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两岁了,越来越坚定不想生二胎,但是都说一个孩子孤单,我想问独生子女你们孤单吗?
我弟媳妇就是独生子女,看她天天笑脸飞扬的神采,孤独与她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弟媳妇来自大城市,这么多年除了读大学四年在外地之外,就一直就没离开过那座城市,她的性格又特别温和友好,从小到大的同学朋友真的是遍地都是,她一有什么事情,总是有很多朋友上阵。
弟媳妇还因为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了父母最好的呵护和培养,特别自信和阳光,比较会玩会锻炼身体也比较会吃,懂得的事情特别多,我跟她聊天的时候,总感觉她特别有趣。
独生子女的弟媳妇,从小到大好像也没有受到经济的压力,她还没结婚的时候,家里就好几套房子。
弟媳妇结婚以后生了孩子,双方父母都抢着照顾,她也省去了很多照顾孩子的辛苦,还是经常去做瑜伽和跳舞。
和她一比,我家是我和弟弟,我们小的时候虽然是一起玩,但是长大了交流的并不多,一是因为大家的工作不同话题少了很多,二是也都忙忙碌碌的。
所以我觉得孤独和独生子女没有什么绝对关联,关键是自己的世界观和心态。一个孤独的人,并不是有兄弟姐妹就能避免的,相反,独生子女也可以过得特别阳光和健康。
女儿两岁了,越来越坚定不想生二胎,但是都说一个孩子孤单,我想问独生子女你们孤单吗?
我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今年40整,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孤单。 你们觉得孤单,无非是大人和多子女家庭孩子的想法!
就是因为做独生子女太幸福了,所以我也让我女儿做了独生女。
我父母明年就70了,他们从来不支持我生二胎,在他们眼里,做独生子女的父母也很幸福。
孤独是一种性格,是一种心理感受。有些人就是有一堆兄弟姐妹,他还感觉到孤独,因为没有共同语言。 有些人别看是独生子女,是他的成长过程中不缺少朋友,有共同语言的朋友,她也不会觉得孤独。
并不是说多生一个兄弟姐妹,孩子就不孤单了。因为你多的那个兄弟姐妹,必须是跟孩子志同道合的,有共同语言的,孩子才能玩到一起。
我老公有一个姐姐,大他两岁。但是他们就玩儿不到一起,一个玩芭比娃娃,一个玩骑马打仗。一个多愁善感,一个破马张飞。两个人连朋友圈儿都没有任何交集。谁也不愿意跟谁一块儿出去玩儿。我老公总觉得他姐姐一直在管着他,我大姑姐一直觉得我老公年纪小,需要受“教育”。青春期,你认为他们谁能把心里话掏给对方?现在两个人都40多了,一见面儿就吵,不是原则上的问题,仅仅是三观不一样,对某些事物的意见不同而导致的争执。
所以成年以后,我们可能和哥们闺蜜关系不错,无话不谈,但和兄弟姐妹却是另外一种关系,心底的事情无法和对方分享。
如果想要二胎,就一个理由,那就是喜欢孩子。如果纠结其他的问题,例如怕孩子孤单,那都是大人自己的想法罢了。
女儿两岁了,越来越坚定不想生二胎,但是都说一个孩子孤单,我想问独生子女你们孤单吗?
我是独生子女,87年的,属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母亲去世,有一个父亲今年退休。说说我自己吧,希望给你一些建议。
曾经我也为自己是独生子女骄傲过,没有弟弟妹妹抢零食玩具,没有姐姐分享漂亮的衣服,父母所有的好的,不好的,都是我一个人的。随着年龄的增大,朋友换了一批又一批,总在有心事的时候没个人说,那时候想,要是有个姐姐,或许能好点。后来母亲病重,我和父亲还有几个姨陪着,那时候因为上学,基本不用我管什么,也没那么大感触。
让我最无助的时候是工作以后,由于跟父亲不在一个城市了,父亲生病,我得请假陪护,父亲那会颈椎不好,一动就迷糊,在医院住院那段时间,我特别想走个兄弟姐妹。我自己一个人抬床都抬不了,我这边交住院费,那边父亲就没人陪护,所有的签字都得我一个人完成,无论心里多大压力,也没有个商量的人。
后来父亲退休,得补交养老保险,所有的钱都是我借的,然后再慢慢还上的。我这边有个29个月的儿子,那边有个56岁得父亲,家里就我一个女的。也许你们会问,那不是还有亲戚朋友,你不是还有老公呢。我想告诉你,在你最难的时候,能帮助你的人特别少,谁也不可能整天围着你家的事情转。
所以现在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我自己在忙,我孩子现在也是独生子女,其实我特别想再要一个,但是精力有限,这一个都是我和我老公两个人带出来的,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和经济条件了。
16年我老公的母亲去世了,他爸妈从小离婚了,没人管他,他家哥俩,他母亲去世那会,他和他哥一起忙的,两个人平摊的,我觉得比我那会要轻松很多。
所以我建议,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多要一个,但必须得是精力和经济条件都允许的情况。要是没教育好,要了也白搭。给儿女留下的最大财富就是留给她一个亲人。
女儿两岁了,越来越坚定不想生二胎,但是都说一个孩子孤单,我想问独生子女你们孤单吗?
我跟你情况一样,女儿四岁,坚决不生二胎!!
