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伊核协议”,欧洲为啥雷声大雨点小?
欧洲在维护伊核协议上雷声大雨点小,是因为欧洲内部存在问题。
欧盟内部国家在北约和欧盟之间出现选择困难症欧盟是在北约框架下成立的,在法理上欧盟属于北约旗下的组织,到北约的领导是美国。
现在北约的老大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制裁伊朗。但欧盟组织内的两位大领导德国和法国与美国唱反调,要维护伊朗核协议,和伊朗继续保持贸易往来,这让欧盟其他小国一下子无法适从。
如果让他们从北约立场上做出选择,那么他们就要支持美国,但是从欧盟立场上做出选择,他们就要支持德、法。
现在欧洲小国在选择上出现困难症,他们不知道到底是以北约为主,还是欧盟为主。
安全和利益之间犹如鱼和熊掌欧洲的安全一直都依赖北约提供军事保护,但是北约军事力量的主体是美国,从这个角度来讲,欧洲国家一直依赖美国保护。一旦选择欧盟站在德、法两国一边,他们担心会让美国恼火,从而从欧洲撤军,这样一来欧洲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证。
但是选择北约,站在美国一边,无疑是打压自己地区上的两个老大。德国和法国是欧洲大陆的主体力量,也是欧洲大陆利益的主要维护者。德国和法国直的利益与欧洲众多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这两国被打压,也是在损害他们自身的利益。
由于欧洲小国不想失去鱼,也不想失去熊掌,所以他们陷入了矛盾。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特朗普要求欧洲各国增加北约军费开支的时候就出现了,两边吵的很凶。
德国和法国为了能够让欧洲保持统一立场,所以积极的推动欧洲联军的建设,推动欧洲独立的武器系统的开发,以此开摆脱对美国军事上的依赖,解决那些小国的担忧。
欧洲维护伊朗核协议无力,是德、法两国和美国持续怒怼的后遗症德国和法国单独对抗美国份量是暂时是不够的,所以他们必须要拉上欧盟一起,借助欧盟集体的力量才能有效的抗衡美国。
德国和法国只要和所有欧盟国家同进同退,美国就拿他们没办法。
但是欧盟小国早已在北约和欧盟两个组织之间做出选择的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德、法两很难在和美国对抗的问题上说服他们。
如今德国和法国以及英国一起推出了instex避开美元的结算系统,但是迟迟无法发挥作用,原因就在于队伍带不动啊,欧洲小国都处于观望状态。
连国家都在观望了,欧洲那些私人企业怎么敢“下手”呢,所以德、法两国领导人想维护伊核协议,也是有心无力。
欧盟内部不稳定因素在增加,降低了德、法的号召力欧盟内部不团结主要根源在于对欧盟未来的前景看不到清晰明确的道路。
欧元区成立以来,并没有让所有加入的国家都获利。
有的国家是从中获得了很多经济利益,但有的国家在经济上却损失惨重。因此也让欧盟内部出现了“疑欧派”。
也就是说有的国家觉加入欧洲可能是个错误,目前产生了想退出的念头。
然后是在对待难民问题上,欧盟内部意见也不统一,分歧非常大。而难民问题也直接引发了欧盟内部出现政治问题。
再加上英国要脱欧,更是给欧盟一个巨大的打击,如果英国脱欧成功,并且没有支付分手费,搞不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欧盟瓦解。
也由于这一系列因素的存在,害得欧盟内部的很多国家不敢轻易的和美国分道扬镳,他们担心要是欧盟解体后,和美国的关系又因此存在问题,到时候会更麻烦。
总得来说,伊朗目前很难指望欧盟那边能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来维护伊核协议。介于欧盟内部的情况,大家也别抱太大希望。维护“伊核协议”,欧洲为啥雷声大雨点小?
2015年伊核协议在伊朗与美俄德法英中之间达成,在奥巴马坚定意志之下,欧洲起着重要作用。同理,当特朗普2018年5月退出该协议,走向奥巴马政策的对立面,欧洲几乎一事无成——它是美国的“影子”,难以撑起全球外交、安全独立的一级。
1、从经济总量上看,欧盟似乎超过美国且有欧元与美元抗衡,但其创新能力与产业整合远在美国之下,拆分后差距更大,欧盟的国际分量降低,经济基础是根本。
2、欧盟远未形成一个声音对外的合力。德国与法国作为“发动机”,东部受到“新欧洲”的阻碍,西部有美国的“卧底”英国,南欧自身又不太争气,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对外行动使不上劲儿。
3、欧洲在中东没有军事存在和战略项目作为“两翼”,美国更多地集中在军事上,东方大国“带路”影响深远,欧洲人没有发力的“抓手”,自然不能得到域内国家重视。
4、欧洲人在沙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阵营中都不讨好,结果可想而知。
就三大国而言,德国有理念却没有行动实力,法国正在成为“言辞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英国人摇摆之中必然倒向美国。拯救伊核协议,伊朗需要的救援与支援对欧洲真是勉为其难。
维护“伊核协议”,欧洲为啥雷声大雨点小?
