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该怎样播种?有哪些技巧?

生姜,在我们农村人眼里可是宝贝呐!

首先,生姜不仅仅可以食用,在我们日常炒菜的时候经常当做配料。还可以当做药用哦!比如,最近疫情期间,要是感冒不方便出门的,就可以在早上起来的时候,切几片生姜,再拿一包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红茶,一起放入锅里煮15分钟左右,就可以倒出来喝,对治疗冷感很有效果哦,记得是早上,晚上不要喝姜茶!因为吃过生姜后,我们的身体会有发热的感觉,因为生姜它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让身上的毛孔张开,就会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是不是很厉害呢?之前,就看到一个新闻,说一个老奶奶的长寿秘诀,就是每天早上起来吃几片生姜!

接着,这么厉害的生姜它是如何播种的呢?

生活在农村的我,从小就跟在外婆后面,看她种这个种哪个,有时也帮助种植。就生姜的播种而言。第一,一般种植,我们是种在家后院,也就是背靠太阳的坡地。因为生姜它是非常害怕强光的太阳直射的,所以,会选择比较阴的地段来播种。第二,要选择深厚,肥沃并且排水良好的土壤。因为,我家后院有养鸡鸭,平时放牛回来,牛也是牵到后院的牛棚,于是,鸡鸭和牛粪便成了土壤最天然的肥料。

第三,选择好的种子!一般外婆都是用生姜的根茎来播种的,先在秋天的时候挖出生姜,选择比较漂亮也就是肥厚的,没有被病虫伤害过的根茎种子。把它先储存在地下室或是放在沙堆里,等到3.4月就可以拿出来种植了,因为我们是南方的,这边气候比较早暖和,北方的话,5月份最佳!

第四,播种深浅要注意!等你拿种子姜出来保温催芽,把种姜切成小块,每块最好都保留1-2个壮芽。然后放进土里播种时,要是你想要种的是生姜,播种挖的坑就要深一些,一般挖30厘米左右,并且要不间断的培土。要是你要种干姜,那就可以播种的浅一些,一般挖个10厘米左右就可以了!总之,要先浇粪水于穴中,要等土都渗透土后,再把姜种子放入每个穴中,最后不要忘了施肥哦!

然后,播种生姜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要时不时观察生姜。等生姜出苗的时候,要是发现有点缺株,就要及时的补栽下去。

第二,剔除杂草。一般情况下,我们一年都要除草4.5次哦!当然,具体的,你们可以根据你们播种情况,有杂草的时候,就弄下,免得杂草抢了生姜的肥沃。

第三,要记得追肥。不是播种的时候,施肥一下就可以的,之后也要追肥,我们一般就是用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

第四,不仅排水要好,刚开始也得浇水充足!因为,生姜刚种植的时候是比较饥渴的,对水的要求比较多,缺啥都不能缺水,一般要坚持浇水7天,之后就根据情况就行。

最后,你们种植过生姜吗?又有何高见呢?一般我家的就种够自己家人吃,多的会送给亲朋好友,邻居有些会种植大面积,成熟的时候拿去市场卖!收成好的时候,也是卖得不错的呐!在此,感谢大家来围观,走之前,没关注的记得关注一下我和帮转发扩散出去哦!大恩不言谢啦!

生姜该怎样播种?有哪些技巧?

生姜该怎样播种?有那些技巧?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句农村谚语充分证明了生姜对人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生姜才深受人们的喜爱,生姜市场才经久不衰!

那么如何才能种好生姜?有没有较好的种植技巧?下面我就来向各位分享一下这方面的一些技术,如有疏漏之处,还请各位在下方补充!

