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退休工资的高低是职务还是工龄?
说实话,如果依照现在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影响养老金高低的主要是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
职务和工龄是通过这样一个逻辑来影响养老金高低的:①职务决定工资,工资决定缴费基数,缴费基数影响养老金的高低。②工龄决定缴费年限,缴费年限影响养老金的高低。
按照现在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基本原则是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待遇越高。所以说,无论是职务还是工龄,要想影响养老金的高低,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转化。
比如说有的人职务只是虚衔,体现不到工资里,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反馈到养老金。
另外,有的人只是职务提升了,工资提升了,但是由于单位没有给他按照高基数缴费,这种情况下也是无法提升养老金的。当然这是单位的违法行为,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必须参加社会保险。
话又说回来,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工个人上年度工资总额的月均值,确定当年职工本人的缴费基数。也就是说职务、工资提升以后,只会影响下一年的缴费基数。
当然,本人缴费基数提高,个人扣缴的社保个人负担部分也会提高,相对而言领到手的工资会少一些。
另外也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个职工在单位工作,但是单位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给他缴纳社保。这种情况下即使档案齐全,工龄可以认定,一样无法计算养老金,必须对社保缴纳以后才能够计算养老金。
说实话,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至今才实行了30多年,对于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一些国家认可的连续工龄是可以视同缴费的,这些都在社会保险法里有规定,相应的费用由政府承担。
有关视同缴费年限都已经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而停止增加,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拥有视同缴费年限的职工数量会慢慢变少,视同缴费年限最终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总体来说,如果按照养老金计算公式,一个职工能够踏踏实实地参加社保缴费40年,退休后每月养老金还是能领到三四千元以上的,基本上也能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决定退休工资的高低是职务还是工龄?
你好,你应该说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待遇,既和职务职级正相关,也和工龄正相关。
2014年,我国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原先的退休费退出了历史舞台,改为在职时缴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退休后按月领取退休待遇,包含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
不考虑2014-2024这十年过渡期,2024年之后退休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退休待遇实行多缴多得。
以公务员的养老保险为例,在职时从收入中扣除个人缴费工资的8%,划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到退休时,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分成2个部分,分别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
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男性公务员60周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女性公务员55周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70。
假如你的缴费工资为恒定的6250,每个月缴纳的养老保险(个人部分)就是500元。如果你的工龄是20年,个人账户储存额为12万,60周岁退休时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120000÷139=863.31元;如果你的工龄是30年,个人账户储存额为18万,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294.96元。
假如你的缴费工资为10000,工龄30年,个人账户储存额为28.8万,退休后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2071.94元。
可以看到,缴费工资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能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越高。
2、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这话比较拗口,简单来说,缴费工资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能领取的基础养老金越多。
除了基本养老金外,职业年金的计算方式也是基本相同。
所以,缴费工资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后能领取的退休待遇就越高。
其中,缴费年限就是工龄,而缴费工资基数大致相当于每个月的应发工资额。
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很清楚,影响工资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职务(职级),职务(职级)越高,工资越高;同时,工龄也是辅助性因素,工龄越长,工资也会略高一些。
综上所述,想要有更好的退休待遇,一是要有更长的工龄,二是要有更高的职务(职级)。并且,职务(职级)越早提拔(晋升)越好。欢迎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决定退休工资的高低是职务还是工龄?
