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式育儿的妈妈应该如何坚持下去,并且不影响到孩子?
首先要面对现实。妈妈自己带孩子确实不容易,但还是要尽量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关爱。比如要孩子表哥或姨夫姑父等男性多陪孩子玩耍。这样多少可以弥补一些父爱的缺失。孩子也会多一些阳刚之气。生活虽然不容易,但还是要微笑过好每一天,努力让孩子看到一个快乐的妈妈,因为孩子是无辜的。只要我们快乐起来,一切都会变得美好!
丧偶式育儿的妈妈应该如何坚持下去,并且不影响到孩子?
丧偶式育儿的妈妈应该如何坚持下去,并且不影响到孩子?
所谓“丧偶式育儿”,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一方对子女教育的显著缺失。纵观多数家庭对子女教育缺失的大多数都是父亲,所以一提“丧偶式育儿”人们立即会想到教育孩子是父亲的缺席。
据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丧偶式育儿”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父亲不和孩子在一起。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父亲长期与孩子分隔两地,一年甚至多年都见不了几次面,所以父亲对教育子女严重缺失。
第二种情况,父亲和孩子住在一起,但是由于工作太忙,压根就没有时间管孩子的事情,因此父爱成了空头支票。
还有一种情况,父亲天天跟孩子在一起,但是父亲却从来不参与带孩子和教育孩子,父亲把养育孩子的任务都推到了母亲的身上,因此父爱成了摆设。
大家都知道,养育孩子是一个马拉松似的系统工程,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除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之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还会遇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比如:疾病、伤害、教育等等,每一项任务都会让养育着身心疲惫,如果父母在有一方尽不到责任,都会让另一方超负荷,由此可见“丧偶式育儿”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同时还会引发让家庭失去幸福感。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爱母爱同等重要,孩子缺失任何一种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会造成损失。面对“丧偶式育儿”妈妈应该如何做呢?
1、善待自己
父爱的缺失,妈妈不仅要操持家务,育儿的担子全部要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妈妈在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善待自己,只有自己有健康的身体和好的心情,才能有精力管好孩子。
2、学会调节心情
在“丧偶式育儿”的家庭,妈妈的负担重,由于过于劳累,难免会有心情不好和情绪低落的时候,所以妈妈首先要学会调节心情,郁闷的时候暂时让家人看护宝宝出去走一圈,或看看书、唱唱歌、自己在家做做美容等,最好是选择自己平时喜欢的事情做一做,转移一下注意力,这样心情就会尽快恢复平静。
只有妈妈的心情好,才能保证孩子好的成长环境,否则妈妈成天唠唠叨叨成了怨妇,孩子受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而然就会学会抱怨,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不会有出息。
3、让父亲参与到育儿中来
如果父亲和孩子是两地分居的话,父亲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比如QQ电话、微信视频等经常跟孩子交流,即使工作忙总有饭前饭后工作之余的时间,哪怕只有短暂的交流,只要经常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现状,发现孩子有状况可以随时引导。
对于和孩子住在一起的父亲,妈妈要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让父亲与孩子拉近距离,比如:鼓励孩子多和父亲一起玩,孩子遇到什么不会的妈妈可以让孩子向父亲求助。
人常说“孩子般的丈夫”,对于年轻贪玩的爸爸,宝妈就要哄着宝爸参与带孩子,只要宝爸去做即可,刚开始宝妈要求不要太高,别看到宝爸做事笨手笨脚就责怪,责怪只能打击宝爸的积极性。谁都没有带娃的天生经验,刚开始都会手忙脚乱,做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熟能生巧。
总之,智慧的宝妈在宝爸面前会多示弱,对宝爸进行多鼓励,让宝爸经常有带娃的成就感,这样宝爸就会越来越乐于带娃。
你说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即删)
我是智慧奶奶:多平台优质育儿领域原创作者,育儿达人,时光流影签约作家。现在是两个孙子的奶奶,专注养儿育孙、隔代教育经验的分享和传播,希望这篇分享对您有所帮助。喜欢我文章的请关注@智慧奶奶,同时欢迎您参与讨论,谢谢!丧偶式育儿的妈妈应该如何坚持下去,并且不影响到孩子?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很多的家庭都会出现丧偶式育儿。那么如何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更好的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积极鼓励父亲的加入。
很多初为人父的男性,其实是出于对于年幼的孩子不知该如何照顾,对于孩子哭闹束手无策才会把责任推给母亲。我们应该积极鼓励老公,让他们体验到与孩子一起的乐趣,同时只有过多的输出孩子才会更愿意亲近,而且一旦孩子与父亲比较亲近那么丧偶式育儿问题就不会发生了。
第二、学会示弱。
男人天生就有一种保护欲望。你越弱小,他越愿意帮你分担;你越强悍,他越不知如何伸手帮你。在带娃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示弱,比如请求老公帮忙看护孩子,帮忙换尿片或者是其他方面。一旦他开始做了,就要给予表扬与鼓励,这样他会越来越乐意帮助你的。
第三、学会爱自己。
很多女性在生完孩子以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照顾孩子身上,完全忽略了自己,不再学习,不再不注重自身形象,长此以往,就真的变成一个全职主妇了。当你成为全职主妇了,那你离丧偶式育儿就不远了。
第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生孩子照顾孩子的那几年,是一个女人最狼狈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一切都会过去,当你再回过头来看的时候一切都不是问题了,积极乐观的态度将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生孩子照顾孩子那几年是一个女人最狼狈的时候,等跨过去了,一切都还是美好的样子。
丧偶式育儿的妈妈应该如何坚持下去,并且不影响到孩子?
