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突然宣布辞职呢?
其实现在换作谁当英国首相都会陷入目前特蕾莎.梅都陷入的困境。
英国脱欧问题已经封风雨雨闹了两年多,之前卡梅伦顶不住自己下台了,现在特蕾莎.梅同样也顶不住,也要自己下台。
没办法的,英国在脱欧问题上关乎英国未来的国运!
不脱欧=国弱
脱欧=国散
如果英国不脱欧的话,继续就在欧盟内部,英国未来将会变得越来越穷。毕竟欧盟的中心在欧洲大陆,而它只是一个岛国,一旦英国全面欧盟化,那么英国本岛的人才和财富将会慢慢被流向欧洲大陆,这是地缘中心论决定的,根本没办法抵挡。
除了这个之外还跟英国的国家构成有关,英国本身就是一个联合王国,有多部分加盟而成。英国全面欧盟化意味着它原来联合王国个框架将会散掉,到时候伦敦的政治力量只代表英格兰,而像苏格兰、北爱尔兰等都不会受伦敦控制。
那样一来伦敦到时候在欧盟中的份量将会很小,这么小的力量他们如何跟德国、法国争夺欧盟的话语权,这就是伦敦那些保守势力不想加入欧盟的原因。
英国怎么说也是有过辉煌的帝国,伦敦那些保守势力可不想以后永无出头之日,这是他们积极推动脱欧的原因之一。
但是脱欧也不容易啊。
英国作为一个联合王国,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什么都抓在英格兰人手里,其他的基本上什么都没有,作为一个合并的国家这个的确有点不公平。
加入欧盟的话苏格兰、北爱尔兰这些地区相对的获得更多独立的权利,他们可以借此为本地区争取更多的利益,而且还不用再继续为伦敦输血,这对他们有很多很好,所以他们愿意继续留在欧盟。
除了这些地区之外,很多商人和资本家也愿意留在欧盟,因为留在欧盟他们就可以无障碍的获得整个欧盟市场,这对他们的生意扩张是有利的。
总得来说主张脱欧的是大英帝国的上层政势力,而主张留欧的则具有广泛性的中下层力量。
特蕾莎.梅属于保守党支持脱欧,但问题是留在欧洲的力量要大于脱离欧洲的力量,特蕾莎.梅无法强行推动脱欧,因为这个根本不会通过(前面公投是通过了,但是现在多数人反悔)。但是不脱欧的话,她又无法身后的保守势力一个交待。
一直以来特蕾莎.梅都在苦苦的挣扎,找平衡,她想尽了一切方法以及手段,但是没用,脱不脱最终都要面对。
实在没办法了,特蕾莎.梅提出举行二次公投,想用二次公投来让自己摆脱困境,但是谁知道没人为她这个提议埋单,而且还让保守派对她非常不满。
现在她根本就没有一点可以周旋的空间,毕竟这个问题上锁定在两个选项中,要么脱、要么不脱,没有第三个选择可以走!
其实如今英国的这种情况,特蕾莎.梅不管做出什么选择她都会下台。选择脱欧工党以及大部分英国人会让她下台。选择不脱欧,她将会失去保守派对她的支持,没有保守派支持她怎么运行政府,到时候她还不是一样下台。
反正迟早都会下台,特蕾莎.梅干脆什么都不选,提前下台,这样还避免了承担历史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讲,你可以说她机智,也可以说她不负责任。
怎么看待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突然宣布辞职呢?
