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上调工资真的吗?

知青,主要指的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至1978年以前从城市去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者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真正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是1968年开始,1978年基本结束。#理财大赛第三季#

现在这些知青都已经年岁大了,绝大多数都已经退休,涉及不到工资的问题了。不过,关于知青们的上山下乡时间,根据原劳动人事部解决知青工龄计算问题有关的政策,知青到城镇参加工作以后,其在农村参加劳动的时间,可以与参加工作后的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返城后等待分配工作的时间,不计算为工龄。审核连续工龄,应当以本人档案中履历表和其他有关材料填写的下乡时间审定,比如说《知青登记表》。

对于1985年6月以前的待遇,不找老账。之后的待遇,按照新计算的工龄对待。一直以来,这作为处理知青待遇的基本原则,没有再做具体的改变。

1991年,我国企业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对于知青的上山下乡时间是视同缴费的,在计算养老金的时候并不吃亏。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

基础养老金,主要跟社平工资(或者养老金计发基数)、缴费年限、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相关。缴费年限包含了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上山下乡时间包含在视同缴费年限内。因此,对于一些人自己计算的在单位工作的工龄确实是有所提升了。

个人账户养老金,主要是和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以及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相关。由于上山下乡时间没有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因此这一部分待遇没有。

过渡性养老金,是为了保障是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前,以及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缺少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和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有关待遇的一种补偿。过渡性养老金多数是跟社平工资挂钩,过渡系数一般是1%~1.3%,远远要比单纯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划算。

因此,如果按照养老金计算公式,知青的上山下乡时间计算出来的养老金也是非常可观的。如果说有三年的上山下乡时间,如果平均缴费指数是1的情况下,在山东省今年退休能够额外提升养老金450元左右。

实际上,退休以后的养老金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增长情况不停的调整。调整方式主要包括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部分。尤其是挂钩调整分为按缴费年限挂钩和按养老金水平挂钩,因此知青上山下乡时间的人每年增加的养老金也多。

所以,知青他们的上山下乡时间可以被认定为工龄和视同缴费年限,对于养老金的计算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也算是一种待遇的提升吧。

知青上调工资真的吗?

知青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名称。上调工资根本不可能了!这些人都已六十岁以上步入退休行例。我道觉得应该考虑上个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参加工作现已退休的养老金给予补贴。这些人在共和国最困难时期付出最多,贡献最大而现在养老金偏低。而退休趕上养老金统筹,社会发展"过快,物价上扬,工资上調他们都是未班车。现在退休金3000左右,很难维持晚年生活。更应该重点补贴的是上个世纪实行义务兵制的老退役军人,无伦在农村城市退休的都应该按服役年限给予补贴。他们为国家无私奉献太多太多,付出太多太多。这些同志大多七八十岁了,基本的生活在全国平均标准以下。应该重点关心一下!

知青上调工资真的吗?

提到知青调工资,让我想起1982年一位叫蒹芸的女知青斗胆上书,请求把下乡知青的农龄改为工龄。1988年后,中央明确规定知识青年在农村下乡期间的时间一律算作工龄,证明这代人对国家是有贡献的,应该得到肯定。知青大多是老三届的初中生,十多岁就远离父母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历尽艰辛,经历磨砺,50年过去了,他们快进入古稀之年,应该得到政策的关照,涨工资是应该的。

但目前还没有正式文件出台,只是小道消息,应该不属实。知青中有很多下过乡当过兵再到企业工作的经历,不管在那个行业都在艰苦的第一线为国家作出过贡献。特别是在企业工作的知青,退休后养老金并不高,生活质量谈不好,应该多给予补贴。我觉得每年养老金的调整,能向这部分人多倾斜一点,虽然钱不多,对下乡知青是一种肯定,毕竟他们在那种特殊年代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知青上调工资真的吗?

知青工资上调,网上数年前就看到过,如今,从68年底响应国家号召开始上山下乡,到77年知青返城,当年的知青最小的年龄也超过了60岁,最大的也在75岁左右,知青为分担国家负担,为国家建设是作出重大贡献的一批人,无数的知青失去继续上学读书的权利,失去了从小读书就立志将来能成为科学家,人民教师,医生,工程师的理想,这对一个人来讲损失是巨大的,人生轨迹完全偏离了方向,人们常常爱讲幸福感,我想无数的知青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在与如能坚持读书成材相比,幸福指数肯定低,读书能改变人生,知识是财富,一生就这样碌碌无为,不少人都是拿着提前退休的低工资离开了企业与单位。国家常对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给予奖励,知青不属于吗?共和国的基础建设他们也算得上出力最多,流汗最多,贡献不少的一代人,他们为分担当时国家的困难,应该算得上是一生失去最多的一代人。能适当给予补偿,应该算是合情合理,钱多钱少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从未忘记那代青年为国作出的贡献。

知青上调工资真的吗?

知青上调工资,?不可能。我们同情知青,是文革后遗症,学生不读书,造反闹革命,最后无书读了,城里无工作,只好下放农村,我回答了知青不返城,对农村发展有多大贡献?我的回答被推荐到首页,农村不缺农民,假如不返城,农民减少一批光棍,男知青就惨了,成了光棍,混混,在农村结婚的融入家族势力,上升通道会很快,邓公英明,知青返城,现在该退休了,下放算工龄,。大专院校在读的,读书不算工龄,谣传文革期间,在校读书的,从高中到大中专读书期间都算工龄,推迟毕业算工龄,我是推迟一年毕业,国务院有文,算一年工龄,落实了,其余是谣传。不合理的事多了。随他去吧,。保持好心情,能吃饭就能挣钱,养老有保障,比农民幸福多了。

知青上调工资真的吗?

知情上调工资完全是应该的,也是有可能的。

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68年代开始一直到1978年代末期为自愿从城市去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知青,大多没有太高学历,很多人回城后也只是从事一些普通的工作,而且有些知青一直呆在农村没有回城。他们下乡的时候大多数是十七八岁的青年,下乡多年,失去了上学读书最宝贵的时光,可以说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边疆建设,现在他们的年龄大约都在60-70岁之间左右,很多人生活困苦,我们国家生活富裕了不应该忘记这些下乡的知青,给与一些补助,上调退休工资是应该的。

当然,上个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参加工作现已退休的这些人的养老金更应该给与补贴和上调。这些人在共和国最困难时期付出最多,贡献最大而现在养老金偏低。而退休趕上养老金统筹,社会发展"过快,物价上扬,工资上調他们都是未班车。现在退休金3000左右,很难维持晚年生活。

更应该重点补贴的是上个世纪实行义务兵制的老退役军人,无伦在农村、城市退休的都应该按服役年限给予补贴。他们为国家无私奉献太多太多,付出太多太多。这些同志大多七八十岁了,基本生活在全国平均标准以下。应该重点关心一下!

对于这些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应该给与关注,而对于那些娱乐明星动辄年入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年收入,应该予以限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