为了官员直接对慈禧负责的政治模式。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慈禧还间接拯救了“苦命”的皇帝以及一些闲职的官员们。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清朝皇帝每天早上几点上朝?大臣们又是怎样的作息时间?

大清朝当官就别想睡懒觉,这可是在大清律法中有明文规定的,四更天起床,五更天之前务必要赶到金銮殿等候,要说三点多钟起床也不为过。

这在现如今的我们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儿,周末12点那是常态,平时加班熬夜,睡眠严重不足,为何古人的精气神又如此旺盛呢?其实看似比我们更衰的古人,远没有我们现如今忙碌,当然这是管理阶层的特殊福利。

皇帝的作息时间表

根据大清档案记载发现:古代的皇帝可并不好当,从5:00起床开始,忙碌的一天就此触发启动按钮,从5:00~7:00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务必会完成起床洗漱,给太皇太后请安,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晨读!看来这和我们上学的那不刻苦劲儿也没什么两样吗?瞬间丧失了对我国中小学生打抱不平的念头。

上午7点开始用膳,一顿早餐要整整持续两个半小时,皇帝的早餐果然非同寻常,至于吃什么,那就不是我们常人所能理解的存在了,用过膳之后就要上朝处理政务,一般是从9:30~11:00,就这一个半小时的工作时间,比我们正常人可幸福多了。

11:00~2:30.基本就算是皇帝的晚饭午休时间了,尽管皇帝晚上也吃饭,但那已经属于宵夜或者是晚点的范畴了,下午继续一个半小时的工作,但这工作性质也是偏娱乐兴趣的,看书学习亦或者是吟诗作赋,为了保证不单调,也避免凉了众多妃子们的心,皇帝下午还是要陪同各位夫人,看看戏,听听曲儿的,这是不是才是你最想做皇帝的真实想法呢?

从下午5点开始,皇帝的夜生活正式开启,喝点小酒,再用点小膳,顺便到佛堂里面做做佛事,提升一下思想觉悟也未尝不可。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就寝环节,具体选择怎么完成这一过程,当然也有严格的规矩制度,就是为了避免纵欲过度,从而耽误朝政,切记不要想入非非哦!

当然这只是一个计划表,具体皇帝怎么执行,当然是看心情喽,皇帝如此,那么作为底下的王公公大臣,他们又有怎样的生活规划呢?

相比较而言,就没有皇帝那样划分明确了,但是大致的时间还是能够确定,首先每天早上5点之前在金銮殿等候上朝,这也是亘古不变的铁律,但是皇帝也会体察民情,设置了一定的弹性空间,就现如今交通如此发达,早上迟到也时常有之。

好在当时没有堵车的习惯,但是靠一匹马嘚吧嘚吧上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3点起床已是常态,话说大明朝有位官员就是因为上早朝,月黑风高直接掉河里淹死了,后来也会将上调时间更改到7点甚至8点,当然对于有些年迈的大臣,两三天来一次,皇帝也是不会说什么的。

上完早朝.也就到了吃饭时间,当时并没有午饭这一说,通常一天只吃两顿饭,当然大臣们也就需要回去报道了,到各自的单位,处理自己该干的工作,下午4点下班,正常5点就可以回家休息了。

相比较于皇帝,大臣当然生活的更惬意一点,但是就没有皇帝那么多的权利和顶级待遇了,有利也必然有弊。

清朝皇帝每天早上几点上朝?大臣们又是怎样的作息时间?

在许多的清朝宫斗剧里,皇帝通常都是高高在上,后宫佳丽三千,锦绣江山万里,每日好像都过着一种闲来无事往后宫转转,处理一下家务事的生活。现实中,真的是这样吗?清朝的皇帝、大臣们的作息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清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一共有十二位皇帝。大清一朝,虽然后面的几王一代不如一代,但大清一朝未出过昏君。清朝的皇帝们都是比较勤勉的,这是史学界所公认的。康熙皇帝为后代子孙的作息做了许多明确的规定。

