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没有按个人实际工资购买五险一金,只购买了当地的标准工资的五险一金,这样犯法吗?

用人单位给职工缴纳五险一金,并不是按照个人实际工资购买,也不是按照当地标准工资(最低缴费基数)购买。应当是按照有关规定来执行。这个规定各地还有可能不统一,非常麻烦。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

其实《社会保险法》还规定了,职工是应当参加社会保险的,也是法律的强制性行为。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就是明确要按照真正的缴费基数申报社会保险。

关于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核定依据是2006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关于规范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

社保缴费基数的核定,一般是以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收入的月均值来核定个人缴费基数。个人缴费基数,不超过60%~300%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缴费基数上下限。

(个人缴费基数不同于单位缴费基数。单位缴费基数有的地区是以当月的工资总额来确定,也有的是以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来确定)

工资总额的确定:工资总额是依据1990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主要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情况。具体也可以依据2006年社保中心《关于规范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

可以说,工资总额一般是应发工资。

实际上,确实有一些民营、私营单位并不会计算有关缴费基数,而以节约用工成本为目的申报最低缴费基数,这种情况是违法行为

惩罚的依据是按照《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职工可以投诉举报维权。如果不想暴露个人信息,可以向社会保险征收机构或者劳动监察机构举报。

公司没有按个人实际工资购买五险一金,只购买了当地的标准工资的五险一金,这样犯法吗?

2019年以前,公司不按实际工资申报社保缴费基数这个现象非常的普遍,包括中小微企业和一些G企在内,都是按照最低基数为其职工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的,当然2019年以后仍然存在这种现象。

这种现象在法律层面都属于违法行为。

按照《社会保险法》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要求,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实际的收入为员工足额缴纳社保和公积金,未足额缴纳的应当在一定期限内为员工补足。

之所以把2019年作为一个界限,因为特大政策2019年社保由税务征收,出台后先是机关事业的交由税务征收,再到4月份企业的社保也交由税务征收,那么由税务征收以后,不足额缴纳的现象会相比之前有所改善,只要完全移交成功,那么最终的结果则是企业必须按照实际的工资为员工申报社保的基数,因为未足额的均会在税务的系统中有所异常,该异常是社保申报基数与个税申报基数相比所产生。

一旦发现这种异常,企业接到的第一通知则是为员工补足社保,如果一定期限内仍然未补足的,那么则会强制补足,同时还会处以社保金为基数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行政罚款,结果非常严重。

个人在收到企业这种不合法的行为,当然也可以选择举报投诉,维护自身权益,未足额缴纳社保导致的最终结果则是个人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较少,企业名义上为自己节约成本,实际上都是从员工的利益中搜刮来的,投诉举报既可以拨打电话12333,也可以持有效证据去社保局投诉举报。

个人与企业相比,个人明显处于弱势的地位,个人在权益收到侵害时可以选择使用法律手段正当维权,获得补偿

公司没有按个人实际工资购买五险一金,只购买了当地的标准工资的五险一金,这样犯法吗?

公司没有按个人实际工资购买五险一金,只购买了当地的标准工资的五险一金,这样犯法吗?哈哈,首先我要帮你翻译一下题目,公司没有按职工本人实际工资缴纳五险一金,而是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缴纳的五险一金,这样的操作无论如何也不能和犯法挂钩,你这个帽子戴的有点大,最多是能是属于违法,违法和犯法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

公司五险一金的缴纳,用人单位是按照单位职工工资作为缴费基数,职工个人是按照本人实际工资作为缴费基数。但是在这两种情形下,是不能以本人实际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的。

第一种情形是当本人的实际工资低于当地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时,只能按照当地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比如当地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每月6000元,那么自己每月的工资只有3300元,低于3600元以下的,就不能按照3300元来作为缴费基数,只能按照3600元来作为缴费基数。

第二种情形是当本人的实际工资高于当地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时,只能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高于300%的部分不能计算为缴费基数。比如当地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本人的工资,包括年薪制折算为月工资,假如是每月5万元,那么缴费基数最高就是18000元,高出18000元以上的部分就不能作为缴费基数。

按照你的描述,你们那单位不是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作为缴费基数,而是按照当地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比如当地公布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如果单位按照每月6000元作为缴费基数,这个缴费的指数就是100%缴费了,这个有可能高于部分人的实际工资,也有可能会低于部分的实际工资。如果单位平均按照6000元来作为缴费基数,也就是平均按照100%来缴费,很多单位是不会这样操作的。部分单位一般只是按照当地公布上年度的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来作为缴费基数。

如果在一个单位中,全部采用当地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而对于本人的实际工资高出了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以上的人来讲,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也是吃大亏的,这种操作办法,按照社保法的表述就是不属于足额缴纳。而社保缴费最基本的要求是按时足额缴纳。全公司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来作为缴费基数这就不属于足额缴纳,那就是违反社保法的,所以只能称为违法,不能叫犯法。

全公司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纳社保,带来直接后果是将来的养老金是比较低的,医疗保险返还到个人账户的基数也是最低的,损害的是职工今后的待遇保障,但老板节却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这个节约的部分就是老板腰包里的钱。

如果员工不满意公司的这种操作,可以向当地的社保行政部门、劳动监察部门或是税务征收部门进行举报,只要通过上述部门查处属实以后,企业是必须要纠正的,而且还需要对于以前少缴纳的部分进行补缴。但如果大家都不举报,可能也就没有部门来监督、调查、处理这类问题。

综上所述,公司没有按员工的实际工资作为缴纳五险一金的基数,而是按照当地公布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或是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对于实际工资低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人来讲这是合法的,但对本人实际工资高于60%以上的人来讲这是不合法的。但也不能叫犯法,只能是属于违法。

公司没有按个人实际工资购买五险一金,只购买了当地的标准工资的五险一金,这样犯法吗?

