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职场里很多时候,一些能力可能不是很出众的人往往最后都成了领导?
很明显,这个人的情商好。智商高的人能力一般比较强,但情商低就不能在人情世故的处理上做到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反而被冷落,最后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当然也就提拔不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智商一般情商高的人,就不一样了,虽然做不出什么惊人的成果,但能在自己同事之间,自己和领导之间,言语得当,会混事,在同事和领导中都能落下好人缘,好评价!即使才能不那么出众,但也会得到同事们的赞美和领导们的欣赏,把他(她)提到管理层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因此,在职场这个人际关系复杂多变的行业里,高情商的人比高智商的书呆子更吃香,更有提拔空间!
为什么职场里很多时候,一些能力可能不是很出众的人往往最后都成了领导?
能力的界定内涵丰富,专门能力和通用能力不一,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也不是一回事。通常讲,充当领导角色,应具有一定的通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换句话说,担任领导要有管理、组织、协调等领导能力和素养。
为什么职场里很多时候,一些能力可能不是很出众的人往往最后都成了领导?
你作为一个员工,你能接触到同事的更多只是业务方面的能力,而这只是被提拔需要考虑的能力之一,并不是说工作做得很好,就一定能成为领导,其他方面的能力更重要,同事的这些能力你平时是接触不到的,只有他的领导,才会接触到这些方面,所以别人被提拔,肯定是有原因的。
领导被称为管理,他主要管理的对象是人和公司,没听说过领导还要操心基层工作是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的吧,能力强归能力强,和做不做领导没有根本的因果关系。业务能力强更有可能被提拔,但却不是绝对的真理,提拔一个人成为领导,需要考察的方面非常多,也很复杂,并不是光光看到他的业务能力,就觉得他该当领导。
业务能力出众是比能力平平更有可能被提拔成为领导,但这只是作为提拔的参考条件之一,并不代表全部。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分公司把我和几个比较优秀的人派到总公司去参加培训,那期培训有200多人,其中有一项培训就是大家自由分组,然后推选出组长,让他代表小组发表10分钟的演讲。
这样的分组基本都是找知根知底的同事一起组队,因为之后需要共同完成培训任务,知根知底更好配合。我们分公司就推选了平时工作能力最强,学历最高的同事作为我们的组长。
结果演讲的时候,他看着下面200多号人静静的等着他发言,脸一下刷的就红了,大冬天的弄得满头大汗,说话结结巴巴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一个10分钟的演讲,照着稿子来读,就花了近20分钟。这不是我瞎编的故事,这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的身边的事情。
这样的员工,能成为领导吗?当然有可能可以成为领导,只要他多锻炼面对大众不紧张,但至少当时他成不了领导,因为他还没有准备好。
公司不会空着一个领导的位置几个月甚至几年,等着你准备好了,在把你放上去。公司只会从准备好的人里面,挑一个出来成为领导。领导的位置永远都比员工的数量少得多得多,当你错过了这次机会,也许要再等好几年,才会出现领导位置的空缺。就算你已经准备好所有作为领导的条件,不代表别人没准备好。领导的位置就一个,不是你就是他,你觉得这个人的能力出众,被提拔上来的人能力平平,但评判一个人能力是否出众,是老板说了算,而不是你一个普通的员工说了算。
你觉得这个同事的能力出众,但在老板的眼中这个同事能力平平也不一定,要想真正看清楚一个人的能力,只有处于比他高的位置才有发言权,你又没真正指派过任务让他去执行,你又如何评判出他能力如何呢?