据保存完整清朝的《起居注》,日常的皇帝作息都比较有规律。日常,凌晨5点,皇帝就要起床了。放到现在,这个时间点估计许多人还要被窝里,如此,皇帝似乎比现在的人还要“苦逼”。凌晨5点到7点,皇帝要完成梳洗、请安和早读。

梳洗完毕后,皇帝要按例带领妃嫔们到太皇太后、皇太后的住所请安,听听长辈的训示,表达尊敬以及孝道。之后的时间,皇帝就要安排早读。前任历代皇帝的《圣训》和《实录》是每日的必修课,不断吸取前人经验,总结治国之道。

清朝皇帝一天两次用膳。第一次时间为早晨的7点到9点半,主要菜式有八个,另外加一些小品;晚膳是在下午的一两点的。除非召见,皇帝是一个人同桌吃饭的。9:30之后,皇帝要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在乾清门听政,养心殿理政。一般,在乾清门主要召见的是各大部门的主管,听取他们的汇报及接受奏折。清朝前几任皇帝,如康熙、雍正等,朱批都不用别人代笔,所以他们经常工作到深夜。据记载,雍正皇帝每天基本要工作14小时,每年也只有生日、过年才会允许自己多睡一会的。后世评价雍正皇帝为古代帝王界的最佳“劳模”。

下午时间,会相对自由一点。如无事,皇帝可自行按照喜好安排一些娱乐节目,如琴棋书画、听戏等。晚上的7点到9点,这个时间段规定皇帝要祭拜蒙古神、满清爱新觉罗氏的创始女神。这一作息是顺治帝订立的制度。大清皇宫中,有专门祭拜神灵的场所四十多处。

之后就是就寝时间。晚上侍寝的妃子是在中午晚膳时,敬事房会递上方便侍寝的妃子,皇帝自行选择。时间一到,太监就会提醒皇帝。太监们将被子裹着的嫔妃送入退出。当然,嫔妃只是侍寝,但不允许与皇帝同睡至天亮的。身边的太监,甚至会在门外伺候,详细记录,并可提醒皇帝注意节制。

皇帝作息都有如此严格的规定,大臣们也有相关的规定。

首先是地方官员,自春秋时期起,国家大臣的上朝时间逐渐定型为卯时,也就是早晨的五点到七点。在地方上,官员不需要参加早朝,但仍需签到,并由主官点卯,听取主官的工作安排。下午,四点可下班。不参加早朝、点卯的官员,也要在早晨八点到岗。

清朝,除了康熙皇帝每日一朝,其他皇帝基本是十日一朝或者五日一朝。按照清律,皇帝是卯时上朝的,也就是5:00到7:00。大明时期,大臣就必须午夜起身,穿越皇城到午门。到了清代,北京城的内城给满人居住,所以稍微住的远一点的,要到达清宫,要发费大量的时间,京官上班绝对是一件体力活。到达紫荆城外,必须还要在东华门候着,还不能马上进入。要等凌晨5点的钟声响起,官员才可以入内。影视剧里,常常有百官朝圣的场面。但实际上,早朝并没有那么多的官员,一般大约40人。

看了清朝皇帝、官员的作息,假如穿越了你愿意回去做皇帝当官员吗?

给文史加点料,这里是木木侃文史。欢迎关注、留言、点赞、转发。

清朝皇帝每天早上几点上朝?大臣们又是怎样的作息时间?

清朝,不论是皇帝还是大臣,日子过得还是相当辛苦的,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般轻松!

古代上朝与我们今天上班,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还有令人啼笑皆非的奇葩故事,同样也存在很多今天常人难以理解的制度。

你知道上朝不允许上厕所官员是如何解决生理问题的吗?

你想知道古代皇帝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吗?

你想知道大臣日常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吗?

你想知道古代有什么放假制度吗?

不仅仅是关于皇帝上朝的问题,咱们今天一次性说个够?

清朝皇帝上班作息时间

不要以为清朝皇帝很舒服哦,也是要保持高度自律,有着良好的作息习惯。

一般来说,皇帝的一天是这样安排的,首先皇帝在早上5:00到7:00完成起床洗漱任务。

为什么会花费这么长的时间,相信大家都明白,皇帝贵为九五之尊,很多事情不可能自己动手的,尤其是起床穿衣服这种小事,自然是有专人服侍伺候的。

不知你可否知道冲龙沟这种事情?说白了就是皇帝早上起床漱口而已,但是这冲龙沟与我们普通人洗漱有何区别呢?