我这么说吧:美国是想推翻现在的伊朗政权,建立一个亲美政权。
伊朗有没有核武器,根本不重要。
而且这件事情,实际上全世界都是心照不宣的,伊朗方面也非常清楚。
至于欧盟,一帮没用的国家组成的联盟罢了。
在欧盟内部,纷争不断,以波兰为首的维谢格拉德集团反对以法德为轴心的欧盟支柱。
表面上看,波兰比较弱,但是波兰有美国的支持,那就不一样了。
这次欧盟大选就明显看出意思了,新上任的欧盟主席就是个典型的亲美派。
本来关于挽救伊朗核协议是德法提议的,现在德法之间也出现很大的矛盾,仅仅这次欧盟选举就很说明问题,德国和法国互相否决对方的候选人,最后达成一个妥协,才让冯德莱恩上台的。
新上任的欧盟主席叫冯德莱恩,就是这位
她曾祖母就是个美国人,她的小孩也在美国上大学。
连BBC都说伊朗基本遵守了协议的条款,本来应该取消的制裁又被重新实施,但是欧盟内部分裂严重,尤其是对于欧盟的跨国公司来说,本身和美国纠缠不清,如果想遵守原来的承诺,则需要和伊朗交易,那就会被美国制裁,德法想建立特殊管道回避美国制裁,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国随时可以升级制裁方式。
我知道很多人是对欧洲人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实际上这个大陆早就懦弱不堪了,特别是德国,很多人对德国还保持在那种二战时期强大德国的幻觉,现在的德国软弱的很。
举个例子吧,日本福岛事件,德国为了避免出现这个问题,在全国把核电都废除了,看起来很好对吧?
来看看FOXI新闻
美国核武地点偶然暴露在北约的附属报告中。
北约的机构最近发布了一个文本,揭露了一个长期公开的秘密:欧洲存储了大量的美国核武器,已经被披露的有比利时,意大利,德国,荷兰和土耳其。
也就是说德国辛辛苦苦搞的去核电,结果德国本土内就有美国的核武器。
美国在德国部署核武器,德国知道吗?德国肯定知道,德国敢吱声吗?
这件事连很多德国人自己都不清楚。
其实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之类的都是一样的。
伊朗人就不应该对欧洲产生任何幻想。
不管欧洲愿意不愿意,这个大陆本身就是软弱无力的,他们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还保护你伊朗?
维护“伊核协议”,欧洲为啥雷声大雨点小?
这应该是因为美国太强大了;欧洲国家和欧洲企业不是一条心。
自一年前川普宣布退出约定,直至一年后重启经济制裁;欧盟巨头德国法国领导人在不同国际场合以及互相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不断劝说川普总统不要放弃这个约定。
特别是法国, 不仅仅是马克龙与川普沟通,而且派出私人高级代表博纳前往伊朗斡旋;一个月之内,这个博纳就两次到访伊朗;
因为是马克龙的特使,博纳还携带了一封马克龙的私人信件和一项欧盟认可的建议:这就是网上盛传的“美伊双方立即对话”,条件是伊朗暂时冻结铀浓缩等核活动、美国经济制裁不再继续升级。
在德黑兰,博纳会见了伊朗总统鲁哈尼、外长扎里夫,以及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沙姆哈尼;此人曾在2015年的伊核协议谈判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上个月,也就是6月28日,欧洲的英法德三国在伊核协议缔约方会议上宣布,三国已经通过共同努力,促成了INSTEX成功落地。
法国外交部7月4月表示,伊朗正加快建设与欧盟INSTEX相对接的机制;不过这个机制在初始阶段交易范围限定在药品和食品之内;并没有包括伊朗所希望的石油。
说白了, INSTEX机制实际上就是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来规避美国的制裁,避免欧洲与伊朗发生直接的资金往来。
举个例子。如果某家欧洲企业A公司打算向伊出口,INSTEX系统会自动寻找并且匹配欧盟国家中准备从伊朗进口的欧洲企业B;如果匹配成功,其结果就是这两家欧洲企业之间相互转账;而不是欧洲企业与伊朗直接发生资金往来。
怎么样?欧洲国家为了挽救这个协议,还是用心良苦,做了不少努力吧?