虽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有关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有可能会辞职的消息,随着英国脱欧的艰难前行,而始终不绝于耳,大家都已经有了见怪不怪的想法,但是等到这个消息突然“实锤”之后,还是很让人震惊的。
这预示着英国在国策上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也预示着英国究竟能不能脱欧,和以什么方式脱欧,再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2016年发生的英国脱欧公投,我们绝对不应该简单的认为,这是英国人在欧盟受够“窝囊气”之后,做出的一次非理性的选择。或者仅仅是因为美国的诱惑和拉拢,让英国人见利忘义,选择了继续跟随美国的脚步。英国之所以要举行脱欧公投,这事英国政府美国对欧政策上即将发生变动时,从本国战略利益角度进行考虑,所作出的一个重要决定。英国之所以要选择脱欧入美,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
1、美国与英国同属英语国家圈,两国国民几乎同文同种,存在着天然的同盟关系。
2、在过去的七十多年里,美国资本对欧洲各国经济的渗透率最高的就是英国,无论是传媒业还是金融、银行业,都已经没美国资本渗透,导致英国在国家政策上受到了美国严重的左右。
正是出于以上两个原因,一场事关英国未来的决策,却以全体国民公投的方式来进行,其理由和整个过程都看上去近乎于儿戏,但是却能够以微弱的优势取得了通过,这足以证明美国对英国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随着时间过去了三年多之后,英国脱欧行动由于欧盟以及国内利益集团的阻挠,很显然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而我们仔细分析的话,其中也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1、英国政府对英国脱欧行动所带来的伤害认识并不充分,这是英国脱欧进程在国内遭遇重重阻力的主要原因。
英国本以为退出欧盟,只不过是发表几个声明和签署几份协议的事情,在脱欧之后仍然还能够继续与欧洲保持相对密切的经济往来。结果没有意识到,欧盟对于英国脱欧行动究竟有多重视,对英国的报复究竟有多强烈。
从欧盟对英国脱欧提出的协议,在英国国会至今无法得到通过这一事实,我们就可以猜测出,在英国脱欧问题上,欧洲肯定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条款,而这些条款也必然会对英国经济带来极为严重的冲击。
很明显英国脱欧行动是为了配合美国的欧洲战略而实施的,但是在这个战略没有对英国产生利好之前,英国就要为此付出巨大的牺牲,这很显然不符合英国人的利益,这就使得英国人对于为什么一定要脱欧产生了疑惑,结果导致反对脱欧的声音增强,让整个脱欧进程受阻。
2、美国在特朗普上台之后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导致其在国际上四面受敌,但是却拿不出好的解决办法,这也使得英国政府还是担忧自己紧跟美国的政策是否正确。
从2016年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之后,整个美国对外政策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特朗普高举“美国优先”的大旗,在全球范围内开启贸易战,希望通过不平等协议,来让全世界为美国经济转型买单。
但是很显然美国这种损人利己的举动,理所当然的遭到了全世界所有与美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的反对和抵制,这使得最近两年的美国在国际上的很多行动,都遭遇到了重大挫折,整个国家正呈现出越来越孤立的状态。
面对这样的一个局面,英国人很显然是非常担忧的,因为英国脱离欧洲向美国靠拢的目的,是想跟着美国霸权扩张的后面分一杯羹,而不是做一个“敢死队员”,去为美国的利益拼死冲杀。
所以当美国在国际形势上日益处于下风的时候,英国政府也正在开始反思自己的脱欧行动,是否真的是一个正确选择,由此所引发的英国拒绝脱欧的声浪也正在不断地充斥着英国国会,在脱欧方案经历数次提交议会审议,又数次被议会否决之后,很显然此次脱欧行动,已经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特蕾莎梅是推动英国脱欧行动的主力军,当这一行动陷入进退维谷的时候,特蕾莎梅必须要站出来为此承担后果。特蕾莎梅是英国脱欧派势力的旗手,在她接任卡梅伦当然英国首相之后,就立刻将工作的重心放到了脱欧进程之上,因此在英国脱欧的问题上,特蕾莎梅基本上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压力和风险,而这正是她在最近几年处境艰难的主要原因。
由于虽然英国与欧盟就脱欧谈判的主要内容,已经达成了大体上的协议,但是由于该协议直接割裂了欧盟与英国之间长达数十年的经济、政治往来,由此对双方所造成的伤害,绝对不是通过一份协议就可以轻易解决得了的。
即使欧盟在英国做出坚定脱欧的绝定之后,总体上同意英国离开欧盟,但是和并不意味着欧盟会在今后的时间里会继续与英国友好相处,哪怕仅仅是出于对“叛徒”的痛恨,欧盟也必然会想办法给报复英国,以阻止其他存在“异心”的欧盟国家。
正是由于脱欧所产生的直接损失,以及担忧欧盟会在今后的时间里报复英国,使得英国过内留欧派的势力正在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已经意识到,一旦脱离欧盟,英国就只剩下了给美国人做“马前卒”,这一条路可以走。
所以在英国议会中,阻止脱欧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大,使得脱欧协议迟迟难产,即使特蕾莎梅在议会上宣布只要同意脱欧,就在协议签订之后辞职,都不能帮助脱欧协议在议会上得到通过。
随着英国“留欧派”的势力不断的膨胀,英国脱欧行动已经越来越难以看到希望,而这个时候,坚定推动欧洲进程的特蕾莎梅,当然要为自己此前的行为付出代价,那就是在合适的时候,选择体面的辞职,为后来人去执行新的政策铺平道路。
怎么看待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突然宣布辞职呢?