毕竟冲龙沟这件事在古代可是被称之为一项肥差,宫女们都抢着做呢。

皇帝冲龙沟,也不过是为了口腔清洁,但是我们也知道,今天的牙膏有各种功能效果,也分各种级别类型,皇帝的口腔清洁靠的主要是茶叶,而且必须是上等的那种极品。

宫女们一般会提前泡好皇帝用来冲龙沟的极品茶叶漱口水,不能烫了,也不能冷了,说是个苦差事,干不好要杀头,但是呢,就因为皇帝冲龙沟所选用的茶叶等级比较高,这里就存在很多隐性收入,实际上负责泡漱口水的那个宫女,经常会把每次冲泡完剩下的茶叶存起来。

积少成多,攒到足够多,就偷偷找人卖掉,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哦,尤其是那些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宫女,都喜欢做这一种工作。

起床完毕,皇帝还是要给自己健在的老爹老妈请安的,这一项工作也很重要,别看两个小时时间很多,但是皇帝每天还是要抽空早读的 ,也被算在这两个小时之内。

皇帝唯一比较好的一点,就是住在皇宫里,不需要到处跑,节省了一大半时间,官员因为住得远,很多时候在路上花费的时间往往很多。毕竟当年没有出租车,地铁这种。小轿车,电动车这样的交通工具。

早上7:00到9:30是皇帝的早餐时间,为什么一顿饭要花两个多小时,相信大家也明白,好歹一顿饭不算是满汉全席,但是早饭也一定丰盛无比,几十上百道菜,皇帝每个尝一口,就比如我们正常吃流水席一样,哪怕是几十道菜,一口一口吃下来,一两个小时真不过分,何况皇帝为了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用膳之前,都是会找人先试吃的,一旦发现异常,立马就会停止用餐。

两个半小时用餐时间,刚刚够用。

早上9:30到11:00才是正常的上朝时间,别问为什么,今天的我们,这段时间也在上班,其实皇帝起的一点不比我们晚,但是早上起来就开始折腾,到9:00才开始正式上班,是不是感觉比我们要辛苦多了呢?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繁文缛节,究竟有多麻烦。

皇帝上朝也还是比较常规的,基本就是日常政务处理,御前听政,皇帝在吃早饭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好了要先召见谁,提前也是会安排上朝工作的,先听大臣汇报完工作,也会根据主要问题,商议决策,康熙顺治皇帝,都是勤于政务的。

在此期间,大臣们是不被允许上厕所的,也就是上朝的两个半小时之内,大臣要是肚子疼也得憋着,这在《清史稿》中有明确记载,至于为何如此严格,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上朝那是多么严肃的事情,要是因为大臣肚子疼闹笑话,那不是有点儿戏了吗?

大臣们为了不在上朝时闹肚子,特别会在上朝之前,上完厕所,再加之当时大臣是先上朝,再吃饭,所以很多时候空腹,也不容易出问题。

中午11:00到下午14:30,这是午饭加午休时间,午饭一般会比较丰盛,上朝的大臣们也会被皇帝安排管一顿饭,当然不是和皇帝一个桌喽,除非是那种皇帝特批的才可以。

所以嘛,天下没有免费的 午餐,要想皇帝管饭,你就得乖乖上朝 。

下午14:30到17:00,如果早上的政务问题,没有处理完毕,皇帝会继续早上的工作,如果完成了,那就是批阅奏章,完事就是看书学习喽,并非我们在宫廷剧中看到的那般悠闲。

明朝万历皇帝,23年不上朝,但是国家政务也并没有崩,反而是整天勤于政务的崇祯皇帝,每天批阅奏章到凌晨,居然成了亡国之君。

当然也并非一成不变的,皇帝还是要发展下书法,以及绘画等艺术爱好的,更有雅兴的话,召集妃子们一起看看戏,看看歌舞,听听音乐,也不错,就当是一天工作之余的放松了,具体时间长短,就看皇帝 的自律啦。

