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倡规模养猪,政府还有相应的扶持,禁养令逐步废除后,还有没有养殖户养猪呢?

这是一个呵呵的问题,不要把问题想的太简单。

首先养猪其实一直以来都不赚钱,市场行情时好时坏,跟坐过山车一样,今年涨的厉害,明年跌的厉害,而这样涨涨跌跌根本就没有规矩可言。这么跟大家说,以前的养猪户都是在熬日子。

其次养猪是很辛苦,养的少了没收益,养的多了累死你。

大型猪场一头猪的利润大概只有100块,因为他们使用精饲料和专业的设备以及人工管理,成本是非常高的。

普通猪场由于设备简陋一点,减少成本,但一头猪的利润也就是多一点,300块左右。

看到利润大家就知道,早就没有多少农户闲着没事干去养一两头猪,没事找事干。一日三餐天天喂,忙半年也就得几百块钱。

早上喂和晚上喂倒没什么,关键时中午喂养是巨大的问题,出去远的地方干活了,还得回家喂一次猪,这极大的影响工作效率,再看看收益你就发觉根本不划算。

再加上大部分人都进城打工,农村养几头猪的事情,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成为历史。

其实在没禁养之前,养猪的人都已经是小规模养殖户了,最少是养几十头,上百头,当做一份职业来做了。

一个养殖户养几十头、上百头的规模真的不容易啊。猪的食量是很大的,由于小规模养殖户又没有多少资本,不能一次性的去拉一批饲料回来,所以往往要不断的去拉饲料。说句不好听的,他拉饲料的频率都已经相当于打份工了。

出了拉饲料之外,还要喂养呢。要烧水(烧水也要消耗大量柴火,这都是钱)、拌料、投食、清理猪粪,等等,工作多的要死。

冬天是最麻烦,为了给猪保温,不让猪冻死,不但要放很多稻草,还要弄保温灯,甚至烧火给猪取暖等等。

猪睡好了,人不一定睡的人好,毕竟一不注意猪冻死了,那么绝对破产。

我记得有个大学同时跟我说过,他家有一年冻死了30头猪,烧火取暖都行。他们全家都哭了几天,然后他爸就去打工了,毕竟还欠人家很多饲料钱,就算再继续养也没人再赊饲料给他们家,这真的是没办法。

再次,现在养猪的投入成本非常大,由于旧的猪圈被拆除后,要建设一个新的养猪场,把设备都弄齐全了,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就算只是弄一个几十头的养猪棚,哪怕土地是他们自己家的,把棚子建好,化粪池,还干净的饮水设施搞好,再加上猪苗钱,以及到猪出栏前的饲料钱,不说多,起码要准备10万块。

没有这个钱,你就别想重新再搞,养猪可不是做生意,猪可不是一天就可以长大,在猪没出栏前,在这里的投入可是没有一分钱收入的。而且家里还要吃吃喝喝,有小孩要上学,老人有病的话,10万块根本就不够。

说句话不好听的,拿十几万去新叫一个养猪朋,他还不如拿这个钱去做点先生意。一个是工作环境更好了,一个是时间更自由了,要只知道养猪不但跟猪粪打交道,你还得每天都守着,哪里都去不了。你出去一天不回来,猪都饿死了。

通过以上内容你们就可以看到了,猪不是那么好养的,一般人根本就养不了,再加上现在各种猪瘟,就算是非洲猪瘟还传染过来前,也会有什么4号病啊,5号病之类的猪瘟,养猪户一直都是提心吊胆的。

再加上收益也不好,有时候猪价跌的厉害,养了一年猪还是亏的,所有在养猪这个问题上风险和收益早就不成比例。

养猪基本上就是一个风险高,收益低的行业,谁愿意去干?

更何况禁养的时候,很多猪圈被拆掉,很多人在这段时间内为了生活,可能已经找到了新的工作,这时候让他们放弃新的工作,外回去累死累活的养猪?基本不可能嘛。

总得来说,养猪这个行当,并不具有吸引力,吃过养猪的苦的人不想再养猪,找到新工作的人也不想再回去养猪。而想继续养猪的人,大部分也无力再拿的钱出来投资把养猪场搞起来。

所以嘛,政府补贴那几十块钱,根本没有任何吸引力。

像养猪这种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原来就是在死撑,禁养后原系统被破坏,想恢复原来的系统根本就不可能。而想让资本投入这个行业重新打造一个恢复供应平衡的系统,也非常困难。

现在提倡规模养猪,政府还有相应的扶持,禁养令逐步废除后,还有没有养殖户养猪呢?

