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让57岁的工人回家退养,开最低工资638元,合理吗?
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合理的,双方应当协商才对。
职工回家退养,实际上是过去的时候依据《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职工距离退休年龄不到五年的,经本人申请,企业领导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
离岗退养期间,用人单位应当给职工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同时发放不低于最低工资的生活费。
这一规定,实际上早已经废止。不过,仍然有一些国有企业有自己的内部退养规定。相对而言,如果是双方协商一致认可,这里面也没有太大问题。家里一个长辈也是国企退养,每月生活费是2000元,扣完五险一金以后,到手每月1000多元。
让职工离岗退养这种情况,虽然说是对职工的一种保障,但是却大大影响职工的收入。毕竟内退以后并没有养老金待遇可以领取,这样很容易让家庭陷入困难。
年纪大了以后再找工作,也确实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特别是内退职工,本身还无法享受国家的促进就业政策,比如说技能提升补贴、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创业补贴等等。57岁的年纪创业也是不现实的一件事情。
所以,国家在规定内退的时候,一直都是由职工申请,单位强制职工内退是违法的。
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可以单方面调动劳动者的岗位,必须要双方协商一致才可以。
如果用人单位认为劳动者不再胜任工作怎么办呢?这种情况可以调整工作岗位,是也可以进行培训。按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第9项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岗位仍不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这种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一倍的经济补偿金,若是违反劳动合同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二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是按照在我们单位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工作20年就是20个月工资,如果赔偿金的话就是40个月工资。本身距离退休就没有几年了,一次性拿走几十个月工资自然也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而且,解除劳动合同以后劳动者还可以领取失业金待遇,还可以享受就业困难人员创业补贴和社保补贴,还是非常划算的。
实际上,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如果劳动者在一个用人单位工作满15年以上,且距离退休不足五年的,用人单位不得以不胜任的岗位等无过失性辞退的理由解除劳动合同。
总体来说,国家对于年纪大的职工是有法律明文保障的,有困难可维权。
公司让57岁的工人回家退养,开最低工资638元,合理吗?
首先要澄清一点,638元的概念!
638元不是最低工资标准,是全国2020年城市居民最低保障金的平均数
2021年,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平均数是694元!
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生活保障金是两个概念。
2020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由低到高为:
1580元(安徽省)——2480元(上海市)。
单位通过正常合法程序,实行部分员工内退,一般工资标准是:在职工资的70%,或者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也可以不能低于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由于,单位内退员工每月应发放的工资里含社保和住房公积金,所以实际到手工资会比在职少很多。但是,实际到手工资不能低于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平均数。
根据命题,内退给638元,2020年内退,符合规定。
如果是2021年内退,应为694元,发638元就不合理了!
题外话:
满足单位内退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一、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这个规定有点不规范,因为女职工50岁已经到退休年龄了,只有企业女干部才符合这一条)
二、本人提出申请;
三、领导批准。
公司让57岁的工人回家退养,开最低工资638元,合理吗?
【悠闲职说】观点:公司让57岁工人回家退养,开最低工资638元,肯定是不合理的,而且是违反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员工可以依法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依法要求企业补发工资,要求按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给予补偿一年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一、公司让57岁工人回家退养的原因公司让57岁工人回家退养,大约有以下的原因:
1、企业效益差,实施减员增效
企业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效益严重下降,迫不得已实施减员降薪的措施,来缓解企业的经营困难。因此,让一部分年龄较大的员工回家内部退养,发给每月638元的生活费。
2、工人身体不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由于该工人的身体状况原因,比如:因在非工伤原因导致的疾病住院,出院后不能信任工作岗位,企业又没有适合的岗位可以调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做出了让其回家休养,发给每月638元生活费的决定。
3、岗位工作改为智能化、机械化,不需要老工人或老工人不能适应岗位要求
企业为了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对该工人岗位的设备进行了智能化、机械化的技术升级改造,改造后不再需要人工操作,而改由机械或电脑的自动化操作,出现了人员的多余现象,原有的工人因此下岗。企业发给该工人每月638元生活费,回家休养至退休。
二、公司让57岁的工人回家退养,只发最低工资638元有无法律依据?是否合理1、根据上面分析的几种情况,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第四十一条:“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规定的几种情况,企业均可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而该员工所在的企业未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却让员工回家退养,而只发给最低工资638元,显然是该员工年龄离退休不足五年,且已在企业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以上,是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不允许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如果企业在上述几种情况下与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势必造成违法解除,需要支付该员工违反解除每满一年一个月经济补偿金的双倍赔偿。因此,企业采取了发给员工638元工资(生活费)的方式,不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看似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方式。但实质上,企业还是违法了!
