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的农村人喜欢看出殡的,不害怕吗?
我第一次逃课,是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大概7岁。我逃课不是为了啥,就是和小伙伴去看农村人出殡,真的是又害怕又刺激!现在的农村出殡,也是越来越简单了,而我儿时看的可非常精彩!也许,你们会觉得,死人很难过是伤心的事情,我这样有些不道德!
那我今天就分享一下不道德的话题,为什么以前的农村人喜欢看出殡的,不害怕吗?答案,如下:
越有钱的农村人,出殡弄得越精彩。我小时候看的那次,是我至今见过最大场面的出殡。原本我都是要去读书的路上,半路被男同学怂恿着去看出殡!于是我就跟着出殡的队伍走,已经不是男同学想我跟去,而是我自己魂都被勾走了。先是出殡路上的踩高跷,唱歌,跳舞等等表演,让你看得眼花缭乱。他们也不是一次性一起表演,是边走边换队伍上演。你不得不跟着走,不然后面的表演你看不到的!
这路上的,我那个男同学已经看过瘾,说要不回学校去吧。可我就不了,我说,我想看他们去山上干啥的事情。其实,心里都知道,就是给死者土葬。他有些害怕,而我一样害怕,可还是想看。最后,换我拉着男同学,偷偷摸摸的跟着队伍上山去看人家如何土葬的了!
有风水先生在哪儿跳来跳去,穿着黄色大褂,手里拿着做法的东西,真的就像后面有电视了,看到的鬼片道士做法一模一样!在棺材埋进土里的时候,家属突然真正的开始嗷嗷大哭起来,前面哭的都是请人哭的,不是自己的家属!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真正爱家人的,哭的才最真!死者和我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可我跟着哭得稀里哗啦,让死者的家属都发现了,我那个男同学才拉着我往教室的方向狂跑!
好勒,后面我回到教室,老师让我咬着棍子,还要扎马步!我小时候真的是大胆极了,现在长大,别说逃课,旷班我都不敢!
死人确实是悲伤的事情,可只有真正爱你的人才会真的觉得悲伤,外人更多的确实就是围观者。这是我长大后才明白的道理。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感谢围观,期待转发,评论和关注一下,为了看农村人出殡而逃课的我!
为什么以前的农村人喜欢看出殡的,不害怕吗?
为什么以前的农村人喜欢看出殡的,不害怕吗?在农村,对于丧葬习俗人们是比较重视的。我们胶东农村在人去世之后,基本上是“排三殡”,也就是说停放三天以后才出殡。
过去的时候,交通不发达,有时候逝者的近亲远在外地,人去世后,为了让亲人再见上最后一面,就将尸体停放在正屋的正中央的门板上,停尸三天。再加上过去医学不发达,也怕有假死现象,所以三天以后,出殡下葬。一直以来,农村都沿袭这种习俗。
的确,那时候,农村人遇到村里谁家出殡,都是站在道路两旁观看。其实,看出殡的人没有害怕的。与死者关系、血缘近的都是随着送殡的队伍一直将死者送到墓地,等下葬后,才返回家里。而这些看出殡的,则是村里关系比较远一些的街坊邻居,他们并不是喜欢围观,而是站在路旁,目送死者一程。
在我国,历来对于丧葬文化比较讲究,所以在人去世后,还要烧七,从头七到七七、百日、周年、一直到三周年祭日,形成了一系列的丧葬、祭祀习俗。有时候,农村人看出殡或者烧七,也是看看这家人在丧葬方面的讲究程度。当然,看的时候也相互聊一下。这个说看人家,扎的纸品这样数劲儿,老人在那边啥也不缺了等等之类的话题。
农村家里有人去世后,也有很多讲究的,就像三年之内春节不能贴对联,没有烧头七不能到别人家串门,小辈儿三年内不能结婚(如今有的地方改为未满百日不能结婚),三年之内子女不能穿红衣服等等,这些习俗,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在,其实这也是对逝者的一种尊敬和悼念。
对于农村一些丧葬习俗,如今比起过去精简了很多。我认为,这些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应该是老人在世的时候,做子女的要尽到孝心,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只有将这一美德传承下去,那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以前的农村人喜欢看出殡的,不害怕吗?
问:为什么以前的农村人喜欢看出殡的,不害怕吗?
以前,我们当地还是实行土葬,用寿材棺木抬着逝者去吉穴永眠之地。以前农村人为什么喜欢看出殡呢?