下午17:00到晚上21:00,这段时间对于皇帝而言,也很重要,同样,勤政的皇帝,依旧需要处理政务,批阅奏章,但是也并非每个皇帝,每天都是如此,只有特别忙的那几天,一般来说,这段时间,皇帝也会用膳,只不过排场就没有午餐那么丰富了。

更有闲情逸致的话,皇帝也会在这段时间适当喝点酒,有的也会做点佛事,晚上九点,就要开始睡觉了。

皇帝睡觉自然是有点讲究的,需要专门沐浴更衣,然后还需要有人侍寝,但是为了防止皇帝纵欲过度,再加之为了皇帝安全,以及皇帝的睡眠质量,一般是不会有妃子同皇帝过夜的,时间严格把控,有专人提醒。

周而复始,早上五点,依旧如此,又是新的一天。

相比较于皇帝,大臣作息时间都是根据皇帝来制定调整的。

清朝大臣上班作息时间

首先呢,皇帝5:00起床洗漱,对于大臣而言,当然就不是如此了,毕竟大臣没人住在皇宫里,一般上朝的资格也并非所有官员都有,一般这是京官特权,京官在北京城也会有自己的府邸,无论远近,都要赶在早上五点之前到达皇宫的。所以嘛,大臣们披星戴月也是常事。

这样一算,大臣们早上3:00起床很真实,但是确实迫于无奈,更有甚者,凌晨一点也是常态。

据说曾经在魏忠贤时期,有一位大臣早上上朝,因为太早,乌漆嘛黑,骑着马匹,快马加鞭,一不小心掉到河里淹死了,这件事发生之后,才将上朝时间往后稍微延迟了一点儿。

凌晨5:00前,大臣们都需要到午门外等候,钟声响起,依次进入宫门,天气原因什么的,一般会在金銮殿上朝,如果是夏天,天气比较好的时候,皇帝也会在户外上朝 ,具体地点视情况而定。

穿过金水桥,到达乾清门,侍卫也会越来越多,关键是当时的大臣们上朝之时,还是要相当讲礼貌的,不能随地吐痰,不准在路上交头接耳,更不准东张西望,要排好队,依次入场,如果有不文明行为,纠察御史就会登记在册,根据具体情况处理,最简单的就是当众挨大板喽。

你要说上朝能迟到吗?

当然是不可以的,就如同我们今天上班一样,迟到了要扣工资,更加严厉的,也需要一顿大板伺候,就是为了让官员长记性,毕竟皇帝发了工资,官员们上班还是要有点规矩的。

官员们上班必须要穿戴整齐朝服,朝珠,乌纱帽,以及笏板,缺一不可,根据官阶大小依次排列,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面圣,与皇帝近距离接触。

地方官需要进京面圣,还是需要尽管引荐的。

当然也并不是说,京官上朝,地方官就可以睡懒觉,这也是不现实的,毕竟作为公职人员,还是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每天早上5:00到岗,这也是地方官必须要遵守的规矩。

官员们比皇帝幸福的一点就是,不需要批阅奏章,只不过从早上5:00到9:00在这段漫长的等待时间里,还是有许多事要做的,前边基本上都是由丞相主持的,比如签个到,开个小晨会啥的,也并非无所事事,等到皇帝吃完早饭,就开始正式上朝,给皇帝上报讨论结果,存在的问题,皇帝再一一决断。

官员们一般一天是两顿饭,皇帝是三顿,官员们的早饭,也就是皇帝的午饭。

正常来说,早朝完毕,没有其他事项,除了需要在皇宫值班,与皇帝讨论政务的官员,剩下的人吃过饭就可以回家了。

即便是再晚,官员们在下午五点之前,都务必从皇宫离开,回家也需要一两个小时,这个时候,官员们才开始吃今天的第二顿饭,吃完晚饭,就可以从事点娱乐活动,与妻子小妾看看戏,欢乐欢乐,由政务处理,就处理一下,读读书,培养下艺术细胞都可以,总体而言,官员除了起的很早,下班之后的日子还是要比皇帝舒服的。

古代上朝与休假究竟是如何安排的?