你们都同样处于基层员工的位置上,看到的不一定就是全部,甚至有时会带有个人感情成分在里面,这只是你的评判标准,并不是提拔领导的标准。
在公司要想获得晋升,业务能力是基础,你还需要获得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工作中有3个方面的能力和一个方面的原因,分别是:
- 1、业务能力
- 2、沟通能力
- 3、管理能力
- 4、性格原因
而作为老板,需要认清一个人,他具备哪方面的能力,或者具备哪几个能力,把他们按照能力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这样的老板,才是一个懂得识人,用人的老板,单单的业务能力,只不过是提拔的考察条件之一。
1、业务能力就是工作能力。平常做基层的时候从事的工作,就是所谓的业务能力。比如你是程序员,那么你编程的能力强,就会说你的业务能力很强。
业务能力是最常接触到的能力,也常常让人把业务能力作为评判一个人能力强不强的全部,其实这是不准确的评判标准。如果单单因为一个人的业务能力强就把他提拔为领导,会有什么后果,我想拿我们公司之前的例子来说。
有一个程序员,编代码能力很强,他负责的模块基本不会出什么问题,老板比较喜欢他,想把他提拔成技术部主管,让他管理这些程序员,让这些程序员也能学会他的编程方法,好提高工作效率。
我开始建议老板只给他加工资就行了,提拔主管的事可以缓缓,但最后还是拗不过老板,我也不好说得太多,万一传到那个程序员耳朵里,还觉得我在打压他。
其实这个程序员有一个技术类人员都有的臭毛病,就是太追求完美,也太过于自信,容不得别人的半点质疑。刚上任就组织其他程序员学习,天天看到他们开会,老板开始还很开心。
最后慢慢的有人离职了,老板才发现问题不对。这个程序员说话太直,虽然是为了工作,但别人也是搞技术的,其实毛病都一样,容不得别人质疑自己的技术。他觉得别人这样做不好,那样做又效率低,谁都说服不了谁。
“我是领导听我的!”就这么一句没情商的话,把人气跑了,我们还要为他“擦屁股”,继续去招人,也因为这事,老板把他降下来了,他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就离职了。
其实蛮可惜的,他业务能力非常强,很多程序上面的问题都是他解决的,明明给他加工资就能留下来,却偏偏让他做了他不擅长的岗位。这个例子一直成为我们公司提拔管理的反面教材,也算是给老板上了一课。
内行管理内行,虽然是很多公司通用的管理方式,但并不适用于每个人,有些人业务能力是很强,但他不会表达出来,不懂得把他的能力教给其他人,团队中就只有他一个人厉害没有用,只有大家都厉害,才能提升效率,公司才能获得利益。而如何把你会的东西教给别人,这就涉及到沟通和交流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接下来讨论的问题。
小结:
很多公司都是从事服务行业,并不需要做什么高尖端的技术,所以只要是普通人就能胜任,要想做好只需要比别人更努力一点就行,要想提升业务能力并不难,业务能力是每个想升职的职场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难的是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这些能力需要智商和情商的双重发展,只有在业务能力过关的基础上,把这两项能力发展出来,才会被提拔为领导,这也是很多人,虽然业务能力很强,但依然不能升职的原因。
2、沟通能力,就是把你的想法告诉对方,让对方理解你的意图,并去执行。这个能力看起来简单,但真正懂得沟通的人并不多。
小张,帮我把这个方案做出来,相关资料在这里,你整理一下,下班前给我。
这就是沟通能力不足的表现,也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布置任务时候的表现,当下属接到这样的任务,他会无从下手,很容易就把任务做偏了,但这样的领导比比皆是,所以我才强调,沟通能力是作为领导的必要能力之一。
沟通不是简单的把你要表达的事情表达出来,就算沟通完成了,最重要的步骤,是需要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并保证和你表达的意思一模一样。这一点,就有很多人做不到。
很多时候一个方案被退回来很多次,并不是你能力不行,做得不好。最大的问题还是你和领导的沟通没有达成一致,当你的理解和领导的理解出现偏差,那么不管你改多少次,领导都不会满意。这就容易导致以下的结果,甚至会阻碍你的职场发展。
领导会觉得你不会做事,工作能力不强。
你会觉得这个领导难缠,故意为难你。
其实沟通有三要素:
- 任务方向
- 任务结果
- 验收时间
把这三要素沟通好,可以提高很多的工作效率,但却很少有人能做到,领导觉得他布置得很清楚了,而你又怕被领导批评不敢直接问他,这就导致了误会产生。
而想作一个领导,那就必须要懂得这方面的沟通技巧。我一直强调,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从事一些简单的服务工作,写个方案,做个表格,这些需要多大的能力?我觉得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做好,大家差别都不大。但同一件事,吩咐两个不同的人做,也许结果就会差很多。
看到一个段子,老板让一个员工下楼买一只笔上来,员工急吼吼的就下去买了,结果领导说我需要一个写黑板的水笔,你买一个圆珠笔上来干嘛?
