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曰后有油轮从伊朗开出来吗?

很高兴的告诉你,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油轮从伊朗开出来,不过那是伊朗自己的油轮。

其实从去年美国在波斯湾外面就拦截各国前往伊朗的油轮,搞得很多航运公司害怕受到美国的制裁,都不敢去伊朗运输石油。

然而伊朗霸气的伊朗并不强人所难,他决定给凡是愿意继续进口伊朗石油的国家,免费送货上门。

由此伊朗出动了让自己的航运公司NITC,亲自给客户送油,从去年开始伊朗NITC就是调用了17膄油轮为东方大国提供送货上门服务,除此之外印度同样享受这种待遇。

由于印度的大石油公司都是私人企业,他们也不敢冒着被美国制裁的风险,继续进口伊朗石油。为此印度只能让国有的炼油厂承接这些也许,这也是印度继续进口伊朗的基础。

美国虽然威胁谁继续进口伊朗石油就制裁谁,但是美国这种制裁的威胁对大国的作用是有限。

美国根本没有能力对比较大的国家进行全面制裁,他只会针对那些从事承接伊朗石油业务的公司进行制裁。

美国在退出核协议的时候欧洲,也只是威胁那些和伊朗有业务来往的企业而已,那敢对欧洲进行全面制裁,欧洲本身也是美国的第一大贸易出口地,要是制裁欧洲他自己损失也很大的。

因此美国威胁对继续进口伊朗石油的国家进行制裁,并没有想像中那么严重,他只会制裁那些有相关业务的企业。但是如果这些企业如果不使用美元结算系统,那么美国想制裁也制裁不了。

现在伊朗亲自给客户押运石油,并且不需要使用美元结算,可以说是为客户避开了美国制裁的威胁,单这一点美国就无法让伊朗石油归零。

只不过由于伊朗的石油运输能力有限,在美国的强力封锁下,世界其他航运公司不敢接单,会导致石油出口下降。具专业人士测算,伊朗在美国的豁免期过后,石油出口可能只能维持每天60万桶左右。

因此即使5月3日过后,伊朗的石油还会继续出口,只不过出口量会下降而已,美国要想让伊朗石油出口完全归零无法现实的,因为美国没能力对一个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进行全面制裁,不然他自己也会损失惨重。

5月3曰后有油轮从伊朗开出来吗?

霍尔木兹海峡已经没有了5日2日之前的拥挤和热闹。除了东方大国继续履行合同外,其他七个经济体因被迫听从美国政府的禁油号令已经弃伊而去。随着七个经济体的逃离,伊朗损失了一半的石油出口市场。据外媒报道,伊朗的石油出口由原来每天190万桶已经下降到了每天60~90万桶左右。这个量与欧佩克报告显示的数据即伊朗一半的重油销往东方大国的预测不谋而合。

伊朗现在的命运就看东方大国和俄罗斯了。但是,俄罗斯不急需伊朗的石油,作为第一大石油生产国,俄罗斯自己的石油还在寻找销路呢!何况俄罗斯并不怎么喜欢拥有潜在的对手。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利益。维护自己的利益天经地义,所以没有必要屈服于美国的霸权主义。

习惯于屈服,就会惯坏美国霸权的脾气,只有奋起反击,才会让美国懂得尊重我们的利益。

特朗普的单边提高关税的自私政策已经失败,因为它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阻击。

东方大国早就强硬表态,美国的限购令是违反国际法的,东方大国会继续进口伊朗的石油。

美国又不是谁的皇帝,有什么能耐非要别人遵从圣旨?美国敢“诛(禁)”小国家的“九族(石油)”,但就是不敢招惹东方大国和俄罗斯。

5月4日,东方大国油轮继续自由出入于波斯湾,但其他7个经济体都被迫“违约”,之前表态强硬的一些国家也退出了“战场”。

我们继续履约购买伊朗石油,因为这是主权国家宣示自己利益的合法行为。

东方大国此次在世界面前大显了一次大国神威,而世界各国人民也亲眼目睹了一个目耳一新的世界格局,同时也看到了反霸权者与世界格局的制定者的一次公开的较量。

美国禁令没起作用,美国无条件放行,全世界惊呆了!

