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五七工?
五七工,一般又被称为家属工。
注意“五七”不是1957年,而是1966年5月7日。当时,主席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后来被称为“五七指示”。
指示要求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
这件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从行业来讲至少涉及到石油、煤炭、化工、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冶金、有色、制药、纺织、机械、轻工、农、林、水、牧、电、军工这19个行业的国有企业。
这些人员并不是属于国家用工计划内的工人,但是他们从事生产自救或企业辅助性岗位工作的,同时具有城镇常住户口、未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人员。
后来,各地都通过各种各样的政策将这些人员纳入到了养老保险范围,比如说辽宁省、甘肃省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中,就专门提到“五七家属工”、“五七工”、“家属工”这样的称呼。
什么叫五七工?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老人,都知道什么是五七工,因为有很多人,他们的父母们都曾经是五七工人。毛主席在1966年5月7日,看了军委后勤部《关于进一步地搞好部队农副生产的报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后称五七指示。其主要内容是在学习好政治,军事的同时,军后勤也要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农副业产品,与国家等价交换,,,等等内容。于是全国效仿军队,工厂,企业组织后勤家属们纷纷办起了服务于工厂企业的小型加工厂,属于厂办小型集体企业,称XX五七厂,这就是五七厂的来历。
现在的五七工,(七八十岁了)也享受退休金待遇。
什么叫五七工?
八十年代以前,企业里老工人的家属大都没有工作,只靠老工人一人在企业挣钱养活全家,企业为了解决职工的困难,有的叫五七工厂,有的叫五七生产隊,把职工家属组织起来,生产工厂的部分产品,也有的找本工厂外的产品加工,使他们不在家吃闲饭。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出台了政策,将这一部分人纳入社保,根据年令大小,一次牲缴不同数额的养老金,享受退休工人待遇,从此,不但能领养老金,还有了医疗保险、取暖费等,每年也和企业退休工人一样,按政策规定提高退休金。
这就是五七工的来历,也使他们感到自豪,在老头面前说:“我现在也是退休工人了,也拿上了退休金,不靠你也能自立了”。可见,政府为他们对企业和国家作的贡献是看在眼里,为他们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解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问题。
什么叫五七工?
我们在前一段时间给大家提到过一个概念,叫工龄。现在我们这些上班族,基本上都是有工龄的。我们知道,工龄的计算中,临时工或者义务工,又或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都是没有工龄的。要是把时间往前推个几十年,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做了事,付出了自己的劳动力,却没有相应的工龄。这是怎么回事儿?我们一起来看看。
“五七工”是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在石油、煤炭、化工、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冶金、有色、制药、纺织、机械、轻工、农、林、水、牧、电、军工这19个行业的国有企业中从事生产自救或企业辅助性岗位工作的,具有城镇常住户口、未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人员。
这些人员多数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响应毛主席“五七”指示,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进入企业不同岗位的城镇职工家属,因此统称为“五七工”;个别行业企业结合他们的工作性质,在本行业内还有另外一些称呼,比如石油行业企业曾把他们称作“会战家属”,也有的行业企业在组织这些人员劳动时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提出了“行动军事化、劳动集体化、思想革命化”的口号,因此又把他们称为“三化工”。
“五七工”和“家属工”指的都是同一种人,就是因为他们当中既有城镇居民,也有的是职工家属,就有了这样的称呼。但是由于他们当时参加工作的特殊性,没有与任何负责人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办理正式招工录用手续;没有劳保。并且,“五七工”这个群体,其中最年轻的人现在都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了,所以,现行的社保参保条件,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不适用的。那么这群人就等于是没有社保,更没有养老金等福利。将这个群体重新定义,并进行资格认定,也就是为了要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
什么叫五七工?
那个年代不单纯是五七工厂,毛主席的5,7指示,校办工厂,院办工厂,街道居民委办工厂(俗称“小工业"),五七小学,文革中的五七干校(有"问题干部″的改造学习班),七十年代的"深挖洞广积粮",战备工厂,战备医院,人防工程均属"五七性质"。:
什么叫五七工?
五七工是由"五七"厂而由来的,凡在“五七”厂里干活的的工作人员,不分老少均视为"五七"工。
而五七厂是根据当时毛主席五七(五月七日)指示而的来,在那个年代不找工的情况下,各街道,厂矿企业为了促进生产(保障基本生活为目的),成立或组建了由职工家属,子女(包括留城待业青年)为主的自办企业,均称之五七厂(由于当时的形势而已,叫五七厂谁都不敢反对,再者社会上还有个五七干校)。主要是生产生活用品及食品(如加工面食类),后发展到生产一些辅助性生产资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