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批“丁克族”已退休,没有儿孙的生活,他们过得幸福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丁克的人只要自己能承受年纪大了冷冷清清的寂寞我们也不置可否。
虽然选择丁克,但是没有一个女人看到小孩子不母爱泛滥吧,小孩子多可爱啊,虽然养孩子确实是件麻烦事,但是同时生活也会少了很多乐趣。
回归正题,“丁克族”晚年过的幸不幸福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年轻的时候那叫一个潇洒啊,无牵无挂,我有个大学老师就是这样,快退休的年纪了,他老婆也是事业单位,跟他年纪相仿,他们就一直没生孩子,我们这个老师看起来比同龄的男老师年轻的不止一点,因为不用养孩子,不操心孩子,心态也年轻了!但是看得出来他内心也想有个孩子吧,因为他看着我们这些可以当他女儿的同学眼里有种慈父的光芒!
希望我的这位老师退休了之后能够一直幸福,看看生活是否跟他之前设想的一样!
我国第一批“丁克族”已退休,没有儿孙的生活,他们过得幸福吗?
我弟弟和我弟妹就是丁克,他们刚结婚的时候,是我弟妹不想生孩子,她的理由是自己年纪还小,还不想要孩子,但是没说一定不要。
那时候我弟弟特别喜欢小孩子,经常把他哥们儿的儿子抱回家玩一会儿,然后什么都舍得给那孩子买,那孩子也一口一个干爹的喊我弟弟。我弟弟虽然喜欢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当我弟妹说不想生的时候,他也是同意的,他也说养孩子太麻烦。
还有就是我发现我弟弟只喜欢小宝宝,等孩子长大了以后,他就不喜欢了。他对他那个干儿子就是那样,他经常和我们说,说那孩子没有小时候好玩了,不招人喜欢了。
现在我弟弟四十五了,我弟妹比他小八岁,今年三十七了。从去年开始,一直嚷嚷没有孩子真好的我弟妹,忽然就想要生个孩子了。她说她没有多喜欢小孩子,但是她害怕再不生,就生不了了。可是以前一直非常喜欢小孩子的我弟弟,却说什么都不同意我弟妹要孩子。不管我弟妹怎么哄劝,我弟弟的态度都特别坚决。然后我弟妹就哭着说我弟弟可能是有了外心,要不然到了他这个年纪,不应该不想要个孩子。
其实我弟妹真的冤枉我弟弟了,我弟弟坚决不要孩子的原因,是觉的自己年纪太大了。我弟弟说他同学里都有当爷爷的了,即使孩子小一点的,孩子也都上大学了。他说即使我弟妹马上就怀上孩子了,生下来的时候他也得四十七了。他说等他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都五十大几了,他说他可不想听孩子的同学管自己叫爷爷。
我弟弟不想要孩子还有一个原因,我弟弟有个特别好的哥们儿,结婚的第二年,他媳妇就给他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我弟弟说当时把他朋友一家高兴够呛,还摆了酒席庆祝了一下。结果不长时间他就发现,他那个哥们儿好像一下子就老了好几岁。为了攒钱,他那个朋友烟也不抽自己的了,酒也不喝自己的了,听说谁家有大事小情了,吓得连电话都不敢接了。为了能多赚点奶粉钱,晚上还要出去跑半宿出租车,一天累的像个三孙子似的。两口子也经常吵架,家里不是孩子哭就是大人叫。好不容易熬到二个孩子上学了,结果二个儿子都不争气,都不喜欢学习。还喜欢和同学比吃比穿,看见同学有什么,他家二个孩子就要。
我弟弟说,他那个哥们儿没有孩子的时候,过的可潇洒了,为人处世也大方。现在那哥们儿几乎都没时间联系他们了,同学聚会都不参加了。
我弟弟现在是铁了心的不想要孩子,我弟妹却想趁着能生赶紧生一个,结果两个人经常因为这个吵架。现在他们俩已经离婚了,但是两个人心里还都有对方,昨天过元旦,我前弟妹还回来了。
我也劝过我弟弟,我说现在你不想为养孩子操心,以后就没人为你养老送终了。
我弟弟说他早就想好了,等到老的不能动了以后,他就把房子都卖了,然后拿钱去住条件好的养老院,他说他还会提前签好遗体捐献协议,等他死了以后,尸体直接让研究机构拉走,到时候连丧事都不用办了。
我觉的真的想当丁克的人,是不会后悔的,因为人不是一下子就老的,心态也不是一下子就改变了的,要是他们想要孩子了,一定会像我弟妹一样,在还能生的时候抓紧要一个孩子了。
其实,说指望儿女给自己养老,就是一个美丽的奢望。七零后的父母还有这个可能,因为孩子都比较多,大家都分担一些,就把给父母养老的事情均摊了。
可等我们这些六零后和七零后老了的时候,就真的不能指望孩子了,家家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最少要给四个老人养老,孩子就是铁打的,也不可能承受住那么大的压力。
所以我们这些普通人,就别替人家丁克族操心了,因为没有孩子的拖累,那些人的前半生都潇洒着呢。说丁克族会后悔的人,估计认识的都是一些假丁克。
我国第一批“丁克族”已退休,没有儿孙的生活,他们过得幸福吗?