成也脱欧,败也脱欧。正因为“脱欧”才成就了特雷沙·梅的首相梦,亦因为“脱欧”,梅姨才在政途上栽了大跟头。
据环球时报援引《泰晤士报》23日的消息,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很可能将在24日宣布辞职。接替她的很可能是“硬脱欧派”代表,前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据一位消息人士透露,促使梅姨下决心辞职的是保守党下院领袖安德里亚·利德索姆的辞职。为脱欧“操碎了心”的梅姨终于想休息了!据说,梅姨将在23日晚间与“1922委员会”主席布拉迪会面,再最后听一听布拉迪的意见,随后会宣布辞职。
“1922委员会”是个什么东东?为什么梅姨的辞职还要和它商量?其实,“1922委员会”是英国保守党普通议员委员会的简称。也有人称之为“后座议员机构”。英国的保守党议员分为“前座议员”和“后座议员”。顾名思义,前座议员就是保守党内阁成员或影子内阁成员。其他的议员则是“后座议员”。“1922委员会”是1923年成立的,因为1922年的一次保守党会议而“得名”。1922委员会具有在保守党内部影响或左右党魁或党鞭的功能。而且在讨论“前座议员”时没有顾忌,因为“前座议员”无权参加讨论。实际上,1922委员会中的“后座议员”从去年开始就有了“罢黜梅姨”的动议,只是因为顾及保守党政权的大局,担心被工党钻空子才没有付诸程序的启动。因此,1922委员会这次是不可能再挽留梅姨了。
论起来,梅姨也是个“悲催人物”。在未当首相之前,她曾担任过6年的内政部长,成绩斐然,被很多人看好。那时的人们猜测特雷莎·梅将在2018年成为继撒切尔夫人之后的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从她在内政部长任上的表现来看,人们甚至认为她将会成为撒切尔夫人那样的“铁腕人物”。然而,这一切都因为一场“意外”的脱欧公投改变了!
卡梅伦2016年的一个“脱欧公投”决定,使特雷莎·梅提前2年实现了首相梦,但也注定了梅姨永远不可能成为撒切尔夫人那样的政治人物。对于英国来说,脱欧是把“双刃剑”;而对于梅姨来说,脱欧却成为了她命运中的“滑铁卢”。梅姨和撒切尔夫人一样都毕业于牛津大学,从议员到影子内阁成员,再到内阁大臣,其政途一路看涨,直到她意外的提前就任英国首相,人们也都认为是水到渠成。从她之前的表现来看,人们有理由相信特蕾莎·梅在政治上的表现将不输给撒切尔夫人。因此有人提前将“铁娘子第二”的美誉给了她。又加之特蕾莎·梅爱好厨艺和鞋帽,似乎比撒切尔夫人更懂得生活,更温和,所以英国媒体和她的粉丝称呼她“梅姨”,以示对她的爱戴。然而,一场“脱欧程序”成为了“试金石”。将她和撒切尔夫人的差距“暴露无遗”。
撒切尔夫人以果敢,坚定和不妥协著称。然而,梅姨在两年来的脱欧进程中的表现有目共睹,她的犹豫不决和拖泥带水使很多人对她逐渐失去信心。甚至连特朗普都对梅姨表现出了失望之意。诚然,对于英国来说,脱欧确实是件大事。直接关乎到英国的未来。可以这样说,脱欧是英国继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兵不血刃“稀释”英国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后的又一个“十字路口”。无疑,脱欧需要谨慎,但之所以重要,才更需要果敢和决断。甚至不惜“壮士断腕”!可惜,梅姨恰恰缺乏这个义无反顾的担当。这两年来,满腹惆怅都写在了梅姨的脸上。令人唏嘘!
