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一年多的慢跑、最多就五公里,成绩一直没提高,跑起来也很累,怎么才能提高成绩?

提高跑步水平,可以从提升有氧基础耐力、强化最大摄氧量、提高身体清除乳酸能力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提升有氧基础耐力。

对于跑步训练来说,我们都知道有氧跑很重要,没有强大的有氧基础,就无法进行更高强度的速度训练。

任何长跑教练带学生,他的课表中课时最多的一定是有氧跑,因为这是决定一个跑者能否跑得更久、跑得更远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所有跑步训练的基础。

有氧跑实质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慢跑、轻松跑,属于中低强度运动,主要以燃烧脂肪来提供能量,因而可以长时间地跑下去。

按照心率区间来判定是否是有氧跑最为科学。我们一般所说的有氧跑,其心率区间应该控制在最大心率的70~80%左右。不同的年龄,心率区间的划分自然有所不同,有一个通用的计算公式:

  • 心率区间=(220-年龄)70%~(220-年龄)80%

比如,你的年龄是35岁,那么你的最大心率就是220-35=185,有氧耐力心率区间则是130~148。不管你是刚刚开始跑步,还是为了打牢有氧基础,在148以下跑步都是最科学合理的。

另外,MAF180和细胞分裂法也是练习有氧跑的有效手段,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二、强化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是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最大摄氧量是反映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水平最大摄氧量是高水平有氧运动能力的基础。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跑步成绩,那么设法提升自己的最大摄氧量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如何提升最大摄氧量呢?

就跑步来说,一个是有氧跑,一个是间歇跑。我们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氧跑后,我们的最大摄氧量都有所提升,但过一阵后又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形,这个时候就需要速度跑了。

间歇跑被认为是提高最大摄氧量最有效的办法之一。那么什么是间歇跑呢?简单说,快速跑一阵,休息一下,再接着跑,接着休息,这种不断循环的跑法就是间歇跑。间歇跑的核心特征就是高强度跑和休息交替进行。

间歇跑几乎是在接近极限的强度下快速奔跑,同时还要将速度维持一段时间。快速奔跑会让身体在短时间内疲劳,通过间歇让疲劳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如果间歇时间太短,则疲劳还没有得到足够恢复就开始下一组训练,则会导致下一组跑步时提速明显下降;而间歇时间过长,身体已经完全冷却下来,那就达不到训练效果了。

间歇跑训练不适合初跑者,初跑者想要提高最大摄氧量还是以有氧跑为主,待到有了一定训练基础后再开始间歇跑训练。间歇跑因为训练强度很大,每一组训练时间最好在2~5分钟之间,跑步和休息时间为1:1,心率应达到最大心率的95~100%。

一名健康男性的最大摄氧量(VO2max值)为35-40mL /(kg·min),女性为27-31。一般最大摄氧量值大过于60以上,在有氧运动上都能有显著的成就。而国际顶尖男性跑步选手平均为85,女性约为77。

横扫世界越野跑,来自西班牙的超耐力跑者K天王,2012年在巴塞罗那大学检测VO2max值为89.5。七届环法冠军阿姆斯特朗的最大摄氧量也达85,而日本马拉松选手川内优辉最大摄氧量为82。

最大摄氧量虽然可以通过训练提升,但是有一个限制,受遗传因素影响,最多也只能提高20%~30%,剩下的,就只能凭天赋了。

三、提高身体清除乳酸能力。

如果希望提高跑步能力,除了打好有氧基础耐力外,还需要练习速度耐力。

我们跑步时,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氧跑,而在跑步的过程中,身体会产生乳酸。在速度较慢的时候,乳酸产生的速度不快,人体领依靠自身的代谢就可以消化,堆积在身体内或血液中的乳酸不多。

但如果加快速度,人体清除乳酸的速度会逐渐跟不上乳酸产生的速度,因此乳酸就会开始慢慢在体内堆积。当乳酸产生速度与清除速度大致相当时,此时的跑步强度称为乳酸门槛。

乳酸门槛跑的目的就是加强身体清除乳酸的能力,提升跑者的肌耐力,而身体清除乳酸的能力越强,那么长跑步成绩就会越好。

一般情况下,乳酸门槛跑比马拉松配速跑快,但比间歇跑慢,配速在最大心率的85%~90%,跑的时候感觉很吃力,但咬咬牙又可以保持配速长时间坚持下去。乳酸门槛跑一般进行20~40分钟,但不包括前期热身和跑后放松时间。

总体而言,有氧跑才是跑步全程的主角,如果追求速度,追求PB,可以尝试在平时的跑步中适时适量的加入间歇跑和乳酸门槛跑训练。

跑了一年多的慢跑、最多就五公里,成绩一直没提高,跑起来也很累,怎么才能提高成绩?

