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联储官员一再否认要量化宽松呢?不是说要继续购买国债了吗?

首先美联储没有大规模降息,只是通过逆回购的方式为市场提供美元,从这里来看,这只是补水,而不是放水。

美联储采取补水而不是放水的操作是因为原本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是足够的,但是由于人为原因大量的囤积货币,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

形象的比喻就是,一条河流里的水量是足够的,只是有的人由于出于某种原因,把河流里的都大量的装到自己的容器里,以供自己长期使用,从而导致河流水位下降。

这次美联储的补水操作是根据“河流下降”水位来操作的,水位下降了多少,他就给河里补多少水,让河流始终保持正常水位。

由此美联储说这不是放水,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这的确也不是放水,只不过一次维持“河流正常水位”的举动。

如果是放水的话,那么“河流水位”会高于正常的水位。

美联储的的补水操作也是迫不得已,因为美国有大量的家族企业囤积现金,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不足,尤其是美国的银行更缺钱。

假如美联储不对市场进行补水,在这个时候美国民众大规模的去银行兑换现金,那么美国必然会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

美联储这次逆回购的大量短期国债,补水的目标是美国的银行,优先给银行提供充足的储备金。

为什么美联储官员一再否认要量化宽松呢?不是说要继续购买国债了吗?

美联储非常可能在10月底重新开启资产负债表的扩张,这也意味着恢复对国债的购买,但是美联储的这个举动更接近于对流动性缺口的补充,而不是过量的流动性释放,也就是说这不等于是量化宽松。而现在如果释放出量化宽松的预期,可能对市场的冲击远大于带来的支持。

一、购买国债并不等于量化宽松。

第一,美联储为何要购买国债?

9月的一些会议之后,鲍威尔发言称,可能提前开始有机的资产负债表扩张计划。可以理解,这个扩张计划是由购买国债支撑的,主要原因是解决目前银行间流动性短缺的问题。9月16日美国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流动性缺口,隔夜拆借利率飙升到8%以上,证明美元流动性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根本性原因在于美国债券市场泛滥,导致金融机构持有的债券大于现金,因此以债券进行抵押的借款十分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纽约联储开启了长达接近一个月的回购操作,这些回购短暂的缓解了流动性短缺的问题。然而在回购过程中,曾经多次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证明市场普遍认为这次流动性缺口比预期要大。美联储接下来做的是要用一个长期性的机制来代替短期的临时操作,这就是便利回购工具。因此可以说未来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是在这个需求之下出台的。

第二,与量化宽松的区别。

10月底资产负债表很有可能再次开启扩张,可能的操作包括了便利回购工具的出台和对短期国债的购买,但是这与量化宽松其实并不一致。量化宽松是在经济衰退时,央行对于市场流动性的迅速补充其规模要相对更大,同时触发的门槛要比较高,区别主要在于量化宽松再弥补了市场间流动性的缺口之后,还会继续持续的释放,让市场流动性过量,从而推高资产价格和通胀。

而本次的资产负债表过程更多是针对目前市场资金的短缺进行有限的补充。可以理解为缺多少补多少,而不是过量的补给,这与量化宽松也有明显的不同。如果出台的是便利回购工具,就相当于设定了一个固定的账户,在市场流动性短缺时可以迅速的补充,但不会超出缺口本身的限额。

二、为什么现在不推出量化宽松?

第一,推出量化宽松的时机还未到来。

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历史上首次使用了量化宽松,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美联储首次将利率降低为0,继续宽松没有空间了;第二则是在衰退当中需要更极端的刺激手段。量化宽松是央行的大杀器,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而且在利率降低为零之前,使用量化宽松释放现金流完全没有必要。

另一些方面,虽然我们说美国的经济已经步入了下行轨道,但是从经济数据来看,情况还并没有那么糟糕,美国制造业PMI数据,显示未来的衰退可能即将到来,然而这个到来的时间并不是眼前,而更可能是明年的下半年,这样现在不是一个释放量化宽松的必要时间。

第二,量化宽松可能带来隐患。

如果今年年底之前开始量化宽松,非但是一个不必要的行动,更可能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这也是美联储不可能推出量化宽松的原因。按照之前国际清算银行发出的警告,过量的量化宽松本就已经扭曲了国债市场,让国债市场的投资分配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造成了流动性短缺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没有需要的时候,进行量化宽松,会导致金融市场更快的进入膨胀和泡沫。现在美国经济风险已经体现在了债务和股市当中,那么量化宽松如此庞大的债券购买计划,带来的影响就是泡沫的更快发酵,为未来带来更大的隐患,而届时由于量化宽松已经提前透支,美联储应对的手段可能就更少了。

三、为何美联储要急于澄清不是推出量化宽松?