先有禁养,为环保让路;后有政策解封,鼓励养殖。怎么看都是矛与盾之间的关系,说大点,是缺乏政治远见的专家和过度解读政策的地方官员把单纯的民生问题政治化、政策化、法律化;往小的方面说,是把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散养猪的历史传统用一刀切手段抹杀!再把养殖权集中到少部分人手里,让养猪的农民反过来去买猪肉吃。

历史往往都会开一些很幽默的玩笑,如果我们把猪肉涨价的矛头直指环境污染,也许会缺少客观依据,哪知猪瘟会来烧一把猛火,把环境整治留下的痨疾突然引发,并势如破竹。最终,让全国人民共同饮了一杯苦酒。

也许有人说猪肉涨价是让环保背了锅,但也有人说禁养的结果就如一个留下癌症病根的病人,只是还在扩散,并没爆发,猪瘟,就是引起癌症爆发的导火索而已。

社会问题就是这样,任何事情的发展有利也有弊,有正也有反。但好在能找到症结,知道改正错误,那就善莫大焉。

既然地方政府能废除禁养政策,同时又出台一些鼓励政策、非洲猪瘟已成过去之势,题主同时又提到农民还会不会养猪?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了,作为散养户的农民,肯定会养猪的!为什么呢?原因有三:

一、养猪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们改善自己生活、补充人体营养、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在所有养殖业中,农民掌握的养猪技术最全面、猪的生活圈子很小(易于建圈)、猪的净肉率最高、又是人们习惯食用的肉食品,最关键是猪的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比其它动物要强。也许有人会问,猪的抗病能力强为什么还会发生猪瘟?我想,人的抗病能力也挺强的,为什么疾病那么多?其实,只要是生活在这个食物链的生物,都会受到外界不可抗拒因素的威胁,这是自然规律。

二、农民养猪都是通过自己种粮养猪,很少喂含各种添加剂的饲料,如果养来自己吃的话,比买肉吃更放心。要说散养户养猪出售的话,我曾算过经济账,其实并不划算,猪苗的成本加上粮食的成本,再加上人工成本,养一头猪只亏不赚,如果不算人工成本的话,可以赚300元左右。但农民卖粮难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他们把粮食转化为生猪后,就不一样了!而且农户养殖猪比大型养殖场用全价料养出来的猪至少每斤要贵1元左右。

三、题主也说了,现在养猪有政策扶持,扶持力度有多大跟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有关,具体我们是不清楚的。有一点我知道,就拿我们这里而言,养殖母猪的话好像有1000元的保险费,另外还有别的补贴。最透明、最能看得见的就是每年给猪打预防针不收费,这是实实在在的扶持。

综上所述,只要非洲猪瘟病毒被扑灭、只要政府解除禁养政策、只要有政府大力支持生猪补栏,再说农民又有现成的粮食作为饲料,又有大片的土地种植青饲料,我想,很多农户都会乐意进行生猪养殖。自己养上一头两头,吃起来舒心、放心。即使不对外出售,也不会再去为市场上的高额肉价而烦恼了!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提倡规模养猪,政府还有相应的扶持,禁养令逐步废除后,还有没有养殖户养猪呢?

当出的专家该拉出来抢斃了,点型的宠洋美外,目的暴露出来了,大量进口外国的,现在知道了,还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说的好,自力更生。以靠外国能靠的住吗?这个专家收了多少外国人的钱,该抓起来问问了,不让农户养猪,把大把的钱送给外国,次专家和汉奸一样。

现在提倡规模养猪,政府还有相应的扶持,禁养令逐步废除后,还有没有养殖户养猪呢?