跑了一年多,五公里还很累,说明有几点问题。

第一,你还没有形成跑步习惯,你的身体没有形成跑步记忆。换言之你是属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那种。现在的上班一族活动量基本是不足的。刚开始跑步时只要歇两天,第三天跑起来都会觉得很累,又跑不起来了。所以开始时最好保持较高的跑步频次,一周4一5次都可,争取在两个月内让身体适应跑步,形成跑步记忆。这时你不再觉得跑步是一种煎熬,开始适应跑步的过程。

第二,提高自己的跑步速度。这阶段最好养成标准的姿势跑法。建议你去搜下《姿势跑法》,作者尼可拉斯.罗曼诺夫,最好通读一篇,初跑时注意几点:一是减少多余动作,以最简捷有效的动作完成跑步。手臂的摆动自然适度。跑动时严禁小腿蹬地发力,要用大腿自然小腿,告别小白阶段后真正用力的是髋部或者说胯部,但初练者不要一步到位。要每一个跑步动作都是标准化的,不变形。二是快步频、小步幅,提高跑步速度,延长跑步距离。这其中的重点在于前脚掌着地和减少脚掌滞地时间。理想的状态就是想像自己不是在跑步,而是像车轮一样向前滚动,大腿带动,快速起落,滚动前行,固定自己的跑步姿势。恭喜你轻松五公里,转正进入跑步一族。

第三,再次提升跑步速度,延长跑步距离,进入业余精英阶层。这阶段要加强力量训练和呼吸训练。力量训练个人首推深蹲,负重亦可,徒手也行,每次最少50个,关键是动作要标准到位,具体动作要领请上网搜索。腿部、髋部、手臂三部分力量到位就差不多了,然后开始提高步幅,髋部用力,一开始动作可以稍微夸张一点,有一点扭动腰部的感觉,习惯后减小动作幅度,保持身体直线状态。呼吸时有意识减少直接用嘴吸气,减少呼吸频次,采用常说的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尝试腹部呼吸法,如养成,还有意外惊喜,大大提高你的歌唱能力。如此反复,稍加练习,可实现轻松跑步十公里,配速5分左右。假以时日,半马两小时以内不是梦。这阶段还得注意跑前热身和跑后的拉伸,不仅可以减少身体的疲劳,更是防止身体的受伤,这个过程必不可少。时间无需太长,热身可以自由一些,活动下筋骨,再慢跑一段即可。拉伸的动作要标准到位,完成后要能感觉浑身非常的舒展、轻松。整个人的身体非常轻盈,总之是种很美妙的体验。

跑步是一种恶习,一旦上瘾,难以根除。愿你早日上瘾。

跑了一年多的慢跑、最多就五公里,成绩一直没提高,跑起来也很累,怎么才能提高成绩?

一般二十至五十岁之间的健康成年人,通过几个月至一年多的长跑锻炼,都可以具备5公里跑的能力。普遍用时在30分钟左右,即每公里配速约6分钟。

不过,许多跑者也会在长期跑步锻炼之后,遇到一些问题。诸如跑不快、跑得很累、感觉速度无法再提高等,是非常典型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训练方法有关,也和运动心理有关。怎么解决?

可以“立即见效”的两个方法

方法1:重新分配体能

许多跑者都是这样跑5公里的:刚开始体能充沛就跑得快,随着体能的衰减越跑越慢,呈现“前快后慢”的配速分布格局。有些跑者,到第4或第5公里时,往往就跑不动了,速度变得很慢,或者只能改为快走。

现在我们将配速分布调整一下:

第1公里,放慢速度,慢到你觉得跑起来很轻松。或者你只要将速度保持在“恰好能够跑起来”的程度就行了。

第2至第3公里,适当提速,这是第一次提速。

“适当提速”,到底是多少?没有标准,基本原则是比第1公里快一些,但不会让自己感到突然心肺压力很大。

第4公里,再提速一次。这是是第二次提速。

体能和心肺差的人,如果无法提速,那也没必要提速,保持当前的速度就行。

如果要提速,仍旧以“适当提速”为原则,比第2和第3公里的速度快一些,但也别让自己感觉运动强度提升过快。

按照这个方案跑到第4公里时,大多数人会发现自己体能还不错,且身体感受要比以前“前快后慢”的跑法强多了。

第5公里,保持当前速度即可。

实际上,许多人此时会发现自己体能充沛,不仅保持速度没问题,还可以加速。

如果要加速,就放到最后500米内去加速,可以是最后300、200或100米内加速,来一个小小的冲刺。

经验上,在第4和第5公里,往往创造当次5公里跑的最快一公里配速纪录。

御行君曾经看过一位长跑达人的10公里跑App记录,他的第1和第2公里配速只有7至8分钟。在普通人看来,这是相当慢的的速度了。但他的平均配速,仍旧非常快。这就是得益于合理的体能分配策略。

