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用微信很少语音而且打字不喜欢打错别字的是什么样的人?能说明这样的人办事认真吗?
报告!明月以前就是这样!有强迫症倾向,做事一板一眼![泪奔]微信聊天很少用语音,全部打字,还不允许出现半个错别字!连标点符号都要看了又看!自我感觉还算认真!
你要问我为什么这样做?微信语音留言不好吗?有三个原因。
第一,我有强迫症的倾向。从小到大,老妈对我们要求太严了,吃什么饭菜,穿什么衣服,什么时间出门玩儿,出门多长时间,都和谁在一起,都必须一一汇报。
老妈还有洁癖,一件白衬衣能用洗衣粉洗五六遍。家里的碗盘、杯子从高到低排得整整齐齐,被子要叠成豆腐块儿,连牙刷把儿都要朝一个方向。
耳濡目染,长期被这样训练,我发现自己的性格也有点刻板了,做事要遵照一定的程序,房间物品摆放务必整齐!
QQ和微信聊天一般也都用文字,一段话要检查三遍,看语句通顺不通顺,标点规范不规范。否则,自己都看着心里别扭!必须撤回来,重新编辑再发出去。
我是不是有心理问题?我也很郁闷!专门做了个心理测试。还好还好,发现自己还不是真正的强迫症,没有心理问题!只是有强迫症的倾向。
第二,文字表达比较严谨。我的微信有工作群,有国学群。无论是面对领导同事,还是国学学友,我都必须认真对待。
如果是用语音,显得有点不正式,不严肃。而且,有的话不经大脑,说出的话不合适,却覆水难收。
如果用文字的话,事先在头脑中打草稿。然后,又经过认真检查和反复修改,一般不容易出错。
第三,在微信群用文字也是一种礼貌。有人说,最烦动不动就语音留言的人。留言的人很方便,但是收听的人未必方便。
收听语音,在嘈杂的环境里听不清楚。在安静的环境里外放,又容易影响别人。
不像文字,安安静静,不干扰别人。看起来还一目了然。尤其是像工作安排这样严肃的事情,可能要反复看几遍,用文字就方便多了。
但是,事无绝对!如果是亲人或者要好的朋友。语音留言听着非常亲切和熟悉,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
近来,我也学会了语音留言。方便又快捷,好朋友之间还可以开开玩笑。听到对方爽朗的笑声,心情也晴朗了许多。
对于文字,我也没有以前那样字斟句酌,那么刻板了!只要用眼扫一遍,没有大错就会发出去。
文字是为人服务的,只要无伤大雅,不耽误正事儿。偶尔有错别字或者不规范的标点符号,也不要紧。
随着年岁渐长,明月感觉自己越来越活得洒脱随性!人生不易,为何不放过自己?
所以,现在微信,工作留言用文字,亲戚朋友之间可能会用语音。文字和语音都是工具而已。
愿我们都活得潇潇洒洒,不负人生美丽年华!
请问用微信很少语音而且打字不喜欢打错别字的是什么样的人?能说明这样的人办事认真吗?
我就是这样的人,而且比较极端,几乎从不用语音,一直是用文字:
不管是在微信群里讨论工作,还是跟家人聊天,通通都是打字。
我一直没注意,朋友提醒我,说我哪怕打一个字,都要加上标点符号,我才注意到:真的如此啊!
这实在不是刻意为之,其实就是个习惯。
从很多年前用QQ聊天开始,一直用五笔打字,现在手机也一直用五笔。不管说什么,习惯性地加标点。不只避免出现错别字,而且标点也要正确。我一直是纯纯地打字,从不加表情;其实,加表情确实能让聊天更加生动,但我不习惯;那些表情符号大同小异,我也傻傻分不清。
我用文字、不用语音,其实还有一层原因,就是我说话平卷舌不分。到哈尔滨36年了,仍然乡音难改。这也是我用五笔的原因,我用五笔比用拼音快得多:拼音碰到平卷舌通常得输入两遍。
其实,和家人聊天用语音也没人笑你,而且更加亲切,但我还是更喜欢打字。
深入一点想:喜欢用语音聊天的,一是懒得打字,二是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自信,三是更有亲和力。
我没这样的自信,只好打字了。
请问用微信很少语音而且打字不喜欢打错别字的是什么样的人?能说明这样的人办事认真吗?
微信聊天打字的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是值得称赞的人。如果身边有人在也不会影响到。我宿舍有个女孩天天晚上与朋友微信聊天,自顾自的大声说,说到高兴处笑得前詹后仰,完全不顾别人。有好多次我提醒她要注意一下,不要影响到别人,她一点也不听,她还说你这早就要休息吗?我真的好无语,与人同处一室,至少要做到尽量不打扰别人,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礼貌。
请问用微信很少语音而且打字不喜欢打错别字的是什么样的人?能说明这样的人办事认真吗?