"丁克族"是自私自利的人,是缺乏爱心的人。人作为最高等的动物,繁衍后代是本能,他们连本能都丢了,更枉为人。
我不知所谓的第一批"丁克族"是哪一批,难道这一批之前的人没有不要孩子的人吗?这种人在农村没有过。我只知道我邻居有一个儿子考上名牌大学,娶了个大学同学作媳妇。结婚十几年不要孩子,说是自愿的。但是农村人都不信,都说运肯定是他们有病生不出孩子的托辞。因为那时计划生育很严,农村人为多生个孩子倾家荡产在所不辞,哪有允许生而不生的。他的父母有五个子女但只有这一个儿子,想孙子都想抑郁了,要死要活的,但儿子就是不生。后来干脆老家也不回了。
后来听说二人都成教授了,但农村人没有一个羡慕的。因为在农村人眼里就是一对奇葩的存在。
去年,这男的才六十几岁就去世了。老家去了几个人,按农村习俗应该有个近支的侄子替他摔老盆发丧。但那女的说不用,其实也没有侄子愿顶。
现在这事在村里已成传说,每当有年轻人不愿要孩子时,老人总用这事作典型教育他们。
对于这对男女幸福与否我们无从得知。但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幸福不幸福不只靠自己感觉,还得顾及周围人的看法。反正我觉得这对男女这一辈子不要孩子是亏了。
我国第一批“丁克族”已退休,没有儿孙的生活,他们过得幸福吗?
身边的两口子都是国企,宣称丁克,过得特别潇洒!谁知,在女人45岁时俩人却离婚了,因为男人有了外遇,小三是刚分配来的大学生,还生了儿子!男人高兴的不得了,跟原配离婚后风风光光迎娶这个女孩进门!都是在同一个单位,可想而知原配的处境多么尴尬😓虽然大家都安慰女人,背地里骂男人不地道,可又有什么用呢?事实是男人快50了照样当爹做新郎,女人这个年纪后悔当初丁克还有用吗?所以,我身边再有女孩丁克,我就告诉她:如果你老公也坚定不移的丁克,那就让他去结扎,别丁半截后悔了,傻眼的就是女人了![吐血]
我国第一批“丁克族”已退休,没有儿孙的生活,他们过得幸福吗?
“老公,我们去死。我们去死了,我真的受不了了,护士长,我跟你们讲,我求你们了,救救我们吧。”这是一个阿姨在病房里,看着躺在床上的老公,崩溃时,说出的话。
一边的护士长,拉住哭泣的阿姨,耐心的劝解着,安抚着,待她安静下来,慢慢扶着阿姨到一边坐下。
这个阿姨名叫张金秀,今年60岁,丈夫李鉴盛,今年66岁,他们是时下流行的丁克家庭,无儿无女,也没有亲戚。
丈夫生病后,张金秀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但连续几个月的照顾,加上体力上的不支,还是让她崩溃了。
病房外的张金秀,时常站在病房门口,给心爱的丈夫吹他喜欢的口风琴。两个月前,李鉴盛查出得了骨癌,住进了医院,现在全身瘫痪,躺在了床上。
即便是知道丈夫已经睡着了,但是妻子张金秀还是在给丈夫吹着口琴,冰冷的医院里,只有口琴声回荡在走廊。
夫妻两无儿无女,即使结婚了十几年,但依旧保持着恋爱的状态,妻子多希望还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吹口琴给丈夫听。
今天是丈夫入院的第70天,由肿瘤科转入了血液科病房,张金秀像平常一样照顾着丈夫,突然就开始趴在丈夫的床头,双手撑在丈夫左右两边,崩溃了。
护士长一边说:“我知道,我知道。”一边用手拍着张金秀的背部,安慰着。张金秀说:“我要回家,我要回北京。”
护士们温柔的安抚着张阿姨,并主动给她从家里带来家养的鸡汤来补身体。
从张金秀的口中得知,他们两是从北京,来湖南做生意的,但中途丈夫却发病了。当地的朋友介绍他们住进了这家医院。
聊起丈夫,张金秀很是伤感,大过年的,回不了北京,只能在异地的医院过春节。丈夫的病,医生说已经没有治疗的必要了,在医院也是等死。
丈夫一心想要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老家,而丈夫目前的情况,若是贸然移动,可能会死在半路。
但最终张金秀想要满足丈夫的心愿,赌一把,他想带着丈夫回去北京,了却心愿。最终医院帮助他们联系了北京救援队。
而今天是大年三十,一听从北京打来的电话,让张金秀兴奋不已。救援队安排了大年初一的航班来接他们回家,张金秀来到丈夫床边,想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她伸出两只手,小心翼翼的捧着丈夫的脸庞,呼唤道:“哥哥,哥哥,"温柔的叫醒睡着的丈夫,在征询丈夫的同意后,最终敲定了大年初一回家。
随后张金秀向护士们表达了自己的感谢,说今天自己很开心,终于可以回家了。只是打一个电话的功夫,丈夫就又睡着了,怎么叫都叫不醒。
张金秀俯身将脸颊贴着丈夫的脸庞,温柔的在丈夫耳边念叨,回北京啦,回北京啦,你没事吧,今天。“说着就哭起来,双手将自己掉落耳边的头发,向后顺去。