从来没有试过体能分配的长跑者,只要一试这个方案,立即就可以将自己的5公里跑用时减少大约30秒。

方法 2:跟着别人一起跑

一个人孤独的跑步,就像是一叶孤舟航行在大海中。由于没有近距离参照物,会感觉自己移动的速度非常慢。所以,一个人跑步,水平的提升会较难、也较慢。所以,一个立竿见影的办法,去公园里和其他跑者一起跑。

如果有认识的跑友约着一起跑当然好,如果没有认识的,跟着陌生跑友跑也挺不错。

御行君住家附近就有一个大型公园,里面有专门的跑步用跑道,跑友非常多,都是不认识的。我经常喜欢跟在他们后面跑。有时候也有人,跟在我后面跑,这也能促使我努力保持稳定的跑步节奏。

为什么多人一起跑,速度就快了呢?

一是人的天然攀比心理发挥作用。当有一个人跑得比你快一点点时,你就想努力跟上他,甚至跑得比他更快。佛家称之为“攀援心”,世俗谓之“竞争心”。无论是哪一种,其作用就是让你可以发挥得更好,跑得更快。

二是运动氛围的作用。当几个人一起跑、以及公园里有不时从身边擦身而过的陌生跑者,会形成一个运动氛围,让每一个锻炼者被感染,从而促进运动能力的发挥。

有时候,跟着别人跑5公里,一次用时减少两三分钟,也并不奇怪。

“练一段时间才能起作用”的两个方法

方法3:调整跑步训练方案

上述两个办法只是治标,治本的办法是调整跑步锻炼方案。事实上,许多普通跑者都是随性跑,从来不曾考虑过要有什么跑步训练方案。

如果跑步方案一成不变,身体适应后,就无从提高。因此做出改变是关键。比如:

每周安排一次长距离跑(LSD),一方面用以适应长距离下的速度控制,另一方面进行耐力适应。

快慢交替跑。快跑1分钟,快速有力,但也不用竭尽全力。慢跑也1分钟,不求速度,放松、放慢跑就行。这种快慢交替,有利于提高速度。

实际上,跑步的训练方法有很多。但如果我们只是随着性子、不做出任何改变,不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那么想突破5公里跑、10公里跑或者其他跑步距离上的难关,就难如登天了。

方法4:交叉训练

还有一些跑者,只是单纯地进行跑步锻炼,其他运动一概不参加。然而,交叉训练也不可或缺。比如:

通过臀腿部的力量训练,可以加强腿部发力和肌耐力水平。同时肌肉量适度的臀腿部,可以加强跑步过程中对下肢关节的缓冲,保护和稳定膝关节。

通过加强核心肌群的力量,可以让跑步时的身体姿势更稳定,有利于提升跑步效率。特别是在中后程疲劳感较强时,强壮有力的核心肌群是保持良好跑姿的重要条件。

还有像动感单车运动,可以加强两腿交替的协调性。

方法5:多跑,最根本的办法!

最后一个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多跑、多练!

注意,多跑、多练,并不代表瞎跑乱练,也不表示盲目地、无限地加大跑量。在确保不发生过度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前提下,“多跑、多练”才是有意义的,才真正有助于5公里跑能力的提升。

唯其如此,突破5公里跑不快、跑得很累、速度无法再提高等难关,则只是时间问题了。

现在你可以立即尝试第1个办法“重新分配体能”,5公里跑用时减少30秒没问题!

跑了一年多的慢跑、最多就五公里,成绩一直没提高,跑起来也很累,怎么才能提高成绩?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跑了一年多,最多5公里,没提高也很累,这里面可能有这些问题。

1.每次跑步40分钟以上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你看看你的跑步时间够不够。

2.速度慢,心率低,效果也不会好。强度不够,身体一直在舒适区得不到刺激也会造成没提高也跑不动。

3.平时跑快了。跑快了心率不在有氧区间,始终处于混氧甚至无氧区间。没有有氧基础,跑起来肯定会很累的。

4.力量不够。力量不够也会跑不动没提高,可以通过力量训练来提高。

5.跑姿不对。跑姿不对浪费了太多的能量,使跑者越跑越累。

6.休息不够。休息不够或者不休息一直跑,身体疲劳。

7.体重大。大体重跑者必须首先把体重降下来,一定要消耗大于摄入才行。

怎么才能提高呢?