世界突然明白了过来,美国霸权主义也有打脸的时候。一直号称天下第一,没有商量余地的美国霸权真的有了对手。

美国称霸天下的日子该结束了,对于黑恶势力,只有迎头痛击,毫不留情的打击,黑恶势力才不敢再继续作恶。

美国没有任何理由禁止其他国家的合法贸易,购不购买伊朗石油是主权国家的自由行为,是符合国际法的。美国政府无视国际法,用霸权代替国际法,迫使其他国家为美国利益让路,天理何在?世界上哪里还有公理可言?世界的规则在哪里?世界的秩序何存?美国如此无视国际法,如此罔顾他国利益,如此欺压百国,如此横蛮嚣张,还有什么资格自称国际警察,还有何脸面充当国际法官?

伊朗的石油不是美国的,美国又凭什么不允许别人做买卖?伊朗人民不是美国养活的,其他国家也不是美国养活的,美国没有资格阻拦他国购买伊朗石油。

用私法代替国际法,用强权代替公理,全世界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多行不义必自毙,美国也需要为自己留点后路,不然美国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讨伐。

从克林顿竞选总统时提到东方大国的名字开始,历届美国总统候选人在竞选演讲或辩论时都无数次提到“中国”。特朗普是第一个在就职演讲稿中写有“中国”二字的美国总统。近日,民主党总统选人之一的拜登又花样翻新地提到我们,他把我们拿来当作他外交政策的噱头以吸引选民。毫无疑问,对华外交政策成为了美国全民讨论的问题,对华外交政策也成了美国的头号外交政策。从此可见,对于自己的“对手”,他们从来就不会安什么好心,所以别总是幻想他们真的会与我们和平共处。

美国精英常提到我们,是因为他们把我们当做竞争对手。他们的目的不是提倡交好,他们是在辩论如何对付我们。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其实,全世界都预测到美国的“限油令”限制不了东方大国。

但是美国的限油令的确让伊朗进入了“凛冬”,不光是经济凛冬,还有政治凛冬和军事凛冬。

美国的行为会造成中东乃至世界局势的紧张,搞不好还会引起流血冲实。美国的霸权主义会让无数无辜的生命受到伤害。

但是,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痛击霸权,拯救人类。起来吧,被压迫的奴隶们,拿起手中的枪,痛击强盗!

欢迎评论、关注、点赞!

5月3曰后有油轮从伊朗开出来吗?

5月3日消息,根据熟悉石油政策的伊朗官员称,伊朗5月原油出口将降至40~70万桶/日!美国石油豁免权到期之后,仍然有油轮从伊朗开出来,但由于美国经济制裁的威胁,伊朗美日石油出口量明显下降!

为了阻止伊朗的石油出境,美国也是煞费苦心,美国的第五舰队早就被安排在波斯湾附近活动,对伊朗进行军事威胁。同时,美军在波斯湾部署第五舰队,还是为了有效将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零”,第五舰队接到美国政府的命令,要对过往的油轮进行检查,只要发现是装满伊朗石油的油轮,美军就要将其拦截,将其扣押!

曾在4月24日,就有消息传出,美军舰队扣押了来自伊朗的3艘油轮,不过没过多久,美国就释放了被扣押的船只。而美军之所以做出让步,是因为在一两个小时之内,伊朗的52艘战舰就赶到了现场,52艘战舰都装满了导弹,让美军惊慌失措,不得不交出被扣押的3艘油轮,赶紧从现场逃离!

既然美国也不敢拦截从伊朗出来的石油还谈什么全面封锁,完全是美国自说自话。其次,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5月1日表示,德黑兰将坚持继续出售原油,并研究新的方式。再加上今日(5月4日)消息,伊朗总统鲁哈尼对外表示,伊朗应该增加非石油商品出口,并继续出口石油抵制美国的制裁!

从这个就可以看出,面对美国的制裁,伊朗一边抵制美国的同时,也在想办法消除美国对伊朗石油制裁的影响,避免伊朗的经济收入遭受太大的损失!

