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和索罗斯在资本市场获利的根本逻辑有什么不同?
在思维上索罗斯甩巴菲特几十条街,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不能拿索罗斯与巴菲特来比较,他们的思维不在一个空间。
索罗斯的思维结构是“看局势”,巴菲特的思维结构是“抓潜力”。
简单的说,索罗斯是宏观的俯视的思维,他是从高空的角度观察全局势的发展趋势。
巴菲特的思维是区域性仰视思维,也就是说他是站在某一块区域抬头仰望,观察周边“环境”挖掘有潜力长的更高的“树木”。
从客官上讲,你去问索罗斯未来哪个公司的股票会上涨,他绝对不知道。但是未来股市发展是好,还是坏,这个他知道,只不过会不会告诉你那是另外一回事。
要是你去问巴菲特未来股市发展是好还是坏,他心里只有一点模糊的感知,但他不会有明确的法案。但是你要问他哪个公司的股票会增长,在他熟悉的领域范围内,你很快就会有答案,同样的他告不告诉你是另外一回事。
由此索罗斯擅长于投机,他通过观察全局发展知道未来发展的局势演变,所以抓住机遇,进行投机,狠狠的赚一笔。
巴菲特则擅长投资,他挖掘到有潜力继续“树木”,在别人没发现前,砸钱进入把这颗“树”圈起来培养。当树木快速长高的时候,大家都发觉树木的价值,都想来分一杯羹的时候,就是巴菲特收割之时。
巴菲特和索罗斯两个人之间的思维是没有交集的,他们的逻辑也不一样。
从现实中大家也可以看到,索罗斯在投机的时候,他根本就不管别人的生死。第一个是本人预算不到这些细节,第二个是像这种事情也不是他关心的。
由此索罗斯会产生内疚,他会把投机获得的大部分钱捐赠给穷人,以此来赎罪。
巴菲特则有点不一样,他的目光永远是放在关心一些公司生死的问题上,要死的公司,他不管,或者没有潜在生机的他也不管,他只钟情于那些生机勃勃的公司。
想学巴菲特或者索罗斯是很困难的。
如果你想学巴菲特的话,就得有很深的管理学造诣,只有拥有高深的管理学造诣,你才能分辨的出一家公司是走向生还是走向死。
另外还要懂的什么“养份”对所有公司未来的生存很重要,越靠近这些养分的公司,当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但是你想知道未来什么养分最重要,那你就得很关心这个社会,了解这个社会。如果你对社会一无所知,那你学巴菲特是学不来的。
而且巴菲特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他也是无能为力。
如果你想学索罗斯那就更难了,你想拥有索罗斯的那种全局观,这对信息来源的广度与深度来源要求非常高。
说句不好听的,全世界哪个地方会有动乱,索罗斯比全球很多国家知道的还要快。看看索罗斯每天读多少报纸,分析整理多少信息就知道做这个事情有多难了。
另外只要他获得的信息是有瑕疵的,并且没能分辨出来的时候,他也会栽跟斗。
巴菲特和索罗斯在资本市场获利的根本逻辑有什么不同?
巴菲特与索罗斯他们在资本市场获利根本逻辑是不同的,最大的区别是巴菲特是做投资,另外一个是做投机的,代表2个不同的方法进盈利的,一个稳定的收入,另一个玩的是心跳,所以不同的人思维不一样,所以他们风格不一样,玩法也不一样,各有千秋,目标一样盈利,
一首先说一下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长期国债的复合利率作为参照物与股票的复合利率进行对比,来发现优质低估的股票进行投资,但是巴菲特选股票有条件的。
1 盈利稳定的企业
2过桥收费和消费独占企业
这里的过桥收费是指凡是超市都要买的商品,否则不成体系,你要卖就必须进货,这叫做过桥收费的意思,股票投资盈利完全取决过你买入的价位,与这支股票实际价值的差距,所以首先找出好公司计算出他的实际价值,在看一下现实的价格是否有投资价值,进行投资。
在介绍一下索罗斯的投机的方法,他是一个冒险投机家,风格多变,对宏观判断,经济、军事的政策走向判断,有很强判断能力丛中找到机会,象老虎一样快准狠的出机,靠金融产品,如期货为主进行套利机会。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
巴菲特和索罗斯在资本市场获利的根本逻辑有什么不同?
一个专注市场,一个专注公司。一个宏观,一个微观。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索罗斯擅长利用货币收集一个国家的剩余价值,巴菲特更擅长的是伴随着公司的成长。都是大师级的人物。
巴菲特和索罗斯在资本市场获利的根本逻辑有什么不同?
完全是两种逻辑。
首先说索总,他的手法,是去推动明显偏离合理估值的东西回归。比如沽空英镑,是因为意识到英镑和马克的汇率是不正确的,然后,根据《马约》,英镑兑换马克有一个上限,这是他的安全边际,然后,他通过不断借英镑换美元的方式,大量沽空英镑,这是种主动出击的手法,之后对东南亚也是这样。索总的打法,说白了,就是侵略战争,哪里软就打哪里,属于暴兵流。
巴总的做法,属于种田流,首先是手里有钱,然后蹲在门口等打折。哪块地便宜,就买下来,要的不是这块地涨上去的差价,而是因为考虑到这块地的产出,挂盘的售价实在便宜。当然,巴总也有主动的一面,但那个是体现在买完地之后,会找人照顾好地。
巴菲特和索罗斯在资本市场获利的根本逻辑有什么不同?
