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你打算什么时候给孩子亮家底?

作为独生子女父母,把房产、存款,我觉得应该提前给孩子交代清楚,免得以后找麻烦。

我70年代初,老公60年代末,唯一的女儿在市重点高中读书,明年参加高考。为了不让女儿变得自卑,在女儿上高一,被同学挤兑的时候,我就亮家底给女儿了。

我在县直某个事业单位工作,老公在市级某个施工企业上班。给女儿上户口时,我给她跟老公在一起,女儿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市人。

我工作的地方离老公单位有50公里远,开车需要一个钟头左右。老公工作性质,经常下工地,有时候一个星期都不得回家一趟。女儿出生之后一直跟我在工作的地方生活,老公从工地回来也很少回单位,就是直接回来跟我们住了。

在2004年,老公的单位搞集资建房 ,我们就在老公的单位买了一套房子,房子装修好之后,基本上都是留空,很少回去住。

直到女儿三岁时,我们才搬回去住。

我当时还在乡下上班,到周末才能回家,平时就由公公负责接送女儿上下学。

有一次女儿在学校突然身体不舒服,老师就打电话给,叫我送女儿去医院看病。那时老公在工地走不开,我在乡下上班,公公虽然在市里的家,但他一辈子生活在深山里面,什么都不懂。

没办法,我只好包了一部车上去接女儿去医院看病。

偶尔一次没什么,但万一再遇到这样的事肯定是很麻烦了。于是我就跟老公提出来,让女儿跟我在县城读书,老公也同意了。为了方便女儿读书,我们就在县城买了一套120个平米的房子。

当时为了让女儿能够进县实验小学读书,我就把女儿的户口转来跟我了。

我和老公都在单位上班,在我们这里小县城,我们家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女儿从幼儿园到初中,几乎没有哪个同学歧视她,所以我们就没有把家底亮给女儿。

到2019年,我们家已经有四套房子了,其中一套在县城,三套在市中心,两部30万元的车,存款上百万元。

女儿只知道家里有两部车、两套房子,具体花多少钱买的也不知道,存款我们不但不告诉给她知道,还骗她说家里欠了不少的债。

女儿听到我们这么说时,她半信半疑,因为我们从不亏待她,从她6岁开始就送她去上各种兴趣班,这些都是很烧钱的。

为了让女儿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每年假期我们都会带女儿出去旅游。女儿的衣服鞋子,我们都是去专卖店买的,虽然不是很贵,但也不差。

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女儿一直都很自信,从不觉得自卑。

然而,女儿上了高中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女儿在市重点高中读书,她的那个班是全年级最好的班级,这个班级是经过学校自主招生考试进来的,一共有50个学生。在这个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从各个中学来的优秀生, 有几个还是本县的中考状元。

这个班有一半同学的家在市里的,这让他们有一种优越性,有些同学比较清高,看不起从县份来的同学。

女儿的宿舍有六个人,只有女儿是从县份来之外,另外的五个同学都是市里的。有两个同学比较势利,说话总是带有歧视,让我女儿很不爽。

起初女儿也以为家里比较穷,被那两个同学挤兑时,她也不吭声,而是默默地憋在心里。

有一天女儿实在受不了了,就忍不住打电话给我,把她被受挤兑的事跟我说了。

我听得出女儿有些自卑了。

为了让女儿不再自卑,我就把我们家的家底全部亮给女儿了,我告诉女儿,说我们家在市中心有三套房子正在出租,过段时间有一套到期了,我们就拿来自住。家里还有一百多万元存款,这些是留给她将来出国用的。

我跟女儿说像我们家这种条件,在大城市根本不值得一提,但在他们班,我们家应该属于中等水平,她那几个舍友的家境不一定比我们家好。

女儿听到我这么说时,顿时瞪大眼睛,以为我骗她的,我跟女儿说有就是有,没有必要骗她。听到我这么说时,女儿终于放心了。

有一天 ,她一个舍友说到了某个小区,那个小区我们家正好有一套房子在那里,那个同学问女儿知不知道那个小区?

听到那个同学这么问时,女儿轻描淡写说:“怎么不知道?我们家有一套房子在那里,正在出租给别人。”

那个同学听到女儿这么说时,顿时瞪大眼睛,有些不敢相信女儿说的话。

我女儿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她觉得有必要反击了,就把我们在市里的另外那两套房子的位置都告诉给舍友知道了,还把之前我把她的户口转走的原因也讲给舍友听。

自从那几个舍友得知我们家的基本情况之后,对女儿的态度来了180℃的大转变,就不再挤兑女儿了。

为了让女儿尽量融入其中,每个周末,我们去看望女儿时,我们都会买一大袋零食给女儿,让她拿去分给同学吃。

在高一放暑假时,学校动员学生去外省参加研学 ,这个是自费的,费用可不少。很多家长都不舍得给孩子去研学,我一得到这个消息时,就打电话给女儿,叫她去跟班主任报名,那时她的宿舍只有她一个人去参加研学。

自从女儿上了高中之后,在花钱方面,我们变得大方了好多,在合理的范围内,我们都会满足女儿的要求。

女儿虽然知道家里条件不错,但用钱方面她也懂得克制,也不会因此变得大手大脚。

有时候女儿看到我和老公不舍得花钱时,她还会叫我们对自己好一些,该花钱的时候一定要花,没有必要存太多的钱给她。女儿说她会努力读书,争取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以后挣更多的钱给我们花。

题主问: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打算什么时候给自己的孩子亮家底?