职务和工龄都可以影响个人退休工资,但是工龄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或者说微乎其微,而职务才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下面区分退休“老人”“中人”“新人”来进行分析。
一、“老人”退休工资,职务是决定性因素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10月份之前退休的人称为“老人”。“老人”的退休工资,以在职时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待遇为基数,工龄满30年不满35年,退休金的计发比例为85%,工龄满35年,退休金的计发比例为90%。下面,我们以不同工龄、不同职务为例分析:
①正处级,在职工资为10000元,工龄为38年,退休工资为10000*90%=9000元。
②副处级,在职工资为90000元,工龄为41年,退休工资为9000*90%=8100元。
可知,“老人”退休工资与职务直接关联,职务越高退休金越高,职务越低退休金越低。上述的副处级工龄长于正处级,但是二者的计发比例同为90%,正处级退休工资比副处级高出900元,差距不小。
二、“中人”退休工资,职务也是决定性因素2014年10月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一并轨,所有人员都必须缴纳养老保险,并给予10年的过渡期。2014年10月份至2024年9月份退休的人,称为“中人”。“中人”的退休工资,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以及职业年金等4部分组成。前三部分叫做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属于补充性养老保险。这4部分,都与个人职务和工龄有关,但职务还是决定性因素。下面,我们以不同工龄、不同职务为例分析:
①正处级,工龄为38年,基础养老金为54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700元,过渡性养老金为1200元,个人职业年金为700元,总的退休工资为9000元。
②副处级,工龄为41年,基础养老金为50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500元,过渡性养老金为1000元,个人职业年金为600元,总的退休工资为8100元。
可知,“中人”退休工资与职务直接关联,职务越高退休金越高,职务越低退休金越低。上述的副处级工龄长于正处级,但是正处级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以及职业年金等4部分都高过副处级。说明了职务比工龄对个人退休工资的影响更大。
三、“新人”退休工资,职务还是决定性因素10年的过渡期结束后,也就是2024年10退休的人,则称为“新人”。“新人”的退休工资,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职业年金等3部分组成。这3部分,都与个人职务和工龄有关,但职务还是决定性因素,主要原因是这3部分,都跟个人在职时缴纳的养老金有关,多缴多得、长缴长得、少缴少得、不缴不得。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务越高,在职工资越高,缴纳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基数就越高,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余额就越多。比如:
①正处级,工龄为34年,在职工资为10000元,其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的缴纳基数为10000元,养老保险部分单位缴纳20%、个人缴纳8%,共缴纳10000*28%=2800元;职业年金部分单位缴纳8%、个人缴纳4%,共缴纳10000*12%=1200元。
②副处级,工龄为36年,在职工资为9000元,其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的缴纳基数为90000元,养老保险部分单位缴纳20%、个人缴纳8%,共缴纳90000*28%=2620元;职业年金部分单位缴纳8%、个人缴纳4%,共缴纳90000*12%=1080元。
可知,“新人”退休工资与职务直接关联,职务越高退休金越高,职务越低退休金越低。上述的副处级工龄长于正处级,但是正处级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职业年金等3部分都高过副处级。同时也说明了职务比工龄对个人退休工资的影响更大。
决定退休工资的高低是职务还是工龄?
决定退休工资的高低,目前而言,就中人而论,工龄和职务兼并,当然主要是决定职务,退休工资都是按本人退休前一个月的工资有关系,一般来说,退休前的职级高,退休后的工资相应高,工龄也很主要,工龄长相应的工龄工资多,正符合长缴多得的政策。
决定退休工资的高低是职务还是工龄?
那看什么时候退的休。
如是现在,肯定是职务,几乎没有可匹敌的原因。
但早期退休的就不同了。
我们学校有南下干部,有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老机要员,劳动模范,一些从长春调来的工程师,高工(我们学校不称讲师教授)等。
他们的退休工资当时都比校长高。这在当时是很正常的事。今天看来不可思议。
决定退休工资的高低是职务还是工龄?
你说的是企业、机关还是事业单位呢?人员性质不同,计算方式也不同。
影响企业退休金高低的主要是缴费额高低及连续缴费年限时长,在岗工资高,缴费数额大,工龄时间长,且连续缴费,工资相差比较大,可能是成倍或数倍的差别,低的不到2000,高的一万以上到两万的也有,这是企业退休金有别于机关事业的地方。有技术职称或市以上劳模的,也是随层级上升的。
影响机关单位公务员退休金高低的主要是职务和工龄,职务越高,退休金越高,工龄次之,拉开差距的主要是职务,高级职务可能是普通职工的一倍到多倍。
影响事业单位退休金高低的是技术职称和工龄。技术职称高且时间长,工资会比同龄人高不少,如果工龄再长,那退休金会高出一大块。基层事业单位职务工资比不上技术职称高,高级领导不算在内,只要领导当大了,退休金肯定不低。
还是,如果是独生子女的,机关事业单位会增加退休金比例。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中人退休金尚未理顺,有些退休金尚未完整发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