劳逸结合,自古有之,在我国汉代,有上五休一的说法,是不是今天的有点像呢?只不过在我国明清时期,上朝这件事还是很受重视的,尤其是工作狂人朱元璋,当时可是把官员们累够呛,除了国家固定的节假日,春节,端午啥的,老朱的生日,以及老朱不在京城的特殊情况,一般上朝是逃不了的。一年能放的假屈指可数。也就在几天到十几天不等。

从唐朝到元朝,上朝基本都是每十天休息一天,有没感觉我们比古人幸福呢?

古代毕竟由于信息传达并没有今天方便,即便是有事想给皇帝请假,也是很麻烦的,而且官阶太低,不仅连上朝机会没有,就连因病请假也办不到,特殊情况都是需要事后说明的。

唐代官员假期最多,一年53天,主要是春节冬至各七天,皇帝生日,老子生日,释迦摩尼生日,再加上正常的公休。

清朝,基本和明朝也差不多了,假期少得可怜。

一般来说官员们办公场所和家庭府邸是分开的,所以在当时假期还是相当重要的。婚丧嫁娶的临时情况,需要特批急假。

总结:综合来看,古代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因为信息传达不方便,在加上交通并不便利,从而导致办事效率受到影响,早起办公,为了上班,一天也是在拼尽全力,很多时候不要被电视剧给欺骗了哈,真的古代人并不见得比我们幸福,还是要在珍惜今天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代也需要披星戴月,熬夜干活,真的一点不容易,你知道了真实的古代生活,还想去穿越吗?

古代皇帝三宫六院,三妻四妾,实际上并不完全是为了贪图享乐,一定程度上因为当年人口出生率很高,死亡率也很高,不得已而为之。

清朝皇帝每天早上几点上朝?大臣们又是怎样的作息时间?

清朝的皇帝一般在每天早上5:00起床,然后洗漱,吃早饭,接着就开始处理朝政。而大臣们都住在紫禁城外,他们还要早于皇帝,到达乾清宫或者养心殿,那就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因此,电视上所说的大臣们,通常3:00起床,也是很正常的,总不能让皇帝坐在大殿上等大臣吧。

清朝的皇帝,大多都比明朝的皇帝要勤奋的多,他们也比较守时。尤其是康、雍、乾三朝,他们距离明朝灭亡并不太远,因此,他们也就格外的勤奋。

一般情况下,皇帝在每天5:00起床,进行洗漱、礼佛,然后向皇太后请安。接着就到养心殿西暖阁,或者乾清宫西暖阁,阅读祖宗圣训,然后开始进早餐。

在吃早餐的时候,还要审阅王公大臣要求召见的“膳牌”。饭后便开始批阅奏章,照见诸臣。召见大臣是,皇帝升宝座,众臣依次行礼奏事。如果上午有尚未批完的奏折,和未办完的事情,则会留到下午继续办理。

11:00~14:00, 是皇上的午休时间。午休完毕后,就要吃晚饭。古代一般都是两餐制,皇帝也不例外。

饭后,皇帝一般会继续批阅奏章,如果当天奏章批阅完毕,他们也会看书学习或者娱乐,清朝的皇帝十分重视文化学习。

清宫中有规定,皇子从6岁起进入上书房学习,由皇帝亲选学时渊博的翰林或大学士,担任教师,学习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策问、诗赋,以及汉蒙满三种文字,还要学习弓箭骑射。

据说,清朝皇子们的学习时间,从早上5点到下午3点,无论冬夏,无论严寒,从不间歇。这从康雍乾三帝中就可以看出,他们三人的文学造诣非常高。这于他们每天坚持钻研经史,是离不开的。

一般来说,早朝之后和晚饭之后,是皇帝的娱乐消遣时间。清宫内娱乐活动很多,琴棋书画,花鸟鱼虫,文完风筝样样俱全。根据每位皇帝的个人喜好不同,娱乐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演戏,宫内每逢初一、十五,过年、过节,必有大戏。皇帝和皇后的生辰,也要演戏,而且一演就是十几天的连场大戏。

