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干一辈子,工龄是多少年?
工龄的制度渊源,实际上是源自于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草案。
根据1953年《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三十八条:
一般工龄系指工人职员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而言。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在内。
工龄定义有这么三大要素是最基本的。第一,身份为工人职员;第二,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为工资收入;第三,工作时间。其实,最初我们的建立时就是城乡二元体系社会,农村的生活收入水平较低,建国初九成是农民。因此,农民的务农时间是不会被认定为工龄的。
国家设置工龄的作用,最初是为了计算退休费待遇。主要是根据工龄时间长短确定发放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最初设定是50%~70%退休前本人工资标准。
国家没有建立过农民退休制度。我国退休制度建立的文件是1957年《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主要覆盖范围是国营、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人民团体的工人职员。
当时历史背景下,本身工人数量不多,退休只是向西方学习的一种尝试的制度。另外,工人、职员退休后脱离了原单位,就没有再挣收入来源的地方。因此,必须要给他们生活的保障。而且,当时国家的粮食供应都是国家统筹计划考虑的,脱产人数多了,我们国家没有负担能力。
国家通过土地改革的方式让所有农民有了土地可以耕种。不过,为了提升农民的抗击自然灾害和风险的能力,国家推动公社化运动,实施统一劳作生产。大家通过挣工分的方式,分配公社或者生产队劳动的成果,至少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所以,公社化时代养老问题是由家庭和公社共同解决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权分配到每个农民手上。土地可能就是农民这一辈子的生产资料了。农民可以以土地为生产资料谋生,也可以到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挣得工资收入。但是这些工作时间,都满足不了国家工龄认定的需求,也就无法认定为工龄的。
农民干一辈子,工龄是多少年?
首先要对题主明确工龄的定义:工龄指的是职工自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是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或者全部来源的工作时间。这里有这几个关键词:职工一一劳动关系一一工资收入一一工作时间。这四个关键词决定工龄,缺一不可。有了定义就不难判断农民的工龄。首先判断合作化前和家庭联产承包后农民的工龄。这两个时期农民种自己的地,不符合工龄的定义,工龄应为零。其次,合作化(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期间,虽然有劳动关系和劳动时间,但不是职工,没有工资收入(挣工分),也不能说有工龄。所以,尽管农民干一辈子,但却沒有工龄。
农民干一辈子,工龄是多少年?
还是叫农龄吧,农龄基本都是一辈子。农龄长。[大笑][大笑]
农民干一辈子,工龄是多少年?
取消农业税已经15年了,现在农民种地不但不用交税,还可以享受政府的各种补贴,收获的农产品全归个人所有。农民是各行各业中唯一不受任何人剥削的一个群体。农民是无偿占有国家的土地和宅基地的独立经营者,当然应该自负盈亏。你自己就是老板,如果要工龄,当然是自己向自己要。这事完全是你自己说了算,从一出生你就可以算工龄了,到你60岁退休,正好是60年的工龄。然后你可以理直气壮的向你的老板要退休金,全世界最长的工龄,当然应该有全世界最高的退休金。不过有一点比较尴尬,你的老板就是你自己。
农民干一辈子,工龄是多少年?
自己给自己干活,盈亏都是自己的,想啥时候干活就啥时候,啥时候休息就休息,没人监督你,考核你,工龄自己定就行。
农民干一辈子,工龄是多少年?
中国的养老最初是单位负责制,工人退休工厂发退休金,事业单位是财政人,退休财政发退休金,农民是村集体人,村集体按户口分粮食、蔬菜、水果算退休金,各养各的,相安无事。
后来,改革开放了,工厂自负营亏,企业兼并下岗了,原来的工厂在兼并中都找不到下家了,上那领退休金,国家开始让企业工人交社保。农村集体经济也瓦解了,农具、地都分给个人了,联产承包到户了,谁养谁家的老人,后来也鼓励农民自己交社保。事业单位没改革,还是归财政管,不交社保,财政发退休金。
2014年10月,企业、事业养老并轨,事业单位也不负责发退休金了,事业单位的人也要个人交社保,从此,在养老上人人平等,全民养老正式推进,都转为自己交养老金,多交长交多得。
从此工厂、事业、农民干活发工资,自己交社保正式推进,把养老权交给个人,不讲贡献只讲交没交社保,交有不交没有,养老自己事,别说公平不公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