前言:关于"丧偶式育儿"和"诈尸式育儿"是近年来的热议话题。妈妈们苦不堪言,网络上针对爸爸们也是口诛笔伐。两个人的家庭,怎么变成了一个人带娃?难道都是爸爸的责任吗?爸爸这些行为的背后,有没有妈妈在有意或无意的推波助澜呢?
文/百变爸妈
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年轻爸爸们也越来越关注并愿意参与到育儿活动中。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司调查结果表明:对孩子的日常照顾以及教育活动中,父亲的角色扮演都发挥不足。父母双方共同照顾孩子的家庭比例只占7.5%,父母双方共同教育孩子的家庭比例只占11.7%。也就是说,有绝大部分的家庭,存在丧偶式育儿的现象。既然,爸爸们有意愿参与到育儿活动中,为什么实际的参与度这么低呢?有大量的家庭研究者,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母亲守门"这一概念来解释。
母亲的守门效应母亲守门是指,母亲支持、限制父亲参与到家务劳动和教养孩子的活动中去的态度和行为。母亲的守门员效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母亲关门行为:对于父亲投入家务劳动和教养孩子活动的限制性信念与消极反馈2、 母亲开门行为:对于父亲投入家务劳动和教养孩子活动的积极性支持与积极反馈
关门行为会导致父亲在家务劳动和教养孩子活动中的投入水平降低,进而产生恶性循环:关门行为—父亲投入水平低—母亲不满—加重关门行为。
透析母亲守门背后的原因Szabo等人(2011)的实验研究发现,在父亲照顾孩子时,母亲的在场与否直接影响了父亲的教养投入:母亲在场时,父亲的教养投入水平要明显低于母亲不在场时,父亲单独照顾孩子的情况。一个人带娃很辛苦,为啥妈妈们还会出现"守门行为"?造成母亲守门的因素有很多,看看哪一个命中了你的"小心思"?
1、 母婴天然共生关系
由于母婴天然的共生关系,即:婴儿完全依赖母亲生活,对于新晋母亲而言,也视新生儿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妈妈们十月怀胎,可以说从得知自己怀孕那刻起,就开始和孩子建立感情联系了,把孩子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例如常听到的一句话:孩子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在这样的前提下,过度的保护欲会阻碍父亲的介入。
家庭系统及家庭子系统(专图,盗必究)
2、 维护母子系统的边界
由上图可以看出,家庭是由多个系统组成,母子系统作为家庭中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有自己固有的边界,这个边界决定了谁可以进来。母亲有时为了维护自己与孩子的高程度亲密关系,会把父亲排斥在外。
3、 母亲对于父亲的高期待
作为一个新手爸爸,照顾孩子时,难免会"毛手毛脚",在母亲高期待的眼光里,父亲这样的行为是"不称职"的表现。通过替代、玩笑式话语,甚至是直接贬损把父亲排斥在外。例如:父亲尝试给孩子换尿布,由于动作笨拙,引起母亲的不满。"轻一点,别弄伤孩子""我来吧,看你笨手笨脚的""笨死了,怎么给孩子当爸爸的?"看似玩笑式的话语,背后隐藏的是对父亲的否定和排斥:你做不好、不合格。
4、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为母亲的守门行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几千年的社会影响,让女性更容易、更有意愿投入到家庭中,而男人则更倾向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经济支持者的角色。例如:当下结婚会要求男方提供住房、承办婚礼费用、汽车、家电、高额彩礼……这些都是对经济支持者角色的最好体现。作为妻子,如果这样定义自己丈夫的角色,那么你也就没有理由再要求丈夫更多的参与到家务劳动和协同育儿活动中。
母亲守门对于夫妻、父子关系影响一个家庭是由男女双方缔结结婚契约而建立起来的,可以说,夫妻关系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妻子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前面已分析过),出现守门行为,会对丈夫带来情感伤害。