出殡仪式感很强村里逝者出殡是大事,村里的邻居都要来送逝者一段。送行的人越多,说明逝者生前越受大家敬重。
出殡也很繁琐,从起棺开始,由逝者子辈中的一人引路,用铝壶撒烧酒从祠堂跑出去,我们当地叫“出杀”。听家里的长辈说,这时候路人都需要避让;然后就是孙子辈的人捧着遗像走前面,走几步回头一鞠躬,如此往复;后面跟着哀乐队,敲敲打打;接着就是抬棺人抬着棺材,棺材两侧是孝女孝媳扶着棺木嚎哭;往后就是送行的人了,有些亲戚帮忙抬着挽联,纸楼等。
有时候遇着子孙满堂,高寿的老人出殡,头尾不想见,连绵几里地,也是相当壮观的。
农村娱乐活动少以前,可没有电脑,也没有手机,就是电视,也是比较有钱的人家才买得起。所以,农村平时真的没有什么可玩可看的。遇上出殡,看着吹吹打打,虽然气氛有些悲伤,但是还是很多人喜欢看。可以看看请了几个抬棺人,有多少孝子孝女,看看有多少人送行等。
看出殡不害怕么?记得小时候,爸妈不让我和我姐看出殡,担心我们看了晚上会做噩梦。可是,每次我们姐弟俩都会偷看:我们家在村中间,出祠堂的大路就在我家门口。每次村里老人去世出殡,我和我姐都会趴着窗户上看。但是看不真切,因为棺木上都会盖上一张大毯子,只能看到棺材的前后两侧。
说实话,我对于棺木有天生的恐惧感,每次经过放置着老人准备的未用的棺木旁,都会心惊肉跳。可是,看出殡真的一点都不害怕。至于是什么原因呢?
1、隔得相对较远。看出殡,往往都是远远地看着,模模糊糊的,有时候连棺木都看不见。
2、周围到处都是人。出殡,都是人围着棺材,前后左右都是人,再加上敲敲打打,根本就没有恐惧的气氛。再说,看出殡也不会一个人单独看,自己左右也是有人的。
3、出殡都是大白天。天明壮人胆,大白天的周遭都白亮亮的,就不会联想到害怕。都说被吓着多半是自己吓自己,大白天自己心里不害怕,自然也就不怕了。
以上是一点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对于以前农村人喜欢看出殡,不害怕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吐槽,批评指正和补充。
——END——(完)
为什么以前的农村人喜欢看出殡的,不害怕吗?
没在农村看过出殡的队伍,一定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奥秘。
我们小时候在农村,觉得最好玩的就是有人结婚和有人下葬,欢喜的事儿当然期待,期待有好吃的东西。但是埋人的事儿也是又怕又惊。怕是因为毕竟有人死了,小时候各种鬼怪的故事也围绕着我们很久了,惊的是埋人的过程中也有吃的。
在我们村里,出殡的时候,这个主家会做很多花式的馒头、花卷、枣糕等,这就是在地里祭拜一会,然后就分给各个小朋友吃了。所以一旦有人出殡了,必定跟着很多小朋友,大家一路跟着出殡的队伍,到了墓地之后, 所有的仪式结束了,这些花式的馒头、花卷供了之后,我们就可以随便拿着吃了,当时什么也不管了,就是抢着吃,其实也没有那么好吃,只是大家凑在一起,觉得好玩。这就图一个安心,让去的人一路走好。
以前在农村有人出殡其实和有人结婚是一样的排场,都要请演出队来唱戏。搭台子表演节目必不可少的,这都形成了一条龙的产业。接下来当然是吃了。出殡的也是要请一群人来做饭,同时请各家的代表来吃饭,吃完饭之后再一起送殡,当然有的也是反的,先送殡在吃饭。这根据风俗来定。这其实也是想让已经不在的人安息走好。
有的地方现在还保存这种风俗,有的在人过世之后要连续摆宴3天、7天,这些都有。有的地方还要放电影等等,这都是不一样的。
但是总的来说,人在世的时候好好对待其就够了,走了之后,这些排场只能是个场面,也不能让死去的人活过来,大家说呢?
为什么以前的农村人喜欢看出殡的,不害怕吗?
为什么以前的农村人喜欢看出殡的,不害怕吗?
