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土地都种庄稼还缺口粮,现在土地荒芜农村是小康生活?
我当过农民,来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有一定发言权,为什么以前土地都种庄稼还缺口粮,现在土地荒芜农村还过上了小康生活。
第一,以前种庄稼缺少科学管理,没有农药,化肥,虫害多,生长不好,种地全部是用牛,猪屎粪加草木灰的农家肥,杀虫用生石灰,土壤缺少氮磷钾,粮食产量低。
第二是出工不出力,没有责任心,从生产队长到农民都是一样,捱时辰,挣工分。
第三是水稻品种不好,生长缓慢,穗短粒少,抗病能力差,有些品种年代久远,己不适应本土生长。
第四缺少科研人员指导,农民种地基本上最用最古老的种植方法,对于田间管理,缺少科学知识。
第五产量低,需要上交征购粮,而且公粮是免费的,购粮价格偏低,不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第六是自从袁隆平研究培植成功杂交水稻后,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从以前的亩单产四五百斤,提高到八九斤以上,翻了将近一倍。
第七是国家大量进口小麦,大豆,粮食等农作物,用来补充国内粮食不足部分,近年来,北大荒,新疆建设兵团,以及全国各大产粮区,非常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产量,连续丰收。
第八是现在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肉多,不缺油水,热量多,吃饭少,很多人每餐有二三两米足够,像广西人,习惯吃粥,煲二斤米粥吃一天,所以,现在的家庭日常开支,主要是菜钱,米钱用不了多少。
第九虽然有些土地荒芜没有人种,城乡开发也占用了部分农田,但有些地方重新扩大种植面积,最主要是如今化肥,农药充足,对提高粮食产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十农村如今是小康或接近小康水平,主要是国家的政策好,实行改革开放,给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改变了几千年来,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为什么以前土地都种庄稼还缺口粮,现在土地荒芜农村是小康生活?
其实以前个人口粮并不少,农村各种粮食折合贸易粮后的其本口粮都是三百八十斤,强劳动加工分粮为四百二十斤;城市居民一般也是二十八斤左右,当然小孩子相应少些。參加劳动者另有追补粮,如果是从事重体力劳动者是四十五斤左右,就凭学校的体育教师也是三十二斤半。拿到现在怎么也足够了。凭心而论,现在有多少人每天每月能吃以前那么多饭,用那么多粮?
为什么以前有些人总是说吃不饱而往往是饿着肚子干活呢?首先是经济条件不好缺钱花,很少去买其它食品充饥,尤其是肉食按计划供应吃得少,即使是农村,多数的家庭一年才杀一头猪,有的只吃一半边,另一半边上了国家,有的还没有,只能靠特殊凭票供应。油水差,营养差,吃得再多也不经饿,不像现在拿一顿饭少吃或不吃,在劳动强度不大的情况下仍然不感觉到饿。比如过去有的人吃了一斤米的干饭,有的吃两斤湿面条,有的学生孩子吃二两一个的馒头七、八个还在问:还有不?像现在,我二两干饭或三两面条就吃不完。
其次,现在的劳动强度没有过去的大,很多是用机械操作,即使农村也不像过去生产队时整半天或整天都在加紧干活,现在觉得饿了累了就可进行休整。因此,从饭量上也不像过去,加上经常吃各种肉食品,油水不缺,在一般情况都不感觉到饿。由于人们生活条件好了,食粮量就少得多,所以粮食也自然不会感到紧缺。
如果是当年生产队有如今这样好的经济条件,在今天人口倍增或者说仍然在交公粮的情况下,即使粮食不像如今的高产,就是只保持原生产队时的粮产量,仍然不会缺粮。
说到这里,特别给题主指出的是,要全面达到小康水平。也不仅是不缺粮就是小康,不缺粮只是达到小康的其中条件之一,只能说是解决了一定的温饱。真正地达到小康,必须还要具备相应的经济收入及福利等等条件才算。
为什么以前土地都种庄稼还缺口粮,现在土地荒芜农村是小康生活?