一、生姜的生物特征和生长习性

种植生姜如果不了解生姜的相关特性,那是不能种好生姜的,所以在解答生姜的种植技术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生姜的生物特性和生长习性,了解清楚它的相关需求后,才能根据其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高效的种植,获取相对较高的经济效益。

生姜是一种多年生的宿根植物,但种植农户为了追求生姜的高产效应,通常都是把生姜作为一年生植物进行培植,它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其中地上茎部分实际上属于生姜的假茎,一般有50~60厘米左右,茎上长出的叶子具有谈谈的香味;

地下茎部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不断的分叉、膨大,并成长为肥硕的块茎,我们通常把它叫做“母姜”,母姜会发芽生出新的姜苗,一般一个母姜会生出2根姜苗,这2根姜苗又会继续生长,其基部又会发育膨大,形成新块茎,我们把它叫做“子姜”,子姜又会发芽出苗,苗基部又会再次发育膨大形成第二次子姜。

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母姜生子姜,子姜再生子姜,一般可以循环生长5次左右,一直延续到生姜的地上部分被霜雪冻死为止。由此可见,生姜要想高产,就要确保生姜的地上茎部分长得更多,产量才会更高。

生姜不耐寒,也不耐冻,寒冷和霜冻都是生姜的大敌,所以种植生姜必须要选择在温和湿润的气候段进行。一般生姜的地上茎部分的最佳气温在15~28℃左右、地下块茎的最佳温度在20~25℃左右;生姜也不耐热、抗旱能力较差,在强阳光直接照射下,生姜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地下块茎也无法发育膨大。

根据生姜上述的生长特性可以看出,如果我们想获取高产生姜,就应该要让生姜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并应尽可能延长生姜的生长发育时间,时间越长,姜苗分叉得越多,产量就能越高。

照此看来,我们可以在每年最后一次霜冻之后下种,在未来第一次霜冻来临之前收获,至少也能确保生姜具有5个月左右的生长期;同时把握好具体的下种时间,尽可能杜绝烂种或死苗的现象发生。

二、生姜的种植技巧

生姜种植也很简单,并没有什么过于严格的技术要求,只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栽植,就一定能得到高产、质好的种植效果。

1、生姜下种时间。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生姜也是一种比较娇贵的作物,对外部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但在实际种植中,我们往往不可能把各方面的条件都调整到生姜生长的最佳状态,所以只能是综合各方面因素,全方位综合评估,尽量做到均衡、适宜。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选择在春播秋收,也就是大约在4~5月份左右进行下种,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时间段,才基本符合生姜的成长要求,且这个时间段生姜的生命力也最为旺盛,能够保证其顺利发芽成长。

2、种姜的选择。要想取得生姜种植高产的效果,种姜的选择也是重要的一环,并不是任何一个生姜都可以用来做种的,如果种子选择得不好,那将极大的影响到你的栽种效果的。

我们在选择种姜时,那些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必然就是我们的优选,比如铜陵白姜、西林火姜、来凤姜等品种,这些品种的产量较高、品质很好、市场的需求量也很大;同时在选择姜种时,个头较大、姜块肥厚、色质受看、没有创伤的生姜,是必选姜种。

3、种姜下种前的制种催芽。种姜选择好后,并不能直接下种,我们还应该对姜种先进行必要的制种和催芽处理,能够尽可能消除生姜的病虫害隐患,有利于生姜的生长发育。

首先将大块的种姜辦小,辦的时候注意不要将姜芽损坏,并尽量让相对较大的姜块只保留1个健壮的姜芽,细小的姜块可以保留2个;对于那些已经干巴的种姜和辦开呈现黑褐色的种姜都要弃之不用。

其次将种姜按照大小、肥瘦程度分开管理,并在露天坝摊开,用中等阳光晒上2天左右;再将晒制后的种姜用乙烯利或波尔多溶液浸泡10分钟左右,对于种姜的催芽具有很好的作用。

最后再用湿润的细沙将种姜一层一层的覆盖好,并用一些稻草将码好的种姜覆盖,起到保温的效果,注意稻草的厚度以能使姜堆温度保持在20~30℃为宜。待种姜出芽到1厘米左右时就可以用来下种了。