由于新生儿完全依赖母亲的照顾,母亲也会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新生儿身上。此时,如果出现守门行为,妻子已经完全转变为母亲的角色,从情感上来说,是对于丈夫的忽略,夫妻系统"名存实亡",母子系统在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丈夫在此时是处于"半丧偶状态",丈夫的情感无处寄托,直接影响夫妻关系,甚至是出轨、婚姻破裂。
父亲是从孩子出生,才开始进入到父亲角色,建立情感链接需要过程。婴儿前期,照料工作主要依赖于母亲,父亲介入母子关系,继而才能建立父子系统。如果出现守门行为,父亲无法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情感链接,导致"父亲角色"身份认同度低下。等到宝宝3岁以后,对于母亲的依赖度降低,母亲对于孩子的高关注度开始下降,期望父亲能介入到养育过程。而父亲由于没有和孩子建立有效的情感链接,从而导致后期"丧偶式育儿"情况的出现。
不做守门员,协同育儿更轻松养娃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儿,凭啥自己带?一方面,自己带娃很辛苦,另一方面,间接剥夺了父亲对于孩子的养育权。不做守门员,学会"开门"积极协同育儿,才是家庭幸福的光明大道。
1、 鼓励、赞赏父亲的育儿行为
没有哪一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渣男不在讨论范围),在婴儿时期,也许他做的不那么好。没关系!要允许他作为一个新手爸爸的学习过程,对于一切进行的育儿行为都进行鼓励、赞赏并给与引导、指导。前期建立起良好的父子情感连接,增加丈夫对于"父亲"这一角色的身份认同度,才是降低"丧偶式育儿"出现概率的最好方法。
Tips:"真好,别人家的老公都不管孩子""这样做……宝宝会更舒服一点"请不要吝啬对于自己丈夫的赞赏、肯定、鼓励以及指导,他完全可以胜任"父亲"这个角色。
2、 情感上给予关怀
"男主外,女主内"的男权思想存在了几千年,当代社会虽说提倡男女平等,但是男性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经济支持者的角色明显高于女性。再加上刚刚步入父亲角色,对于这个角色还需要增加熟悉度,所以作为妻子,应该及时的给予情感上的关怀,不会因为宝宝的降临,而把他排斥在家庭系统之外,无法定位自己的家庭角色。
Tips:"老公,你回来了,今天工作辛苦吗?""有你在外努力工作,我和宝宝都感觉很幸福!"
3、 引导他快速建立父子情感链接
妈妈从怀孕起就开始和宝宝建立了情感链接,爸爸则是从宝宝降临那刻起才开始步入父亲的角色。作为妻子,要适时引导、督促、指导他快速建立父子情感链接。
Tips:"今天宝宝想你了,你抱抱他看看""今天我和宝宝都想你了,从你进来之后宝宝就一直在看着你,你去抱抱他吧。"
相关问题解答
Q:宝宝3岁了(甚至年龄更大),该怎么做才能让他加入到协同育儿行列?
A:加强夫妻情感链接,找到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把孩子推给爸爸,尤其是像"亲亲、抱抱、举高高"之类的体力活。可以人为的创造一些情景,让爸爸参与到育儿互动中来。
Q:老公在家不管不顾,孩子从来不管,该怎么办?
A:还是要从夫妻关系入手,因为没有建立良好父子情感链接,长期被排斥在家庭系统之外,导致丈夫对于妻子进行被动攻击行为的出现。首先,加强夫妻关系,其次,学会示弱,创造父子互动场景,并对对方参与的行为,及时给与积极反馈,例如:夸奖、情感支持等。最后,不对孩子说损坏丈夫形象的话语,适时地把孩子推向父亲。
结语:我始终认为,女性才是一个家庭的灵魂人物,在家庭建设过程中,应该起到聚合的作用。如果你正在经历"丧偶式育儿",别气馁,看看自己中了几条?适当降低自己的期待值,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行为,慢慢拉近父子关系。
@百变爸妈 懂点心理学,生活更美好!
丧偶式育儿的妈妈应该如何坚持下去,并且不影响到孩子?
如果你希望孩子的未来是光明的,那你没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种家庭教育环境比起那一半和你一起管理孩子,但是却总是和你唱反调,拖你后腿强多了。至少在管理孩子的过程中,只有你一种声音,只有你管理孩子的一个明确的方向。虽然是累了点,但为了孩子的未来,生活还会很有希望。既然那一半对孩子不管不问,他的三观也不会有多正。所以比起他和你一起管理孩子,不能帮助你多少,还会给你捣乱,还不如他闭嘴来的省心。
丧偶式育儿的妈妈应该如何坚持下去,并且不影响到孩子?
