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养老体制健全吗?大家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我们的养老体制确实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可能很多人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但是还是应当立足实际。

养老体制不足的地方在哪里呢?比如说:

我国的社会保险覆盖率不够。我国有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两大类,职工养老保险才是大家默认的退休金。居民养老保险由于缴费低、待遇低,无法提供较高的养老金。

可是我们的社保参保率并不高。根据《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末全国就业人数为75064万人,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职工数量为32859万人(不含领取养老金人员),参保率实际上只有44%左右。

国家规定单位职工必须参加社会保险,但是还是有一些企业没有为职工依法参保。虽然说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参保,但是我们的社保缴费基数不是以最低工资为基础,而是以60%到300%的社平工资为上下限。如果降低缴费基数下限,将会大大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导致未来我国养老保障的缴费不足,而不得不推动延迟退休和最低缴费年限。我们现在的退休制度是延续计划经济时代的规定,并没有根据养老保险制度收支平衡的原则来进行完善,每年国家都给养老保险基金以大量的补贴。但是养老压力还是越来越大。现在的社会抚养比是2.5个参保职工供养一个退休老人。而这些参保职工中还有一定比例中断缴费的情况。

如果说建议的话,应当是全面强化养老保险的征收体系(但是也会提升征收成本),虽然说国家将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移交了税务部门,但是具体的核定还是有人社部门承担,相信未来会进一步优化。

另外,还是希望国家能够保障老人的退休待遇水平基础之上,不断将更多的人员纳入的养老保险制度,让大家都能够共享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

我国的养老体制健全吗?大家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我国的养老体制并不完是健全,主要表现在农村一部分农民身上,特别是七八十岁以上的老农民他们全部的身上。

现在从外观上看起来我国的养老体制是健全的,就是从2021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统一实行了购买养老保险养老的方法。

可是作为2021年以前农村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农民,他们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到2010年,是把一生的全部精力贡献了给了国家建设,因为过去国家还不富裕,也没有付给这些农村老农民任何劳动付出报酬,这些老农民以前也无有力量去购买社会保险。现在他们完全老了也无有一分钱的退休养老金,使现在农村七八十岁以上的老农民,在养老上还无有依靠的地方,就是七老八十还得依靠去田地里辛苦劳动,才能会换回来吃的粮食。

作为2010年以后的农村老农民,虽然是他们和城市里面的人是一样的,是依靠购买养老保险养老,可是,只有一部分农村的农民可以依靠出外打工挣钱购买养老保险进行养老,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民他们是依靠农业种地生产粮食生活的,因为粮食价格低,这一部分农民他们种地生产粮食劳动付出是无有收入报酬的,只能够依靠种地生产粮劳动力量付出换回来生活上的粮食吃,所以这一部分农民是无有力量去购买养老保险养老的。

所以现在我国的养老体制从外观上看是健全的,实际是农村老农民当中还存在着很大一部分老农民,他们的养老体制是不健全的,还需要进一步的去完善才能够使我国的养老体制更进一步的健全。

我国的养老体制健全吗?大家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现在,我国的养老保险模式是金字塔模式,应该加紧建设人人平等式的养老模式。尤其是广大农村老人,每月103元,太少了。把金字塔变成长方形。

我国的养老体制健全吗?大家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我国养老体制也在逐步健全,如现社保费归国家税务部门征收,今后要纳入强制社保税制度,让所有工薪阶层一视同仁享受单位交社保待遇。

我国的养老体制健全吗?大家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不健全一一尤其是社区居家养老是薄弱环节,政府应该强制推行:一个社区至少办一个适合老年人口味的弄堂食堂,为办好弄堂食堂应取消社会工作人员小食堂

我国的养老体制健全吗?大家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在全国普及长期护理险,给失能的独生子女父母发放护理补贴,建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社区办养老院,每个房间安摄像头。托养老人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单间或多人间,选择一个人请一个护工或者几个人合请一个护工。养老院招聘的护工有部分人(比例不低)素质低服务差,她们卫生意识,生活习惯与托养老人有很大区别,她们不会按老人们要求做,老人们不得不接受她们脏乱差生活方式。还有老人们若不给护工好处,她们态度就很差,斥责吼叫老人,老人有事叫她们,装没听见,或者说在护理别人,意图很明显。反应到养老院不起作用(养老院招护工难,难招到好护工),护工知道了更加打击报复。坚决改变养老院安排护工,老人们自己选择护工。市场监督局应该干涉养老院收费,否则是不作为。收费分五部分:生活费,护理费,水电费,房间费,管理费,规定每一部分收费价格。不能任由养老院漫天要价。这是解决养老难题的有效办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