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和事业单位保险交的高,私企和个人保险交的低,这合理吗?

很多人发现了,央企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比较高,私营企业和个人缴纳的保险缴费基数往往是最低基数。这种情况不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而是是否遵守法律法规的问题。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分为两种形式。

①单位职工参保。单位职工参保是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险费的,而且劳动法明确规定单位和职工必须参加社会保险

用人单位的职工参加社会保险是强制性的,这种强制性也不允许单位和职工个人选择缴费基数。

依据2006年《关于规范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明确单位职工本人的缴费基数,原则上以上一年度职工本人月平均工资为基础。但是同时在60%~300%的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上下限之内进行核定。

单位的缴费基数可能有些不同,有可能是职工的工资总额,也有可能是职工个人缴费工资之和。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时足额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这是属于违反社会保险法规定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社会保险征缴部门投诉维权。

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求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时,还应当一起缴纳每日5/10000的滞纳金。

如果个人不主动维权,一般来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也会时不时的抽查部分企业的社保缴费情况,抽查到了也会责令企业改正的。

②灵活就业人员、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自由选择缴费基数参保。大多数人为了省钱起见,多是选择缴费基数下限来缴纳。

养老保险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缴费年限短、缴费基数低,养老金待遇自然低了

实际上,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最早是1986年10月,在国有企业新入职的职工中参加开始设置的。1992年才全面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所有的就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纳入参保范围。机关事业单位是从2014年10月开始改革的。

一些国企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会有视同缴费年限,缴费年限相对更长,因此养老金待遇也会更高。

相信最近大家都听说过国家要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实际上国企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很多人都已经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机制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通过这两种补充养老机制,养老待遇会更高。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完善,仅仅是这几十年的事情。确实还有一些制度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的。

央企和事业单位保险交的高,私企和个人保险交的低,这合理吗?

保险本来就有多交多得的原则。央企和事业单位可能有财政拨款或政府补贴,效益相对较好且无忧。而私企老板要盈利则多抠门。故前者可能会选择较高缴费档次(如基数的1至3倍),后者则可的会选择较低的缴费档次(如基数的60%),这都属合规合法。既然可自由选择,没有强制,也就不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央企和事业单位保险交的高,私企和个人保险交的低,这合理吗?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央企和事业单位的社保交的高,私企和个人的社保交的低,这合理吗?这肯定是不合理的。我们大部分的央企或者说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社保待遇为什么高?首先要考虑这个问题,这是由于这一类的单位,包括国有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单位。都严格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为社保的缴费基数来正常缴纳。这样一来的话,保证了社保的缴费基数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但是反观我们私营企业,或者说你个人按照灵活就业方式来参保的人群。私营企业是为了降低成本,以最低的方式进行用工,那么他自然愿意去选择最低缴费指数60%来参加社保。从而就造成了社保缴费基数偏低的问题。而个人按照灵活就业的方式参保选择最低标准实属无奈之举,因为最低标准,自己所付出的缴费成本是比较低的。从而自己的缴费压力也是比较小的,因为个人,是需要全额承担所有的缴费比例和缴费金额。

其实这一现象在社保税改以后有所改变,尤其是对于私营企业单位有一个明显的改变。他们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员工本人的实际工资为基数来建立社保的缴费基数,所以说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我们员工的缴费指数。但是作为我们灵活就业的个人来讲,如果说你想提高缴费指数,那么必须自己还是要付出相应的缴费成本,因为60%的缴费和100%的交费,对应的缴费金额每一年都是很大的区别。所以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经济条件,这才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央企和事业单位保险交的高,私企和个人保险交的低,这合理吗?

不合理

央企和事业单位保险交的高,私企和个人保险交的低,这合理吗?

这不合理,但却是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事情。

我来说一下原因吧。

首先央企和事业单位即使赚钱,也是国家的。所以五险一金是全额缴纳。试问偷税漏税对单位有什么好处呢?没有。反而风险很大,因为一旦被发现大领导很可能会被撤职,再节约钱也不到自己口袋,何必呢?

私企就不一样了,节约的钱是老板自己的。最低缴费基数是全市平均工资的60%。单位缴纳部分是缴费基数的40%多。如果缴费基数是1万,那单位缴纳部分就是4000多。其实个人缴纳部分也是单位出的。所以单位这个时候就会和个人商量:我帮你按最低基数缴,这样我也可以给你多发点钱。很多人关心少缴费是否会影响养老金?其实肯定是影响的。多缴多得,少缴少得。事实上,养老金有两部分和缴费有关。一是基础养老金。这部分养老金是根据上年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乘以劳动者的缴费月数(基础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数%,多余的月数按0.083%算)。上海的计算方法中,社会平均工资还要乘以一个系数,这个系数是你历年缴费基数和社会平均工资的一个比值,我记得好像最高1.5,最低0.75,详情可以问社保中心。二是过渡性养老金,这个是按照养老金个人账户存储额/120。所以无论基础养老金还是过渡性养老金,缴费基数的高低都会影响最后的养老金。但私企的人事只会强调基础养老金,让你觉得养老金只和缴费月数有关,然后跟你说缴费额高“不划算”。企图以此来证明少缴漏缴是“双赢”。

至于个人缴费。个人作为自由职业者或灵活就业缴费,只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但不同的是单位缴纳部分也要个人出。换而言之,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大部分是进不了个人账户的,都给国际“统筹”掉了。所以绝大多数人只愿意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缴纳保险。另外国家对就业困难人员自己缴金的所有补贴,也是按照最低缴费基数来计算的,高出部分并不享受补贴。所以鲜有人原因多缴。

最后说一句,如果你觉得个人缴费基数低了,就要保留好每一次的薪资发放证据证据有工资单,银行工资卡发放明细打印。等辞职后去单位所在区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觉得回答有帮助,并点赞关注分享收藏,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动力。

央企和事业单位保险交的高,私企和个人保险交的低,这合理吗?

不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不管是央企还是私营企业,在政策层面制度都是一样的。比如说缴纳养老保险,按照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单位缴纳16%,个人缴纳8%。但是现实中,一般事业单位和央企都会按照这个政策缴纳。私营企业往往会剑走偏锋,一般按照最低工资是标准缴纳。这样就可以减少缴纳的费用。

这种不合理并不是政策原因造成的,本质上是私营业主为了节约成本而赚了制度的漏洞。所以不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而是你自己所在的私营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缴纳而已。你应该去跟自己的老板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