1.每天坚持慢跑40分钟~1个小时,确保心率在140~150之间,中间不要停。

2.跑前热身,跑后拉伸一定要做,每次至少10分钟以上。每次跑步之前最好有1公里左右的热身跑作为铺垫,让跑步更高效。

3.跑起来要抬头挺胸,双肩打开,身体微微前倾,自然摆臂,核心发力,向前送髋。大腿上提,膝盖保持微微弯曲,全脚掌着地,快速滚动离开地面。

4.腹部参与呼吸,用深呼吸的方式来呼吸,三步一吸,三步一呼。

5.跑二休一或者跑三休一,不要不休息。身体必须要经过休息调整才能保持最佳状态。

6.力量训练。平时有空多做做力量训练,比如深蹲,仰卧起坐,俯卧撑,平板支撑,卷腹,高抬腿,开合跳等。

相信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以后,跑不动,没提高的问题会解决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你,谢谢。

跑了一年多的慢跑、最多就五公里,成绩一直没提高,跑起来也很累,怎么才能提高成绩?

坚持一年多慢跑5公里,配速上不去,跑得还累。我建议你:一是不要跑跑停停,按现在的速度连续跑完5公里。二是如果平时也是连续跑的,那么你以一吸一呼各3步跑,即以快步频,小步幅的频率去跑完5公里,配速应该会提高了,再以此配速坚持跑一段时间,感觉没有以前累,逐渐增加跑10公里。三是待跑10公里也不是很累,就采用间隙跑,即拼命跑200~300米,又慢跑至呼吸均匀后,又快跑一段距离,在10公里内建议有4~5次间隙跑。跑上一段时间配速肯定又会提高。只要这样循环渐进的跑,成绩肯定大幅度提高。需要指出的是,一定要快步频小步幅跑,不易伤膝盖。速度不要一下提高太多,呼吸顺畅即可。当成绩不断提高,跑得又不是很累时,才会乐而不疲的坚持跑下去。希望你跑出成绩,跑出健康!

跑了一年多的慢跑、最多就五公里,成绩一直没提高,跑起来也很累,怎么才能提高成绩?

要成绩干吗呢。

如果只是自己锻炼身体,又不是去和别人比赛,干吗要什么成绩呢,我们慢跑锻炼是为自己健康服务的,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去和别人比什么。

当要有成绩,就会和别人攀比,我们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都不一样,所以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每一个人是不妥当的。

能够坚持慢跑一年多,每次能达到5公里,真的很不错了。人群中,跑步锻炼的人很少,一直坚持的人更少,可以跑5公里更加不多,你己经超过90%以上的人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你说的成绩,无非是配速和时间,己经知道是5公里了,那么只要看看用时多长,在四、五十分钟之内都不算差,并且还要看你的年龄程度。

能一口气坚持跑下来,就是意志和体能的体现,你现在完全不用在意什么成绩,只要关心心率,把心率呼吸控制好,就是慢跑对身体的最大作用。

跑5公里觉得很累,证明己是你的极限了,这不仅是体能上的疲劳,而且还有心肺耐受方面的难受。我们都知道,如果要提高成绩,只有提高跑步速度,那么一跑快,你的心脏会更承受不了,长期超极限地折磨自己早己失去锻炼的意义了。

我们知道所有的运动比赛,都是对人体极限的挑战,每个运动员都有伤病,而且运动时间很短。因此,我们选择运动的目的和要有成绩的专业运动员不同,我们只是好好地锻炼自己的身体,如果因比反而伤害了身体,这是何苦呢?

我觉得,不用去和别人比,也不要给自己设定目标,如果上了年纪,更不要非要有什么计划,一定要跑个5公里,一定要在多少时间之内。随性而跑,不要透支,不要超过极限,来日方长,能够一直坚持下去你就是最强的。

不要相信和尝试那些说你跑量不够的话,有些人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行,我就是跑吐血也跑不了马拉松,但我不羡慕不去比较,我就只尽我的力去适应自己的跑程。

锻炼不是比赛,不要什么成绩,也不要比较,生活更是如此,活出真正的自己,比成绩提高几分钟要更有意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