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很多家庭兄弟姐妹的不和睦,父母要承担90%的责任”对此你怎么看?
46岁的永超接到老家母亲的电话后,沉默了很久,他不知道该怎么向妻子张口要钱,这些年来,母亲总说他读书多就应该帮帮弟弟。
他在赡养母亲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养着弟弟一家4口,妻子早就有意见了。
而最让妻子不满的是:母亲不但把43万的拆迁款给了弟弟,还把两套安置房也给了弟弟,却反过来要他给她养老,理由还是他读书了,弟弟没有读书。
他不知道是该恨母亲对自己的苛刻,还是该恨弟弟抢走了母亲全部的爱,这十几年来,他和弟弟之间几乎已经变成了陌生人,彼此之间哪怕坐在一起也是无话可说,甚至还是相看两相厌。
永超是家里的老大,从小被父母长辈寄予厚望,甚至在父母日复一日中对他的灌输“要光耀门楣、要出人头地”的观念中,比任何人都要勤奋读书。
几乎可以说读书变成了他的使命,从本质上来讲,他被家庭或者说父母长辈加上了一道枷锁,那就是“一定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然后,带着整个家庭成员一起发家致富”。
永超就是带着这样一个使命感去读书,他也算是不负众望,成绩一直都非常好,考到了重点中学,然后再到重点高中,再到重点大学。
如果以读书的历程来说,他一直都是“重点”,可惜,他却不是父母心中那个被关爱的“重点”,却是被要求为家庭付出的重点。
记得他才刚大学毕业,父母就开始叮嘱他以后一定要多帮帮家里,帮帮弟弟,说为了供他读书,都把家底掏空了,关键是正因为把钱都给了他,才耽误了弟弟。
其实,真相根本就不是父母所说的那样,他除了第一学期是父母给的学费之外,其余的都是助学贷款,生活费却是靠他勤工俭学。
至于弟弟,听说上了初中后,第一学期就学会把从家里带出来的大米换成菜票,大吃大喝就算了,还把父母给的学费,和一帮小混混一起到街上吃喝玩乐,根本就不进教室。
如果不是村里人到街上赶集时,刚好看见弟弟和一群小混混在一起吆三喝五的,都不敢相信本应坐在教室上课的人,却在街上游荡。
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连夜赶到学校,刚开始时,弟弟还不承认,后来,在老师再三的追问下,弟弟才不得不承认自己所做过的事,并都一一交代清楚。
老师了解了真相后,同样不敢置信,他以为请假在家的学生,居然一直在街上打混,而父母虽然气愤,但还是希望弟弟能够继续上学。
为了让弟弟能够留下来,父母只能作出各种各样的保证,可惜,事实证明,父母的保证对于弟弟来说,分文不值,他还是死性不改,照样拿着父母从牙缝里扣出来的学费到街上潇洒。
后来,老师和父母沟通过后一致认为,弟弟如果再继续下去的话,也只是浪费钱,还不如回家帮忙种地耕田。
就这样,弟弟再也没有借口上街了。
而辍学后的弟弟并没有像其他家庭里的孩子一样,懂得帮父母分担一下农活或家务活,他把从街上学到的坏习惯都发挥到父母身上。
不但常常问父母要钱,还好吃懒做,完全没有该年龄段该有的担当。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母对弟弟却充满了愧疚感,总觉得弟弟没有读书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他们甚至潜意识里觉得哥哥就要为这件事情负责。
仿佛把弟弟的责任推到哥哥的身上,他们心里才会好受一点。
正因为这样,永超才刚大学毕业,自己都穷得连面试的车费都拿不出来,却还要被强加背负弟弟的人生。
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你是大学生,以后想要什么好工作没有,可你的弟弟却不一样,他没读书,找不到像样的工作,你就应该多帮衬他一点。
可是,父母不知道的是:永超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为了不变成“毕业就失业”,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到一家普通的电信局上班。
到了之后才发现,这家电信局,除了基本工资之外,其余的都是用某商场的购物券或景区的门票来代替。
而永超却签了三年的合同,哪怕再失望,永超也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
可这些情况家里人却不理解,他们总觉得永超是个大学生,就应该挣大钱,在这样的观念下,他们不但没有体谅永超,反而不断要求永超为家里购买家具和电器。
工作的第一年,母亲说家里的电视机太旧了,别人都是21寸的彩电,而我们还是17寸,说出去都丢人。
过年时,永超用某商场的购物券为家里买了一台21寸的彩电;两个月后,母亲再次强调说,家里没有一台冰箱,实在不方便,永超咬咬牙,又买了一台冰箱。
第二年,母亲找永超商量说:你看你弟弟整天闲在家,你都拿高工资了,是不是应该帮你弟弟一把。
永超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电信员 ,既没有人脉又没有门路,怎么帮他?
