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怎么过?
我们北方吃水饺,不知南方都吃什么?
冬至节怎么过?
“冬至”这个节气在古代是一个大的节气,也被称作为“小年”,也是全年夜晚最长时间的一天。从冬至开始阳气逐渐回升,阴气逐渐下降;道家练气者在冬至节的子时必须打满座;也即是盘坐要达到一个时辰。所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古时候,在冬至这天还有祭祖的传统,选择这一天是因为阳气回升有一元复始之意,意即有恢复祖先荣耀、祈望祖先护佑子孙的寓意。“冬至”也是即将到来的春节前最邻近的一个节日,飘泊在外的人都要回归故乡!叫“年终归宿”,而各地习俗不同,祭祀的形式也就各异,南方北方都有各自的风俗,南方人都在这一天吃糯米做的“冬至团”,也叫“冬至丸”,北方有吃水饺的习俗。相传这一天也是道家练气成丹的日子,是道家一个最重要的日子!所以这一天的道家也是有很多重要的祭祀活动。而练气者觉得冬至日其天地灵气最是浓郁,是得气的最佳日子,因气感最为强烈的两天就是“夏至”和“冬至”。所以“冬至”这个节日虽然很多人不在意,但的确很是重要,在这即将步入全年最寒冷的节日里,天机子祝大家冬季安康。以健康的体魄迎接新年!
冬至节怎么过?
冬至馄饨-汤圆-水饺
我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应节食品,冬至节也不例外。但因各地食俗不同,冬至节的传统食物各地也不同。但最主要的是冬至馄饨、汤圆和饺子了。
馄饨是一种很薄的面片包馅做成的面食。北方大多数省区叫馄饨,四川叫抄手,广东叫云呑。馄饨是我国广大地区的四时常备风味小吃,也是宋元以来,我国民间冬至节的应节食品。据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人家,冬至多食馄饨。”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记载:“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与夏至食面同。故京师谚曰:冬至馄饨夏至面。”直到现在冬至食馄饨的习俗仍在我国不少地方流行。
汤圆也是冬至节的应节食品。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大冬(冬至)大如年,家家吃汤圆,先生不放学,学生不把錢。”冬至吃汤圆,寓美满团圆之义,所以此俗在我国的福建、合湾等地区尤为盛行。冬至节的早晨,家家户户都要煮汤圆。冬至汤圆有红、兰、白三色,有的还把湿米团揑成鸡、龟、蝙蝠等动物形状,象征着吉庆有余,幸福长寿。冬至汤圆一般都是头天晚上做好,翠日早晨,人们一大早就起来,把汤圆放进锅里和红糖一起熬煮。有的还要放几片生姜,以祛寒和胃。汤圆煮好后,全家老少聚拢桌,共同进歺。
冬至为什么要吃汤圆呢?传说从前有一户贫穷人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有一年冬至这天,儿子拜别母亲到异国去谋生。离别时,母亲手里正端着一碗糯米粉,惜别的泪水落进碗里,滚成粒粒白米团。儿子走后长期未归。母亲盼儿子,在冬至这个离别日总要拿一碗米粉,搓成圆形煮食。以后遂相沿成俗。
冬至吃汤圆的习俗不仅在侨乡传了下来,不少华侨在侨居地也常按家乡的习俗过冬至节,祭拜祖先,吃汤圆。一家之主总要讲自己的“根”在什么地方,已传接了多少代等等。以寄托思念祖国,思念亲人之情。
河南、苏北、山东等地,冬至节的应节食品则是水饺。民谚曰:“冬至吃氷饺,不再冻耳朶。”可见,冬至吃水饺还与防冻御寒有关呢?