犯法,这个词用的,得把老板吓一跳!公司没有按实际工资购买五险一金,最多是违法违规,还谈不上犯法!

一、有没有按实际工资购买五险一金,得看证据,不是看自己的认知!

比如我们月实际工资收入是5000元,但工资只按照2000元购买社保,如果单纯地这样看,公司肯定是违法的,因为必须要按照实际工资足额购买社保。

但从证据的角度就不一定了,比如存在以下这些情况。公司账户上只发2000元,其余3000元,是现金,或者其他个人账户,根本没有证据和公司关联起来,也就是说,你最多只能证明公司发了你2000元。

二、社保缴费基数的确定,各地存在小差异!

如果是固定月薪制,那社保缴费基数很好确认。但如果是最低工资标准+加班费的工资结构,或者最低工资标准+提成,这种情况下,每个月工资都不一样,那么公司也不可能每个月都更改社保缴费基数,也不太现实。

因此有些地方也能以上年度的平均工资作为社保缴费基数,或者按照当年预估的一个工资额度来进行。但可以确定的是,加班费、月度奖金等也都要算到社保的缴费基数里去。

比如一个员工的工资结构是最低工资标准2000元,加加班费,总共是4500元,虽然一开始公司是按照2000元购买的社保,但以后,还是要按照4500元足额缴纳的。

总而言之,公司没有按照实际工资购买五险一金,肯定是违法的,我们可以去社保部门或公积金管理部门投诉补缴,但需要我们提供劳动关系和工资的证据。

公司没有按个人实际工资购买五险一金,只购买了当地的标准工资的五险一金,这样犯法吗?

这种现象很普遍,属于企业违法!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社保法》上确实规定,企业为有劳动关系的员工按时足额参保缴费。具体的缴费标准主要是按本人当月工资。简单说,具体的规定就是如果你的工资超过了当地社平基数的标准,就应该按实际的数据标准缴费。而如果你的工资低于当地社平工资基数,那么就按当地最低基数的60%缴费。

换句话讲,虽然《社保法》对企业为有劳动关系的员工参保缴费有强制力,但是选择缴费比例的权利还是在企业,也就是说可以交300%,也可以交60%,这一点由企业根据经营形式决定。

还是用数字说话直观一点,比方说当地的社平工资基数是5000元,如果你每个月是6000元。那就按照你的6000元标准,足额缴纳保费。按60%的话,你要交3600元,其中企业拿2/3即2400元,自己承担1200元。但是如果你工资是4000元,就得按视频基数5000元的60%缴费,每个月是3000元,其中企业拿三分之二,即2000元进统筹账户,自己承担三分之一,即1000元进个人账户。

这是指的养老保险这块,所谓的医疗保险,以及失业和工伤生育保险等,大同小异分摊或者企业自行支付。不过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取协商的办法,跟职工说少扣职工工资,少交点保费等等,有的则利用信息不对等,不告知员工。反正如果企业没有按照这个标准去给员工足额缴费,那就是违法。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的说,没按职工工资标准参保缴费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是由于虽然企业的做法违法,但是为此被举报或者受到查处的企业不多。因为职工工资的构成本身就比较复杂,再加上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打擦边球,何况员工本身为了职业生涯,又不愿意得罪企业…

因为这种事打官司除了很费事以外,还要丢饭碗,而主管部门查处起来也很费周折,因为有的企业运用各种方式规避风险,逃避打击,比如给员工的工资做两张报表,只以一张的标准缴费等等。不过也应相信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查处力度的加大,以及职工的维权意识的提高,这些违法现象早晚都会得到整改。

关注燎原杂谈,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公司没有按个人实际工资购买五险一金,只购买了当地的标准工资的五险一金,这样犯法吗?

这种情况是违法的行为。

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为职工缴纳保险费,必须以职工的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进行缴纳。

企业只按当地的标准工资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显然是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

对此,职工可以向当地的社保公司进行投诉,要求企业进行纠正和补缴。

这种情况发生在私企的情况比较多,因为五险一金的缴费,企业是要缴纳大头的,个别企业为了少拿钱,便采取降低缴费基数的方式,减少企业的缴费资金。

对此,国家劳动监管部门是严令禁止的,同时,国家劳动监管部门也会不定期的进行抽查,一旦发现有此违法行为的企业,劳动监察部门是会给予严肃处理的。

另外,除了国家监管部门监管以外,职工个人也应该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此种情况,应立即向企业提出异议,要求企业立即纠正,避免时间过长,给自己的利益造成损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