2、根据2019年3月公布的《全国各省份最低工资标准》,全国最低的月最低工资为湖南省的第四档1130元。显然,该工人所在的企业发给其638元工资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仅为生活费。
3、该工人所在的企业让57岁工人回家休养,显然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的规定,侵犯了该员工的劳动权利。
4、该工人所在企业,让57岁的工人回家休养,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的规定,改变了企业与该员工劳动合同中有关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劳动报酬等的约定,即使因企业裁员,也需要进行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综上,企业让57岁的工人回家休养,虽然未与该工人解除劳动合同,但实质上仍然违反了《劳动合同法》,一是只发生活费;二是侵犯了员工的劳动权;三是违反了劳动合同关于工作内容、工作条件以及劳动报酬的约定。另外即使企业裁员也需经经过工会同意,并将裁员方案公示或告知劳动者。
三、公司让57岁的工人回家退养,只发最低工资638元属于违法行为,员工怎么办?公司让57岁的工人回家退养,发给638元生活费,属于违法行为。1、员工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的相关规定,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申诉,要求劳动部门依法要求企业按同岗位人员的工资标准补足不足的工资,并要求回企业停止侵犯劳动权,让员工回企业继续上班。
2、也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八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向劳动部门直接申请劳动仲裁,依法按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要求企业给予每工作满一年一个月经济补偿金双倍的赔偿,并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我是【悠闲职说】,职场领域优质创作者、行政与人力资源资深职场大叔!希望把自己的职场经验与您分享,欢迎关注我,与您共同交流、探讨、进步!
公司让57岁的工人回家退养,开最低工资638元,合理吗?
这世道不合理又能怎样?
公司让57岁的工人回家退养,开最低工资638元,合理吗?
企业让57岁工人回家退养,交五险一金,开六百多元钱,非常正确,因为企业现在正处在困难时期,不需要那么多人干活?这不是劳动法能解决的,岁数大了,眼神也好,体力也好,脑力也好,精神头也好,都不如年轻人了?将岗位优化给年轻人,这是对的,如果觉得不对,也可以打官司,但是很徒老,奉劝还是任人摆布吧,少生气上火,坚持退休了,就好了,光健是心态得好!健康快乐为重!
公司让57岁的工人回家退养,开最低工资638元,合理吗?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公司让57岁的工人回家退养,给最低工资638元,是不合理的。
1.工人有劳动的权利。让你回家退养的公司应该是体制内的,在当今社会上具有国家垄断地位的企业,是营业收入比较高的企业,所以题主提出不愿过早离开现在的岗位,享受638元的待遇,回家退养。
2.与你一样,作为一名劳动者的我们,恨不得早日离开现有的企业。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它已经被社会淘汰了,但它仍在苦苦支撑,何必呢?现在企业已经停工半年有余,在停工期间没有给我们这些职工一分钱的收入,我们都盼着企业早日有个说法,要么早日破产。
所谓不破不立,破产了职工也就有了解脱,可以去寻找属于自已的生活。但是,它却迟迟没有一点动静。疫情期间,我们怎样生活?
3.你作为一名劳动者,企业的做法是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去劳动监管部门反映情况,可以使你早日返岗,继续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4.接受现实,毕竟你已经不年轻了,可以再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利用现有的技能,去赚取更高的价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