4、地块的选择和整理。接下来就是要对种植生姜的地块进行整治了,首先对选择好的土地进行翻耕,在翻耕的同时,要按照每亩5000斤有机肥、60斤钾肥的标准,均匀混合于土壤之中;然后再按1米宽的标准挖出高畦,并在畦上按适量的距离进行开沟,一般开2~3条沟就可以了。

5、生姜的摆种。这里所说的摆种实际上就是下种,就是把之前按照大小分类处理好的种姜一一摆放到地里。摆种前先要对已经整理好的生姜地块进行浇水,注意浇水量以让土壤充分湿润但又不出现积水为最佳。

摆种时要把种姜横摆到垄沟中,并注意姜芽一定要朝上,然后轻按种姜使其进入泥土之中,在抓一点泥土将姜芽覆盖住就可以了,也可用工具搂土对种姜进行覆盖,注意厚度要适宜,一般一个手掌的厚度就好!

三、生姜的病虫害防治

任何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都会发生病虫害,生姜也不例外,所以农民朋友们在生姜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一般生姜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斑点病

生姜叶片上有较小的斑点,初期发病时叶片斑点不多,但严重时斑点就会密布,影响叶片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生姜生长发育态势迟缓甚至停止生长。

防治措施:尽可能不对生姜地块连作,并适当增加土壤中有机肥和钾肥的使用量;初期发病不要拖延,可立即用6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600倍液,按每亩50公斤用量标准对发病部位进行喷洒,一周喷洒一次,连喷3次,即可基本消除本病。

2、生姜炭疽病

此病会让生姜叶尖和叶缘生出小斑,斑点会逐渐扩展变大,最后连城一片,导致姜叶枯死,严重影响生姜的成长。

防治措施:可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壮苗,并及时去除病叶;同时用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40~80克兑水进行喷洒,可半个月喷洒1次,连喷3次,可基本消除本病。

3、姜瘟病

姜瘟病主要是在生姜发育膨大期产生,并可快速传播,导致生姜植株大片死亡。本病较为难治,主要以预防为主。

防治措施: 一定要做好种姜下种前的消毒浸泡工作,并可在下种前对土壤种植穴用600倍的80%敌磺钠水溶液进行喷洒;下种覆盖完毕后可再用1000倍的80%代森锌水溶液喷洒土壤。所覆盖的土壤。

4、斜纹夜蛾

这是生姜的一种虫害,其幼虫主要吃生姜的叶片、花蕾以及果实,如果大面积爆发这种虫害,可让生姜只留下茎干,极大的影响生姜的产量,造成减产或绝收。

防治措施:应抓住发病初期就进行及时的清杀,每亩可用90%敌百虫按500~1000倍液进行喷洒,多喷几次即可清除该虫害。

四、种植生姜的其它注意事项

种植生姜的农民朋友们都知道,其实生姜种植的成本投入也不小,所以有些种植户为了降低成本,就可能会放低种植要求,这样其实不可取。生姜种植除了要按照上述技巧进行操作外,另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2点:

1、种姜尽量使用块头大的生姜。当然块头大的,其种子价格也会高一些,但是由于其块头大,所含养分丰富,生姜生长发育有保障,后期产量也会高很多,所以这种投入完全是值得的,不要因小失大。

2、注意生姜的合理密植。生姜种植的密度不能想当然,一定要根据种姜的品种、个头的大小、土质的肥瘦来合理确定。通常情况下,每亩平均控制在6000~7000株左右是最为适宜的,切不可过于密植。

总结全文:

生姜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作物,基本上每个家庭都会购买生姜,所以生姜的市场需求是很旺盛的。广大农民朋友在进行生姜种植时,一定要按照文中介绍的技巧,科学合理的栽种,并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种植效果,得到较为理想的收入!

生姜该怎样播种?有哪些技巧?

