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的是被气死的吗?
诸葛亮不是被气死的,只有他气别人的时候,没有别人气他的时候。劳累过度病故于五丈渊!
诸葛亮真的是被气死的吗?
最近翻看了一下《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天下奇才”,文学、治国、军事、农业耕作几乎样样精通,可谓是一个全才了。不过诸葛亮这个人有一个重大缺陷,待我细细道来。
诸葛亮有哪些功绩和创造?诸葛亮的代表作是《出师表》、《诫子书》、《南征》、《北伐》、《北出》等著作,可谓是一个文学家了。(《诫子书》部分书法)
军事上诸葛亮还有很多发明创造,如诸葛连弩、孔明灯、木牛流马、孔明锁、孔明棋、木兽、地雷、八阵图等,可谓是一个军事发明家了。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对农业上也有很大的贡献,譬如在汉中地区建造山河堰,灌溉农田,农田的灌溉、农具的发展都做了很大的贡献,搁现在也是一个农业专家了。
诸葛亮还担任蜀汉的丞相,统帅三军进行南征北战,取得了不少的胜利,可算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了。
诸葛亮去世时只有51岁,却有这么多光辉的头衔,他的人生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估计是起早贪黑、熬夜做这些工作了,诸葛亮做蜀汉的丞相是非常累的,应该是积劳成疾而去世的。(八阵图实战剧照)
诸葛亮最大的缺陷。司马懿和诸葛亮在五丈原对峙期间,两个人经常有使者往来,互相试探对方的虚实。诸葛亮和司马懿肯定要求使者要注意自己军方的保密,那些话能说,那些话不能说。司马懿接见诸葛亮的使者时问了这样的话: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九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这是《资治通鉴》的记载,司马懿问诸葛亮的使者都是有关诸葛亮本人的一些事情,使者称,诸葛亮气的很早,睡得很晚,吃的很少。根据使者的说法,司马懿判断诸葛亮长久不了。
这里同样涉及到诸葛亮最大的缺陷就是不相信手下的人(或者不相信手下人的能力),士兵责罚二十军棍就需要报告诸葛亮,这些事情手下的将军们或者专门负责的将领就可以办到了,自己亲力亲为就是对手下的将领们不放心。
此外,诸葛亮的军事发明非常之多,流传下来的只是经典军事产品,肯定还有其他军事发明创造。这样的事情诸葛亮也要参与,亲自设计制造,和蜀汉丞相、三军统帅的身份并不太相符合。这里也是涉及到诸葛亮不相信手下的办事能力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也许诸葛亮的能力超强,手下人的能力远远不及他,因此自己亲力亲为。这就导致一个问题,蜀汉所有的事情诸葛亮一个人能办的过来吗?事情还是要集体中的每个人去办,这样的效率会非常高,比一个人干要强多了。
诸葛亮的这一人格缺陷也导致了个人去世过早的悲剧。(诸葛亮和司马懿会面剧照)
诸葛亮事必躬亲导致积劳成疾而病故。诸葛亮不相信手下的大臣和将领能力,导致自己事必躬亲。作为一个丞相、三军统帅是非常劳累的事情,年轻时感觉不出来,上了岁数自然就会加速自己的死亡了。每个人的人体有一定的极限,必须劳役结合。诸葛亮事必躬亲导致休息的时间不够,长久积累下来必然导致疾病缠身,忧虑加重。
司马懿得知了诸葛亮生活的小细节后,就急忙派小股军队骚扰蜀汉的军队,趁着诸葛亮病重不能带军时打击蜀汉军队,增加诸葛亮的忧虑。而后主刘禅得知诸葛亮病重的消息后,明面上是慰问,其实是探查蜀汉之后的丞相人选。
亮病笃,汉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家大计。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还。亮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谘弥日,有所不尽,更来求决耳。公所问者,公琰(蒋琬的字)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谘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费祎的字)可以继之。”
这也是《资治通鉴》的记载,刘禅派人来主要想问诸葛亮之后谁来继承诸葛亮的位置,诸葛亮称蒋琬、费祎,之后就再也不说了。(诸葛亮病故之地五丈原,附近有诸葛亮的衣冠冢)诸葛亮小到军中鸡毛蒜皮的事,大到国家大事及其继承人人选,什么事都做了,他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干这些事,尽力做了就拖垮了自己。
诸葛亮真的是被气死的吗?
诸葛亮是积劳成疾,累死的,
诸葛亮真的是被气死的吗?
诸葛亮统领大军与魏国大战,几度征争无果。诸葛亮自语:“为江山把亮的心肝操烂!″确实太累。
但巜拜台》戏中:“讲话中间我的心血翻,一口黑血往上翻”。由此可见诸葛亮得的肺炎病或胃炎病,是病死的。
诸葛亮真的是被气死的吗?
说诸莴亮被司马懿活活气死是没有根据的,真正死因就是病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上记载了诸葛亮死亡的全过程:“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 时年五十四。其二,从诸葛亮自己当时的言行来看,也很大程度上是死于劳累过度而的疾病,系病死无疑。北伐之前,诸葛亮写了一篇《出师表》,他在该文中写道:”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是他自己当时真实情况的写照,很明显,他整日"夙夜忧叹”,长此以往积劳成疾。三,从司马懿与诸葛亮两人交手的过程来看,司马懿活活气死诸葛亮的可能性很小。由于当时蜀汉与魏国实力相当,所以两者只能处于长期胶着的状态, 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人都不敢轻于冒进。后来有人将“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言语讲给司马懿听之时,司马懿只是笑着以”我能料生,不能料死“作为自己辩解的理由。由此可见,司马懿在潜意识里对诸葛亮还是相当敬佩和畏惧的。
诸葛亮真的是被气死的吗?
诸葛亮在历史上的评价有夸张的成分
我们对于三国时期之历史的了解,多是通过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对于《三国演义》,鲁迅先生有句评语“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诸葛亮是一个政治家诸葛亮政治一流,军事二流。其以二流的军事水平对军事行动却常常指手画脚,美其名曰“锦囊妙计”。对于有能力但是不听话的将领坚决打压,例如魏延,蜀国第一次北伐魏延主张从子午谷出兵被诸葛亮否决,之后北伐失败。可以说是诸葛亮造成了五虎将之后蜀国再没有能拿的出手的武将。而魏国的人才却层出不穷,两国的实力开始倾斜。
诸葛亮事必躬亲,劳心劳力诸葛亮不仅对武将不放心,对于文官之事也颇多亲力亲为。用现在的话说,这属于强迫症,什么事都有按规矩来,我让你做什么你只能做什么。马谡因为不听话而被斩,不过理由是失了街亭。
要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国家有多少大事小情,事事操心且古代的医疗条件有限。所以诸葛亮并不是气死的,而是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