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问题,交这么多年社保,到最后看看自己的养老金,在现在看来是很值钱,等我退休之后它不值钱了怎么办?
不了解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才会有这样的误解。
首先,最保值的待遇就是我们的养老金。因为养老金的待遇水平是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的东西最具保值能力的。社会平均工资如果还贬值,人们就没法生活了。
第二,我们现在参加社保,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实际上并不多。比如说灵活就业人员,通常是按照20%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如果说我们缴费基数是自己的本人收入,缴费15年仅仅是我们三年的收入。我们指望这三年的收入供养我们老年后的全部的养老金吗?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9年新生儿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7.3岁。即使60岁退休人均还要领取17.3年的养老金,因此国家采取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待遇模式。
第三,按照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现在大家参加养老保险缴费的退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具体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
基础养老金跟社平工资相挂钩,如果按照60%基数缴费,15年可以连续1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如果说按照100%基数缴费40年,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40%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按照现在6000元的工资水平,每月基础养老金就能达到240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当于自己积蓄的养老金,但是国家每年会激发记账利息。2016年至2020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始终在6%以上,比个人积蓄强多了。
退休以后,国家还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上涨情况,对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进行调整。一般考虑到公平调整、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照顾以及对高龄老年人的倾斜照顾等方式。
养老金待遇并不一定看我们缴纳养老保险的总钱数,而重点是看我们参保缴费履行社会义务的长短。
所以,现在参加养老保险,退休以后养老金待遇不会不值钱,而且相对于未来较高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现在缴费更划算。
有个问题,交这么多年社保,到最后看看自己的养老金,在现在看来是很值钱,等我退休之后它不值钱了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识时务者为俊杰,到那时钱不值钱省着点用呗,别人吃肉你喝汤,人家开豪车你骑单车,衣服就穿地摊货保暖就行。
真的有一天物价高涨钱不值钱时,国家不会因为题主交社保给予补贴的。现在不要想多么多,该交就交,到那时伙伴多得很,革命同志一家人。
有个问题,交这么多年社保,到最后看看自己的养老金,在现在看来是很值钱,等我退休之后它不值钱了怎么办?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交了这么多年的社保,到最后看看自己的养老金在现在看来是很值钱,等我退休之后他不值钱了怎么办?你的这个担心我们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你的这样的一个担心的问题。首先我们在计算养老金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取决于你参保所在地区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
那么我们要注意了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也就是指你退休之前的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那么也就意味着比方说你10年以后退休,甚至是20年以后退休,总之而言,都会取决于你的退休之前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那么这种情况下社会平均工资会达到和自己所在地区的物价水平,经济发展,生产总值水平相匹配的这样的一个标准,那么其实自己的养老金待遇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老金的待遇,基本上在自己退休以后的第2年都是能够正常增长,回顾过去17年以来作为退休人员来讲,每一年养老金都能够如期迎来增长,而且养老金的增长比例是要大于物价因素的增长比例,所以说严格来讲我们的养老金它是一个增值和保值的过程,没有达到贬值的过程,所以说不用担心我们今后养老金不值钱这样的一个问题。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有个问题,交这么多年社保,到最后看看自己的养老金,在现在看来是很值钱,等我退休之后它不值钱了怎么办?
凉办[嘘]
有个问题,交这么多年社保,到最后看看自己的养老金,在现在看来是很值钱,等我退休之后它不值钱了怎么办?
这个不要太聪明。社保基金的利率是超过通涨,而且社会工资涨,养老金也会涨。
有个问题,交这么多年社保,到最后看看自己的养老金,在现在看来是很值钱,等我退休之后它不值钱了怎么办?
是这样的,缴纳社保后获得的养老金待遇,是基于上一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缴费指数等因素来计算的,而且退休后的养老金也会根据物价上涨等因素来正常调整,这样就保障了养老金本身的保值增值。因此,像你所说的养老金会不值钱,这个其实不用担心。
对于我们来说,也需要积极去参保,而不是在退休前缴满一定年限就中断了,这样一来不仅养老金方面会减少,而且养老金计算时会根据中途社保那段时间的社会平均工资来计算养老金,这样就会影响到实际的养老金水平了。
其实,我们现在缴纳养老保险的话,进入到个人养老保险账户里的钱也会享受高达8%左右的记账利率,是很有利的。因此,积极参与社保,个人不会吃亏的。
@社保当家,感谢你的阅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