【大别山鹰】答疑:生姜该怎样播种?有哪些技巧?生姜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调味品,也是近几年被人为推到风口浪尖的农产品之一,因此,生姜种植不仅被人们视为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在管理上也优于其它农作物,并被人们逐年扩大种植面积,销售一直很好。

生姜在原始环境中是多年生宿根类植物,喜温不耐寒,喜阴不耐强光,喜湿不耐干旱,因此,地上部在寒冷的冬季枯死,以地下宿茎越冬。而在实际生产中,生姜常以一年生栽培为主,多于春季断霜后催芽定植,出苗后遇高温覆草降低地温,保持土壤肥水供应,到秋后收获上市供应。

生姜原产于热带雨林气候地区,种茎在15一18℃以上开始发芽,最适合根状茎分生和发育的月平均温度在25一29℃。生姜在茎上发生肉质不定根,根须少,根系吸收能力较弱,宜种植在保水保肥力强、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的酸性粘壤土中。生姜有多次分枝生长能力,每生长一肉质茎就会生长一个植株,植株叶为披针形,草质叶鞘抱合形成坚挺的假茎。

【栽培季节】长江流域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10月初收获。

【栽培技术】

1、选种与催芽一一栽种前,宜选用无病、无虫眼、个头大而肥的茎块作种姜,姜种上应有1一2个合格壮芽眼。播种前应先采取烟熏‘。

2、播种地选择生姜忌连作,同一地块多年连作会发生生姜病毒病,因此,以间隔3年以上地块播种有效提高生姜产量和预防病毒病。

3、播种生姜地宜作成深沟高畦,行株距30×17厘米。姜种朝下斜放,芽头朝上,并朝向一致,在种姜上先撒草木草(一是保温,二是防病灭菌,三是增加钾肥),然后再覆盖土杂肥后盖一层约1厘米后的砂壤土。

4、施肥管理生姜因根系吸收能力弱,在播种前应施足底肥,深翻疏松土壤。底肥以农家肥为主,配施复合肥,出苗后,茎块生长前可结合抗旱施薄肥水1一2次,保持土壤湿润,有利茎叶生长,促进营养吸收合成向地下部输送。

5、中耕培土生姜虽然喜欢在粘壤土中,但粘重土壤透气性差,遇上干旱则不利于茎块生长,因而要多松土中耕和培土,并及时补充钾肥,有利于茎芽发生。

6、姜田降温保墒生姜喜温,但怕强光直接照射,除采取蔽阴方法外,还应在基部覆草降温和傍晚浇水补墒,这样有利于姜田增产。

7、生姜采收生姜采收分嫩姜采收和老姜两种。嫩姜采收在6一7月,主要用于做姜菜和腌渍;而老姜采收在9月底一10月份,主要用作佐料、干制品、医药原料和种姜留用。

以上是@大别山鹰的个人观点,关注@大别山鹰,关注#头条三农#,每天为你分享不一样的三农观点。

生姜该怎样播种?有哪些技巧?

生姜,是一种拥有2000多年的香辛料,能够与鱼肉搭配,也可与蔬菜为伍,备受大众喜欢。那么,这种餐桌上的常见的调味食物如何播种种植出来的呢?

◆生姜播种的方法,选种、催芽、整地、下种,4步到位

生长是春季播种,大概4~5月份,到了秋季就能够收获了。那么,具体如何去播种呢?这个得需要细说,如下:

㈠优选姜种。要选择肥壮、芽头饱满、颜色鲜艳、无病害、无虫害、无损坏、最好还是个头大小均匀的姜种,当然了姜种太大不行,建议重量在50~100克。在选择姜种的过程之中,难免要使用刀切,出现伤口,故而要使用草木灰消毒处理。

㈡种前催芽。先是把姜种摊开,晒上1~2天时间,接着使用波尔多液浸泡10分钟左右,然后把姜种捞出来,并使用潮湿的砂子将其层层码好,使用稻草覆盖进行保温,覆盖厚度在30~40CM,温度保持在20~30℃,等到姜种出芽1CM的时候就可以安排播种了。

