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跟劳动者打官司,肯定是劳动者吃亏吗?
不要陷入悲观心理。实际上,在各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中,法官都是尽量倾斜于劳动者。因为劳动者在劳动用工中处于弱势地位,应当特别保障。
如果是觉得企业有钱,可以请律师打官司,律师就可以赢官司。这个逻辑链就是错误的。法官在做判决的时候,必须要依法、依规判决。
近日来有一个案件,媒体报道“江苏扬州两员工拒绝加班造成公司损失12万,被判赔偿公司1.8万”引起了一些劳动者的恐慌,但是说实话有些时候确实是我们被误导了。
不仅仅是媒体,而且有很多专家都在宣传加班必须要与工会和职工协商,职工不同意就不允许加班。曾经我过去也这么认为过。实际上,大多数人都错了。
我们错误的理解了加班的含义。加班指的是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休息日、法定节假日正常上班。8小时之外继续工作,一般被称为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加点。因此在关于工资总额的组成规定中有加班加点工资之说。
延长工作时间关系的职工的身体健康,绝对不可以随意加。因此,国家规定了延长一般不超过一小时的建议,做出了最长不超过三小时的限制。而且还明确规定要征求职工和劳动者或者职工代表大会的同意。《劳动法》有明确的规定,都指的是延长工作时间。
关于加班,法律规定的就非常松。休息日加班,企业只要安排劳动者进行补休,那就完全可以不需要支付正常标准工资之外的工资报酬。如果不予调休,应当支付不低于200%的工资报酬。要注意这个表述:劳动法第44条第2项规定,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安排”指的什么意思?也是要必须经过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征求意见,经职工同意吗?
我们再看一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5条,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其实大家心里该有答案了。那就是安排是企业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自行安排,而不需要征求意见,不是说劳动者不同意就不能安排。就像带薪年休假一样,自己想什么时候休就什么时候休吗?企业不是你的家,职工必须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安排。
同样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合法合规,如果侵害了职工的权益,职工可以提出离职并索要经济补偿金。这是《劳动合同法》对职工的保护。
由于案件中的劳动者拒绝加班,理由胁迫劳动用人单位续签劳动合同,造成了企业12万元的经济损失。法院在最终判决的时候仅仅判决劳动者承担企业15%的损失,这已经相当照顾劳动者了。这种情况下,如果是拒绝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劳动者不需要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有时候,不遵守企业合法的规章制度,给企业造成损失,职工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是正常的。
难道用人单位就能够安排劳动者无休止的加班吗?当然不是。劳动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所以,关于延长时间和加班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综上所述,劳动者不要盲目丧失自信,我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在各种方面都是相当照顾劳动者的,企业有钱不一定赢官司。
企业跟劳动者打官司,肯定是劳动者吃亏吗?
很难说,就看法院办案人员公正不公正了,遇上真正用法律条款去分解案情,他一定会公正地去办理和判案,可有些糊涂虫办案,不然也不会有很多错案的产生,更不可能有您这样的问题!
企业跟劳动者打官司,肯定是劳动者吃亏吗?
你说的是企业跟劳动者打官司,肯定是劳动者败诉。当然是劳动者败诉了。因为一个企业(用人单位),他要与自已的员工打官司,那么肯定是员工触犯了他的利益,并且是员工给单位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了。所以用人单位才起诉员工。如果员工的行为对单位没有造成多大影响,也没有给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那么他怎么要花时间和精力去与你,一个弱势群体打官司呢?他肯定是有充分的证据,才起诉你的,所以你必败。如果是劳动者跟企业打官司。那么劳动者不一定败诉。因为你要跟用人单位打官司,那么你肯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是,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合同法,没有按劳动法用工。如没有给员工缴纳社保,加班没给员工报酬等。凡是用人单位不按劳动法用工,只要劳动者把证据搜集起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诉讼,劳动者都会打赢官司。
企业跟劳动者打官司,肯定是劳动者吃亏吗?
你好,从事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十余年,代表公司和很多员工打过劳动仲裁的案子,也帮助其他地方的员工申请劳动仲裁,综合来看,劳动争议案件中,公司败诉的占比超过60%,而真正公司赢的只有40%左右。也就是说,实际上反而是劳动者胜诉多!
可能很多朋友不相信,觉得不可思议!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而且这40%败诉的员工当中还有超过一半是因为自己主动放弃、自己证据收集不齐全、不懂流程造成的。为什么是这样,我们逐一来说明!
劳动仲裁案子究竟要花多少钱和多少时间?这是很多朋友最担心的,怕自己耗不起,很多朋友一听到打官司,就觉得要花很多钱,和时间,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
一、劳动仲裁案子,劳动者究竟要花多少钱?