在农村,家里老人去世出殡的这几天,其实是最能展现出农村人情味的一个缩影,这方面我个人觉得比城里好多了!毕竟人们没这么胆小怕事的,就像过去村民家里有老人时,就会有在家中准备棺木的传统,记得小时过年去村民家拜年时很容易发现人家里有为老人提前准备的棺材,这其实是过去孝道的体现,往往这样的家庭会比较孝敬父母老人吧!如果大家会感觉害怕的话,那么家中的棺木要比看出殡会不会更恐惧呢?!事实上并没有,毕竟这是农村过去的一种传统观念,已经被大部分人接受!
说到看出殡,也是送逝者的最后一程吧,在农村,一般白事活动会有三天,但如果赶上大节或其他因素影响,也会有五天的情况。因而对于农村人而言,并不是喜欢看出殡等白事活动,毕竟以后再也见不到,虽然不是亲属,但很多人还是会有一些悲伤之情的!
农村家里有人去世后,也有很多讲究的,就像三年之内春节不能贴对联,没有烧头七不能到别人家串门,小辈儿三年内不能结婚(如今有的地方改为未满百日不能结婚),三年之内子女不能穿红衣服等等,这些习俗,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在。在人情世故方面特别浓厚的农村,其实关于婚丧嫁娶之事会比较频繁,人们对于出殡等这类丧事活动接触多了,自然也就没啥好害怕的!
我觉得这些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应该是老人在世的时候,做子女的要尽到孝心那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对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欢迎留言互动!
为什么以前的农村人喜欢看出殡的,不害怕吗?
为什么以前的农村人喜欢看出殡的,不害怕吗?由于农村是小圈子的熟人社会,人们对于村里村外的婚丧嫁娶之事也是经常遇到,即便会有害怕的情况,一旦这类丧事活动经历多了也就心无胆怯了,而且出殡活动多是白天进行,再加上人多热闹,基本上也就体会不到恐惧害怕!毕竟人们没这么胆小怕事的,就像过去村民家里有老人时,就会有在家中准备棺木的传统,记得小时过年去村民家拜年时很容易发现在遮雨棚等地方会有为老人准备的棺材,这其实是过去孝道的体现,往往这样的家庭会比较孝敬父母老人吧!如果大家会感觉害怕的话,那么家中的棺木要比看出殡会不会更恐惧呢?!事实上并没有,毕竟这是农村过去的一种传统观念,已经被大部分人接受!
看出殡也算是送逝者最后一程!在农村,去世之人由于是村里的熟人,村民会通过捧场、抬棺、操办丧事等方式积极参与丧事活动,尤其是对于同姓大家族的成员,一般这时就会放下手头要紧的事情,然后全程参与丧事流程,一般白事活动会有三天,但如果赶上大节或其他因素影响,也会有五天的情况。因而对于农村人而言,并不是喜欢看出殡等白事活动,而是以这种形式送逝者最后一段路程,毕竟以后再也见不到,虽然不是亲属,但很多人还是会有一些悲伤之情的!
胆小是因为没压力,胆量却可以练出来的!在农村还会遇到很多看似害怕的事情,却实则又没啥具体影响。例如过去农村路少,往往在出村走夜路时可能就需要经过村头的坟地,那时候即便是一个人路过,基本上也没有多少害怕的,毕竟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场景,也没有造成啥影响,自然就没什么可担心的!记得以前去镇上上学,那会儿因为有早自习,往往早上天没亮就得出门上学,由于路上会遇到三四处坟地,刚开始时也会害怕,就会约同村伙伴一起去上学,后来随着分班级后,基本上就是独自去上学了,记得那会儿还真遇到过鬼火的情况,就是坟前像是有一团蓝火,还好离得有一段距离,不然也可能会吓怕!但后来才知道,那只是一座新坟,人家大早上正烧纸填坟,并不是什么鬼火!所以说,害怕其实是对于未知事情的不解,一旦认清了事实真相也就没什么可恐惧的!
因此,在人情世故方面特别浓厚的农村,其实关于婚丧嫁娶之事会比较频繁,人们对于出殡等这类丧事活动接触多了,自然也就没啥好害怕的!毕竟胆小是因为没有压力或没有自信,往往就会对于未知或突发情况没有一定掌控力,也就是没有安全感而做出的表现方式,然而胆量却是可以后天练出来的,只要面对多了就会变得麻木无所畏惧了!以上仅为个人见解,对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欢迎留言互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