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养老金调整消息,可是还是普及不到每个人身上,会带来什么?
养老金调整并不是普惠性质的福利调整,而是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待遇的人,按照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增长情况做出的一种补偿性质的调整。
覆盖范围很明确,上一年度12月31日前办理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的人。
不包括没有退休的人员,今年都刚退休的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以及其他人员。2018年末,我国拥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11798万人,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15898万人。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一个保险制度,就跟商业保险一样,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池只能覆盖参保人员,而不能覆盖没有参保的人。比如说意外保险,没有参加意外保险的人出了意外,肯定会得不到商业保险意外的保障。国家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是设计的这么一个道理。
只有参保人员符合退休条件时,才能够享受养老金。有人说,有的老工人没有缴费啊?实际上,按照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国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缴费以前的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缴费。视同缴费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由国家财政补贴承担,只是个人不需要缴费而已。
我国确实也有一种福利性的养老保险制度,叫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论工龄和从业情况,只要在当地实施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已经年满60岁就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如果个人缴费,国家会将其个人缴费的全额储存起来,同时还会给予一定的补贴,等待退休时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
国家每年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退休人员进行养老金调整,也是为了彰显职工养老保险的优越性,希望尽可能多的人参加这种养老保险制度。这样参保人员多,供养压力就小,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性就越强。
不过,我们国家毕竟是城乡二元体系社会,要想职工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可能需要将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才可以实现了。
多地养老金调整消息,可是还是普及不到每个人身上,会带来什么?
今年养老金继续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已经实现了连续16年上涨,累计涨幅超过了一倍多。
但是我国养老金发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养老金的覆盖广度,另一个是养老金的公平性问题。
首先说一下养老金的覆盖广度问题。今年养老金继续上调5%,很多已经退休的老同志正在盼着调整的养老金能尽快补发到位,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养老金的人来说,看到这个消息肯定高兴不起来。
目前我国养老金主要是针对城镇退休职工,我国大量的老人在农村,他们的养老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年轻的时候他们种地交公粮,现在种粮食不用交公粮了,政府还有补贴,甚至自己也可以购买养老保险,但是他们年事已高,根本享受不到这些政策。
另外还有一些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的从业人员,由于他们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但是他们也为社会做出过贡献,交纳过税收或者其他的行政费用,他们的养老问题目前也没有解决。
有些地方曾经开放过一些灵活就业人员一次性趸交社会养老保险的情况,当时有的人交了,有的人没有交,甚至夫妻二人有一个人交,一个人没交,这也造成了养老保险的二次覆盖仍然不够全面。
所以关于养老金的覆盖面,我认为国家应该进行统筹规划,尽量扩大覆盖范围,最好能够涵盖一些高龄的农村老人。
我们再来说一下关于养老金的公平性问题。关于养老金发放的公平性问题,说起来难度有点大,其实最大的差距就是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双规制的问题。
几乎每年的养老保险调整中都会有人提到这个问题,比如今年养老金平均上涨5%,如果企业退休人员平均退休金为3000元,他们上涨6%也只有180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平均退休金为5000元,他们上涨4%也达到了200元。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企业退休人员内部,比如原来养老金高的上涨额度也高,原来退休金低的这一次上涨的额度也少,虽然从上调比例看,养老金低的人上涨幅度大,但是每年这样调整就会造成高的越来越高,低的越来越低,时间越长,退休金差距越大。
总之,上面两点就涵盖了题目中的疑问,虽然养老金上涨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由于养老金上涨普遍性存在问题,既包括养老金的覆盖范围,又包括养老金的上调额度,如果不解决这两个问题,仍然会让不少人感到失望。
多地养老金调整消息,可是还是普及不到每个人身上,会带来什么?
我有两个同学,同一年参加工作,同一年退休,还都是司机,只不过一个是在事业单位,一个是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的一分钱养老金没交过可退休金七千四,企业退休的自己交养老金可退休金二千九。不知这多交多得怎么算的?
多地养老金调整消息,可是还是普及不到每个人身上,会带来什么?
做人应该自量,有知足感,对党和国家有感恩之心,不能总是拿自己的退休金比这个比那个。应该良心自问一下,人家的退休金为什么那样多?自己的为什么这样少?十只手指有长短,知道自己与人家有什么差距,不应该总是怨天怨地。
多地养老金调整消息,可是还是普及不到每个人身上,会带来什么?
我国目前人口基数庞大,特别是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加上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又极不平衡,所以养老金的调整要完全惠及到每个人身上,难度是相当大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养老金差异正在逐渐缩小,这是主流和趋势。
在领取养老金的人群中,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领取城镇职工养老金,另一类是城镇和农村居民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
4月10日国家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2020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通知”,明确指出今年上调幅度为5%,调整的范围仅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有人就说,养老金基数高的就会占便宜,基数低的就会吃亏?但是,我国的社会保险法的核心原则不是明确规定“长缴多得 多缴多得”吗?别人多缴长缴,养老金高一些,也没有什么不妥,如果仍然搞大锅饭平均主义,那以后谁愿意长缴多缴呢?
但是,主管部门对养老金差异过大也是高度重视的,对可能造成的贫富悬殊过大也很担心。因此,今年养老金调整的改革继续坚持了“定额调整 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相结合”调整方式,其目的就是在坚持“长缴多得多缴多得”原则下,通过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来防止养老金差异过大。
其实,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城乡居民养老金与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差距问题。城乡居民养老金基数低,即使与企业退休人员涨幅相近,实际到手的养老金数额也是很小,很多还达不到当地最低生活水平,所以面对当前物价水平,生活确实很艰难。对于这些问题,又有没有相应政策应对呢?当然有。
首先,今年城乡居民养老金政策有了重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到2020年底之前,要全面取消城乡居民医保个人账户,向门诊统筹更好过渡。有两层意思,一是有利于新农合向全国统筹进一步推进,医保联网以后,农民和农民工将来就可以实现全国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无论打工还是旅游都非常方便就医;二是近期会议再次提出,要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水平,并保证足额到位。医疗支出减少了,间接也就对养老增加了保障。
其次,从近年来全国各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涨幅来看,也是呈现连续上涨趋势,并且平均涨幅不低于企业退休人员涨幅,比如安徽省2017年到2019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涨幅达到50%,平均每年上涨近7%,是高于企业退休人员涨幅的。当然,也有地方平均涨幅不足5%的,主要有两个极端,一是经济比较发达地区比如上海平均涨幅在3%左右,而四川也是3%多一点。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一是基数高的地方在控制涨幅,二是地方财政收入低的地方,无法大幅上涨,无力支撑。
第三,目前已经有政协委员提出,建立“洗脚上田 老有所养”的农民退休制度,也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养老金过低的问题。
因此,要想养老金的上涨普及到每个人,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以及相关的统筹配套措施,不然所有的愿望都是海市蜃楼,而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措施的落地肯定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大家要有耐心和信心,前景是光明的。
多地养老金调整消息,可是还是普及不到每个人身上,会带来什么?
按比例上调养老金,是按劳保法的政策规定,是对在职时的贡献,缴费基数,工龄,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与肯定。不是按人头发福利。肯定有差别。这是社会主义初诉阶段,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差别,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无差别则破坏生产力。现在人类社会还没到达共产主义,这个初级阶段是很长很长的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谁也说不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