可现在的问题上,欧洲国家或者说欧盟在国家层面上似乎已经找到了一线希望,让伊朗经济得以缓解;可是政府是政府,欧洲的公司可都是企业行为——在唯利是图的同时,还要规避风险。
换言之,在面对伊朗与美国这个市场的同时,应该选择谁?结果当然是不言而喻。而且由于惧怕美国的“第三方”制裁,欧洲著名大公司道达尔、西门子等等以及在伊朗已经投资的跨国公司早就离开了伊朗。
总之,欧洲并非是要与美国作对而力挺伊朗;而是坚持要贸易自由而不是贸易保护。所以才出现现在的“雷声大雨点小”的现状——欧和美国其实仍然还是“一家人” ;欧洲只是不满美国的“跨区域管辖”而已。
维护“伊核协议”,欧洲为啥雷声大雨点小?
作为欧洲来说,目前真得“软骨头”一块儿啊!
1.对于维护伊核协议,欧洲很多国家包括英法德国家,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从年初与伊朗达成instex结算机制到现在,都没有落地!而伊朗现在要做得就是:你们欧洲不要话说的好听,姿态摆的很好,但就是不落地。
2.对于欧洲国家来说,面对美国强大得实力,有心无力;面对伊朗挤压,显得心不在焉,无力执行。而最近得所谓斡旋,到最终欧盟却声明:鉴于目前形势还没有违反伊核协议,暂不启动协议争端解决机制。这种表态,其实跟之前一样:你们美国和伊朗还在伊核协议之内,我们认为你们依然有返回谈判桌得机会,所以我们不启动争端解决机制。这个表态,其实换句话说:我们现在依然是坚决维护伊核协议,伊朗一定要留在协议内,美国希望能够做到谈判桌!
3.而事实上,伊朗浓缩铀已经达到5.4%,并且解释了伊朗这样做得依据就是“伊核协议”规定得,一方(美方)违反伊核协议之后,另一方(伊朗)是有权利降低承诺,提高丰度得,即“伊核协议”规定得第36条款。4.现在英法德三国领导人发表声明,表示要靠德黑兰来确保协议能够继续有效!但从后续得报道来看,欧洲三国显然已经被美国分化,甚至表示,伊核协议得实施取决于伊朗是否完全遵守协议!这句话得意思是:美国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我们管不了;但是你伊朗应该遵守协议,而不是提高浓缩铀丰度和储量。
对此,伊朗已经说了,如果欧洲有意挽救“伊核协议”,就赶紧在欧洲投资!如果美国想要谈判,先取消制裁,不再实施经济制裁并重新加入协议。
随着土耳其引进S400,未来得美土关系必然会紧张,而欧洲国家现在这种态度,简直就是“软骨头”得表现!可怜得欧洲!
维护“伊核协议”,欧洲为啥雷声大雨点小?
在维护2015年的伊核协议上,为啥欧洲雷声大,雨点小呢?关键是因为,在2018年5月美国单方退出该协议后,在处理伊核问题上,使英法德三国的处境非常尴尬。这个2015年的国际协议,是美国的奥巴马政府同英法德俄中五国一起,与伊朗政府签订的。现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在根本就没有考虑英法德这三个盟友的利益和意见的情况下,就废弃了这个协议。对于特朗普的这种鲁莽做法,尽管英法德有一肚子的怨气,但考虑到要维持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在伊核协议问题上也就不好与美国闹翻,撕破脸了。毕竟,在经济上、军事上、外交上欧盟集团都离不开美国这棵大树的庇护和扶植嘛。所以,在美国和伊朗的对峙和争斗之间,英法德三国就只有踩钢丝了,尽量能保持平衡,不偏倒一边,双方都不得罪。当然了,玩踩钢丝这种杂技是很累的,也得冒一定风险的了。实际上,英法德这种两面讨好的策略,不怎么见效,结果是谁都没有讨到好。一方面,特朗普根本不理睬英法德的反对态度,一意孤行,把伊核问题弄得越来越复杂了。另一方面,伊朗政府也不听从英法德要求它继续遵守伊核协议规定,停止研发核武器的呼吁,而是重启核武器的发展,这对英法德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了。然而,可以肯定地说,一旦美国和伊朗之间发生了战争,英法德必定是会站在美国一方的,毕竟它们都不希望在中东地区看到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朗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