皇帝平时想看戏,也可以随时传唤,演些小的曲目。清宫内还有专门管理戏班的机构——升平署。还有一座三层高的特制大戏台——畅音阁。还有淑芳斋小戏台,倦勤斋小戏台等等。

除了唱戏,大大小小的园林,也是皇帝的娱乐场所。皇宫内的御园,有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和御花园。宫外还有许多离宫别院,比如毗邻紫禁城的西苑,西郊的圆明园、清漪园等。

17:00~19:00, 皇帝会吃些酒膳,然后沐浴入寝。皇帝说是饭菜十分讲究,不仅要色香味俱全,还要荤素搭配,咸甜皆有,汤饭并用,营养极其丰富。

清朝皇帝中,顺治、康熙二帝,以乾清宫西暖阁为寝宫,自雍正以后,历代皇帝都住在养心殿后殿。

按照清朝家规,皇帝平时不能到嫔妃宫中过夜。需要哪位后妃侍寝,只能将她们召到皇帝的寝宫。晚上召幸谁,则由皇帝在晚膳时翻牌而定。

被召幸的后妃,当晚不能再回自己的寝宫,但也不能整夜陪侍皇帝。她要在另一件暖阁的寝床上就寝。

在皇帝入寝时,为了防止遇刺,东、西两间卧室中的两个龙床,要同时放下帷幔。除了随身侍奉的太监之外,任何人都不能靠近寝宫。

清朝皇帝的日常生活,都记录在《起居注》和《内起居注》中。

清朝皇帝每天早上几点上朝?大臣们又是怎样的作息时间?

根据史料当中的记载,清朝一共有12位皇帝,其中最令人熟悉的应该就是康熙皇帝了,正说谓“康熙盛世”。然而这个问题提到的是,皇帝的上朝时间,那就从康熙皇帝着手说起吧。

史料当中曾记载过这么一段话:“康熙时期春夏二季订为卯正(即晨六时),秋冬二季为辰初(晨七时)。”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春夏两个季节上早朝的时间是在早上6点的时候,下半年秋冬因天气的原因就推迟到了早上7点。

然而在康熙21年后,上早朝的时候又发生了些许的变化,史料当中说,康熙为了照顾那些体弱多病的大臣,再一次将上早朝的时间推迟了一个小时。即春夏是8点,秋冬是9点。

然而这一切的规定是为了那些大臣所考虑,身为皇帝康熙是不能这样的。每天5点的时候, 康熙就要起床了,起床过后,会有下人给康熙梳洗换装。

随后,康熙便带着妃嫔等来到自己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寝宫内,给她们请安。在此期间,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还会对皇帝进行销毁,康熙还不能反驳,这是一种孝道的表现。

这一切的都结束过后,皇帝便要开始早读,早读就是听听之前先帝是如何治理国家,将清朝给发扬光大的。让皇帝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其学习治国之道,从而举一反三。

当这所有的一切都完成之后,康熙便要开始起驾去上早朝了。早朝的时间不会低于两个小时,最后当早朝结束后。康熙便要对那些呈上来的奏折进行批阅,批阅奏折是一向大工程,可谁叫你是一国之君呢,这点事情还是要做的。

相对于皇帝上早朝的时间来说,这些大臣就没这么轻松了。有些大臣为了能够赶上早朝,通常凌晨3点的时候,就要起床开始准备工作了。这个起床的时间点是根据离京城地方远近来决定的。如果你就住在紫禁城外的话,那肯定提前一两个小时就可以,住得远的话,就要提前3-4个小时了。

而那些路途十分遥远的,虽然不要参加早朝,但需要在指定的地方进行签到,随后在此地上班,一般来说下午4点的时候就能下班回家了。

幸好的是,除了康熙皇帝每天都要上朝以外,其他的皇帝几乎都是每隔半个月上朝一次。

如果有什么非常重要或者是着急的事情,直接让人禀告皇帝,皇帝要是召见就直接跟皇帝商议,要是不召见将奏折呈上来就可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