母亲很生气说:我那么辛苦送你读书有什么用,让你帮一下你弟弟,你都推三阻四的,你还是做哥哥的,难道不应该帮一下弟弟吗?
永超被逼得没办法了,把弟弟从老家接出来,然后再花了一个多月的工资,帮弟弟报了一个烹饪的培训班。
永超想着让弟弟学一门厨艺,以后也能生活得轻松一点,起码父母不会再总是拿弟弟的事情来逼自己。
可是,弟弟实在是太不争气了,学了不到半个月就不愿意再去学了,总说太累了,要么就是说学做厨师没出息。
无论永超怎么劝他,他就是不为所动。
更气人的是,弟弟还打电话回家告状,说永超对他根本就不用心,随便帮他报一个培训班。
永超被弟弟的这番操作气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了,更心疼那一个多月的工资,而且,还要应付父母对自己的抱怨。
忍无可忍的永超一气之下就把弟弟赶回了老家,并说:既然你这么有本事,那就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以后,你的事情别再来烦我。
三年合同到期后,永超跳槽到沿海大城市,在那找到了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可以说,他的人生的转折点就是从这里开始。
渐渐地,永超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城市站稳了脚跟,买了一套二手房,而且,找到了对象,有了自己的家。
而这个时候他的弟弟还是一事无成,每一年出来打工都没有车费回家,永超再次接到母亲打来要求他帮助弟弟的电话。
对于这个弟弟,永超没有丝毫好感,但是,他却不能拒绝。
左思右想之后,永超觉得弟弟口才不错,可以去尝试一下做销售,而刚好他有同学在某房地产做经理。
和弟弟商量后,弟弟表示愿意去做尝试,只是,永超万万没有想到,弟弟的到来,差点把他的家搞散了。
本来,永超和弟弟说好,只是让弟弟暂时住在家里,工作两三个月后就搬出去。
可是,弟弟不但吃住都在永超家里,还嫌弃永超新婚妻子做饭不好吃,说:嫂子,你一个女人,怎么做饭这么难吃?
这是一个弟弟该有的态度吗?
更过分的是,还要求嫂子给他留饭或给他做早餐,说自己每次回来,锅里都没饭了。
嫂子是厢妹子,性格比较泼辣,她才不惯着这个无理取闹、不懂得什么叫尊重的弟弟,大声呵斥说:我是你嫂子,不是你家的保姆,再说,这是我家,你只不过是一个客人,你有什么资格在这对我指手画脚?请你搞清楚自己的身份,住不习惯你随时可以走,没有人会拦着你。
弟弟是个没脸没皮还没常识的人,他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和嫂子吵起来,说:这是我哥的家,我哥的家我为什么不能住?