㈢种前整地。在进行姜种催芽之前,咱们还需要翻耕土地。翻耕土壤的同时,施入6000斤腐熟的农家肥,搭配施入50斤钾肥。务必要使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合在一起。

㈣作畦播种。完成整地之后,还需要作高畦,畦宽100CM,按照行距33CM左右开3条沟,沟的深度为10CM上下。然后,按照18CM的株距进行播种。播种时,芽要朝上。播种完毕之后,覆盖6CM左右的细土。最后,覆盖一层稻草进行保温保湿。

到此,生姜播种的方法介绍完毕。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在播种过程之中的一些技巧。

◆生姜播种的技巧,这3点能够帮助你把生姜种得更好

生姜播种,按照以上分享的方法完成即可。但是,为了取得高产优质的生姜,我们还需要多学习一些技巧,并应用于实际栽培管理过程之中。

㈠把握好下种的时间。我们在上面提及生姜播种的时间大概是4~5月份,但是没有说具体哪一日。当然了,这个也不好说,毕竟每个地方的气候环境不一样,我们只能够根据气温来判断。这就涉及到一个技巧了,即使用温度计实时测量地温,当温度保持在16℃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安排下种了。因为姜种萌芽的最佳温度是16℃以上,15℃以下就停止生长。

㈡把握好姜种用量。一亩地,不同的种植户使用的姜种量存在差异。有的亩用姜种量600~1000斤,有的亩用种量高达1600~2000斤。那么,到底是用多好,还是节约点好呢?按理来说,单个姜种越大,出苗越早,苗也越壮,产量更高。但是姜种太大了,亩总的用量会很大,成本增加。所以,咱们可以折中而取,单个姜种平时要求50~100克,咱们可以取70~80克的单个姜种,既有利于将来高产,又可以节约姜种,降低成本。

㈢把握好土壤翻耕深度。很多人会认为土壤翻耕越深越好,这个观点很片面。翻耕的深度应该根据土层的厚度来决定。土层深厚,表土和底部的土质是一致的,可以深耕。而土层较薄则不宜深耕,还有多风、高温和干旱的地方或者季节,深耕会加剧水分丢失。故而,是否深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实在把握不了,建议翻耕的深度保持在18~20CM为宜。

除了以上关于生姜种植在播种方面的介绍之外,个人觉得还应该对生姜适宜生长的环境有所掌握,这对于日后生姜田间管理会有很大的帮助。

◆生姜适宜的生长环境,从温度、光照和水分这三大基本要素开始学习

㈠温度。生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不同的温度要求。16℃开始发芽,温度越高出芽速度越快,最适合的发芽温度保持在22~25℃之间。茎叶生长方面,25~28℃最佳。进入茎块膨大期,白天要求温度在22~25℃,而夜晚的温度则要求不高,16~18℃最佳,低温则更有利于养分积累,但是不可低于15℃,否则停止生长。

㈡光照。生姜具有不耐强光的特点,发芽期要求黑暗,幼苗期要人工遮荫,即便是进入了旺盛生长期也只需要稍微强一些的光照即可。

㈢水分。生姜对水分要求特别严格,不耐旱,因为是浅根系植物,吸水能力弱,而叶面蒸腾能力强。除了不耐旱,也不耐涝,遇到雨季不及时排水,姜瘟发生的概率就很高。故而,建议对生姜适量浇水即可,以保持湿润为度。

好了,以上是我个人看法,欢迎评论指正。另外,大家有关于三农方面的问题,可以一起探讨。

生姜该怎样播种?有哪些技巧?