事实就是这样,美国没有将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零”,仍然有大批的油轮从伊朗开出来,而且伊朗海军还加强了对油轮的保护。但是,伊朗的石油出口量确实减少了不少,这是不争的事实,美国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5月3曰后有油轮从伊朗开出来吗?

当然有,这是百分之百可以确定的。而且从伊朗开出来的油轮仍然可能驶往日本、韩国等美国的盟国。即使一段时间后,俄罗斯等国仍然可能继续购买伊朗石油,因为本来就被美国制裁了,,根本不怕继续制裁。

美国的豁免日期截止5月2日,但是之前的订单还没有完成

石油这样的大宗商品,都是需要提前订购的。比如2019年4月份韩国向日本订购的石油,可能要到5月份才能发货。因为这个工程量比较大,需要大量的石油装船,补给。油轮也不是大白菜,想用几艘就有几艘,而是要在海上往返的,这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的。

特朗普可能不会如愿以偿

所以呢?虽然美国给的截止日期是5月2日,但是5月份伊朗运出的可能是3月份或者4月份的订单。从这角度看,现在这些运送伊朗石油的油轮没有违反美国的禁令。

真正要看5月份的订单是否减少,要过段时期才能看出端倪

真正要看云在伊朗石油的油轮是否减少,要过一段时前,才能反映出5月份的订货量,因为目前4月份之前的订单不可能一下就完成。

之前美国给出了8个豁免名单,分别是中、印度、日本、韩国、土耳其、意大利、希腊和中国台湾地区。据目前的消息看,日本、韩国、意大利这些国家,极有可能已经定制了5月份的订单。也就是说,他们4月份订购了伊朗石油之后,5月份就没有再定。

美国即使制裁那些购买伊朗石油的国家,海上拦截油轮的可能性也很小

目前比较大的可能是,有几个国家会继续购买伊朗石油。比如俄罗斯,他被来就被美国制裁,也根本不怕被美国制裁。俄罗斯可以购买伊朗石油,随后转手卖掉,这对俄罗斯和伊朗都是双赢。

而美国军舰在公害拦截油轮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这几乎等同于宣战。我们比较清楚的是,即便是美、俄在叙利亚发生冲突,有士兵直接死亡,但双方仍然保持不扩大冲突的默契。所以,可想而知,美国不会操去最激烈的拦截方式,可能会施加其他制裁手段。

5月3曰后有油轮从伊朗开出来吗?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目前全球不同的海域和地区还有很多的船只载有着来自伊朗的石油或天然气,并运向不同的进口国。

5月3日是美国为世界上8个主要购买伊朗石油的经济体设置的豁免期到期后的第二天,目前,还无法获得最近两日伊朗石油出口的真实数据,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的打压。

在美国制裁的大背景下,即使那些敢于继续购买伊朗石油的国家也不会大张旗鼓,耀武扬威的继续派邮轮进出伊朗,而是会采取更加隐蔽的方式进口伊朗的石油。伊朗方面最近也在做相关的努力,其在去年就已经停止了向OPEC组织报备石油出口数据,因此,OPEC组织现在已经无法获取伊朗石油出口的真实数据。另一方面,进出伊朗的石油都采取了隐蔽措施,包括主动关闭船上的转发器等,目的就是为了让美国无法查证邮轮的来源国,以及无法获得伊朗石油出口的真实数据。

因此,这两天究竟伊朗出口了多少石油,只有伊朗自己知道。我们从公开的消息看,胆子小的国家,已经停止购买伊朗的石油,如日本、韩国。人品差的国家已经另寻买家,如善于骑墙的土耳其已经宣布将向伊拉克购买更多的石油,来替代从伊朗进口石油。加上之前在豁免期已经停购伊朗石油的3个国家和地区,8个被豁免的国家和地区只剩下了我国和印度。

据专家分析,这两个国家大概率会继续购买伊朗的石油,因为这两个国家石油需求量大,而其中在重油方面,两国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一大重油出口国,而沙特等国家出口的原油主要是轻油。重油被广泛用在飞机和轮船上,而这两个国家对这方面的需求很大。另外,这两个国家都同伊朗达成了本币交易的协议,即不需要使用美元,也可购买伊朗的石油,这就打破了美国设置的石油美元捆绑体系,同是对美国的世界性货币地位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另外,俄罗斯在去年就和伊朗达成了石油换商品计划,根据协议,俄罗斯要向伊朗购买价值500亿美元的石油,而伊朗一年的石油出口额也就在500亿美元左右。