嫂子被这样的弟弟气得搬到了公司宿舍去住,还对永超扬言说:你弟弟住在这里的一天,她是不会回来的,要不然就离婚。
永超还没把妻子哄回来,弟弟也不干了,连声招呼都不打就走了,如果不是房地产的售楼部打来电话,他都不知道弟弟已经自离了。
弟弟的行为再一次超出了永超的想象,同时,也让永超在同学的面前落下了一个不靠谱的名声。
可以说,弟弟间接地陷害了永超一把。
只是,有这样的弟弟,永超哪怕知道,也只能忍着,而那点非常薄弱的手足之情,再次被消耗殆尽了。
对这个弟弟,永超把他当陌生人,可是,他的母亲却不是这样想的,特别是父亲不在之后,弟弟娶妻的事情再次落到了永超的头上。
母亲又打电话给永超,说:别人在这个年纪都已经有孩子了,可你弟弟还打着光棍,哪怕为了你父亲,你也应该为你弟弟出出力。
永超问母亲自己应该怎么出力?
母亲直接说:你弟弟长得并不比别人差,他只是缺一套房子。
母亲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那就是希望永超给弟弟在镇上买房,可是,永超只是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一切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哪怕工作了几年,但也远远不到可以随便就能买房的地步。
他的母亲明显是高估了他的能力,或者说是在逼他。
这时候恰巧老家赶上了拆迁,永超和弟弟家除掉有两套安置房之外,还分得43万拆迁款。
这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了馅饼,而对于永超及他的弟弟来说,无疑是解了燃眉之急。
本来,不管是安置房或者是拆迁款,永超都没想过要去争取,他只是希望把一部分的拆迁款存到母亲的名下,用以给母亲养老所用。
可是,母亲第一个反对,她说自己有两个儿子,还担心没人给自己养老吗?
母亲的意思是:不但两套安置房是弟弟的,连43万拆迁款也是弟弟的。
对于这个明显不公平的安排,一向不爱计较的永超,心里第一次对母亲和弟弟有了负面情绪。
而他的妻子更是直接说:就没见过这么偏心的父母,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不是她亲生的,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摊开讲清楚,以后她就跟着老二养老。
其实,永超知道,家事哪是那么容易就能讲清楚的,再说,没有谁比他更了解母亲的为人,只要是母亲认定的事,没理也要争三分,更何况还是事关弟弟的事。
永超只能咽下母亲给的不公平。
从此之后,除了清明祭拜亡父之外,永超几乎没有回过老家,老家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值得自己留恋的东西了。
只是,他的母亲却还没想过要放过他,这些年来,不断地问他索要生活费,说他是大儿子,更应该赡养父母。
特别是弟弟把几十万挥霍完之后,母亲对他的索求是变本加厉,有好几次,永超向母亲提出把她接到身边赡养。
可是,母亲却不同意,说小儿子更需要她,她要在家里帮小儿子照顾孩子。
面对这样的母亲和这样的弟弟,永超感到一阵无力,同时,内心产生了更多不满,他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仅仅因为自己读书多一点,就因背负起弟弟的人生?
只是,哪怕有再多的不满,他也无法回避这道千古难题,也许这就是他不得不面对的功课。
结语:从以上的故事来分析的话,完全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不和睦,父母要承担90%的责任”,甚至是100%的责任。
假如,父母少掺和兄弟之间的事情,或者说少对他们“劫富济贫”,事情肯定不会到这个地步。
以以上的例子来说,一切的因都出在母亲的偏心之上,才导致了兄弟失和的果。
很多人都说“家和万事兴”,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家和,或者直白地说,他们本身就扮演着一个破坏者的角色。
就像文中的母亲一样,她想要让小儿子过上好日子的心并没有错,但是,她的方式错了,或者说她的私心太重,她的一言一行,无不是在向大儿子索取物资,来补贴小儿子。
也许正是因为她这样的行径,才养成了小儿子不思进取,甚至是好吃懒做的性格。
也正因为她这些操作,不但伤了大儿子的心,同时,也破坏了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
而从整个故事中,有以下两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对待子女,哪怕不能一碗水端平,也要有度。很多老人都有这样的观念:家庭条件好的就应该帮助家庭条件不那么好的兄弟姐妹,或者他们一直有这样的想法,盲目地认为只要读了大学就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正因为有这样的观念,他们就会去要求那个读了大学的孩子去无条件地帮助其他孩子,可是,他们忘了,很多大学生照样失业。
这也许就是一个认识的问题,那些老人不但没有明白读书大学只是一个好一点的起点,却并不等于就走到了终点(过上好日子)。
而且,十个手指还有长短,又何必要求每一个子女都能按照自己所以为的那样去生活。
什么是好日子?