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

我觉得孩子听话、孝顺,什么时候就可以亮家底。

但假如孩子不学无术,是个啃老族,那要守好自己的家底,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要亮出来。

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你打算什么时候给孩子亮家底?

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打算什么时候给孩子亮家底?

我们夫妻俩都是60后,国有企业职工(后买断工龄下岗失业后,成灵活就业人员),结婚时正赶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最严期;必须要响应号召“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并自愿申请领取“独生子女证”。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生长在文化大革命动乱期;虽读完初中学业,自己深知肚子里喝了几两墨水。好不容易经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劳动,“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年轻力壮时。被逼无奈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解取书”,买断工龄、领取工龄补偿金;成为一名社会闲杂无业人员。

下岗后路要自己去走,企业职工绝大多数下岗时;家境不太好,基本上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境况;那时孩子还小,正在长身体需要营养时;可是父母已经下岗失业在家,上无靠山下无援兵的状况下;忍辱负重四处奔波,打工挣钱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供他上学供她读完大学;还要为自己的将来养老考虑,继续续缴灵活就业社保。在极重困难时期,为了生存不得不忍受着各种折磨,终于苦日子熬出头了。

而眼前的孩子已长大,该到成家立业了;作为父母的,宁可少吃一顿饭,也绝不会亏欠孩子半点。为了能够给孩子一个物质条件,尽一切所能去帮助一下。购置婚房、婚礼筹备等等,几乎掏尽家底还负债累累。

如今我们也到退休年龄了,下岗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缴费基数不高,就是能退下来的,普遍性女性月养老金在1800至2500元之间;男性60岁退休养老金在2800至4000元之间,这点养老金在三四线城市能维持基本生活,如果你想把日子过得舒服些,你还得继续“退而不休”,找点事做挣钱补贴家用。

家底?什么家底?

不就是自己现在住的一套“旧房子”吗?我们还在世上,有那么急去过户吗?

现在不就是到月拿几千块钱的养老金吗?除出生活开支、人情世故往来,还要赡养父母用一点钱,还能剩多少钱?

不错,有很多人为了防止意外,在银行里留了点“后备金”;那笔钱是以防万一的,现在不必要拿出来亮底;等到那一天会有一个交待的。

社会上有极少数“好事”者,常愤愤不平说“拿退休养老金”的老人,养老金用不掉去养儿孙。

请问:就是养老金用不完,去帮助一下自己的孩子,难道错了吗?真的眼看着孩子们那点工资收入,又是房贷车贷的,还要供自己的孩子上幼儿园、上学……这个时候不帮一把,什么时候去帮?多余的钱不给子孙,难道给你不成?我的钱我作主,这就是我的态度。

请放心,早迟都是孩子们的,但必须等我终老之时;坛坛罐罐什么都是孩子们的,现在不必要过早亮家底;让他们自己到社会打拼,用辛勤付出创造物质条件,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你打算什么时候给孩子亮家底?

我家也只有一个孩子。我身体不是很好。还经常独自四处游走。就怕出行的路上有今天没明天。我的财产对孩子来说不是秘密。房产只给他一套单独的。其他的都是共有。存款告诉他密码。写好遗嘱。我活着,不能让自己老无所依。我走了,也不能让我的财产给我的孩子以外的任何人。

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你打算什么时候给孩子亮家底?

我是50年出生的人。我上山下乡过,71年进厂。在结婚后,正赶上计划生育最紧要的时期,所以,只能生一个子女。我和老伴都是产业工人,在某央企工作。我从工人,班长,车间的调度,副主任,车间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厂长,分公司总经理,处长,合资企业党委书记等至退休。要谈收入,比一般的员工强,住房有两套,存款不多。子女一直在身边,不远生活。对家庭的经济状况比较了解。子女在初次买房,买车,有困难时,我们也帮助一部分。现在,他们,经济条件好了,换车,换房。也不需要我们帮助了。还经常给我们买补品,还给我们买票到俄罗斯,迪拜,新加坡,马来西亚旅游,还请我们乘坐歌斯达国际邮轮。过年过节,分别给我和老伴发红包。孙子也读高中了。我们,也过年过节给孙子发红包。所以,我们家的家底是比较透明的。

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你打算什么时候给孩子亮家底?

独生子女的父母所有钱最终都给了孩子。亮家底,我觉得视孩子及家庭的情况而定,孩子很上进,很孝顺,而且父母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话,早点告诉他,让他对父母的养老及小家庭的花费都有合理的规划。

但如果孩子属于不上进,只想啃老的一类人,家底还是不要早告诉,要哭穷逼着孩子努力挣钱,让孩子至少要自力。只有孩子自己强大,才能保障家庭兴旺。

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你打算什么时候给孩子亮家底?

只要供养教育,让子女有一份好工作,喜欢做的事,有自己的收入;这样就各过各的,各自安好!亮家底也要先看子女的表现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