员工下楼买了只水笔上来,老板还是没满意,我需要的是红色的笔,你买一只黑色的上来干嘛?
最后员工来来回回跑了几次,才买到了老板想要的笔。
这一遍遍的跑,其实在第一次沟通的时候员工就能把老板的意思问明白,老板也能把自己的想法说明白,为什么会出现上面这种情况呢?就是老板话没说完,你就跑去做了,让他觉得你知道了他的想法,要不然你为什么直接就下去买了呢?员工接到任务就想当然的开始去做,也没和老板确认过结果,怎么做老板都不满意,导致做了很多无用功。这就是沟通的重要性。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埋头苦干兢兢业业的员工,没有一个喜欢往老板办公室跑的员工晋升得快的原因,沟通要比蛮干,效率更高。
小结:
懂得沟通,才能获得晋升。沟通不仅仅是平级的沟通,更包括向上和向下的沟通,把这个能力做好了,才有晋升的可能,光靠业务能力强,只能算一个合格的员工。
沟通往往是一个主动的行为,当你没有听明白领导的意思,你有没有主动的去问,当你觉得你听明白领导的意思之后,你有么有主动的去和领导确认一遍是否你们的想法是一致的。只有把事情沟通清楚了,才能事半功倍,得到领导的赏识。
3、管理能力就是指带团队的能力,光自己好还不行,还要把团队下的人都变得和你一样优秀,才算是你的能力。
做小兵容易,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做管理却很难,需要让团队下所有人都把事情做好,这不单单需要自己的业务能力过硬,还需要懂得沟通,调节团队里面的不稳定因素,协调团队里每个人的工作状况,这方面的能力,是需要通过实践练出来的,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智商和情商的双重锻炼。
当你做到管理之后,你会发现,业务能力只是基础中的基础,比起管理能力来,简直是小菜一碟。
我曾经就差点把团队管散了,当时刚做管理,意气风发的觉得我肯定能做好,也不吃以上压下这一套,所以对每个团队成员都很好。平时有些头晕脑热的,提前给我说一声就行了,我也不为难他们,甚至崇尚“来我的团队不需要加班。”
开始还很好,大家都很听我的,结果慢慢的问题就出来了。有些人每个星期都有那么一天“头晕脑热”请病假,我交代的任务也是越来越难完成,甚至以前1天就做完的,现在拖到两天才提交给我。质量就更不用说了,简直就是来敷衍我。
到这时我才意识到,管理团队光靠人情不行,还需要非常多的手段。最后我找老板请教,通过一系列的整顿,才把团队拉回了正轨。
而我,也变成了我曾经最讨厌的领导,该加班的加班,该被批评的批评,其实管理都是大同小异,在人情和制度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管得太松就会出现我上面的情况,管得太严又会有人受不了要走人。
当网络上大家都在吐槽自己的领导如何如何不近人情,如何如何给他找麻烦的时候,其实这种状态我也经历过,但我现在做了别人的领导,才知道有些事情,是需要亲身经历过才会明白。管理是一门大学问,关于管理的书随随便便就要几十万字,在这里我就不详细介绍如何管理团队了。
这里我只想说明一个问题,要想被提拔做领导,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把手下管住了,这只是第一步,还要把他们管服了,愿意跟着你干,这才是一个领导最大的能力。要想在公司被提拔,就要让老板看到你的管理能力。
比如平时公司组织团建、开年会这些活动,是你表现的机会,除了可以在领导面前表现,更重要的是你能通过这些活动,锻炼你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这些活动都需要很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而你在活动中,可以通过各部门的沟通协作,认识到你的短处。
其实很多公司招应届毕业生的时候,曾经在学校中的担任过班长或者学生会干部,都有些优势,就是看中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这些能力,光看书学不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得出来。
小结:
管理能力实在是一个太大的学问,这里就不具体说了。只告诉你,想要获得晋升,那么就需要具备管理能力。管理一个团队和管理自己,差别非常大,业务能力强的人,不一定能把管理工作做好,这也是很多人只能成为业务精英,却不能成为管理的原因。