生姜和大蒜应该属于价格比较高而且还算稳定的农作物,二者具有同样的对人体有益作用,我们山东是种大姜、大蒜、大葱的主要省市,有很多农民已经通过种植这三种农作物成功奔小康。

今天我们来谈谈大姜的种植技术,想要让经济作物长到品相好,产量高的话,播种也是关键的一步。

第一步,挑选最好的姜钟

每年大姜收获后,在储存之前,菜农们就会仔细的从里面挑选最好的姜块留出来,要那种长相漂亮、大块、且没有毛病的大姜,保存到具有恒温和恒湿的窖子里,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地块来种姜

大姜是一种既怕涝又怕旱的农作物,在选择种植地块时,我们要选择排涝好,又灌溉方便的沙质疏松的土壤地块,用以保证在大姜生长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条件,姜农为了大姜产量高,通常会选择最起码两年以上没有连作过的土地来种植,防止重茬影响产量。

第三步,大姜种植前的整地和使用基肥

我们北方种植生姜时,更愿意集中施有机肥,一般会选择花生饼腐熟肥,或者豆粕腐熟肥,先在地块里开好沟,然后把肥料用比较集中的方式施进沟内,也可以先种姜,把有机肥施到两块种姜之间,这样做对于有机肥的使用达到最高使用极限。

第四步,生姜播种以及覆土

在播种生姜前给土地浇水,要保证土地墒情合适时种姜,否则土壤湿度不够,姜种会出现发芽慢的状况,为了保证种姜出苗齐,我们要在种姜之前浇水一次。

每亩地可播种5500—6000株,把姜种压在土中,露出姜芽与地面齐平,种植密度也是决定姜产量的关键因素,露地种植生姜最好能够覆膜,来给姜苗进行保温保湿,还能抑制杂草生长。播种结束后,就是后期大姜生长过程中的田间管理,我们要保证大姜足够的养分供应,水分供应,防治各种病虫害,以及中耕除草等。

大姜如今已经成为我们北方人饮食中的必须调味品,它和葱、蒜是炒菜中必须要放的东西,而且大姜还是驱寒食物,受了风寒熬姜汤喝是很多农民的习惯,没事也可以喝点姜汤,据说能增强免疫力。

生姜该怎样播种?有哪些技巧?

生姜播前准备及方法

1. 播前的准备:

(1)掰姜种:种姜催芽时,姜块较大,虽有的姜区催芽前已将大块掰开,但出芽后仍需挑选,因此,在姜种下地前多进行掰姜。掰姜的过程实质上是进行块选和芽选的过程。

掰姜时一般要求每块姜上只保留1个短壮芽,少数姜块可根据幼芽情况保留2个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以便使养分能集中供应主芽,保证苗全苗旺。掰姜时若发现幼芽基部发黑或掰开姜块断面褐变,应严格剔除。

掰姜除应选留壮芽外,还应考虑姜块的大小。经笔者多年试验证明,种块以75克左右为宜。

掰姜时还应注意,为了以后便于管理,可按种块大小及幼芽强弱进行分级,即瘦小的姜块和瘦弱芽姜块放在一起,肥胖姜块和具壮芽的姜块放在一起。种植时分区,分别视生长情况进行管理。

(2)浇底水:因生姜发芽慢,出苗时间长,若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幼芽的出土与生长。为保证幼芽顺利出土,必须在播前浇透底水。浇底水一般在沟内施肥后,于播种前1~2小时进行,浇水量不宜太大,否则姜垄湿透,不便下地操作。

2.播种方法: 底水渗下后,即可按一定株距将事先准备好的姜种摆放沟内。摆放姜的方法,各姜区也不一致。一是平播法,即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苗方向保持一致。若东西向沟,姜芽一律向南;南北向沟,则幼芽一律向西。入好姜块后,用手轻轻按入泥中,使姜芽与土面相平即可。而后随手扒下部分湿土,盖住幼芽,以防强光灼伤幼芽。这种播种方法,种姜与新株姜母垂直相连,便于以后扒老姜。二是竖播法,即将姜块竖直插入泥中,姜芽一律向上。这种播种方法,种姜与新株上的姜母上下相连,扒老姜时易伤根,操作也不方便。

南方有的姜区为便于扒老姜,将姜种倒放,该法虽便于收获老姜,但影响幼芽出土,生产上不宜采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