同是,因为美国的制裁,伊朗在国际上打出了降价促销的招牌,受到价格的刺激,国际上的走私犯已经开始闻风而动,大量的走私船只将在近期涌入伊朗,这种蚂蚁搬家式的的走私,其数量也不在少数。

有了上述三国的支持,以及大量的走私贩偷运,注定美国这次将伊朗石油出口清零的目标不会达成。而伊朗最近也打出了多项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退出《核不扩散条约》等,但目前只限于口头警告,未来一旦美国继续打压伊朗无底线,进一步压缩伊朗石油出口,被逼急的伊朗可能会将上述两个计划付诸行动,到时候中东就会是一片血雨腥风。

5月3曰后有油轮从伊朗开出来吗?

5月3日是美国开始执行限制伊朗原油出口的第一天,但是却没有消息声称美国真正的出动军队来扣押从伊朗港口出发的油轮。而伊朗方面的消息,根据熟悉石油政策的伊朗官员称,伊朗5月原油出口将降至40~70万桶/日。也就是说,伊朗在三月份的原油出口还是在190万桶/日,而如今已经降低到了70万桶/日左右。这已经说明了美国制裁的有效性,但是还没有达到让伊朗出口为零的目的。这也从侧面也说明了伊朗的石油还正在对外出口。

美国在中东地区本身就拥有大量的军事基地,并且美国空军在中东的军事基地部署了10架F35A战斗机,18架F15E战斗机,还有去年11月之前部署的400多枚AGM158/159巡航导弹。并且第五舰队就驻扎在波斯湾,随时都可以检查伊朗的过往船只。而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消息,美国是否对途经霍尔木兹海峡的伊朗油轮进行拦截和登船检查。

不过早在4月24日,有报道美军舰队扣押了3艘伊朗籍油轮,可是在一两个小时伊朗的数量众多的导弹艇就赶到了现场。据称有多达52艘,这让美军军舰面对伊朗的狼群,不得不交出被扣押的3艘油轮。不过这样的消息依然没有得到证实,毕竟,对于双方来说都不会对外大张旗鼓的报道。而这样的状态是否会影响美国日后对伊朗油轮的检查与封锁,我想应该是肯定的。

据金融机构“路孚特”(Refinitiv)的船只追踪和港口数据显示,在5月2日伊朗有大量的油轮开出伊朗港口驶向东亚。其中超级油轮Stream号和StreamⅡ号将分别于5月5日、5月7日抵达东亚港口。而在5月2日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就做出了最新表态,其声称伊朗的第一大石油伙伴似乎没有打算停购伊朗原油计划。而赞加内在本月1日的油气会议上表示,“美国不可能将伊朗的原油出口压缩至零,因为伊朗很有信心能加大对中方的原油出口”。

伊朗并没有停止对外的石油出口,只是问题在于与伊朗拥有众多石油贸易的国家去纷纷表示了不再采购伊朗原油。比如希腊与意大利早就停止了与伊朗的石油购买合约,日本已经宣布不再购买伊朗石油,韩国正在逐步减小购买力度。这些都是导致伊朗石油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还在继续购买伊朗原油的国家只有中、印、土三国。但是受到美元全球结算系统的影响,印度和土耳其已经明显减少了与伊朗的石油交易。那么伊朗的唯一希望就是东方大国,自然伊朗说出口的邮轮多数都开往亚洲。

因此,就目前来看,美国并没有对伊朗采取军事介入,也没有实施军事封锁。那么,伊朗与正常的石油贸易伙伴之间的海上石油运输还依然保持着畅通。只不过是伊朗的油轮显然已经减少了很多,毕竟很多贸易伙伴已经取消了订单,这也导致伊朗原油只能驶向那些依然与伊朗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淡然小司原创,欢迎大家留言评论,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