然后在丈夫床边趴了一会儿,对于丈夫的沉睡,总是不放心,过了一会儿就起身,低下头,看着丈夫,生怕丈夫一声不响的就走了。
在这个动作重复了好几次后,张金秀担心地叫来护士,经过一番检查,确定这只是吃药后的正常反应后,才放下心来。
看着病床上虚弱的丈夫,张金秀心疼不已,时常贴着丈夫的脸庞,小声问道:”你有没有头晕,呼吸有没有困难,是不是觉着想睡觉。”
虚弱的李鉴盛,看着张金秀担心的脸庞,努力地摇摇头,抬起自己的胳,将手伸向妻子,帮她擦掉脸上的泪水。
医生嘱咐张金秀要多喂点吃的,给李鉴盛补充营养。她当即拿出购买的橘子,一点一滴的将经络去掉,掰成小瓣小瓣,一点一点喂给丈夫吃。
但刚吃了一口,丈夫又睡着了。妻子尝试用各种方法叫醒丈夫,亲吻额头,亲吻嘴唇,将脸庞贴向丈夫的耳边,轻声呼唤 “哥哥,哥哥,不要睡。”
叫醒丈夫后,继续喂吃的给他,可不一会儿就又睡着了。见此,张金秀细心的拿起至今,轻轻将丈夫嘴边的橘子汁擦去。
聊起丈夫,张金秀一脸幸福,毫不避讳的说道,曾经丈夫是她的领导,她是丈夫的秘书,因为爱,她主动追求的他。
最后成功追到手,30多年的婚姻,他们每一天都像刚结婚那会儿,谁都离不开谁。夫妻双方约定不要孩子,只要两个人好好过日子,爱彼此就好。
不久后,一个朋友的到来,李鉴盛听到朋友的呼唤,立马张开了双眼,张金秀喜极而泣。朋友陪着他聊天,今天是大年三十。
留守医院的医生们和护士们,叫上孤独的张金秀,一起吃年夜饭。不久后,隔壁病房的男人,停止了呼吸,目睹这一切的,张金秀又擦起了眼泪,主动走过去,两个同病相怜的女人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隔壁病房的女人痛哭不已,张金秀安慰着陌生的她,陪着落泪,久久不能释怀。很难得是,今晚李鉴盛可能真的是大年三十,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陷入沉睡。
而是躺在床上,陪着张金秀,守着电视看了春晚,当新年的钟声敲响,黑暗中的窗外,天空被烟花照亮。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中,医院里却还有很多人,在偷偷摸着眼泪,走廊里,响起了张金秀的口琴声。
丈夫终于平安度过了跨年夜,那也意味着照顾丈夫的辛苦会持续。自打丈夫生病以来,张金秀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状态了。
日常生活里,张金秀会叫自己的丈夫,哥哥。如果丈夫走了,世界上将会只有她一个人,没有儿女,没有亲戚,也没有任何牵挂。
她说也许自己会背上背包,漫步目的的走,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歇息。大年初一,北京派来的救援车早早到了医院。
住院72天,花了18万多,没有医保,全部自费。虽然在医院里得到了医生护士的照顾,但张金秀还是感觉太贵,住不起。
结完账后,张金秀收拾行李,然后来到丈夫身边,一边唱歌给他听,一边帮助丈夫换上衣服,她说着是丈夫最喜欢的歌儿。
救援队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医生和护士就小心翼翼地将李鉴盛推出来,照顾过的他的医生护士,来向他告别。这一别,就是永远。
不久后,李鉴盛被绑在救护车的担架上,上车奔往机场。一个月后,当再次见到张金秀的时候,李鉴盛已经去世了。
提起当初带丈夫回老家北京,自己亲手按下火化炉的开关,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着很残忍。但自按下开关的那一刻,自己这辈子再也见不到自己最爱的哥哥了。
张金秀发疯一样的痛哭,如果可以,她还想跟丈夫再续前缘,不管对方是人也好,是鬼也罢。
张金秀拿出随身携带的丈夫的灵位,再次吹起那首丈夫最爱的口琴。
问起张金秀是否后悔当初与丈夫没有生下一儿半女的时候,她淡淡地说,这些年来,因为没有孩子的牵绊,自己和哥哥一直生活的很幸福。
珍惜眼前人,这是张金秀给大家最后的建议,生命很脆弱,为了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努力生活吧,不然他们都会很难过的。
生活中请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寻死觅活,拿生命开玩笑。世界很大也很美,不妨换个角度来看看问题。
世界上最痛苦的莫过于生离死别,活在当下,珍惜活着的每一天才是对我们往后余生最美好的祝福。
我国第一批“丁克族”已退休,没有儿孙的生活,他们过得幸福吗?
丁克族失去做人的资格,因为他们在享受别人小孩的保护,试想如果没有别人家的小孩保卫国家,你生活能安全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