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在经济停滞时期,是如何保持工商业稳定的发展?
欧美以高端工业大公司为主,这些公司的利润比较高,和发展中国家没有激烈竞争的行业的企业,他们凭借着高滋润,仍然于很强的支付能力。
但是和发达国家存在激烈竞争行业的公司,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困境,面对目前世界性的需求缩减,这些企业不得不裁员瘦身,应对危机。
西方占领高端工业,这个占领其实相当于垄断,这些公司订单已经排了好几年,他们只管做就行。
像波音公司的飞机还有一些高端雕刻机床,都是没现货给你的,你想要,就交订金排队,按顺序来生产给你,他们的生意都是不用愁的。
欧美国家经济停滞,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在某些行业的技术跟上来,以低成本的劳动力压缩了他们一些企业的利润,迫使他们放弃这个产业,或者把这个产业转移出去,从而减少本土的经济总量,当然也制造了社会失业率以及政府的福利负担。
欧美国家的经济停滞并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样欧美国家经济出现了什么重大问题,世界上赚钱最多的还是欧美国家,只不过是资本家才行资本输出的方式从世界赚钱,把赚到的差价,一部分让给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一部分当作利润进去了自己的口袋。
而本国由于缺少了这个资本家赚取到的差价再分配,导致了经济一下子增长缓慢,看起来像停滞一样的,有的资本家赚取到利润后,也并没有把钱转回国内,而是在做全球资产配置。
欧美国家是自由经济体,在工商业发展方面并没有没什么政策,一般就是调税率。像美国的话多了一个提关税,还有迫使对方提高和他有竞争的同类产品的用工成本。
欧美国家劳动成本上涨,必然会导致低利润的产业转移到海外,从而影响他的GDP增长。在全球自由贸易的规则下,这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么放弃这个产业,要么转移出去,这是没办法的事。
当然,美国特朗普除外。
造成这种困局的原因是,世界技术发展遇到了瓶颈,没有开发出新的经济行业,导致发达国家无法进行产业再升级。他们已经升到了目前科学技术的最顶端,想提升资本和产业的配置,但是提升不了,从事迫使资本在原地踏步和技术赶上来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竞争。
然后高劳动力成本,始终让他们在同等技术水平上无法获得价格优势。
以上就是欧美国家经济停滞的基本原因。
欧美国家在经济停滞时期,是如何保持工商业稳定的发展?
1 加大政府的投资,就是靠借未来的钱
2 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个主要就是靠科技的进步
3 靠人口结构的优势来维持
欧美国家在经济停滞时期,是如何保持工商业稳定的发展?
向服务业转型,向金融业转型。
欧美国家在经济停滞时期,是如何保持工商业稳定的发展?
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
欧美国家在经济停滞时期,是如何保持工商业稳定的发展?
我不是学经济的,但是以我读过的一些书,我的体会是:政府全面干预商业经营活动,如美国罗斯乎总统的新政;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整;对外贸易政策的改变;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建全。如果要从经济理论上探讨,就是写论文了。
欧美国家在经济停滞时期,是如何保持工商业稳定的发展?
在近代以来如何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在大萧条以前,没有专门应对萧条时期政府经济管理的系统理论。换句话说,政府什么也不做,等着经济自行恢复。这也是古典经济学理论当中最推崇的观点。他们认为经济反正有自我修复能力,人为的干预反而会加长萧条的时间得不偿失。
大萧条所带来的巨大社会破坏力使得欧美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应对。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当选以后,开始推行新政。不久之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著名经济学著作通论出版。两者分别从实践和理论领域对于萧条时期的政府经济管理,也就是宏观经济模式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不过要指出的是,两者相互独立并不存在凯恩斯指导罗斯福工作的情况。具体来说,就是采用加大政府支出的方法,对冲经济的萧条。罗斯福当选以后,为了解决失业问题,采取以工代赈的模式,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同时对金融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机制,不允许银行使用存款进行金融投机活动。凯恩斯则从理论角度进行了论述,认为萧条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总需求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通过政府扩大支出来刺激需求,从而实现社会层面上的供需平衡。也就是经常所说的财政政策,政府通过减税,发行国债,加大财政支出的方式来刺激需求。
上世纪60年代,凯恩斯的理论开始受到质疑。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在这一时期陷入了滞胀。所谓滞胀就是经济增长率低,但同时通货膨胀率高。如果继续采用凯恩斯的理论,通货膨胀将再度升高,从而超过政府的承受能力,因此这个理论开始受到质疑。与此同时,货币主义开始兴起。货币主义认为财政政策不仅不能解决经济萧条反而可能使得经济波动更加剧烈得不偿失。他们主张采用货币政策,也就是由中央银行进行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具体的办法是通过调整银行借款利率的方式,以间接的手段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这种方式见效比较慢,但是较为温和,也不会引发剧烈的通货膨胀。美国原总统里根执政时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种理论。不过他主要推崇的是供给学派。此后美国缓慢的走出了滞胀阶段。供给学派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传承人,强调通过供给层面来解决问题,要求政府严控开支,给予企业更多自由权。
08年金融危机之后,货币主义也受到了质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原主席格林斯潘,现在被很多人质疑在当时超发了大量货币,导致了金融危机。所以又有一些学者开始回归到凯恩斯主义,推崇财政政策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欧美国家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经验就是两条,一条是财政政策,一条是货币政策。一般来说是同时使用的,但会有所偏重。理论学说则是如同钟摆一般,来回调整。总是某一理论不适用之后又回归到另一理论。之后这个过程再次反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