4、性格原因。有些人不爱与人交流,这类人大多出现在一些技术岗,他们的心思都花在研究技术上了,在与人交流这方面比较欠缺,让他们去管理人实在是有点为难他们了,这些人即使技术能力再强,老板也不会考虑让他们提升为领导,因为老板也知道,一个管理需要做什么,也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这样的人,把他们放在技术岗位上,要比放在管理岗位上,发挥的作用更大。
当然有些单位需要保密等因素,需要这样性格的人来作为领导,这属于特殊情况,我们就不讨论了,我们说的是大多数公司的普通领导岗位。
提拔管理层的核心思想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
提拔管理层,不是简单的以工作成绩作为参考,谁业务能力强,谁就做领导,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基层管理,比如在车间或者销售部门,业务突出的可以做个小主管,但还想往上升,光靠业务能力就难了。
所以很多人升为主管之后,都比较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和管理能力,而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这个人开始打“官腔”了,其实这也是要往管理层发展的一个信号,管理和普通员工,本身就有些距离,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都会慢慢的疏远。
我遇到很多人和我说,以前在一起玩得很好的朋友,升做主管之后,越来越不愿意和他接触了,其实原因也在于此。
老板考虑的是,这个员工会不会管人,会的话就提拔成管理,业务能力突出但不会管理就让他做业务,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谁业务强就给谁升为管理,加薪也是能达到留住业务精英的效果。
最前面分享的程序员的例子就是这样,这个程序员虽然业务能力很强,但他不懂得团队沟通和管理,把对自己的要求强加在团队成员上面,导致大家怨言很大,“逃离”他的团队,这是一个管理最大的失败,管好人,留住人,才是一个管理应该做的事情。
业务能力在管理层中,反而是其次,很多管理不懂具体的业务,但他一样能够管理好一个部门,一个公司。让别人帮你做事,知人善用才是一个有能力的管理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去亲自做基层的业务。
在管理领域,其实每个行业都是能够互通的,并不是说卖衣服的不能到买电脑的公司做管理,虽然卖的东西不一样,但核心还是管人和事,具体的业务可以让下面更专业的人去做。
培养一个管理人才不容易,所以管理人才也是各大公司的核心资源,反而业务能力强的员工,替代性比较大,因为能力比较单一,培养起来也没有管理人才那么费时费钱。如果有机会,小明建议大家往管理方向发展,而不是固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不肯跳出来学习新的能力。
总结职场里很多时候,一些能力可能不是很出众的人往往最后都成了领导,原因就在此,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才是一个真正懂得管理的管理者该做的事情。
光业务能力强,并不一定能成为领导,还需要有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而这两者作为一个管理者缺一不可,沟通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管理能力只有把握住机会,在实践中学会,毕竟这一门学问,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明白。
希望我以上那么一大段话,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王小明,一个职场领域的创作者,只分享职场干货,不说职场鸡汤,希望能和每一个职场人做朋友,有空点个关注吧~
为什么职场里很多时候,一些能力可能不是很出众的人往往最后都成了领导?