1、案件成本:劳动仲裁完全免费;法院一审、二审各10元,而且由败诉方承担。如果单看这个诉讼费,根本就不值一提。
2、关联成本:自己往返跑的交通成本(劳动仲裁,至少得3-4次),如果到法院一审、二审,那么需要再加4次左右;如果请援助律师或自己出庭,那么一分钱不用花,如果请律所律师,那么费用就不好说,至少2000-5000元,如果案件复杂的,可能还会高。
所以,金钱成本最大的就是律师费,其他的真不怎么花钱。所以如果自己平时多学习一些劳动仲裁的知识,特别是流程和取证,那么一般的争议案件,自己出庭完全没问题。
二、劳动仲裁案子,劳动者究竟要花多少时间?
1、如果是终局裁决情形,那么劳动仲裁阶段就结束了。一般60-80天,加上中间杂七杂八耽误的时间,像有些人说四五个月还没结果的,那一定是被受理人员给坑了。
2、如果不是终局裁决情形,那么公司可以继续弄到法院一审、二审,这样一般总共要花费1年-1年半的时间。
很多朋友最担心的就是耗费一年多时间太长,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下,劳动争议案件都是涉及解除劳动关系的,所以在申请劳动仲裁后,完全可以出去找工作一边上班一边弄这个事情。
为什么劳动争议案件中公司超过60%都会输?这个很多朋友肯定无法接受这个数字,认为不可能,认为员工超过60%会输才是真的。其实真不是!
你想想,为什么会出现劳动仲裁?真正因为员工违规违纪被合法辞退的占比有多少?可以说劳动仲裁的起因,80%都是公司违反劳动法造成的,比如违法调岗、降薪、克扣工资、不缴纳社保、不签合同等等,只有20%甚至更少的情况,是公司依照《劳动合同法》合法辞退员工的。
所以,稍微懂一点劳动法律法规的员工,或者请了律师的员工,基本上胜诉的概率很大。很多员工输,并不是输在自己的工作中的过错,而是因为取证不完善、不懂法被公司套路等等。而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所以员工在劳动仲裁中胜诉的比例越来越高!
劳动部门老是偏向公司?劳动者打官司处于劣势?为什么劳动者会感觉劳动部门会偏向于公司?那是因为大部分情况,员工的证据不够充分,另外员工不懂,容易被窗口受理人员忽悠。在这里客观的说,很多地方劳动监察大队、劳动仲裁的窗口受理人员,的确有问题,对待员工的态度也不是很好,所以才造成大家感觉劳动部门偏向于公司。
但真正到了开庭阶段,仲裁员相对还是比较公正的,当然不排除个别仲裁员真的偏向于公司。但重点还是要看证据,证据过硬,谁也帮不了公司。而且即便劳动仲裁阶段偏向于公司,但到了法院一审、二审,就会更公正。看到过太多员工再一审、二审翻身的案例。
总的来说,千万不要还没申请劳动仲裁,就觉的公司有多大的关系!一般公司的关系在大,也不能干涉到法院。大部分都是和地方劳动监察大队稍微熟点而已。如果自己心里已经放弃了,那肯定有千万个理由逃避,别人更不可能帮到您!
企业跟劳动者打官司,肯定是劳动者吃亏吗?
企业跟劳动者打官司并不必然是劳动者吃亏的,因为打官司打的是法律规定和证据,并不是谁有钱就对谁有利的。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从证据角度分析
现行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其实是比较倾向于保护劳动者的,法律规定企业有义务保存劳动者2年以内的工资台账等相关资料,在劳动仲裁中劳动者往往只需要提交初步证据就可以了,而企业必须提交比较完整的证据,否则劳动仲裁委员会往往会倾向于采纳劳动者的证据。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与劳动者打官司,企业是比较吃亏的,因为举证责任比较重。
第二,从诉讼成本分析
从诉讼成本或者说是谁有钱的角度出发,肯定是企业占据优势的,因为企业往往不差钱可以花钱请专业律师介入组织证据、参加庭审,专业的人和非专业的劳动者打擂往往是专业的占据优势的。
另外,企业不差钱可以打完劳动仲裁打一审,打完一审打二审,整个过程下来可能已经一两年了,而劳动者大多数是需要再次找工作的,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跟企业耗。
因此,从诉讼成本角度出发,企业跟劳动者打官司,劳动者是比较吃亏的,因为劳动者耗不起。
企业跟劳动者打官司,肯定是劳动者吃亏吗?
依常识,打官司原告大多占理处于主动地位,而被告往往是理亏处于被动地位。企业与劳动者打官司也叫官告民,企业一定有充足的理由和证据才会走这一步,因此赢面较大。除非劳动者有足够对自已有利的事实和证据驳倒对方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因为打官司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