从这两年来关于英国脱欧的评论中不难看出,很多人对英国脱欧不理解,认为英国人是没事找事,留在欧盟不是挺好的吗?其实,可以这样说,如果英国继续留在欧盟,英国终将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沦为一个无关紧要的“三流国家”。而如果脱欧,虽然有阵痛,但凭英国的“底蕴”,它足可以在一流和二流国家间徘徊很长时间。作为地缘属性来说,英国虽然和欧洲大陆有着割不断的历史,但它对自己的定位终究是个“海洋国家”,它的心永远属于大海,也只能属于大海。否则,英国什么都不是。从经济来说,英国留在欧盟会将它的金融优势“移植”给欧盟,而它自己将失去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从政治层面来说,留在欧盟的英国将被德法两国“利用而又排挤”,终会失去英国独特的“政治动员力”。也就是说,它将逐渐失去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英联邦国家中的“凝聚力”。那样的英国,将更加悲催!
关于英国脱欧难的问题,自然与政治,利益,国家分裂等因素相关联,而且“关联性”特别强。因此,英国上下争论不休,梅姨也是左右为难,犹豫不决。她的每一个脱欧方案都是非软非硬的“四不像”。所以,根本就是没有“迎合”软脱欧和硬脱欧的任何一方。而她23日的最新脱欧方案中居然夹带了“第二次公投”的字眼。梅姨犯了“大忌”。这也是连下议院领袖利德索姆都要辞职的导火索,也是梅姨实在没办法坚持下去的根本原因。其实,不管脱欧有多么复杂,但软脱欧和硬脱欧的根本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纠结”。也就是说,硬脱欧会在短期内造成英国的较大损失。直白的说,这就是德国和法国等老欧洲国家为英国脱欧“设下的陷阱”。而如果硬脱欧的话,对英国的未来有利,但在当下无异于“壮士断腕”!这一点,很多英国的有识之士都能看到,但这却需要一个有担当的人来进行“赌博式”的决断。假如是撒切尔夫人的话,相信她会义无反顾的承担下这个责任,宁愿赌输了成为英国的“历史罪人”,也不会任由法德所“钳制”。可是,梅姨却做不到!这就注定了梅姨的悲催!
怎么看待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突然宣布辞职呢?
特蕾莎·梅辞职的消息只是英国媒体的猜测,即便宣布也不是立即辞职。她前不久已经抛出了自己辞职的条件和计划,那就是“必须在议会能够通过她的脱欧草案”之后。就在昨天她公布了修改后的草案,然而这个草案并没有得到保守党内部广泛支持,尤其是“硬脱欧派”。他们纷纷质疑特蕾莎·梅的新草案的“脱欧性”,认为这是在向工党进行妥协,因为其中加入了有关“二次脱欧公投”的条款。于是乎硬脱派开始逼宫,呼吁特蕾莎·梅立刻辞去首相一职,但是遭到了她的拒绝。(特蕾莎·梅介绍新草案)
然而在23日原本支持特蕾莎·梅的保守党议会下议院领袖、枢密院议长安德里亚·莱顿向特蕾莎·梅递交辞呈一次来表达她对于特蕾莎·梅新草案的不满。莱顿本人是一位坚定的脱欧派,她认为特蕾莎·梅的新草案不能够实现脱欧,其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可能进行的“二次公投”将会导致英国社会面临空前的分裂,并且会让保守党名誉扫地,彻底丧失政治信誉。(安德里亚·莱顿)
目前保守党内部硬脱欧派正在讨论改变议会议事规则,对特蕾莎·梅内阁发动一次新的不信任投票。因为按照原有规则在发动一次不信任案投票后,一年之内不得发动第二次。在去年12月特蕾莎·梅挺过了工党方面发起的不信任案投票。现在很显然保守党内部硬脱欧派正在推动一场“软性政变”逼迫特蕾莎·梅下台,从而通过党首选举让诸如前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上台。那么特蕾莎·梅会被推翻么?(压力山大)
据CNN报道,保守党一位议员表示,保守党议会党团组织“1922委员会”的后排议员们并不同意修改规则。这也就意味着特蕾莎·梅暂时还是安稳的并不面临来自议会的压力。不过她将会在本周五与“1922委员会”主席委员会主席格雷厄姆布拉迪爵士会面,来协商讨论讨论她的未来。这将是最后的摊牌,决定她是否会辞去总理职务。对于特蕾莎·梅而言,她很清楚无协议脱欧将会给英国带来的危害。所以她可能不会妥协,继续推动自己“新协议草案”。(脱欧首相)
从特蕾莎·梅的遭遇和所承受压力来看,当初卡梅伦当初“捅了马蜂窝”后及时辞职甩锅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和不负责任。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怎么看待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突然宣布辞职呢?