这个问题,我稍微说一下我的见识。毕竟,我也就工作5.6年。
为什么职场里很多时候,一些能力可能不是很出众的人往往最后都成了领导?有一种原因就是,别人都走了。或者说,有本事的人都走了,只剩他了。
我们部门的大领导,那可是有本事的人,从97年来到我们公司,兢兢业业一直到现在,干了22年,从未缺勤过。
当年他从普通员工升组长的时候,原因很简单,他们那个科里8个人,7个辞职的,他当之无愧的当了组长。
从组长升科长的时候,他们科里一共3个组长,一个科长,同时辞职了2个组长和1个科长,他有当之无愧的当上了科长代理。
在接着呢,中间不知道多少个科长都辞职了,他终于当上了科长,现在是部长代理,原因和升组长的时候一样,同时辞职了一个部长和2个科长。那是公司的一次大变革,我们部门员工以上的,除了他,只有一个组长没辞职了,他当之无愧的当上了现在的大领导。
有的时候,走到最后的真的不是最有本事,有可能就是最能坚持的。
为什么职场里很多时候,一些能力可能不是很出众的人往往最后都成了领导?
你指的是业务能力吧?要知道,做领导不需要你有出众的业务能力,关键是你要你凝聚人心的人格魅力。拿历史小说中的领导做说明,唐僧、宋江、刘备,论能耐,唐僧跟孙悟空没得比,宋江跟卢俊义、林冲、武松、李逵……一百零八将差不多任何一位(宋江除外)都没得比,刘备跟关、张、赵、马、黄更没得比,可是:没了唐僧,取经团队会散伙;没了宋江,水泊梁山会解散;没了刘备,关、张、赵、马、黄聚不到一块儿,更不会有蜀国。
像你说的,职场上业务能力出众的员工的确很少成为领导。(就算成为领导,他们在新岗位上往往也做得不出色。)
原因在哪里呢?是因为当员工跟当领导需要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观念。当员工,你可以不理会人情往来、交际应酬,可以沉下心、埋头钻研提高业务能力,而这也是优秀员工必走的道路。但是,要当领导,就不能这么干。
要当领导,你可以不具备出众的做事能力,但超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不可或缺。
再说回来,当领导或者当优秀员工,并不意味着哪个选项更成功,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认准路。说到底,就是我们怎样看待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地位”。
因为传统文化影响,一般人都“高看”管理人员,对技术人员不怎么感冒。其实,认真说来,管理人员就是服务人员——为技术人员发挥才干提供服务条件。但是,说领导是服务人员,也不能因此就“低看”他。像领导这样的服务人员,不是任何人想当就能当的。
再说回前面唐僧、宋江、刘备的例子。
业务能力相较于领导力,好学,容易见成果,一个人只要下狠功夫钻研业务,就不难成为业务高手。但是,领导力却不是谁想拥有就能拥有的。有句话说,做领导就是做人,而做人的学问是需要我们一辈子学习掌握的。比如,领导必须具备识人、选人、用人、容人的能力,特别是容人的能力,跟个人的性格、心胸、价值观、修养、思想、文化等息息相关。这可不是下功夫钻研就能拥有的。
当领导,要跟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该认真的时候就得认真,该糊涂的时候就得糊涂,该立场鲜明就得立场鲜明,该和稀泥就得和稀泥,这样的要求,对于追求业务能力的优秀员工来说,是不是有点困难?
优秀员工大都是坚守原则的人,他们的变通能力比较欠缺。而变通能力是领导必须具备的。
还是那句话,优秀员工跟领导没有谁高谁低之分,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各自做好各自的工作而已。
为什么职场里很多时候,一些能力可能不是很出众的人往往最后都成了领导?
什么叫劣币驱逐良币。
就是有能力的人实在受不了跟一群傻子共事。
于是辞职了,去寻求海阔天空。
留下来的人只能矮子里面寻高个。
还有一种,是能力特别出众的机会也多,容易被挖走,留下来的就是稳定性高。
作为领导,可以能力不过于出众,不出错就行。所以很多大公司的领导,都是工作了多年留下来的。
另一种可能就是,你认为的能力不出众是因为你看不到人家的能力。
上班就像打游戏,要组队,要找到自己擅长的位置,擅长的技能,明白什么时候用什么技能必胜。明白游戏规则,明白游戏何时更新和有什么外挂。
所以领导的本事不重要,领导运气好,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