一个坚持发文字,而且极少有错别字的人,99%是一个认真、严谨,而且多少有些老派的人。
发语音对信息的发送者来说,是一件简单方便的事情,但是对于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则未必。比如在嘈杂的环境中,或者不适合发出声响的环境中。而且发语音不能够检查是否有口误,顺嘴说出去不合适的话,连挽回的机会都没有。再次,我们鸡蛋里头挑骨头,发语音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自己的嗓音和口音是否会引起对方的不适?特别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你确定对方听得懂你的话?(以前南方很多老太太就听不懂普通话,你是播音员都没有用。)
发文字则不一样了。文字在创作程序上,就过了一遍脑子,整个信息生产的逻辑顺序都不同。在表达上,文字信息更多趋近于书面语,所以更加严谨准确。在接收上,文字一眼可知大体内容,信息到达率和准确率更高。在社交上,文字能表达一个人的基本修养,更有利于形成好印象。
所以,如果有人坚持给你发文字,说明这个人是可以共事的。
请问用微信很少语音而且打字不喜欢打错别字的是什么样的人?能说明这样的人办事认真吗?
也许如实回答这个问题会让有些人恨吧。信不信由你,喜欢用“语音”,不管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人,基本都是文化基础很差,文明教养太不够的人。事实上,一个永远旁若无人的人,自己也常常讨厌别人让他尴尬,可是轮到他自己就忘了,这就好比进公共卫生间都讨厌有不干净现象,却偏偏有的人总是排泄完了后,不冲不洗扬长而去。微信的语音是弊大于利的,更多的时候会让接收者尴尬,比如我在开会,比如我工作环境不允许互相干扰,比如家里小孩正在做作业,比如夜深人静时……
而不在乎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人,或者以同音字,近似字为方便好玩的人,我劝你还是谨慎与他交往,没准什么时候你就会因为他惨痛不已,比如战场上,比如科研中,比如商场上,比如签合同,写借条等等,有时会要了你的命的。一个负责任的人,一定会谨言慎行,尤其是特别情况下,错一星半点就会酿成大祸。所以我宁愿被人嘲笑,也还是要斟字酌句。顽固异类就顽固异类吧,我得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顺便说一句微信另类现象,整天对表情包,对早上好,对群内签到等等乐此不疲的人,也是令人讨厌的,初相识打个招呼是亲近友好,以此来打发自己的无聊,就是对他人的打扰甚至侵犯了。你点发一个信息,我不看,万一真的是比较重要的事就误了,而一看又是早上好,就真的烦死了,你还让不让人清静一会啊?
请问用微信很少语音而且打字不喜欢打错别字的是什么样的人?能说明这样的人办事认真吗?
其实,一个人的做事风格,是会以现在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只要你仔细观察,他做的每一件事,都符合他的风格。换句话说,这是他的性格决定的。
早年前,村子里有个老人,据村邻们讲,他从小就有小偷小摸的习惯。有一年弄了笑话,传到村里,惹得人们笑谈了多年。
话说他丈人家在同一个镇子上的另一个村子,丈人家有事,他骑了自行车前往。办完事后,临走时出门,看见门外丈人种的大白菜一个个挺好,仔细的丈人将其一个个用野草编的绳子捆起来,便于它们长的瓷实。长势很好的白菜引起了他的注意,看看四周没人,便悄悄地弄下四棵,用自行车托回了家,说是8一个朋友给的。
事情至此,没有旁人看见,似乎也就过去了。结果他老婆却不喜欢吃白菜,于是将这几棵菜放在门外墙角下,用几棵包谷杆盖起来。
时间不长,女人回娘家,觉得要拿点什么给老父母孝敬,怎奈那个年代物质贫乏,于是想起来那几棵白菜,那是父亲爱吃的东西呢。于是她拿出两棵,装在一个大袋子里,背着去了。
到娘家后,女人喜滋滋的将白菜拿给父亲,高兴的老人正往屋里拾的时候,发现了问题。原来捆白菜的草绳,是老人自己编的,用的野草和编的手法,以及在白菜上的打结方式,是老人与众不同的地方。上下一条原,很难找到第二个在这几方面与自己完全一样的人来,在想起自家菜地丢失的那几棵大白菜,老汉心里一下明白了。但是明白归明白,碍于女儿的面子,只是清淡的说了一句:哈呀,这白菜咋这么像我地里丢失的呢。女儿顿时明白了一切。
据说,从娘家回来的当天,女人就和男人闹腾了好久。此事传到村里,惹笑了好多人。听到此事,我不明白,一个有这种毛病的人,怎么会偷到丈人家门上呢?当老师的舅舅就说:这就是坏毛病,他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只要看到眼里的东西,不拿走心里会一直不舒服,使然。
这个故事虽然看起来与话题关系不大,但是却说明了一个人的习性,要将他改变是很难的,不是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所以,每个人都差不多,他的做事风格会以现在他的所有行动中,微信聊天打字也一样,喜欢做事认真的人,你想让他出现几个错别字,都是很难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