我是90后辣妈说育儿,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丧偶式育儿”是现在很多家庭面临的现象,许多爸爸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与到育儿这件事儿当中来,所以很多妈妈抱怨丈夫不帮自己带孩子,对于您提问的丈夫不带孩子这种现象,觉得妈妈应该如何坚持下去又不影响孩子的这个问题?
一、首先我认为,凡事都是有原因的,一般丈夫不愿意带孩子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丈夫没调整好角色
妈妈经历了十月怀胎,基本进入了妈妈这个角色,而爸爸还没有真正进入到这个角色。就像哈佛大学幸福课的讲师TalBen Shahar(塔尔·宾—夏哈尔博士)在幸福课中说:当他看到自己刚出书生的孩子,很诧异,他居然一点当父亲的激动也没有,他以为自己是冷血动物。但过了一年,无数个睡眠不足的夜晚,给孩子换尿布喂奶,他越来越爱他的孩子,孩子简直是心头肉、心肝宝贝,终于找到了当父亲的感觉。
所以说好多爸爸进入角色是跟孩子更多的接触,才真正的进入到父亲这个角色当中。
2.不断的否定
李鹏的老婆总是和李鹏吵架,李鹏也觉得非常苦恼。因为妻子觉得总是抱怨:孩子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你怎么不管?你是要累死我吗?我来你家又不是当保姆来了?
每次这个时候,李鹏就默默的不吭声,因为他知道只要一开口就是“世界大战”,所有的战火会直接烧在他身上。
李鹏说:其实不是自己不想管,刚开始,他给儿子辅导过几次作业,可是每次老婆回来一看,就会勃然大怒:“你怎么辅导的,错了那么多,怎么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写呢?我看你这么大人了,你连孩子也不如,就你这种水平,孩子去学校了不挨批才怪呢?一天忙也帮不上,只会帮倒忙。”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给孩子辅导过功课。
作为爸爸,本来是想给自己老婆减轻负担的,结果反倒引来更多的唠叨,所以也很无奈,觉得不想给妈妈找更多的事儿。时间久了,就完全不参与这件事了。
3.“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
在传统文化中,是有“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男人赚钱养家、女人照顾好家庭、养育好孩子。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女人不得不承担养孩子、照顾好家的职责,而男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也渐渐忽略了自己当爸爸的这份职责。
记得我婆婆每次会说:“我一辈子都不会挣钱,都是你爸在挣钱,女人就是负责在家照顾好孩子,男人在外面挣钱太辛苦了。”然后就俩个孩子的一切全由她负责,而公公每次就回家也像个领导一样指指点点。
可是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对女人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在家养孩子、照顾家那么简单。女人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和男人一样在职场中驰聘。而且由于孩子普遍比较依赖母亲的缘故,需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精力。所以男人应该理解妻子,力所能及的帮妻子分担一些。
二、那么妈妈应该如何去做,不影响到孩子?妈妈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
1.树立爸爸的正面形象
有的妈妈因为自己对丈夫有所抱怨,就在孩子面前发牢骚、贬低丈夫。
其实孩子是夫妻共同所有,在子女面前贬低另一方,也并得不到孩子的同情,让他觉得妈妈嫁给爸爸是有多么的不幸。
反而在孩子不断贬低丈夫,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孩子心中,父母就是子女心目中的权威,如果这个权威被妈妈搞的尊严全无,那孩子也会养成无视权威的心理。
所以无论如何,不应该孩子面前总是说丈夫的负面行为。而是应该正确的在孩子面前多赞赏爸爸的优点,树立爸爸的形象。
2.鼓励爸爸
在孩子和爸爸互动的时候,应该多鼓励爸爸,赞赏爸爸,不要因为爸爸出现的一小点问题就在孩子面前即刻指出,并批评。总是指责的话爸爸会觉得陪伴也会引来很多的指责和批评,这样时间久了,爸爸会渐渐失去陪伴孩子的兴趣。
在爸爸陪伴孩子的时候,妈妈能够善于发现爸爸的优点,鼓励爸爸,这样爸爸也会获得成就感。这样日复一日的陪伴,在爸爸心中就会形成习惯,自然就会经常性的陪伴孩子。
3.多跟爸爸讨论孩子的成长
作为妈妈,一定要和爸爸进行沟通,主动去说孩子的情况,并听取爸爸的意见,让爸爸意识到,在陪伴孩子这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4.多找机会让爸爸参加孩子的活动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学校难免有一些亲子活动,或者兴趣班之类的。妈妈应该多创造条件让爸爸去参加,参加多了,爸爸会更了解孩子,体会到带孩子的乐趣,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兴趣。
我是@90后辣妈说育儿 ,专注育儿领域写作,关注我,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