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退休职工是不是该丢掉缩小与事业单位养老金实际差距的幻想了?
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差距确实挺大的,但是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有规划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1986年10月,我国在一些地方已经先行试点的情况下,在国营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新入职的职工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缴纳退休养老基金。规划是这些职工未来退休养老实施社会保险制度。
规划是好的,但现实比较残酷。由于国营企业体制僵化,经济效益较差,在90年代出现了大面积的破产改制问题。1991年为了为国营企业做好破产改制的铺垫,我国全面推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包括原国有企业固定工在内的全部职工都需要缴纳养老保险,退休时实施社会保险养老。
国有企业固定工,之前的连续工龄可以作为视同缴费年限,个人无需缴费,国家给缴费。这样也确保了跟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待遇的平等。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原先的其他经济形式的职工和城镇个体工商户也可以参加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了,过去这些用工形式是没有办法领取养老金的。
为了应对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出现的养老待遇降低的问题,国家先是由国有企业对退休职工发放一定的退休补贴,以弥补退休待遇的下降。后来,才将有关补贴逐渐过渡到企业年金制度。
可是非国营企业或者一些改制企业或下岗职工,没有这样的待遇。而且很多这样的职工都是按照最低基数缴费的。原本在国有企业的工资待遇水平就较高,用人单位还按照真实记述缴费,这样养老金也会较高。
综合来看,一直在国有企业工作的职工,退休后养老金待遇不见的比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低多少。比如说烟草、电力、水务、盐业等等的老体制内职工。
很多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低,缴费年限短,退休养老金也就1000元左右。
养老金差距会不会缩小呢?说实话,退休以后国家会通过养老金调整的模式,逐渐缩小大家的养老待遇水平差距。比如说对于养老金1000元的人,每年养老金增长速度是10%,而养老金5000元的人增长速度只有3%,养老金1万元的人增长速度可能只有2%。
通过这种养老金待遇调整模式,养老金待遇的差距确实会逐年缩小,但是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的。
对于未来的年轻人,养老保险确实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如果有企业年金或者职业年金这样的待遇,老年以后能够更加充分的养老。国家正在筹划养老储蓄、个人养老金、养老理财等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障,收入较高的人员可以自己筹划一部分个人养老待遇。
说实话,我们养老保险制度从建立到现在也经历了很多发展和完善过程,未来会更加的公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