其实,这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说因人而异。
有人觉得一家人齐齐整整在一起,哪怕是萝卜青菜也是好日子,而有些人哪怕顿顿山珍海味,也感觉不到幸福。
所以,个人认为:做为老人,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给子女树立一个榜样,一个行之有效的家风,这样,既可以避免子女之间产生矛盾,还可以断了子女过于依赖的习惯。
就拿文中的母亲来说,假如她不是一味地偏心小儿子,让小儿子养成了习惯于依赖他人,毕竟,他想要的一切总能轻易就得到。
而是帮助小儿子成长起来,让小儿子有独立的能力,更要教会他“想要得到什么,首先要去付出”,而不是不劳而获。
只有这样,两个儿子之间才会互守相望,成为彼此的依靠。
好的家风才会代代相传!
二、戒贪。贪,可能是人的本性,特别是在不需要付出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这个贪念更容易被养成,或者说被放大。
就如同文中的母亲一样,她的所作所为都离不开一个“贪”字,实际上,她的个人需求并没有像她所表露出来的那样多。
可她还是不断地向大儿子提出各种物质上的需求,甚至把所有的拆迁款和安置房都给了小儿子后,她仍然没有放过大儿子,还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要求大儿子必须尽到其义务。
为什么?
说穿了,还是“贪”,从她对两个儿子的区别来判断,她已经忘了自己是一名母亲。
如果一个母亲不断地在儿子手中索取,然后仅仅是为了给另一个儿子,那么,她的行为真的令人不敢苟同。
其实,造成这两兄弟如今这样的相处模式,归根到底,都是母亲的错,是母亲的贪惹的祸。
所以,笔者认为:修复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最好办法是母亲放平心态,兄弟之间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处理。
老人要做的就是学会放手,同时戒“贪”。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供参考!
有人说“很多家庭兄弟姐妹的不和睦,父母要承担90%的责任”对此你怎么看?
先说个真实故事吧!
就在上个月,我二大爷过生日。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家庭条件比较好,老二家里比较拮据。
一般生日的酒席钱是兄弟两个平分的,这也没毛病。关键的一点就是,生日的当天老大的朋友来了很多,上的礼钱也不少,但是最后,二大爷将礼金都数了数给了老大,老大也收下了。
这样说来,酒席的钱是不是老大收礼金的部分应该他自己负担,但是他没有,仍旧跟老二平分。
老二家里本来就拮据,这下子老二媳妇就不愿意了,但是二大爷还偏着老大,说老二长期在外地都是老大在他跟前尽孝心了,竟然还计较这点钱,就是他不对。
其实我们知道的,老二可没少尽孝心,逢年过节什么都少不了,不是买东西就是请吃饭,反而是老大只出一张嘴,还嫌请客的地方不够气派,买的东西不够好,都是毛病。
就这样,就这样兄弟俩的关系能好的了吗?
所以不只是这当大哥的不懂事,主要的还是二大爷形式本身就有偏有向。
所以,我认为一般的家庭兄弟不和睦,父母是有责任的。
有人说“很多家庭兄弟姐妹的不和睦,父母要承担90%的责任”对此你怎么看?