那么,冬至为什么吃水饭呢?吃水饭与防冻御寒又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这是一个美妙的传说。
东汉时期,有个叫张仲景的医生,医术高明。不管什么疑难病症,只要经他治疗开药,都能医到病除,人们都称他为妙手回春的好医生。有一年冬天,张仲景的家乡南阳天气奇冷,不少人耳朶生了冻疮。张仲景就让弟弟在村中一块空地上搭起棚子,盘上大锅台,然后把辣椒和一些祛寒药物放在锅里熬煮,又把面皮、羊肉包成的“娇耳”食物(即水饺)下锅。每个生疮者可领到一碗药汤和两个“娇耳”。张仲景把这种药叫着“祛寒娇耳汤”。据说病人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只觉浑身发暖、两耳发热,冻疮很快就好了。后来,张仲景病了,临终前,因他曾在长沙做过官,长沙来人说,要把张仲景葬在长沙。南阳人不同意。两方争吵起来。张仲景说:“你们都不要争了,我死后你们抬着我的棺材向南方走,灵绳在哪儿断了,就把我葬在那里。”众人听后也就不再争了。
张仲景在冬至节那天去世的。遵照他的遗嘱,南阳人和长沙人抬着他的灵棺上路了。走到当年施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灵绳断了。大家就把张仲景葬在了那里,并修筑了一个很大的坟墓,又在坟前修了一座庙,后人称其为“医圣祠”。
张仲景是冬至这天施舍“祛寒娇耳汤”的,又是冬至这天寿终的。为纪念这位著名医学家,从此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羊肉饺子。这段传说的可靠程度如何,不敢妄下结论。但冬至节吃羊肉饺子祛寒进补的习个合,在豫、鲁、苏、皖等地一直流传至今。
冬至节怎么过?
今天冬至,吃了一天的饺子,感觉已经吃腻了。
我是南方人,但在北方生活多年,也慢慢习惯北方的习俗了,于是,每年冬至,就吃饺子,而不是南方的汤圆。
除了吃饺子,在电脑前基本码了一天的字,没有出门,但还是感觉时间好快,就写了一篇小文,写了一篇专栏,看了一会书,看了会手机,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你们的今天是怎么过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哦😊
冬至节怎么过?
冬至节怎么过
雨若兮 2019-12-20 08:11:02
冬至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现在我国不少地方仍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冬至已经在我国用土圭观测太阳而测定,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时间在每年阳历的12月22日或23日
我国古代对对冬至节相当重视,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冬至形成了它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很多地方都把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作为过节时的食品。在北方的一些地区还流传着冬至不吃饺子会被冻掉耳朵的传说。以前较为时兴的“至亚岁宴”的名目也有很多,如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冬至一种较为普遍的风俗是吃馄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开始时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意思是冬至时要吃馄饨。馄饨的名号繁多,北方以及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广东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冬至的另一传统是吃汤圆,这种风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在江南是过冬至必备的食品,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在北方的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冬至过后天气进入一年当中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狗肉羊肉都有壮阳补体之功效,所以民间至今有冬至进补的习俗,在我国台湾地区,则流传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蒸笼分层蒸成,用来祭祖,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冬至节怎么过?
冬至是二十四节日之一,在我老家这里还是挺重视的。在这一天里,我们每家每户都要给祖先祭拜,就是在家门口摆放一张桌子,然后摆放一些贡品,如酒、水果、各种自己做的菜类,还会烧一些纸钱。除此之外,我们在这一天还要吃汤圆,而且自我记事开始,我们家在冬至吃的汤圆都是自己包的,以形成了一种习惯。我妈早早地就就会准备了,一开始都是包的芝麻、花生、白糖馅料的,到了现在基本都是包猪肉馅的了,因为糖的太腻人了,吃了几个就下不去了。我喜欢吃汤圆,每次两碗不过岗。而且我们这里还会做另一种美食,方言叫作“圆”,也是用糯米粉做的,外观和汤圆类似,但是有汤圆好几个大,里面包的就是酸菜、猪肉、豆腐 干、虾皮、茭白等,味道也不错,挺好吃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