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退休,退休金是按照2021年的计发基数还是2022年?

近日,吉林省公布了2022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跟往年一样,吉林省的计发基数依然是有52个,长春地区最高达到了91251元,比上年度增长了4.5%。其他地区也出现了大幅提升,有20多个地区养老金计发基数统一提升为76618元。江源区尽管还是最低,但是提升了8024元,提升幅度高达13.4%。这说明吉林省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开始向全省统筹迈进。

按照养老金计算公式,吉林省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都是跟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相挂钩的。不过,实施养老金计发基数制度以后,计算养老金使用的社平工资替换为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了。养老金的计发基数,是需要报人社部、财政部备案后才允许公布的,各省会逐渐实现全省统一。

按照计发规律,今年办理退休并开始领取养老金的老人是要使用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不过大家知道,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由于统计计算并报人社部备案后公布,一般都是下半年陆续公布。公布了以后会对今年以来的退休老人养老金进行重新计发

退休老人的养老金重新计发以后,会从领取养老金当月开始补发差额。养老金的发放时间都是当月办理退休次月发放养老金,所以一月份办理退休的老人是2月份开始发放养老金的。

2月份退休的老人,3月份开始发放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已公布以后,会从3月份开始计算差额并补发。

对于今年1月1日以前退休并按月领取养老金的老人(包括去年12月份退休,今年1月份领取养老金的老人)都是参与每年的养老金调整的,并不会吃亏。

今年2月退休,退休金是按照2021年的计发基数还是2022年?

今年退休的,按上年也就是2021年的计发基数,但上半年退休的,去年的社平工资还没出来,只能暂按2020年的计发基数计算,待下半年统计部门公布上年度社平工资后再重新计算少算的退休金。不知是否听明白。

今年2月退休,退休金是按照2021年的计发基数还是2022年?

最终的标准一定是2022年。

今年2月份退休,由于上年的社平工资没有出来,所以一开始退休金暂时是按照上年度的计发基数。等到下半年社平工资公布后就调整为当年的计发基数,并且会补发前几个月的差额。而下半年退休的就会直接按当年基数发放。所以说退休金的计发基数一定是当年的。

今年2月退休,退休金是按照2021年的计发基数还是2022年?

凡参加社保的人员,甭管是哪年某月到龄退休,全国都应是当年到龄退休的月份办理退休手续,也可预防档案材料中的偶尔不测,而在到龄前一个月办理退休手续。

那么,据说这位老同志是今年2月退休,其的养老金计算显然是按照2021年的计发基数,而不是按2022年当年的计发基数,且每人到龄退休都一样。

但是2021年的计发基数中所包含的社平工资内容,恰每次要在隔年的下半年度出台,今年上年度社平工资许多省直辖市如上海就是在8月下旬才公布。

所以,这位老同志今年2月份退休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只能暂时参照上上年度即2020年的计发基数,而他的养老金在今年9月份还有一次调正补发的机会。

今年2月退休,退休金是按照2021年的计发基数还是2022年?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今年2月份办理退休。养老金是按照2021年的计发基数,还是按照2022年的计发基数?我们每一年在办理退休的过程中,都是采用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也就是养老金的计发基数来计算的。所以你今年2月份办理退休,也就是今年是2022年,那么你是今年2月份办理退休,当然是要采用2021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来计算你的养老金待遇。对于我们个人来讲,不可能会采用2022年的计发基数。

因为2022年首先还没有过完,那么到现在为止,是不可能得知2022年的计发基数是多少。因为每年的计发基数需要等到第2年的下半年以后才能够出台,比如说去年11月以后,才出台2020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所以说采用上一年度的计发基数,这是没有任何的问题。是不会采用当年度的计发基数的,因为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也好,还是社保基数也好,还是养老金的计发基数也好,都必须要到第2年才能够出台,所以说是不能够通过当年的基础来计算养老金的。

那么我们很多人在今年办理退休,尤其是上半年办理退休,可能下半年在新的计发基数出台以后,都会重新核算并且重新补发你的养老金。因为上半年办理退休的个人,基本上不可能准确的根据上一年度的激发技术来确定和计算养老金,往往到了下半年以后,才能够出台新的计算发放技术。所以很多地区,都会采用前一年的基数来计算,那么就会造成自己养老金的这样的一个差额。所以下半年新的基数出台之后就会重新核算并且重新补发到位。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今年2月退休,退休金是按照2021年的计发基数还是2022年?

2022年2月退休是按照2021年度社平工资计算的退休金。按照我国《劳动保护法》和《养老保险实施细则》,当年退休金中的社平工资按照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计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