先说一下我的情况,我跟老公都在体制内,我是老师,有寒暑假,工作也算轻松,老公国企,日常就很闲,每年能有存款十来万,但我们意见非常一致,坚决不生二胎,我们认为,孩子,有一个就够了。
我非常讨厌的一种说法就是“等有一天我们没了,给孩子留下的最大财富就是给她一个亲人了”。说这种话不觉得可笑可耻吗?有多少兄弟姐妹在父母病床前勾心斗角,在父母没了之后相互算计,甚至反目成仇。如果兄弟姐妹之间势均力敌,父母不在了早晚要渐行渐远。在你穷困时,父母在,父母照顾你天经地义,父母没了,兄弟姐妹会照顾你?怕是躲你都来不及。至于有人会说,亲人之间总会帮衬,说实话,你混的好了,朋友和亲人的照顾一样见情义,你混不好,谁见都烦。
还有人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再生一个算是陪伴,你要是非常富裕,钱没地方花可以多生一个玩,倘若普通家庭,你的二胎纯属是为了给老大增添负担,他原本可以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物质,却不得不因为二胎到来而降低他的生活质量,你的爱不可能不分摊,即便你说你可以做到非常爱两个,你有两个头还是有四只手呀?那些都是说说而已。
还有人会说,生个二胎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分享,可是据我调查,班里很多个妈妈生了弟弟妹妹的小孩,他们也就兴奋三天,逐渐凸现出来的是嫉妒心旺盛,性格缺陷,喜欢挣强,甚至不择手段。我班一个女孩一二年级还挺好,三年时家里添了妹妹,这孩子在班里就明显嫉妒心强了,受不了别人比她好,为了不让同桌比她好,甚至篡改同桌作业。
还有人说一个孩子万一失独了呢,多生一个更有保障。有这种想法的父母简直就是人间奇葩,这是为了自己的繁衍欲望不惜诅咒孩子呀,天灾无常,人祸难防,你要有这想法,那生十个八个怕都不够用。生一个你还不能保证他健康常在,生多了就能保证了??
还有人会说,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女,以后要赡养四个老人,可是你见过谁家四个老人一起病一起瘫,少想那些有的没的,先把自己照顾好,让自己老有所依,不给孩子增加负担,用心把孩子培养好就够了。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各抒己见,但不接受反驳[大金牙]
女儿两岁了,越来越坚定不想生二胎,但是都说一个孩子孤单,我想问独生子女你们孤单吗?
我是独生子女,你问我从小孤单吗?小孩子懂什么孤单,小的时候爸妈抱着,爷爷奶奶哄着,大一点了,满胡同疯跑,再后来上学,同伴就越来越多,恋爱结婚生子,我没有孤单过 很多人说,等你们父母老了,需要照顾的时候就知道了,是的,我知道,所以我的父母除了有医保,我还买了重疾,大病等给他们,至少在有需要的时候,钱不会拖垮我,照顾,我和老公,可以,还有护工,现在的护工比你专业,你只要给护工搭把手,虐待病人的护工还是少的,父母现在已经退休,平时会在我这里,想出去玩呢 俩人就开车去玩玩,会会老同学,看看老同事,周边什么海边的玩一玩,我只能说,我会尽我所能吧,他们给了我完美的童年,我会最大限度给他们一个安稳晚年。
女儿两岁了,越来越坚定不想生二胎,但是都说一个孩子孤单,我想问独生子女你们孤单吗?
题主这个问题我是亲身经历者 ,我是68年的人,30岁结婚的,也就是98年结婚的,在99年9月份得了一个儿子,说实话,那个时候生划生育是很严的,只让生一个孩子,不过当时我也想明白了!我就和我们村干部说了!我说我的事情也不用你们来操心和管制,如果我头胎生的是儿子,那么我就不在生了!如果头胎生的是女儿,那么我就在生一个,如果二胎还是女儿,那我就不在要了!你们村的也别给我来什么乱七八糟的,如果同意我就这么做,如果不同意我还是这样做,我的性格和脾气你们也都知道,如不同意那就随你们便。
后来我头胎就是一个儿子,生了后也从来没有人来管过我们,计划生育方面从来没人来过问过,我们夫妻也确实是不想在生了!那时我记得我们都做了四次胎,在做第二次胎的时候还是一个双胞胎。后来也是有很多人说我,说计划生育也不管你,为什么不在要一个呢?说一个孩子到时候多孤单啊!到时候你们老了而孩子有什么事连一个商量的亲人都没有,刚开始我听后都是摇一摇头笑笑就过了!可见不得别人老是说啊!说多了,我就把此事放心里了,其实细想想也确实如此,你说以后我们做父母的不在世了!留下一个孩子在这世上,连一个亲人都没有了!万一有什么事连个商量一下出个主意的人都没有。想想也就是这样,后来我也和我老婆说了!我老婆冲我笑了!她说我早就等你开口了!我早就在想要一个,可就是怕你不同意,也没敢和你说过。
后来我说,算了吧!不管在生的是儿是女,那就在要一个吧!我和老婆说,我说最好能生一个女儿,老婆问为什么,我说为了你啊!她说从何说起,我说你想啊!人家都说婆媳关系不好,往往都是儿媳妇和婆婆闹矛盾,这万一以后儿媳妇要和你闹矛盾给你气受了!你说你能去哪里消气呢?去你娘家太远不方便,要是生个女儿那你就有地方住了啊!
可上天对我还是真的很公平,在2005年5月份我的女儿还真的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了!
说实话,两个孩子还真的比一个孩子要幸福的多,无论你是从那个方面来想,这两个孩子都要比一个孩子幸福。
现在两孩子也大了!他们兄妹关系也好,虽然女儿还小点,但是要比儿子懂事的多,现在他们兄妹两有什么事就会在一起合计,而我有时看在眼里,这心里就想当初听别人说的而自己做的选择是对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