因为实行了土地包产到户,物尽其能,人尽其力,不象生产队束缚着劳动力。可以外出打工,不但产粮多了,并且有了零花钱,虽没大富,但解决了温饱。
人是主要生产力,科技是第二生产力,:种田用机耕,机播,机收,用化肥,农药,所以产量高了。过去最高亩产小麦300斤,现在亩产一千斤,是过去的三倍。
有人强调产量高是化肥起了作用,这种思想太极端,在生产队劳动,每人手端一盆化肥,撒在垅上,而分田到户,用铲刀挖坑埋上,防止流失,这叫物尽其能,不被损失;天一明,太阳未露面,有勤者就下田劳动,而生产队,得听钟声,得选勤人当队长,不然敲钟晚,晚下田劳动,多勤的人也不能超钟声,搞了一刀切。人不能尽其力,用上化肥,农药,机器,也比不上个人种田产量高。
有人不同意大包干,这些人是过去管着社员们的,他们说荒了地,真正荒草丛生的不多,可能有个别原因。外出打工,家里有老人种植,是荒不了的。有的外出打工,忙时回家抢种抢收,忙完地里活儿才外出,这样就富裕了。
有人说回到大集体。这种人没挨过饿,至少没经历58年后的,59年,60年,61年,挨一挨饿才知道大集体是一种世界上不用的办法。
为什么以前土地都种庄稼还缺口粮,现在土地荒芜农村是小康生活?
以前缺口粮,主要原因一是粮食产量低;二是农民生产的粮食绝大部分都支援了全国人民;
现在不缺粮,一是因为有了良种、化肥、农药,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了;二是每年从国外进口了大批粮食;
可能题主的这个以前是指改革开放前,那时的农村,土地确实没有撂荒现象,就连一些河坎路边都种满了“副食”,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除了遇到特殊自然灾害的年份,粮食产量是一年比一年增加的。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因建国时间不长,那时很少有化肥厂、农药厂,进口一点化肥、农药也是杯水车薪,种地主要靠农家肥,更谈不上有什么良种,虫害的防治有时还靠人工,我小的时候就参加过生产队水稻、棉花手工捉虫。记得七五到八零年,水稻最好产量也就是800~1000斤/亩。记得那个时候,大部分粮食、最好的粮食都交给国家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所以人们感到口粮不足(缺少口粮)就不奇怪了。
题主说,现在土地荒芜农村反而是小康生活。对此我持不同看法。因为土地荒芜是严重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的行为。自从农村土地实行“单打独斗”以后,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一时得到提高,但那份热情过后,农村就有了一部分土地荒芜现象,因为种地利润低,农民外出打工挣钱了,有些人靠打工赚钱过上了小康生活。
可能题主是被一叶障目,目前农村土地并没有大面积荒芜,国家也是不允许土地大面积荒芜的。因为有了良种,又大量的使用了化肥、农药,农作物的产物比所谓的以前是提高了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国家每年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粮食,所以我们再也不会感觉到缺口粮的滋味。如果真像题主所说,全国土地都是大面积荒芜,你试试……
为什么以前土地都种庄稼还缺口粮,现在土地荒芜农村是小康生活?
那个时期不只是粮食缺,生活必需品都缺!吃穿不用说了,连灯油,洋火,食用碱面,糖,自行车,缝纫机,暖水壶,……凭票的凭票,按本的接本,农村有时一个冬天一斤灯油,早吃饭早睡‘觉,为的是少用油!生孩子凭大队公社信才买到半斤红糖!有些物品说是凭购货本,拿本去买总是无货!公社供锁社门前经常排大队!光打个灯油有时等好几天!后来很多户点灯用柴油,冒黑烟!
