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网约车司机为什么不愿意办营运证?

1.营运证要求车的价格,轴距。

私家车有许多的不够要求的价格,如果再买一辆,那原来的车就闲置了,而且这个车钱不知道跑多久能挣回来。

2.

营运车要求60万公里报废。

这个又是一道门槛,一般私家车车况都很好,到60万公里可以再用,起码代步还是可以的。

可是如果是营运车就要报废,有点可惜。

3.营运车保险费高。

私家车保险两三千元就够了,而营运车就要一万以上。对于车主来说,负担较重。

4.现在平台派单少

虽然对于双证车平台派单有倾斜,但是单量少,车多 。

加上时不时的疫情影响,有时又有乘客投诉封禁等等,流水大受影响。

5.跑网约车的人,有的是兼职,有的是挣点零花钱,有的是下岗职工。

偶尔跑一跑,如果办了营运证,有些划不来。

写在最后

网约车解决了一部分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也缓解了一些收入低,支出大的家庭困难。

是社会发展的好现象。

国家管理是正确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要根据具体地区,具体人,具体情况。

一些网约车司机为什么不愿意办营运证?

谢谢邀请!

首先给大家分享下一组数据:就拿相对省油的日产轩逸(我所在城市有将近60%的滴滴车主在用)来说,新车落地价将近9万(全款买车),办双证需要花费2000元,改气要3000元,这就意味着上路就要花费9.5万,每年保险要上万。

而后开始接单赚钱,通过和开滴滴的朋友交流,得知他每天在线接单14小时左右,含夜晚(晚上23点到次日凌晨五点收费较高一点)3-4小时,均流水在350-450,跑里程260公里左右.抛去气钱80,车损40,中午和晚上饭钱30,实际到手200-300.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说也挺高的,但大家要搞明白,违章罚款和车辆事故是没有算在内的,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这还要保证服务分始终要高、没有投诉、没有滴滴平台罚款的情况下,所以如果想办正规滴滴的朋友要权衡利弊。

一些网约车司机为什么不愿意办营运证?

谢谢头条邀请

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经验,不办理网约车营运证的理由太多了。

第一,营运险增加,办营运证也有费用。车辆贬值超出非营运车辆。

第二,对车辆要求太苛刻,比如轴距和车龄,比如六十万公里报废。

第三,办理营运手续繁杂。并且营转非困难。

第四,派单并不优先,还有可能被限制流水和单量。

第五,收入不稳定,一旦被平台封号,哭都找不到北,这也是司机们最担心的。

第六。根本无法办理。比如北京办理营运车门槛太高,车主不是北京户籍的,根本办不了。

一些网约车司机为什么不愿意办营运证?

自从两个人因为搭乘网约车遇害后,整治网约车的运动就在神州大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我们把这个问题详细剖析一下:

首先,网约车之所以会被消费群体所接受。成为城市里,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之一。无非就是便捷和快速、准确的服务。互联网时代加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城镇化飞速推进的进程,让城市公交系统无法满足时效越来越长的出行需求。所以,消费者才会选择网约车。

其次,制造业的逐渐衰退。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陆续退出就业市场。让很多脱离农村,来到城市谋生的人员无所适从。没有资本,就做外卖小哥。有资本,就开网约。这是目前,很多人的选择。

第三,几年前,网约车平台宽松的准入机制,让人们看到了谋生的希望。请注意,这里的赚钱,只是谋生的手段。而非致富的方式。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网约车司机大军!而同时,那些想通过网约车发财的人。不择手段的开设起所谓的租赁公司。通过和车企、4S店的合作,空手套白狼,忽悠进一批司机。把他们的血汗钱,转化成为了自己的利润!

第四,网约车平台玩的是资本运作。网约车司机拼的是血与汗。无论是否具备资质,毕竟这个群体是靠劳动所得获得报酬。而非平台那样,喝的是消费者和劳动者的血。

第五,几次三番地整治网约车。让大家看到的是:网约车平台的生意越来越好,影响面越来越大。而每次躺枪的,无非就是若干个可怜的司机!这让网约车从业者,对前途失去了希望!

第六,取得网约车从业资格证书,并非轻松可得。以上海为例,要求沪籍,连续三个记分周期里未被扣满12份。一年里没有5次车辆违法行为。那么,整个上海市,基本上有80%以上外籍网约车从业人员就无法取得证书。城市交通监管设备如此完善。谁能保证一年里能避开5次车辆违法?

第七,车辆变更为营运性质。这个不是个人就能轻易办到的。如果找公司挂靠,那干嘛自己还要买车?直接做出租车司机好了。有五险一金不说,还不用自己掏钱投资。

综上所述,网约车问题是个社会问题,而非个体从业者的问题。执法,请不要把矛头对准劳动者。而是要抓住源头!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城市对滴滴封号,下架!那么,广大群众就会认为:网约车平台是合法的!我们开网约车,也是合法的。好比:聚众赌博者罪加一等,网约车平台却屁事没有。倒霉的是围观者和输钱的。

作为管理部门,整治网约车的同时。为什么不考虑完善城市公交系统。一、二线城市,地铁、公交至今没有24小时运营!城市自驾车成本越来越高!出租车行业面对互联网时代,不思进取……所有种种,不是抓几个,罚几个就能搞定的。网约车平台和租赁公司形成的产业黑链,谁去碰?工商、税务为什么不介入调查?这是我们会拭目以待的!

相信领导们是睿智的!相信执法部门是公证的!但是,没人会相信这些网约车平台和租赁公司的剥削者,会始终安然无恙。

所以,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考网约车从业资格证?

一些网约车司机为什么不愿意办营运证?

营运车辆的交强险1800元,商业险中100万的第三者责任保险是6757元。裸车价8万的车的车损险是4000元。不计免赔险1600元。自燃险盗抢险加起来300元。玻璃单独险100元。新车商业险的总和可打八五折。不出险第二年可达七零折。不出险,第三年可打六五折。

这就是我们当地出租车营运车辆,每年交保险的情况。

滴滴的出行形式是非常科学和方便的。但滴滴公司对滴滴车辆和人员的科学有效管控必须尽快的规范合法起来。网约车法规是滴滴公司和参入的车辆人员必须坚守的底线。滴滴公司在逐利的情况下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良性的长期运行。而那些长期浑水摸鱼自私自利的黑车司机必须清除出队伍。

近期出现一些贬低出租车的言论,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类人员大多是无资质的黑车司机。广大民众不了解出租车的运行模式。但大家想没想过为什么政府说它是合法的呢?千万不要被又想浑水摸鱼,又不去办应有的合法证件的黑车司机蒙蔽了双眼。

良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的去争取、去监督。

一些网约车司机为什么不愿意办营运证?

一。非转营后保险费要多交近万元。

二。非转营后60万公里强制报费。

三。非转营容易,营转非太难太难,且转非后还是到60万公里强制报费,有的地方还要在车上喷上"营转非"几个字。

四,网约车车主没有存在感更没有安全感。平台无所顾及的偏护乘客无视司机的存在,乘客投诉后平台随意给司机封号,试想一下:你花上拾好几万元买了车,然后转成营运性质,买上1万4千元的保险,结果碰到个奇葩乘客把你投诉了,平台把你的号给封了,你说车主能咋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