你好,我是鱼妈。
我觉得这个很有道理。
我就说说我家里的情况,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爷爷就去世了,自那以后我才知道我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时暑假我就在家里陪她,她当时70不到,身体挺好的,但她让我给她做饭,然后上午10点就我还不煮饭,要把她饿死,我把饭做好了,她又不吃,然后跑到我舅爷爷(她弟)家里号啕大哭,说我打她骂她了,我舅爷爷知道她是这样性格的人,所以也没有来说我,也没有来质问我,是某次一起赶集回来的时候问了我一句,我说不可能啊,我怎么可能打她她不会还手吗,她又不是瘦弱的人,顺便说一句,我奶奶胃口一直挺好的,饭量比我多。
在此之前,因为我爸妈在我小学的时候就外出赚钱,开店或者打工,总之就是不经常在家,寒暑假的时候都是跟爷爷奶奶相处,记得那时候她经常骂我,骂得最多的就是,你读书有什么用,告诉你爸不要给你读了。我那时候小,听了就觉得很害怕,很长时间都处在恐慌之中。后来大一点,发觉她这个人很假,就很不喜欢。她估计也觉得我不喜欢她,就跟我爸妈说,她帮我们算了命,以后我和我妹不会孝顺他们。
后来我努力读书,考上了重点高中,她又说我,读了有什么用,反正也考不起大学,我妹妹那时也有十来岁了,她也知道,三年后我考上大学,我就跟她说,你不是说我考不起大学吗,我现在考上大学了。结果她扑通一声跪地,头不停地磕地,说我要是说了,我不得好死!我还能怎么办?只能是算了。
然后前年,我妹妹男朋友第一次去我家,给她买了挺多东西,有补品有水果,结果隔天我姑姑问她,她说什么都没买(她并没有痴呆)。我每年去香港都会给她买很多药,特别是黄道益,她就觉得特别好,还倒来泡澡,家人都叫我别买给她了,说太浪费了,我还说算了,她也老了,随她吧。她割颈自杀那天我给她打电话,她头脑很清醒,交待我如果最近不会回去就寄快递寄给她,然后说她没什么事,把电话挂了。然后,去年,我爷爷去世已经快十年的时候,在我已经离开家8年后,一个表姐,我爷爷下葬的时候并没有去我家的表姐,说我爷爷去世的时候我把我奶奶关在门外,然后在亲戚群里骂我,说我虐待我奶奶。
以上这些,只是我知道的部分。总之,我奶奶做的这些事,有些我永远没机会去解释,别人就这么认为你了,所以我对这些亲戚都比较淡,因为这些事情,心里很隔应,但你又不能主动说,我知道你知道的那个事,那不是真的。之前有一次吃早餐的时候,因为人比较多,一个奶奶和孙女跟我拼桌,然后她们交流了一下吃什么,孙女就从奶奶手里拿钱去点餐了,还不是特别客气的那种,我看到了也没说什么,那奶奶就笑着跟我说,她没带钱。我当时就觉得很羡慕,这个奶奶,愿意在陌生人面前维护她的孙女,自然在家人面前会做得更好。这样的老人才是家里一宝啊。
说起来我奶奶也挺可怜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生了5个儿女,其他几个都不愿意照顾她,只能我妈不上班在家照顾着她,而且几个姑姑还跟我爸有意见。但这个家庭不和睦,子女闹成这样,跟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人说“很多家庭兄弟姐妹的不和睦,父母要承担90%的责任”对此你怎么看?