我们国家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迠立起来的,人口多底子薄!国家采取计划经济,加上天灾和苏修逼债!十分困难!尽管全国上下齐心协力,艰苦奋斗,那代人真是吃苦了!想想那时,看看现在,我们还有什么报怨的?不努力,还要躺平!想来羞不羞?
为什么以前土地都种庄稼还缺口粮,现在土地荒芜农村是小康生活?
农村千百年的变化,总是有不同情况的出现,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的农民祖祖辈辈都是在农村生长生活,那时候的农村也是相当的热闹,现在上了四十多,伍十岁的人应该都有回忆几十年前的那段历史,那时候的农村“人潮人海",轰轰烈烈,我国的八亿多农民,都长时间生活在农村?每天起早摸黑都在庄稼地里经过,早一点的时候是大集体,后面随着国家政策的出现,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政策落实,慢慢由集体转变为小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又慢慢转变为私人承包责任制,土地分到每家每户耕种,这样,我国的土地从大集体制度慢慢转化为,一家一户私人承包责任制,我国农村经过了几十年的转变,直到现在,土地还是私人制在农村实行,农村的土地从解放过后,大集体的轰轰烈烈慢慢转变,几十年过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轰轰烈烈的一种热潮,几亿农民慢慢的转变成了打工的农民工,他们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来到了几千里之外的祖国,大江南北沿海城市寻找自己的梦想,去创造自己能维持家庭经济生活收入的辉煌,实现农民祖祖辈辈在农村种庄稼,改变了那种路线的现实,直到几十年过后的今天,我国的一代一代农村成长起来的农民,同样源源不断的来闯荡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这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吧?
为什么以前土地都种庄稼还缺口粮食?现在土地荒芜农村是小康生活?以前的农村生活着八亿多农民,农村土地生产出来的粮食,每年要养活这么多人口,那时候的遍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小时候的印象是,只要能种庄稼的地方,农村的农民都要去把它搞好种上庄家,那时候是真正没浪费一片土地,虽然粮食年年有收获,农村的家庭当时也比前面的几十年前有很大的改善,在当时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人民饿饭的时间也得到了改善,但跟如今现在来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因为农民跟随改革开放的浪潮,浩浩荡荡的大军离开了农村,到了沿海的城市去打工,他们为农村节省了无法计算的粮食,也就出现了提主说的,为什么以前土地都种上庄家还缺粮食的情况,而农民大量转移变成农民工,他们后面的生活粮食都是由厂矿单位来承担,那样老家农村的田地也成了缺少劳力来耕种的现象,后面直到如今就出现了我国农村大面积的荒芜田地,这些种种情况的出现,都是我国亿万农民工转移到了城市,后面农村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土地荒芜是我国的普遍现象。
再来说说现在农村土地荒芜反而农村是小康生活?第一,随着国家发展越来越好,党和政府对农村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加大,农民慢慢的过上了小康生活,这是人类历史出现以来,我国农村生活条件最好的时段,受到了国家好政策的出现,农民才有如今小康社会的到来,第二,随着农村农民大量的转移到沿海城市去打工,为农村的粮食节省了无法估量的数量,而在农村生活的农民人少,条件更加优越,对小康社会的到来更加宽松,第三,随着几亿农民转移到沿海城市去打工,他们在千里之外的城市努力的拼搏赚钱,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赚到的经济回报也源源不断的寄回农村老家,为以前农村经济缺少开支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数的农民工本身就有在农村艰苦朴素,努力拼搏的精神,他们得到好政策,转移到城市,有了赚钱的好机会,更加努力的去赚钱,为老家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无数的农民工赚到了钱,把老家的房子从以前的破旧房变成了小楼房,这是中国农村变化最大的地方,今天的中国农村,基本实现了小康生活,不愁吃不愁穿的时代真正出现在了农村,希望这样的好时光能长时间的继续前进,希望我国的农村发展越来越好,希望我国农村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的目标,能早一点在农村实现,那时候的农村才是真正现代化的农村。[原创加赞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