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农村养老保险取消了,这是真的吗?

莫传谣。

2009年国家全面推动新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2014年,国家将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形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国家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后统一了城乡待遇,并不是取消了新农村养老保险,只是没有新农村养老保险这个名字了而已。

实际上,90年代国家在民政部的牵头下,也尝试了一下老农村养老保险。老农村养老保险,主要是以个人缴费为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国家确定收益,确保领取养老金120个月以上。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当时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增值速度并不理想。很多老人到领取养老金年龄后,每月才仅仅领取几元钱。老农村养老保险确实已经停止了,当然也没有取消,很多地方是转为了新农村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设计的更为科学,其养老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基础养老金,是政府对符合待遇条件领取人员全额发放的待遇,全部由政府补贴而成。

基础养老金,分为国家地方多级财政补贴。国家设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是93元每月,中西部地区中央财政全额拨款,东部地区中央财政补贴一半。地方政府可以在国家基础养老金之上进行额外的补贴。比如说山东省是150元每月,青岛市是200元每月。

国家也在不断完善基础养老金的确定机制。各地对于缴费年限15年以上的人群,年龄在65周岁以上的大龄老人,会有额外的养老金倾斜。而且各地在陆续建立基础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比如说江苏省从1月1日开始将基础养老金从160元上调至173元,北京市从820元上调至850元,上海市从1100元上调至1200元。或许未来能形成年年增长的机制。

个人账户养老金,虽然说是个人的,但实际上也是有国家补贴在里面的。个人只要按时缴费国家会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按照最低档次缴费补贴标准一般不低于30元,按照500元档次缴费,政府补贴一般不低于60元,各个地方可以额外提升标准。像宁夏自治区,3000元档次缴费政府补贴320元。

现在大家面临的问题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利率较低,一般也就是1.5%~2%左右。这样会提不起大家按高档次缴费的积极性。

由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个人缴费部分)在领取不完时可以继承,所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不会亏本的。

总体来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低,但确实也是一种国家福利。

据说农村养老保险取消了,这是真的吗?

这种说法完全是屁话谣言,是对农村老农民的一种攻击性,完全是别有用心的人,想破坏社会稳定的一种造谣。

现在农村七十周岁以上的老农民,他们是无有一分钱的养老保险金的,他们每月只有一百块钱左右的最低社会基础生活保障金。社会最低基础生活保障金,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优越下,我们的国家为了不让全国六十周岁的所有公民,因为他们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在生活上有个最低生活保障不会挨饿,是有社会上民政局,每月发放给这些全国所有六十周岁的公民一定最低生活保障金,当然也包括农村六十周岁的农民。每月全国所有六十周岁的公民,是不交任何一分钱的费用,就可以领到这笔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可是,因为在2010年以前,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富裕,国家还无有能力把最低社会生活保障金覆盖到农村六十周岁的农民,只是在国内城市工人当中进行了覆盖发放。

到了2010年我们的国家比強大富强了,才把社会最低基础生活保障金覆盖到农村六十周岁的农民,开始这些老农民是每个月领到60块钱。现在是一百块钱左右。可是城市已经是比农村的老农民提前享受到了好多年,并且城市的老人每月是每月领的一百块钱左右的最低社会基础生活保障金吗?

为什么身份证上印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证身份,为什么最低社会基础保障金的发放会不一样的数量呢?农村的这些老农民说过什么不公平的语言没有,这些老农民给多给少只有感恩的心。可是作为社会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是唯恐天下不乱经常挑起社会矛盾的话题,实在是太可恨了。

就是国家取消社会最低生活保障金,也不会专去取消农村七十岁以上老农民的,不取消别人的,所以说这完全是屁话说法是谣言。相信我们的国家不但不会取消农村老农民的最低社会生活保障金,还会年年不断加大农村老农民的最低社会生活保障金,逐步让农村这些老农民过上比较幸福的晚年生活,这才是事实,也是我们的国家的基本国策,就是让全国人民共同过上幸福生活。

据说农村养老保险取消了,这是真的吗?

不不会,国家不会拿老百姓开玩笑的。

据说农村养老保险取消了,这是真的吗?

不会的!

据说农村养老保险取消了,这是真的吗?

不会,绝对不会。农村养老保险以后的待遇只会越来越高。

据说农村养老保险取消了,这是真的吗?

应该是谣言……如果是真的,那提这个意见的根本就不是……,把农民当什么了?好处全让城市里占了,受苦受累的都让农民承受?谁会同意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