据俄罗斯塔斯社5月23日报道,英国《泰晤士报》周四援引英国内阁消息人士的话称,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将在5月24日宣布辞职,因为政府不接受她在脱欧问题上所采取立场。
特蕾莎•梅一开始信心满满的脱欧,结果脱了一半又没个最终结果,现在为了给民众一个交代,又开始想着第二次脱欧,但是民众和政府高层都不愿意买账了,特蕾莎•梅没有办法,只能用辞职来平息民愤了。
本周二,特蕾莎•梅向所有议员承诺,如果他们支持与欧盟的协定,就可以投票支持英国的第二次脱欧公投。
本周三,英国下议院领袖利德索姆
宣布辞职,成为退出特蕾莎•梅政府的第36位大臣。利德索姆在推特上公开了自己辞职信,辞职原因是对特蕾莎•梅在新脱欧协议中的第二次公投提议不满。
资料图| 英国下议院领袖利德索姆
昨天晚上,特蕾莎•梅拒绝了反对者让她立刻下台的要求,坚持今天要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进行竞选活动。但她的盟友们相信,她将在与1922委员会(保守党普通国会议员委员会)主席格雷厄姆·布雷迪爵士会晤后宣布离开。
而在今天,特蕾莎•梅终于被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因为她的内阁部长们加入了保守党的反抗阵营,反对她在新脱欧协议中提议举行第二次公投,这就意味着她所有的支持者在全部选择了抛弃她。
怎么看待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突然宣布辞职呢?
特雷莎.梅姨曾经多次眼含泪水表示,她对首相这个职位爱得实在太深沉,以至于希望坚持到底。可如今却是众叛亲离,内阁成员相继出走,保守党1922团体不断逼宫,她或许只能听从保守党的安排,今日宣布辞职,成为无实权的看守总理,直至保守党选出继任者。
说起特雷莎.梅,可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尽管工作鞠躬尽瘁,如履薄冰,但始终都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无论从能力、资历及胆识,她确实差得很远。不得不承认,特雷莎.梅从继任开始便带有悲剧色彩,从事的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政治任务,坐在位子上从来就是谨小慎微,焦头烂额,战战兢兢,试图凭自己之力去扭转她那早已失控的政治命运。
特雷莎.梅辞职,与她的前任卡梅伦有很大关系。保守党前首相卡梅伦是让英国陷入如此进退两难局面的始作俑者,也是造成梅首相短命的人。一方面,卡梅伦希望不断巩固自身在英国国内的民意,在民众面前表现出在欧盟强权面前不甘示弱,勇于捍卫大英帝国权益的一面;另一方面,又要在布鲁塞尔的众多欧盟机构面前表现出超凡的自信。虽然必要,但一旦超出合理范围,就会有玩儿火自焚的危险。 卡梅伦本来是希望继续通过煽动民意给欧盟施压,可以多给英国争取特权,于是多次威胁欧盟要举行公投,成为其当选之后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2015年卡梅伦顺利连任,次年6月22日举行全民脱欧公投,并且允许内阁的所有部长自由表达和拉选票。当时的卡梅隆过于自信,认为英国人肯定会投留在欧盟。但没想到民意却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由12.6%极速上升到2016年公投的51.89%,整整翻了两番! 卡梅伦自知闯下大祸,索性以自己支持留欧,因而没有办法帮助英国完成脱欧的理由宣布下台,把这个锅甩给了继任者特雷莎.梅。
而特雷莎.梅接手的本来就是一个烫手山芋,只能促使梅姨走向不归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