第一,降温宽松预期,减少风险。

美国金融市场,现在对于美联储的宽松,十分饥渴,因此将任何的信号都解读为美联储宽松周期的开启,这帮助了美国金融市场维持,是风险暂时不爆发,但是同样也推升了泡沫本身。

美联储现在的处境非常两难,一方面如果不进行宽松那么市场预期会迅速下滑,可能引发的是风险的提前爆发和衰退的提前到来,但是如果将降息或者其他宽松预期释放的更快,那么泡沫会迅速积累,引发类似于2007年或者1998年那样的金融泡沫,最终带来更大的冲击。

所以美联储更好的选择就是讲宽松预期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既不让市场风险爆发,又不让市场泡沫过快增长,这是一个难以平衡的节点。

第二,降低市场悲观预期。

央行的宽松手段一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宽松是对于经济的下行趋势直接有效的赋值,而另一方面,央行对于经济的干预也是官方对于经济下行趋势的一个确认,所以在7月份江西会达到预期的情况下,市场反而因为悲观预期上升而出现了下跌。

正如上面所说,量化宽松是央行应对经济衰退的最后手段,那么现在推出量化宽松,无疑是让市场认为现在的衰退情况已经非常明显了,这不合乎目前的经济状况,也会对市场带来不必要的波动,因此进行这样的澄清就非常必要了。

综上,美联储可能在10月底提前开启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但确实不等同于量化宽松。对于现在经济情况来说,量化宽松既没有必要,有可能推升不必要的风险。因此美联储对于量化宽松的可能性迅速澄清,希望能够降低宽松的预期,并缓解市场的悲观预期。

为什么美联储官员一再否认要量化宽松呢?不是说要继续购买国债了吗?

10月12日周五,美联储宣布,从10月15日起重启每月600亿美元的购买国债计划,且至少延续至明年二季度。同日,纽约联储宣布将持续隔夜回购操作直至2020年1月。

美联储官员称,此举是为了增加准备金,让利率维持在目标区间,避免货币市场出现此前的动荡格局,而非量化宽松举措。

从美联储的实际行动来看,其实已经不折不扣地再次进入到量化宽松货币程序之中了,美联储之所以不承认这是QE,是因为美联储的新QE行为属于汇率操控行为,所以近两日来美元汇率大跌,如果美联储承认这是新QE,不仅会遭到全球央行的反弹,更关键的是国际市场将对美国市场失去信心,因为美联储的新QE政策意味着美国经济不仅仅是衰退问题,而是危机问题,这会动摇全球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

美联储的新QE规模是很惊人的,从回购操作+重新扩表,至明年二季度前,美联储至少要向市场投放超万亿美元的货币,这还不包括前期降息与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按目前的扩表情况来看,美联储年底前还有可能继续降息。

降息降准+回购操作+扩表,美联储突然之间几乎动用了所有必要的手段在调控市场流动性,这样的大规模操作绝不是单纯地应对货币市场流动性的紧张问题,显然是在应对金融危机问题了。

另外,美联储还调整了关键银行法规,再次放松监管。风险较小的银行所面临的合规性要求有所降低,同时大型银行则面临最严格的监管要求。新规发布后,银行将根据资产规模和其他风险因素被分为四类。美联储估计,对于资产在1000亿美元及以上的银行,规定将适度降低资本要求,降低资本要求约0.6%,流动性要求降低约2%。

美联储对《多德-弗兰克法案》的调整,其目的也明显加大了对美国大银行的保护。保护银行业核心的行为,这些举措一般只有在处理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时才会出现,因为大的不能倒,如果大银行突然倒闭,美国金融市场瞬间就会塌陷。

美联储当前一系列迅猛的宽松手段,未来将会对美国以及国际市场带来巨大影响,这不仅会激荡汇率市场,还意味着国际资产价格将会重新定位,关键问题在于新QE政策是美国开始转嫁债务危机的重要举措,这将令全球金融风险进入到十年来的最高峰周期。

为什么美联储官员一再否认要量化宽松呢?不是说要继续购买国债了吗?

不论美联储是否承认量化宽松,实际上就是量化宽松。

美联储启动每个月购买600亿美元美债的计划,虽然美联储否认这是量化宽松政策,但是我们可以认定这就是量化宽松政策,因为欧盟在欧债危机的时候实行过同样的策略,按月购买600亿欧元债券,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当时就称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现在呢,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每月600美元购买美债,这是确定的量化了,600亿美元就是确定金额,美联储购买国债,直接效果就是向市场注入了资金,这就是货币宽松政策,所以,美联储实际上是启动了真正意义上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前还有个很流行的英文缩写,叫做QE!

这一次美联储不仅是按月购买美债,并且还有附加条件,一旦利率水平达到某个界限,美联储会加大当月购买美债的额度,目的是遏制利率的上升,这个是升级版的量化宽松!

全球经济经历了2018年-2019年两年的放缓,各国央行都在考虑或者执行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美国这次也不例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