80后农村小伙,来谈一谈,不禁止养猪了,还有没有人养。

农村的小散户养猪,几乎没有得到过什么补贴,每家就是几头猪,说规模那,还不够大,自然得不到政策的扶持。

我们村,有几个喜欢养猪的大户,每年五头猪,今年他依然养了五头,前几天贵的时候,卖了两头,剩下的三头猪,已经被人预订为年猪,多少钱也不卖了。

禁养令对农村的小散户无影响,只要猪不得病,大家都会养两头,猪肉价格的高低,农民也不太在乎,卖不动就自己吃或者送礼,就是吃的时间长一点而已。

规模养猪者,经过上一轮的风波后,几乎很少有人养了,一个是场地设备到期或者卖了,另一个就是手里的资金已经投资到别的地方,购买与进货的渠道以断条。

我家养羊就是这种情况,羊的场地时间到期,也没有续约,养羊的设备都低价处理了,如果要再次养殖,就要重新联系饲料的厂家,收羊的贩子,联系农户要玉米,联系卖草的贩子要草,联系屠宰场谈价格,等等许多事情都要重做。

上规模的养猪场,也是如此,一旦关停要重新启用,就需要重做许多事情,但这时候在启用,要付出的代价就比以前大,单单就是饲料与屠宰场这两方面,就要比以前多花。

再有现在大家都顺着号召养猪,到卖的时候一起卖,互相之间就形成竞争,这猪肉的价格也高不了,到时候也是赚不到钱,所以现在养不养猪愿望不强。

我是田俊超白,喜欢请关注哦!

现在提倡规模养猪,政府还有相应的扶持,禁养令逐步废除后,还有没有养殖户养猪呢?

不管有没有政策扶持,肯定会有人养猪,因为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吃的肉类家禽。养的人少,猪肉涨价,养的人多,猪肉降价。但是专业投资养猪,这个就不好!

在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在养猪,只是养的都不是很多,基本上够自己一家人,一年的猪肉消耗。

至于有没有人,专门投资养猪,这个不好说。因为投资的人主要是为了赚钱,能赚钱肯定有人投资,不能赚钱肯定就不会有人投资。但是也不排除,部分胆子比较大的人冒险投资。

今年我们这里的几个养猪场,全部中了非洲猪瘟。场里的猪死得七七八八,最后保存下来的生猪也只是很少,哪怕是后来猪肉价格翻倍,也没能收回成本。目前养猪场处于关闭状态,至于明年是否再养殖,谁也说不清楚!

目前投资养猪,能不能赚钱?
  • 不管养殖什么家禽,都有赚钱和不赚钱的人。
  • 对于现在来说,猪肉虽然涨价,但是猪仔的价格也随着长高。所以目前养殖生猪很不划算,因为如果现在购买猪仔,后期猪肉价格下降的风险会很高。

  • 母猪一年能生2~3胎,每胎平均能生8~12个小猪仔,有的技术条件比较好的养殖场会更高。
  • 通过猪的高繁殖能力,我们可以得知,要不了一年,猪的价格会很快降下来。
  • 所以对于专业养猪的养殖场,目前养猪肯定风险很大。
  • 风险大也同样是机遇,所以今年也会有人去冒险养殖。

总结:不管国家有没有政策扶持,普通农户都会养殖。对于专业养猪户,因为养殖数量比较多,目前养殖风险比较高,但风险与机遇并存,所以还是会有人冒险养殖。

现在提倡规模养猪,政府还有相应的扶持,禁养令逐步废除后,还有没有养殖户养猪呢?

我们这边的大型养猪户在上个月则是买了40多个母猪仔,一头猪听说上千元,村民问他不怕非瘟吗?大户说现在非瘟过去了,趁着行情好,赶紧喂养。不过我们村就一个养猪大户,其他的全都是小散户,目前从我们村的情况来看,就一个散户家里购买了2头母猪,其他人家都没动静。

我们这边是8月份进行环保的督查,村干部说既然不养猪了,那闲置的猪圈就拆除吧,等到村干部做好思想工作后,就派人过来拆除猪圈了,不过猪圈才拆了一半,结果上面又说不让拆了,有一些农民勤快的,自己将猪圈给拆了,也有一些懒点的没拆反而庆幸。

而目前国家扶持的是那些大户的养猪户,在6月份时国家就发了一个文件,指出对养殖规模高达5000头以上的生猪以及种猪场则是进行了贴息贷款补助,而到了8月份时国务院则是要求各地将不合规的禁养区解除,让大家放心大胆的养殖。

从国家的数据显示来看,大户的养猪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很多养猪场扩栏规模达到了30%左右。而在7月份时10多个省份也推出了养殖扶持政策,比如说江苏拿出2.61亿元的保险补助,额外提高200元的保险赔付金,而广西的则是请专家过去指导,让农民更科学化的养猪,而广东则是提出了“猪十条”。

相比之下,小农户的积极性就要减弱很多,毕竟他们没有科学的喂养方式,一旦疫情爆发受损严重,因此这些人则是在观望中,等待疫苗的推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