索罗斯和巴菲特不一样,这两个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想。索罗斯一天能挣10亿英镑。索罗斯非常进取,具有超常的冒险精神。而巴菲特先生从来不冒险。
索罗斯有非常坚强的信念。索罗斯的政治观念很强,他的日标是建立开放性的社会,前苏联的解体也有他的功劳。他有他的政治观念,也捐了很多钱。也就是说,他将社会的钱,实施到政治理念上,他活在社会上就是做这样的事情。
而巴菲特没有过多的政治理念,巴菲特活在社会上没有任何的负面影响。他其实就是将社会的财富收集起来,进行管理然后还给社会。巴菲特每年只拿很少的年新,他对这个社会没有任何政治上的概念。
我们不谈政治,只谈怎么挣钱。巴菲特和索罗斯两个人各有优点。巴菲特和索罗斯都具有常人所没有的勇气,索罗斯可以挑战汇率.包括亚洲一些国家的汇率,甚至可以和整个英国的国家银行对抗。而一般人不具备这样的勇气。
巴菲特和索罗斯在资本市场获利的根本逻辑有什么不同?
有位作者叫“一号风手”,对他们两位分析地不错,详情如下:
索罗斯的思维结构是“看局势”,巴菲特的思维结构是“抓潜力”。
简单的说,索罗斯是宏观的俯视的思维,他是从高空的角度观察全局势的发展趋势。
巴菲特的思维是区域性仰视思维,也就是说他是站在某一块区域抬头仰望,观察周边“环境”挖掘有潜力长的更高的“树木”。
从客官上讲,你去问索罗斯未来哪个公司的股票会上涨,他绝对不知道。但是未来股市发展是好,还是坏,这个他知道,只不过会不会告诉你那是另外一回事。
要是你去问巴菲特未来股市发展是好还是坏,他心里只有一点模糊的感知,但他不会有明确的法案。但是你要问他哪个公司的股票会增长,在他熟悉的领域范围内,你很快就会有答案,同样的他告不告诉你是另外一回事。
由此索罗斯擅长于投机,他通过观察全局发展知道未来发展的局势演变,所以抓住机遇,进行投机,狠狠的赚一笔。
巴菲特则擅长投资,他挖掘到有潜力继续“树木”,在别人没发现前,砸钱进入把这颗“树”圈起来培养。当树木快速长高的时候,大家都发觉树木的价值,都想来分一杯羹的时候,就是巴菲特收割之时。
巴菲特和索罗斯两个人之间的思维是没有交集的,他们的逻辑也不一样。
从现实中大家也可以看到,索罗斯在投机的时候,他根本就不管别人的生死。第一个是本人预算不到这些细节,第二个是像这种事情也不是他关心的。
由此索罗斯会产生内疚,他会把投机获得的大部分钱捐赠给穷人,以此来赎罪。
巴菲特则有点不一样,他的目光永远是放在关心一些公司生死的问题上,要死的公司,他不管,或者没有潜在生机的他也不管,他只钟情于那些生机勃勃的公司。
(以上是原作者的话,未删改!)
作为乔治·索罗斯的粉丝一枚,非常认同作者的评价。如果需要补充的话,补充以下:
第一,索罗斯是位顶级投资者,至少他的处女作,1992年9月12日狙击英镑,一天获利10亿美元,加上欧洲其他战场超过20亿,至今还是华尔街金融史上,至今的单日最高收入记录,这记录估计没有人超越他,除非有人搞出一个狙击英镑2.0版本😁
第二,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者,古今中外,伟大的发明家思想家你可能听过不少。经济学者比较出名的你能举例几个?
至今,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大起大落理论,羊群效应,森林法则,本质论等等,还是当今经济社会学习参考的重要工具。
第三,经济学家,也常常被称为经济危机制造者。
1992年9月12日,狙击英镑迫使英国退出欧洲汇率体制,过程非常精彩,我发过的文章有这个视频,有兴趣可了解。关健词:
20亿美元→5倍杠杆100亿美元→羊群效应拉动整个投资圈→击败苏格兰银行(人类历史第一家中央银行,也是当时世界最大银行之一)→迫使英国退出欧洲汇率体制。
97年狙击泰铢引发东南亚经济危机,97年下旬引发香港保卫战,12年狙击日元等,这里需要强调解释一下,很多人认为索罗斯是个恶魔大坏蛋,制造了一系列危机,其实大错特错,其实危机早已存在,索罗斯只是比其他人更早发现,然后参与进去,起到引火线使用而已……不是索罗斯去做,也会有其他聪明人去做,但就未必能做到像他那样快、准、狠,干脆利落。你想想,国家的经济危机本来已经存在,即将发生,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种胶着的状态持续下去对人民群众的伤害是长痛的,而索罗斯给他们致命一击,当头一棒,以短痛方式解决了问题,你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要妄想做一件事,既想改变改善状况,又想无痛无伤甚至舒服地进行,只有头脑简单的人才会想到这种无逻辑的事。
第四,哲学家。我头条的置顶就是索罗斯的名言警句,已经经过整理归类,大家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对股票,对生活,对工作,对个人会有很大帮助。
说起索罗斯,就像群众看到明星偶像一样不免有些激动和兴奋,部分评价可能会片面垄断,不足之处请见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