这句话非常正确,我娘家就有现成例子。我爸他们弟兄三个半辈子都在打架斗殴,九六年我爸承包了果园,又开了米面加工厂,当时生意兴隆。我爷爷和两个叔叔羡慕嫉妒恨,我爷爷在背后给他们出谋划策,打发两个叔叔一直上门来找茬,说我爷爷反悔了,要收回去开加工厂的房子,一会又说我家走的路破坏了他们家的风水。那几年我爸和两个叔叔见面就吵,连陌生人都不如。后来我爸准备换掉柴油发动机,改成电的。我爸叫来电工摘电杆准备拉线时,被我爷爷阻拦住了,禁止从大门前变压器处引线,我爸气的理论,变压器是政府配备的,他也上交着电费,又不是私人财产,我爷爷拿起绳子闹着要上吊自尽,村子里好多人围观看热闹,气的我爸坐在路边哭,最后打发了工人,卖了加工厂。
我哥结婚时,村支书劝说我爸去请我爷和两个叔叔,借这喜庆日子,父子兄弟关系缓和一下。我爷爷当时要求让他参加婚礼可以,叫我哥来,给两个叔叔下跪,看人家啥时候原谅你了,他们一起去。我哥穿着新郎服跪在那手里端着酒。半天村支书看不下去,说我爷当老人哪有你这么当的,不压事就算了每次都是你带头挑事。
小时候我们兄妹几个和堂弟堂妹也不一起玩,生分的很。直到后来长大一点,才开始联系。2008年,老家过高速公路,大量征用土地,小叔叔得了一百多万赔偿款,二叔他们家地修路没占到,赔偿款不到一万,他不干了,找小叔他们理论,要爷爷奶奶的那一部分(八万块钱),可是小叔他们吃进去的肉怎么可能给你吐出来。两家人叫我爷去做主,我爷躲着不出面,最后两家打起架来,二婶子被打的鼻子和肋骨都骨折了,二叔头也破了缝了好几针。两家人闹到了法院,我姑奶觉得丢人,劝说私下调节,让小叔叔给了三万块钱医药费。老家房子也被拆迁了,我爷爷奶奶没了去处,两个叔叔都不要,最后爷爷跑到我家来问住处,我爸妈无奈之下给了一间窑洞。拆迁款爷爷给了二叔,压了这事。但叔叔两家人断了来往,孩子结婚都不参加,两家孩子都成了仇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14年我爷要去看病,手里头没钱,我爸提议三家均摊医药费,二叔不同意让我爷去小叔家拿回属于自己的钱,爷爷被逼的没办法,硬着头皮去了,被小婶子骂了回来。最后是我爸和二叔给出钱看的病。2018一天我爷又去要钱,被小婶子挡了回来,给二叔说小婶子说钱她倒想给了,但怕我爷给我二叔家了。我二叔听了这话气的跑去理论,砸了小叔家。后来小叔叔跑到我爷的房子吵,父子两人诅咒发誓的,让人后背发凉。我爸妈下地回来发现我奶奶早已没有了气息,一个月后我爷爷也走了……
我爸他们兄弟不和睦最大原因就是我爷没主见,一碗水端不平,而且嘴碎,出事不劝和还在中间挑事非。
有人说“很多家庭兄弟姐妹的不和睦,父母要承担90%的责任”对此你怎么看?
确实是这样的!有些父母很自私,只在意自己的感受,本来又不是多大点事,但就是喜欢在一个儿女面前说另一儿女的不是,以此宣泄不满。殊不知,此举真能让儿女反目。说儿女的不是还好哦,要是说媳婿不是,简直就是恨不得天下大乱。
见过一些大气的老人,明事理,很体贴,不乱说话,对别人的照顾总是表达感谢,对儿女媳婿也总是夸赞……
有人说“很多家庭兄弟姐妹的不和睦,父母要承担90%的责任”对此你怎么看?
有一定的道理,弟兄姐妹之间不和睦,首先应该是有父母偏心造成的,他就偏疼哪一个?会造成弟兄姊妹之间因嫉妒而不和睦,父母在儿女中间传话,而且还要经过自己的加工却说,这是造成弟兄姐妹之间不和睦的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就是在赡养父母上,有的人就不愿意赡养父母,父母到老了,他就不愿意出生活,这也是导致弟兄姊妹不和睦的原因,而且这个原因非常的重要,有的时候往往父母越是偏爱哪一个哪一个就越不孝心。四个就是贫富的悬殊,是自己的一母同胞,有钱的和没钱的永远处不到一块儿去,这是第四个原因,第五个就是在分隔父母的财产上,因为争父母的财产而争吵,这是引起弟兄姐妹之间不和睦的,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不管什么事,弟兄姊妹之间不和睦,总之都跟父母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就不必要细说了,太多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