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儒家思想是用来愚民的?

儒家思想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纵然有不好之处,但要说儒家思想愚民的人,一定是忘恩负义之徒。

中国历史几千年来,只有儒家一直在倡导教育,为民族做文化传承,知识传播工作,一做就是几千年。世界上有哪一个学派能做到像儒家一样,鼓励民众识字,鼓励民众读书。

假如叫你读书识字是愚民的话,那么你干嘛不去做野人?叫你读书,叫你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让你变的更蠢吗?

现在我发觉的的确是读书越多的人变的越愚蠢,因为觉自己多读了几本书,就以为掌握了真理,变的狂妄自大。压根不懂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和而不同,这些道理。

别的不说,单单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和而不同,这两句话就已经体现了儒家的胸怀。儒家不让你学习其他知识了?儒家不让你有不同的见解了?儒家禁锢你的思想了?

儒家并没有不让你学习别的知识,反而让你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都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君子和而不同,允许每个人有不同的见解,如何来的愚民和思想禁锢?

其实很多事情是后面儒家门人太功利化产生的,科举制度出现后,儒家门人陷入了和门阀之间的利益斗争。

科举制度没出来至前,中国古代选人的途径都是靠推荐,那时候所有政府部门无论是中央的还是地方的除了治理地方之外,还肩负一项重任,那就是发现人才和向中央政府推荐人才。如果你治理的地方上出现人才,你不及时向中央政府推荐,是严重的失职,在考核时会给你一个差评,会被追责的。

但是当时知识大部分被门阀掌控,很多人要读书只能“卖身”门阀,所以地方上出现的人才一般都和门阀有关系。古代权力等级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豪门,一旦有寒门挤入上品官职,就叫寒门出贵子。

在唐以前国家上层权力都是被门阀掌控的,严重威胁王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权一直想解除了门阀对上层权力的垄断,所以和儒家合作,才有了汉朝独尊儒术。

在汉以前儒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主要在社会下层,也就是所谓的寒门。因为孔子的出身并不是太高贵,对社会上层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只能在社会下层从事教育工作。而当时的门阀都是有自己的传承。在当时有一句话叫“只有千年门阀,没有千年王朝”,门阀掌控了王朝的更替。

忠君思想其实就是帝王和儒家合作的条件之一,目的是针对门阀。

皇帝想打破门阀对上层权力的垄断,儒家想提高自己门派的影响力,进去社会权力的上层,所以双方一啪即合。

儒家为什么要提倡忠君?还不是因为这个皇帝重用儒家,让儒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提升,是这个皇帝给儒家机会,假如这个皇帝倒台了,后面上台的皇帝还重不重用儒家?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由此儒家要求门人忠君,维持重用儒家的王权统治,而儒家的影响力在社会下层,所以带动社会下层忠于王权,维持儒家的地位。

其实忠君思想是王权与儒家合作一起和门阀斗争的结果。

假如儒家不忠君,儒家根本就没有后来的影响力,而社会下层根本就没有出头之日,社会上层权力永远被门阀掌控。

儒家门人后来排斥其他的学术根源就是在此,维持儒家地位,防止门阀“复辟”。一旦门阀再出现,巩固下来,最后把儒家踢出社会权力上层,以后社会下层将永远被压制,永无出头之日。

儒家虽然后来做的有点过份了,但目的并不是你们口中的愚民,儒家的根基本身就是在社会下层,只不过和王权合作,在你们眼中就变成了愚民。

假如你是门阀的后代,你有资格这么说,但你本身就是社会下层,属于寒门,如此攻击儒家,我只能说你们这些人属于忘恩负义之徒。儒家一心一意为你们创造上晋机会,你们却骂给自己机会的儒家愚民,不知道孔子在地下会不会吐血三升,他的门人从皇帝那里交换来的“仁爱”都给了白眼狼。

不要以为儒家真的很强大,百家都思想都消亡了,不是的,中国的诸子百家思想其实属于等级思想。儒家思想是根基是社会底层,现在你觉的儒家思想对你影响大,那时因为你处于社会底层,或者是你还不够聪明。

诸子百家思想这这样的,只要你够聪明,当你达到一定社会等级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明白,有些东西是不用教,只要你有融会贯通的能力,到时候你自然懂。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很神奇的,不要怀疑。有些东西,你达不到那个层次,跟你们说也没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