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退休和公务员退休核算退休工资会用一个社会平均工资数吗?
这个答案是不一定的,有的地方企业退休人员核算退休工资的社会平均工资标准要比公务员还高。
比如说,辽宁省《关于公布2019年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2020年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等有关问题的通知》,2020年辽宁省全省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基数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基数(企业不含沈阳市、大连市)为每月6507元。沈阳市企业退休人员2020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195元,大连市为7679元。
山东省也有些例外情况,比如说2020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除菏泽市之外)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月计发基数为6573元。但是省直管企业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月计发基数为6893元。
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原因还是由于最初全国各地最初设立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口径就不统一。最初大多数地区都是按照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来核定缴费基数上下限。
与在岗职工对应的是下岗职工,实际上还有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另外,还有城镇私营单位的职工。
2019年5月,国家统一要求各地采取全口径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核定缴费基数上下限。缴费基数口径统一之后,那之前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怎么办?因此要采取过渡性的办法,确保有效衔接。比如说辽宁省社平缴费基数2020年口径为5238元,但是最低养老金计算基数都高达6057元。
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但是今年没有纳入政府工作计划。相信未来全国会实现逐步统一的,不过依然会有相应的过渡方案。
企业退休和公务员退休核算退休工资会用一个社会平均工资数吗?
企业退休和公务员退休核算退休工资会用同一个社会平均工资数吗?这个问题的核心主要是涉及到养老金的调整基数问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都是属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二者的缴费方式、缴费比例、缴费年限等要求都是一致的,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也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对于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各地执行的情况不完全一致。有的地方是采取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都是同一个计发基数,也有的地方是采用不同的数据。
不管是企业职工,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养老金的计算都是按照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来计算,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还要计发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的计发基数主要是用于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工资之和的平均值来作为计发基数。这里所说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就是各省人社部门公布的养老金的计发基数。
由于现在养老保险已经实现了省级统筹,每年的8月份左右,各地统计部门都要公布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等基本数据,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既是养老保险的等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同时也是计算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在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以后,现在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和养老金的计发基数,都是由省级人社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公布。
养老金的计发基数,企业职工和公务员是否采用相同的计发基数,不同的地区采用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地方是采用全省统一的一个计发基数,不管是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是相同的。比如2020年天津市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940元。这个计发基数就包括了天津市所有的退休人员,不分企业职工和公务员。江苏省人社厅公布的2020年养老金的计发基数是这样规定的,2020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602元,计算实际缴费工资指数的基数为77341元。
但也有部分地方是分开计算的,比如吉林省2020年养老金计发基数就分为省直行业、机关事业单位是72193元,长春市是83133元,各个地市都不相同,吉林这个数字主要还是省级统筹之前的过渡阶段;2020年山东省的计发基数是这样公布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除菏泽之外的15市企业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月计发基数为6573元;省直管企业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月计发基数为6893元。
综上所述,企业职工和公务员在办理退休时,特别是涉及到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时,都需要按照当地人社部门公布的养老金计发基数进行计算,在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以后,大多数地方不管是企业职工还是公务员,使用的计发基数都是相同的,但是也有部分地方是分开计算的。
企业退休和公务员退休核算退休工资会用一个社会平均工资数吗?
答: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前不是采用一个社平工资 ,改革后全部采用一个社平工资。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进行并轨改革,先行解决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的问题,并设立十年渡期,以实现新老办法平稳对接,确保改革过渡期的人员待遇不降低。
改革前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退休金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计算基数并不统一:
一、企业退休职工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因为企业先行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按上年度本地区在岗职工的社平工资,结合个人的缴费档次,缴费年限等因素计算养老金,养老金从社保机构领取。
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在改革前,因大部分单位经费来源于财政负担,没有建立养老保险制度,退休职工的退休金计算方式主要是结合个人档案里的基本工资,个人连续工龄所对应的百分比(比如35年工龄基本工资的90%)以及其它因素,来确定退休职工的退休金,退休金从原工作单位领取。
这种养老待遇事实上双轨制产生既有改革节奏上的原因,也有历史原因,同时因机关事业单位社平工资比企业特别是全社会的社会平均工资高,结果退休金与养老金的差距越来越大,改革刻不容缓。
2014年10月,国发[2015]2号《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职工全面轨。
并轨改革完成后,企业(包括灵活就业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同时计算基数,计算公式,养老金调整办法等全部统一,全社会退休人员用一个基数计算 也就是上年度本地区在岗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来计算养老金。
企业退休和公务员退休核算退休工资会用一个社会平均工资数吗?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企业单位退休和公务员单位退休,核算退休金的待遇。会用统一的社会平均工资标准吗?目前来看还没有完全同意,虽然说从2019年开始建立了全口径的社会平均工资。但是这个所谓的全口径,在计算养老金的过程中,很多地区还是原来采用什么样的计算标准,也就是说非私营企业的计算标准,它依然沿用非私营企业的计算标准。
所以这样一来的话,实际上它的这个社会平均工资还是有一定的过渡期,所以说从2019年开始到今年为止,不过只有两年的时间,这个过渡期还没有完全结束,那么很多地区还是没有打破全口径完全来计算这个养老金的条件,所以说没有达到一个完全统一的状态。至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平均工资和企业单位的平均工资,二者之间在采用的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一个省内有很多地级市,那么每个地级市之间可能都会出现不同的社会平均工资,所以说这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那么将来如果说真的能够实现全国社保统筹,并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来计算我们退休金的待遇,那么到那个时候才能够实现所有的单位,包括企业单位和公务员单位,还有机关事业单位,实现统一的社会平均工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企业退休和公务员退休核算退休工资会用一个社会平均工资数吗?
企业退休和公务员退休,核算退休金会用一个社会平均工资数吗?
我认为,全社会核算退休金采用同一个社会平均工资,应该说这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在使用同一个养老金计算基础的问题上,统一步调,完全一致,从来都没有含糊过,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
现在,无论企业单位还是机关事业单位,都存在着究竟采用何种社平工资的一个问题。也就是继续采用过往的“小口径”社会平均工资,还是采用“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进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核算这样一个实际问题。
很显然,如果弃“小口径”为“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这必然导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核定水平下降的问题。退一步讲,如果不采用“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计算与核定基本养老金,必然导致所核定的缴费基数,与计算与核定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基础不一致的问题。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感谢阅读,请点关注!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企业退休和公务员退休核算退休工资会用一个社会平均工资数吗?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既然与企业并轨了,执行的肯定是同一个养老保险政策、使用的是同一个计算公式、同一个社平工资数据,但由于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时间不同,养老保险基金是分户管理与核算的。也就是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属于分灶吃饭,不存在养老基金串用问题。
但是,由于养老保险缴存比例(60%——300%)依然存在差别、每个人的缴费年限(工龄)各不相同,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之间、不同企业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差距还会存在。
另外,机关事业单位有“职业年金”,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有“企业年金”,尚未建立“企业年金”单位的退休员工就没有这一块“补充养老金”收入。这又形成一个差距。
随着养老金“三个支柱”政策的推出实施,职工是否参加“个人养老保险”又将成为一个退休人员养老金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以预见,今后单一的社保养老金模式将会打破,社保只保基本养老金,社保的缴费差距和发放差距都会缩小,目前人们关注的社保养老金差距的矛盾将会缓解。人们养老金水平的高低,不再完全取决于社保养老金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你的工作单位是否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你个人是否参加了“个人养老保险”。也就是说养老金的“三个支柱”你有几个?你有几个“支柱”,就有几份养老金收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